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分析
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
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
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李是该学院的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他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拥有很大的裁量权。
然而,他却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用于个人享乐和敛财。
具体案情如下:
首先,李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购买奢侈消费品。
他在秘密向项目经费中注入自己个人的消费支出后,使用这些款项购买了名牌服装、奢侈手表等物品,并将其用于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享受。
这种行为不仅明显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也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正当性和诚信。
再次,李滥用科研经费而不顾项目进展和成果。
他大量使用经费用于各种无关紧要的开销,比如高档的办公设备、私人司机、高级餐饮等,而忽视了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科研进展。
这种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不仅令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展受到影响,还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和纳税人的钱财。
最后,李在科研项目中利用经费设立了个人的私人公司。
他滥用经费为自己的私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使得科研经费流向民营企业,从而使得他个人受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也有悖于科研的公平竞争原则,给其他科研人员带来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李对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案例揭示了科研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
为了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和透明使用,需要建立科学提高经费管理的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伦理教育,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并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以及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科研经费的合法权益,维护科研的公正和诚信。
科研院所违规违纪案例
科研院所违规违纪案例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机构,承担着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也会发生违规违纪的情况。
下面列举了一些科研院所违规违纪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1. 学术不端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员在发表论文时涉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该研究员在论文中未注明引用并转述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严重侵犯了学术伦理规范。
2. 贪污腐败某科研院所的一位主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研究经费用于个人投资,甚至将研究经费挪作他用,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涉嫌贪污腐败。
3. 学术造假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故意篡改数据,使实验结果更符合自己的研究假设,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规范。
4. 违规招聘某科研院所的一位负责人在招聘研究人员时,违反招聘程序,违规录用了自己的亲戚或朋友,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5. 学术交换不端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在与国内外合作研究时,将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严重侵犯了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
6. 违规使用动物实验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伦理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造成动物痛苦和死亡,违反了动物保护法和伦理规定。
7. 违规使用人体样本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在人体样本的采集和使用过程中,未经受试者同意,擅自使用了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和生物样本,侵犯了受试者的隐私权。
8. 学术研究不合规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在科研项目中,未按照规定的研究方案和方法进行研究,甚至篡改或伪造实验数据,严重损害了科研的可信度和学术声誉。
9. 违规发布虚假宣传某科研院所的一位负责人在项目申报或成果发布过程中,故意夸大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影响,欺骗了政府和社会公众,违反了科研诚信和宣传规范。
10. 违规转让研究成果某科研院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将自己研究的科研成果转让给商业公司,未经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的批准,违反了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规定。
高校科研经费违规使用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高校科研经费违规使用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报告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更涉及到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然而,一些高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浪费和不当利益输送。
本文将列举10个高校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反面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和分析,以便引起广大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反思。
