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 S I O 理论 一直 占据 着 国 际 贸易实 践 的 中心 地 位 ,但 是 “ 昂惕 夫之 迷 ”使之 陷 里 入 了 困境 。 李嘉 图主 义 的国 际 贸易理 沦经 新 坚 持并 继 承了 李嘉 图的 比较 利益 论 , 为 贸 认 易 的真 正 来 源在 于 各 国 的 比较优 势 的差 异 , 而 并非 资源 禀 赋的 差距 。新李 嘉 图主 义贸易
理 论把 收入 分配 置 于整 个 的突 出位置 , 行贯 二 、新兴古 典经济学 与超 边 际分析 穿 分忻 的 始终 。 古 典 经 济 学 关 沣 的焦 点 不 是 资 源 配 置 新 李嘉 图二 义的 国 际 贸 易理 论 与 李 嘉 的 『题 ,而是 以分 T理 沦为 核心 ,关注分 上 E 白 J 图理 论 不 同主要 在于 :李嘉 图是 从各 国的生 如何使 资源 的稀 缺程度 减少 和如 何使一 个 曰
而 实现 的 ,在这 种情 况 之下 , 个 国家都 以 每 其 生产 的产 品供 应 世界需求 , 因而 我们 就得 到 了双 向 的产业 内贸 易 , 各 国拥有 相 同 的 若 要 素票 赋 ,就 不存 在产 业 问 贸易 ( 各国 生产 等 于 本 国消 费量 的竞 争 产 品 ) ,而存 在大 量


的 产业 内贸易 。 克 鲁 格 曼义 考 察 了规 模 经 济 、 产 品差 异 与 贸易型 式 的 关系 。 争 的经 济被 允许 贸 竞 易时, 即使它 们 有着 相 同的偏 好 并 从贸 易 中 得 益 。克鲁格 曼 又发表 了 《 产业 内 专业化 分 工 与得 白贸易 的利 益》 理 沦模 型 从根 本上 该 打 破了传统 理论 中完 全竞 争和规 模收 益不变 这两 个基 本 假定 , 新 贸易理 论 向规 范化 方 使 向迈 进 了重 要 的 一步 。

国际商务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商务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 新重商主义将政治力量等同于经济力量,而将经 济力量等同于贸易顺差。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
6.4 绝对优势
❖ 一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任何国家效率都 高时,该国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中就拥有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
▪ 按照斯密的说法,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然后用它们交换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 然而,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超 出了这些常识观念,还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 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可以生产的产品仍能 使其获益。
• 美国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
6.2.1 贸易利益
❖ 但是,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告 诉我们,如果一国公民购买某些别国生产的产 品,即使这些产品本国能生产,该国经济仍可获 益。
6.5.3 李嘉图模型的简单扩大
❖ 报酬递减
▪ 在固定的规模报酬率(constant 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下,生产单位商品(可可或大米)所 需的资源数量是固定的,不管生产发生在该国生产 可能性边界线上的何处。
▪ 这样,我们假设加纳生产一吨可可总是需要10单位 资源。但是,假设规模报酬率递减更加符合现实。 当每增加1单位产出的生产需要投入更多单位的资 源时,分工的递减报酬就发生了。加纳可可产量从 12吨增加到13吨时,可能10单位资源就足够了,而从 13吨增加到14吨时却需要11单位资源,从14吨增加 到15吨时需要12单位资源,等等。报酬递减意味着 加纳有一条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而不是直线。
❖ 再次假设无贸易时,每个国家以一半资源生产大米,另一 半资源生产可可。此时,加纳将生产10吨可可和7.5吨大 米(图中的点A),而韩国将生产2.5吨可可和5吨大米

国际贸易学中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学中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学中的新发展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国际贸易学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际贸易学中的一些新发展和最新进展。

一、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传统的贸易理论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了逐渐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而在现代国际贸易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理论,例如新贸易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新开发理论等。

新贸易理论是对传统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扩展。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等因素,会影响到贸易的模式和规律。

比如,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产品,而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则更多地出口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

该理论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强调了国际贸易中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新保护主义理论则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国家会通过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从而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摩擦等。

该理论的提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保护本国经济的问题。

新开发理论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

该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例如技术转移、外资引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二、跨境电商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跨境电商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商品,打破国界限制,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海外商品。

同时,跨境电商也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能量。

跨境电商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数字化、平台化和规范化。

纳入跨境电商的商品和服务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此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新领域的出现,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三、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在国际贸易中,多边贸易谈判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六章新新贸易理论

第六章新新贸易理论

模型介绍
在需求方面,对部门j的产品消费函数为CES函数, 效用函数和价格函数如下
其中,xj (i)是表示j部门生产的不同类型产品,品之间的不变替代 弹性为1/1-a, 0<a<1。
在生产方面,模型采用带有生产率的柯布-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且产品生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总部服务h ,一是产品制造m,并且总部服务只能在北国进行,




分配效应提高了整
个产业的生产率
贸易和劳动力市场
自由化之后跨产业 是




的劳动力净变动
贸易自由化之后产 否




业内的同时发生的
净工作创造和破坏
贸易自由化影响相 是




对要素收益(收入
分配)
二、梅里兹异质性模型及发展
1.梅里兹异质性模型 梅里兹模型的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
企业生产率、专用性技术、产品质量的 差异, 尤其是企业生产率的差异。梅里 兹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就是探讨异质企 业是如何从事国际贸易, 贸易对企业的 生产率增长和福利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 等问题
梅里兹
2. 模型的理论发展
要 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的; 济存在以及产品差异化 致企业的不同贸
结 论
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的情 扩大了贸易;解释了产 易决策选择;主

业间贸易的情况
要解释公司内贸
易和产业间贸易,
也解释了产品间
贸易
二、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一)传统贸易理论 (二)新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解释
新贸易理论认为
了不同国家之间依
首先梅里兹模型是考虑企业的国际化策略是选择出口、 FDI、或是只在国内市场销售。各个产业都是由生产率水 平不同的异质性企业组成。其中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会 选择FDI或者出口或者二者结合, 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则会 被挤出市场, 生产率居中的企业只能选择在国内市场销售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i e e t y a s n wl , i l o t o a o n a i g d s u e m s . I S i t o u e n t e e g ti s nr cn e r e y Sa s o af c lp it h vn i p t o t t i n r d c d i h ih e p w e o i h o e a d , t a h o y Sb it a o e t eb s sc m e n o c m lt l , ic es n o d rt n t eh m ln h t t e r i u i b v h a i o p ti g n o p e e y n r a ig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7 第2 9卷 总 第 1 1 6 期
商 品 运 与养 护
S O A E T A S O T TO TRC RNPRA N I
& RESERV AI F O, IE T N t D I O O CR T S I O P
l t n ti al er a n on tf d t e y e e t e eI p n a e h or r c n d v o me t
一 一 s a e C r d p c i C n ’ s r c a e n y tr t gi t a e oI y n hi a s e vi e bI a aI si i S
a b o t r t h s u p i n t a h e s n c n ai s i p i i l , t e t e r t r n f i h t e o k s a t wi h t e a s m t o h t t e p r o o t n m l c t y h h o y s a ti g o f w t h t a i i n c m a a i e a v n a e a d t e p r o o p r r m t eC i a S a t a i u t o , i s e tw o e r d t o o p r t v d a t g n h e s n c m a ef o h h n ’ c u l S t a i n n pc h s s r i e b i y n C i e e e v c a i t i h n s . 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法。新贸易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了:垄断竞争、产品多样化、分工 新的贸易理论,则将这一假设进行打破,从而使得理论能够与
与协作等;通过对此类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对国际贸易 现实的市场环境相一致,这就让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更加具有指
所产生的影响,而新的贸易理都试图去解释传统贸易理论所不 导意义。与此同时,在新的贸易理论之中,也探讨了贸易与技
作者简介:张子墨(1998-),女,浙江宁波人,本科,研究方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所以,若要去解释新的贸易现 向:国际贸易。
象,则必须对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企业发
226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企业内贸易;产品多样化
随着国际间的贸易不断增多,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 展规划。
地更新,而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继承,
(三)新贸易理论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其内容进行了创新。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之下,也出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其重要假设则是完全竞争,
现了诸多的问题,而更新后的贸易理论则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 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之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情况,因此
能解释的新现象。
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进一步解释了由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概述
于技术的创新,而是规模报酬出现递增的情况。而技术的创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众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从多个角度去 也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但是,此种市场环境也会促
研究国际贸易现象,比如:部分专家与学者开始以生产的角度 进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中,主要强
之中,会进行大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输出;在进口之时,则会考 中,也对传统贸易理论之中的部分错误进行了纠正,这样就使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以及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的视角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分布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地理空间上的距离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模型,例如集聚效应、空间外部性等概念,研究了各地的产业分布、城市规模和区域特色等问题。