案例一:某高校教授私自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豪车。
该教授通过虚报科研实验设备的价格,套取了大量经费,然后将这些经费用于购买豪车,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
案例二:某高校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旅游和购物。
该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作为差旅费报销,却将这些费用用于旅游和购物,严重浪费了经费资源,对科研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三:某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侵占科研经费。
该科研项目负责人将科研经费直接转入个人账户,用于个人开支,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损害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
案例四:某高校研究团队用科研经费进行赌博。
该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赌博活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经费,还对团队成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五:某高校教授将科研经费用于投资理财。
该教授将科研经费用于投资理财活动,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不仅损失了经费资源,还可能存在风险导致经费无法归还。
案例六:某高校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奢侈品。
该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奢侈品,严重违背了科研经费使用的原则,损害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
案例七:某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将科研经费用于资助亲友。
该科研项目负责人将科研经费用于资助亲友的生活和工作,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损害了科研项目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案例八:某高校教授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房产。
该教授通过虚报科研实验设备的价格,套取了大量经费,然后将这些经费用于购买房产,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
案例九:某高校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支付私人债务。
该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支付私人债务,不仅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还对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9年科研腐败案例-推荐word版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研腐败案例篇一: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分析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分析1.段振豪贪污科研经费百余万被判刑13年用假票据报销百余万201X年2月13日10时30分许,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段振豪等待候审,紧随其后的是本案的另一名被告人车春兰,案发前,她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地球化学学科组秘书。
检方起诉书显示,201X年至201X年7月间,段振豪担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计算地球化学及其应用学科组组长,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执行直至结题验收全过程。
而他的秘书车春兰为学科组提供辅助性工作。
检方提出了三起指控事实:二人于201X年至201X年7月间以报销科研经费为由,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段振豪非法占有上述款项后给车春兰少量好处费;201X年5月,段振豪与他人签订虚假的网站开发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网站开发费,骗取科研经费5.85万元;车春兰于201X年至201X年间用假票据报销17.85万。
根据检方掌握的证据,段、车二人的涉案手法,主要是找虚假票据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
报销名目包括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以及网站开发费等。
为他们提供票据的人包括段振豪的亲友、学生、熟人、同事等。
二人假借课题组成员的名义将票据从财务报销,而课题组成员崔某等证实,这些研究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崔某本人根本没有因科研出过差。
而据段振豪自己的供述,在他虚报的差旅费中,有20多万是保姆张某提供的前往银川的发票,有30多万是蔺某提供的前往大庆的发票,另有20多万是他每年回湖南老家探亲的票据和弟弟提供的发票,另外他还找了一家机票代理公司买了虚假行程单。
拿到这些虚假的单据后,段振豪将其交给车春兰,车春兰有时还会提醒他以哪些学生的名义报销从财务的角度更合理。
科研经费警示案例
科研经费警示案例今天给大家讲几个关于科研经费的警示案例,就像听故事一样,不过这些故事可都是充满了教训的哦。
案例一:“贪心教授的糊涂账”有这么一位教授,在科研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他申请到了一个关于新型环保材料研究的科研项目,经费还挺充裕的。
一开始呢,他确实是在认真搞研究,买设备、做实验,一切都看起来很正常。
但是啊,人心不足蛇吞象。
他发现经费管理好像有一些“漏洞”可以钻。
他想,我平时出去参加那些和项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学术会议,就拿这个科研经费来报销机票和住宿费吧,反正也没人会仔细查。
于是,他就开始了这种浑水摸鱼的操作。
他还和一些供应商勾结,本来实验室只需要一些普通的玻璃器皿,他却让供应商开高价发票,虚报数量,把多出来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这就好比你去买一个馒头,却让老板开一张满汉全席的发票,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嘛。
结果呢,纸包不住火。
科研经费审查的时候,审计人员发现他的账目乱得像一团麻,很多支出都对不上号。
这位教授不仅要把多拿的钱吐出来,还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名誉扫地,以前的那些科研成果也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就是贪心的下场,本可以好好做科研,名利双收的,非要去动那些歪脑筋。
案例二:“乱花经费的课题组”有一个课题组,他们拿到了一个生物科技方面的科研项目。
这个组里的成员都觉得自己像是中了大奖一样,经费一到账,就开始有点飘飘然了。
他们在购买设备的时候,根本不做市场调研。
看到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仪器,不管自己的项目是不是真的需要,就直接下单购买。
比如说,他们的项目其实只需要一个基本功能的显微镜就够了,但是他们却买了一个超豪华、功能超多但大部分都用不上的显微镜,价格可是普通显微镜的好几倍呢。