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它更注重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更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二、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一种贸易理论,主要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和完善。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很好地解释贸易的诸多现象,如贸易的匀质性、互补性、规模优势和技术纪律。

新新贸易理论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新的企业模式和创新能力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之处,更好地解释了贸易的实际现象。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分工和全球化生产方式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全球化已经改变了企业生产的方式和全球产业分工的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将某些生产环节分散到世界不同地区的国家,实现成本优化、利润最大化和资源优化。

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搭建起全球化的价值链,做好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和生产管理,以使生产流程更加灵活高效。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第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H-O模型面临的挑战新贸易理论的分析起点:对H-O模型假定的放松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构造的是一个2×2×2的模型。

放松这一假定,国际贸易将变成由多国、多种产品和多种生产要素参加的一场多边大博弈,即m×n×l 模型,更接近于现实。

尽管假设放松会增加分析的复杂性,但只要产品数目(n)大于或等于要素数目(l),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仍基本有效。

如果放松技术相同的假定,允许国家间存在技术差异,那么只需把技术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把技术差异视为禀赋差异,这样只需修正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而不影响其正确性。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两国是同一的,这实际上排除了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但正如前面的讨论,要素密集度逆转会推翻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所幸的是实证研究表明这种逆转现象在现实世界发生的概率很低。

不完全分工是在成本递增下一种趋近现实的假定,放弃这一假定,并不会改变模型的结论。

放松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定,仅仅修正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并不改变其基本的有效性,而且上一章的要素均等化理论也指出,国际贸易只是以商品的流动代表了生产要素自身的流动。

在贸易条件方面,如果我们放弃运输成本为零以及没有贸易壁垒的假定,这只会减少贸易量和贸易得益,只有当贸易壁垒对产品和要素价格造成的扭曲足够大时,才会扭曲正常的贸易模式。

最后,放松要素充分利用和贸易平衡的假定,我们发现,这只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结论,并未动摇其对贸易基础的解释这一理论根基但是,放松以下几个假定,我们将看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在根本上的动摇。

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定,我们将发现国际贸易也可以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贸易发生的一个独立源泉,这就解释了很大一部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所未涵盖的国际贸易模式,如产业内贸易,这也正是下一节将要介绍的新贸易理论的一个主要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根据林德的理论,国际贸易被视为国内贸易的延伸,因此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 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国际市场,根据需求偏 好相似原则,首先选择的是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
12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 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 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7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 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于是,该产业转移到更适合其发展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发展 中国家开始成为出口国。创新国开始放弃对该产品的生产,其国内此类产品的 需求转向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而创新国将资源转向新的发明创造。至此,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
10
五、需求相似理论
需求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偏好相似 理论或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于1961年 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中提出的。
3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1.2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的 新发展
(1) (2) (3) (4)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有所不同。它是产 业内同类产品的交换,而不是产业间同类产品的交换。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 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这些产品中既有资本密集 型,也有劳动密集型,既有高技术,也有标准技术。
2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新)

经验检验
• Balass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 (1965,1989) • 贸易竞争力(TC)指数 • 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MI)
新古典贸易理论
模型假设
• • • • • • • • • • 生产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生产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报酬递减) 技术与偏好完全相同 要素禀赋不同 行业的要素紧密度不同 商品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收益不变) 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且不存在扭曲 要素国内流动,但国际间不流动 不考虑贸易成本 其他
– 从封闭向贸易转变后的总收益提高 – 生产角度:不完全专业化分工(成本差异) – 消费角度:消费者剩余(价格差异)
• 贸易的收入分配
– 在长期内,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产生影响 – 在短期内,对不同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产生影响
经验实证
• CGE模型(取决于行为假定和特定参数) • 历史实验法(Bernhofen and Brown, 2004, 2005,日本; Irwin, 2001,美国):迅速贸易开放条件下贸易的比较优势 变化与贸易利得 • 要素密集度法(Leontief, 1953; Leamer,1980) – H-O理论的“商品版本” – Leamer证明Leontief的方法是错误的! • 要素含量法(Browen et al.,1987; Trefler, 1995; Davis and Weinstein, 2001) – H-O理论的“要素版本”(H-O-V定理):局部检验与完 全检验 – “消失的贸易”:引入生产率与偏好差异(Amington效用 函数)
放松标准模型 的假设:考虑 贸易成本、中 间产品、差异 产品等
Deardoff (2005)
模型结论
• 贸易的动因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说明: Aj 成是产业内贸易指数,其值越 有的学者把看 大,说明产业重叠度越小;其值越小,说明产业 重叠越大。 在衡量同列加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时,除了考虑 同类产品之外,对既定的加总水平下的统计量, 巴拉萨指数在加权调整以后也可以使用。
Aj

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 格鲁贝尔(H. G. Grubel)和劳艾德(P. J. Lloyd) 于1975年在其合著的《产业内贸易:差异性产品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一书中,系统研究了产 业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了测量产业内贸 易指数的G—L公式
GL 1
Xi Mi
Xi Mi
其中GL (0,1)
说明: G-L指数认为,贸易要么发生在产业内, 要么发生在产业间 该指数表明当指数接近于0时,进出口越接 近于产业间贸易. 当接近1时 ,该国的进出口更接近产业内 贸易。 当贸易发生严重失衡时,净贸易额 数值较大,G-L指标会较小。
对比 。
1、在封闭条件下
在一般均衡点上,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产可能
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
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
会成本)。且社会福利由通过均衡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
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见图6-1)。
由于两国所有条件均完全相同,两国的相对价格完
本章分别以外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模型 为基础,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指出即使比较优势不
存在,国际贸易仍可产生,因为除了相对价格差外,规模经济
亦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 易仍是互利的,贸易利益主要表现为:(1)贸易可充分实现 规模经济利益;(2)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的。

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新经济地理学阶段和新贸易政策阶段。

本文将对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阶段主要涵盖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贸易。

而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来实现贸易。

这两个理论都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各国产业的影响。

接下来,新贸易理论阶段主要涉及到了两个重要的模型,即产品差异化模型和规模经济模型。

产品差异化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认为企业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来占据市场份额,并形成贸易。

规模经济模型则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强调企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来实现竞争优势。

这些模型进一步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国际间贸易的起因。

然后,新经济地理学阶段强调了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和美国经济学家/scientist/尤金·ฯ纳夫·ฯฯฯฯฯฯฯฯ。

他们认为地理空间布局、区位优势和集聚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地理因素被纳入贸易模型中,并对贸易模式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新贸易政策阶段强调了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贡献者主要包括美国经济学家 Elhanan Helpman 和波兰经济学家Krysztof Michał Czarnovski 。

他们认为贸易政策的改变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和结果。

因此,国家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可以对贸易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新经济地理学阶段和新贸易政策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在新比较优势理论中,提出了基于技术差异和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式。

新经济地理学则强调地理位置对贸易的影响。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是促进贸易的主要因素。

文章还分析了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在贸易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和发展的平衡。

通过对这些新发展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促进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 新发展, 新比较优势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新新贸易理论, 贸易与环境, 贸易与发展, 结论1. 引言1.1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源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逐渐被新比较优势理论所取代。

新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技术、资本和人才等非传统要素的重要性,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看待国际贸易。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交通通讯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方式。

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新新贸易理论强调了创新、专业化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使得贸易模式更加丰富和复杂。

与此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贸易活动对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向,让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2. 正文2.1 新比较优势理论新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进展,其核心概念是相对比较优势。

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如果其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即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贸易进行交换。

第六章新新贸易理论

第六章新新贸易理论

和梅里兹模型一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必然存在一个 停止营业生产率水平ψ*,使得利润刚好为零,即 π(ψ*,X,n)=0,这就是停止营业条件
如果企业进入后生产率低于停止营业点的生产率水平 ψ*, 就会因为亏损而退出,当生产率高于ψ*时,企 业会获得利润,并且他们会通过组织形式的选择来使 利润最大化 停止营业条件和自由进入条件决定了均衡的生产率水平, 同时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选择的生产地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用来解释为什么海外生产通常发 生在企业边界之内,而不是通过交易、外包或许可的方 式进行。该模型考虑一个南北两国贸易的情况,并假定 企业会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产权结构和不同的 生产地。这些差异反映了企业异质性的存在。新的企业 内生边界模型发现生产率差异影响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的决策
第六章 新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贸易理论概述 新新贸易理论模型及其发展 贸易理论比较
第一节 贸易理论概述
贸易理论概述 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新贸易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新新贸易理论的政策意义
[Image Info] www.wizdata.co.kr
-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模型介绍
在需求方面,对部门j的产品消费函数为CES函数, 效用函数和价格函数如下
其中,xj (i)是表示j部门生产的不同类型产品,品之间的不变替 代弹性为1/1-a, 0<a<1。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兴起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对比传统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更加注重市场和企业行为的分析。