这就好比你只是想在家里做个简单的炒饭,却买了一整套高级西餐厨具一样,纯粹是浪费。
而且啊,他们在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时候,完全不考虑成本。
定的场地超级豪华,提供的餐饮也是各种山珍海味,就差没把满汉全席搬上去了。
他们觉得反正是科研经费,只要和科研沾点边,怎么花都行。
科研院所违规违纪案例
科研院所违规违纪案例1. 学术不端行为:某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在发表学术论文时,虚构了实验数据和结果,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地位。
这种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科研领域的诚信和可信度。
2. 学术抄袭行为:某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时,大量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未经充分引用和注明来源,以获取自己的学术成果。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违反了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
3. 资金管理不当:某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在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不当行为,将部分经费用于私人消费或其他非科研目的上,违背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和要求。
4. 实验室安全问题:某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如未按照规定进行化学品储存和处理、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培训等,导致实验人员面临生命安全和健康风险。
5. 学术不端合谋:某科研院所的研究团队成员之间合谋,互相引用和扶持对方的论文,以提高彼此的发表数量和影响力,造成学术界的信息污染和不正当竞争。
6. 违规人员录用:某科研院所在人员录用过程中存在不正当行为,如收受贿赂、操纵考核结果等,导致不适当的人员进入科研队伍,影响科研院所的正常运作和科研质量。
7. 学术评价失真:某科研院所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存在失真现象,如评审专家被收买或操纵,导致学术成果的评价结果不客观、不准确,损害了学术界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8. 数据造假行为:某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故意篡改或伪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结果,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
9. 科研成果虚假宣传:某科研院所在宣传科研成果时夸大其词,夸张成果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误导公众和决策者,严重损害了科研的公信力和社会的信任。
10. 学术不端调查不彻底:某科研院所在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后,对相关人员进行的调查不彻底,遗漏了重要证据和涉及人员,导致对违规行为的处理不力,给科研院所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上是关于科研院所违规违纪案例的列举,这些案例涉及了学术不端、资金管理、实验室安全、学术评价、人员录用等多个方面。
套取科研经费 案例剖析 体会 怎么写
套取科研经费案例剖析体会怎么写套取科研经费案例剖析体会1. 引言套取科研经费是一种违反科研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它损害了科研领域的诚信和可信度。
本文将通过案例剖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和影响,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动机和原因进行分析。
笔者将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体会。
2. 案例剖析2.1 案例一:研究员虚报实验费用在某大学,一位研究员在科研申请中虚报实验费用,套取了大量科研经费。
该研究员使用了一些虚构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将部分经费用于个人消费,并不按照实际情况使用这些经费进行科研工作。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科研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损害了科研结果的可信度。
2.2 案例二:团队内部合谋套取经费在某研究所,一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秘密团队,相互合谋套取科研经费。
他们虚报科研成果和实验费用,将套取的经费用于私人旅游和购物等消费。
这种团队的不诚信行为不仅影响了科研产出的质量,也破坏了科研团队的协作氛围和信任基础。
3. 影响和原因分析3.1 影响套取科研经费不仅损害了科研的诚信和可信度,还会直接影响其他诚实研究者的科研发展和资源分配。
这种行为引发了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体系的质疑,会导致经费监管更加严格,给其他诚实研究者带来更多的审查压力。
套取经费的行为也会削弱科研成果的质量和价值,影响科学界对研究结果的认可和应用。
3.2 原因分析套取科研经费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个人欲望、压力和制度漏洞。
一些研究人员由于个人贪婪和消费欲望,选择了套取科研经费以满足自己的私人需求。
另外,来自科研项目进展不顺利和经费紧张等压力也会促使一些人采取不诚信的行为。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的漏洞也为套取行为提供了机会。
4. 个人观点和体会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是对科研的背叛,它严重损害了科研领域的诚信和可信度。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科学道德,以诚信为本进行科研工作。
相关部门和管理者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审查和监督,以减少套取行为的发生。
高校教师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
高校教师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
案例一:“科研经费的私人购物车”
有这么一位高校教师啊,简直把科研经费当成了自己的私人小金库。
他拿着科研经费去买了一堆根本和科研项目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比如说,他竟然用经费买了高档的品牌服装,就因为他觉得在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要穿得很体面。
学术会议是看你的研究成果,又不是走时装秀呢!还有啊,他还买了好多高级的化妆品,美其名曰是为了在和其他科研人员交流的时候有个好形象。
这哪儿跟哪儿啊,科研经费是用来做科研的,不是让你打造个人时尚造型的。
案例二:“旅游经费的华丽变身”
另外一个教师呢,打起了科研经费的歪主意来满足自己的旅游欲望。
他申请了一个本地的科研项目,但是却用科研经费订了去国外旅游的机票和酒店。
他的借口特别奇葩,说什么要去国外考察相似的科研项目,可是他的项目明明就是针对本地情况的啊。
他还把在旅游景点吃喝玩乐的费用都算到了科研经费里,什么参观名胜古迹的门票啦,在高级餐厅吃大餐的钱啦,全算进去了。
这就好比你要盖本地的房子,却跑到国外去看风景,还让盖房子的钱来买单。
案例三:“家庭聚会也科研?”