新经济地理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逐渐凸显,通过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等因素解释了贸易的现象。

内生增长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探讨了技术创新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新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

产业组织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也为解释产业结构和竞争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些新发展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多元化的视角,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内生增长理论、新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发展1. 引言1.1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是指在全球化、数字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界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集中在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等基本观念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新的贸易理论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兴起中,学者们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引入了更多的变量和因素,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使我们对国际贸易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些新理论不仅从国家和区域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还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也为国际贸易理论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地规划和预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理解全球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律提供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解释。

2. 正文2.1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兴起新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兴起标志着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

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

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

二十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配置”或“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规模报酬仍然不变。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在赫克歇尔—俄林体系中徘徊多年的国际贸易理论又活跃起来,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研究新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政策,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学说已逐渐成熟。

其中一部分已被编入教科书,另外部分仍在继续讨论之中,仍是贸易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并阐述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为贸易原因提出新解释的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教学目的:介绍20世纪60年代后提出的三个国际贸易模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1、雷蒙德·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2、斯塔凡B·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3、穆拉雷C·坎普的规模经济模型;一、雷蒙德·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一)模仿滞后假说1961年,迈克尔V·波斯纳(Michael B.Posner)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模仿滞后假说(imitation lag hypothesis),它为产品周期理论分析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供了理论铺垫。

模仿滞后理论首先放弃了H-O分析中假设世界各国都采用相同生产技术水平的假定,然后分析各国在不能同时获得相同技术的情况下,技术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另一个国家的时滞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模型的起点:为了理解模仿滞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

由于研究开发队伍的成功努力,A国发明了一种新产品。

2、两个滞后:新产品在A国生产出后,B国首先将出现的是消费滞后(demand lag),即新产品在A国生产出来后到B国消费者接受并作为其目前消费品的良好替代品之间的时间长度(例如4个月);B国其次出现的是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即新产品在A国生产出来后到B国厂商生产出它复制品之间的时间长度(例如15个月)。

3、净滞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波斯纳理论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将模仿滞后与消费滞后的时间长度进行比较。

例如,由于模仿滞后是15个月,而消费滞后是4个月,净模仿滞后是11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B国将向A国进口新产品。

直到自己开始生产并满足国内需要为止。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模仿滞后假说将国际贸易集中在新产品上。

(二)雷蒙德·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V·波斯纳注意到了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能够将技术变化与资源禀赋理论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966年,雷蒙德·维农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题为《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论文1,提出了我们这里学习的产品周期理论。

1、产品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第一,产品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会随着技术的变化出现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第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也就是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密集使用的投入要素(要素密集度)将发生变化;第三,由于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上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第四,随着产品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国家依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富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2、产品周期理论具体说明:产品周期理论只是H-O理论的动态扩展。

因此,根据产品周期—技术特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贸易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可以把产品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见图4-1):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美国的消费出口进口美国的生产0 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时间t0 t1 t2图4-1 产品周期理论中美国的贸易方式第一阶段为新产品阶段:技术尚处于发明创新阶段,所需要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开发经费,新产品实际上是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只有少数科研发达和研究经费充裕1Vernon,Raymond G.International Investmeng and In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Yournal of Economics 80,NO.2(May 1966),pp.190-207.的国家才能有这样的实力,从而才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

因此,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国家。

第二阶段为技术成熟阶段:大量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的资源主要是机器设备和熟练的劳动技能,产品从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或资本密集型。

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开始拥有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并逐步取代发明国家而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三阶段为标准化阶段:随着该产品的成熟并被广泛接受,它变成了标准化产品,许多技术都被设计到机器和生产装配线上,劳动成本成为生产的主要决定因素,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就从资本充裕型国家转移到劳动力充裕的国家。

二、斯塔凡B·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前面我们只是从生产或供给方面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形式,为此,我们还假设各个国家的需求条件(无差异曲线)相同。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则反其道而行之,完全从需求方面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提出了著名的重叠需求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放弃消费者的偏好是外生变量的假定,假设消费者的偏好由收入水平所决定;2、放弃一个国家内所有消费者的偏好相同,两国之间的社会偏好相同的假定,假设一个国家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高的消费者偏好奢侈品,收入低的消费者偏好必需品;两国之间具有相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偏好相同。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1、既然消费者的偏好商品的类型是他的收入水平所决定,因此,在消费者的购买的商品与它的收入水平之间,就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根据这样一个假定,我可以设想世界上有这样两个国家:A国与B国,其中,A国家的人均GDP低于B国。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A居民的收入水平把他们分为四个收入阶层:Y A、Y B、Y C、Y D,与此相对应的消费品类型也有四种:A、B、C、D。

我们按照同样的假定,得到B国的五个收入阶层(Y C、Y D、Y E、Y F、Y G)与此对应的消费品类型(C、D、E、F、G)(图4-2)。

2、既然在两个国家之间,具有相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将需求相同的产品。

从图4-2可以看到。

A国处于收入水平Y B、Y C、Y D的居民,与B国处于Y D、Y E、Y D的居民将购买相同的消费品B、C、D。

A国与B之间在需求结构上的交集部分,被称为两个国家的重叠需求。

3、假设处于收入水平Y B、Y C、Y D的居民构成了A国的主要消费阶层,显然,B、C、D商品也就主要在A国进行生产。

B国处于收入水平Y B、Y C、Y D的居民自然就要向A进口。

商品GFEDCBA图4-2 林德尔的重叠需求模型(三)对重叠需求理论评价1、由于重叠需求理论仅从需求方面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两个国家之间消费需求的一致性即重叠需求就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又由于消费者的需求类型是由收入水平所决定,因此,当两个国家之间的收入水平越是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便越大,两国之间贸易联系就越紧密。

2、重叠需求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三、穆拉雷C·坎普的规模经济模型2(一)规模经济的定义、类型1、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报酬递增,指所有投入品(投入品的结构不变)同时增加所导致的产出以更大比例增加,单位平均2丹尼斯 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德 J·菲儿德:《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168页。

该模型由穆拉雷C·坎普在1964年提出,但原文标题没有找到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的现象。

理解规模经济关键要掌握如下两点:第一,规模经济存在于长期生产函数。

因为,只有在长期生产函数中,才能变动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第二,注意区别规模经济与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在规模经济中,要素投入比例不变,导致产出以更大比例增长的原因是规模的扩张带来的专业化。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导致产出变动的原因是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之间的比例。

2、规模经济的类型:根据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可以将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企业因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张而导致生产率提高和成本下降的现象,被称为内部规模经济;相反,企业因本地其他公司的扩张而实现的生产提高和成本下降的现象,被称为外部规模经济,或外部经济。

在坎普模型中的规模经济是指外部规模经济3。

3、 规模经济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模规模经济使生产的机会成本随着产量的扩张而递减,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圆点。

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即X 或Y 产品的机会成本,将随着X 或Y 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见图4-3)。

商品Y MY 1 E 1 U 1Y O E 0 U 00 X 0 Y 1 N 商品X图4-3 凸向园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贸易利益(二)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3 在坎普模型中,假设规模经济是外部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完全竞争市场假定。

当规模经济是内部规模经济时,市场结构成为是寡头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完全相同。

1、在封闭经济情况下,A、B两国的的生产、消费为E0,社会福利水平U0。

2、假设开放经济情况下,A的生产组合是M、B的生产组合是N,两国的消费组合是E1,社会福利水平U1。

3、实际上,A国和B国究竟在M或A进行生产,具有相当的随机性。

假设A或B都是小国,开展国际贸易后面对的贸易条件线比TOT1更陡峭,则该国将完全专业化地生产X产品;如果面对的贸易条件线比TOT3更平坦,该国将完全专业化地生产Y产品;如果面对的贸易条件线TOT3与TOT1介于之间,例如TOT2,该国可以在M、N或E进行。

因此,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生产和贸易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商品Y0 X图4-4 凸向园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各种可能的生产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