还有个教师更离谱。
他把自己家庭聚会的费用都用科研经费报销了。
他请家里亲戚朋友吃饭,开的发票写的是科研团队的聚餐。
可实际上呢,这些亲戚朋友里没一个是和科研项目有关的。
他还把给家里买家具的发票也混在科研经费报销里,说是什么为了给科研团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式”办公环境。
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嘛,科研经费可不是用来让你家庭聚会、装修家里的。
廉洁警示教育案例剖析 科研
廉洁警示教育案例剖析科研案例剖析一:科研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某大学的甲教授在科研过程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他为了在国际学术界上争取更多名气和资源,采用了虚假数据和篡改实验结果的方式进行研究。
他将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篡改,并撰写了相关论文进行发表。
同时,他还在实验样本选择上存在偏倚,只选择符合自己研究结果的样本进行实验,忽略了其他不符合研究结果的数据。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不仅伤害了科研的信誉和可靠性,也对学术界的发展和研究进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大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督。
将学术不端行为纳入大学的处罚制度中,对教授进行严肃处理。
2.加强科研实验的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实验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科研项目应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符合科学规范。
3.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多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减少单一学者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行为。
案例剖析二:科研中的滥用科研经费行为某大学的乙教授在科研过程中滥用科研经费。
乙教授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开支和违规活动,例如购买奢侈品、旅游和参加商业活动。
他通过虚构科研项目和申请经费的方式,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从中获得不义之财。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定,也损害了科研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同时,滥用经费也使得实际需要科研经费的项目无法得到资源的支持,影响了科研的正常开展。
对于这种情况,大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经费的使用符合规定和科研需要。
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对经费使用进行审计和监督。
2.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道德和职业操守意识。
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和限制,加强教师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廉洁性的认识。
3.建立举报和处罚制度,鼓励员工对滥用经费行为进行举报,并对违反规定的教授进行处理和追责。
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案例
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案例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时,违反相关规定或者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
下面是一些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案例。
1.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用于购买奢侈物品。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购买奢侈品,超出了科研项目所需的范围,违反了相关规定。
2.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挪用于个人消费。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个人消费,如购买家居用品、旅游等,严重违背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
3.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用于其他非科研用途。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其他非科研用途,如办公室装修、会议费用等,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
4.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用于购买无关设备。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如高档电脑、音响等,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
5.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用于支付个人工资。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支付个人工资,而非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验费用,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
6.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滥用于差旅费用。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频繁的差旅,而非用于科研实验和研究,超出了科研经费的合理范围。
7.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用于购买低质量实验器材。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购买低质量的实验器材,而非用于购买符合科研要求的实验设备,违背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
8.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用于支付高额顾问费用。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支付高额的顾问费用,但这些顾问并未对科研项目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违反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原则。
9.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滥用于组织活动费用。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组织活动的费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超出了科研经费的合理范围。
10. 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被用于支付高额实验室管理费用。
某高校的科研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用于支付高额的实验室管理费用,但这些费用并未得到合理的使用和管理,违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
案例-科研经费出现违法违纪案例类型
科研经费出现违法违纪案例类型(一)某些科研人员防腐意识薄弱某些科研人员利用科研经费使用监管上的漏洞,将科研项目变成了个人的“取款机”。
据检方介绍,2007年5月,北京市某高校教师肖某拿到了一家部级单位的翻译研究项目,并担任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15万元。
2008年4月,肖某从所在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那里拿到28名学生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从2008年5月至12月以这28名学生的名义分7次领取劳务费共计82400元。
而事实上,根据下达项目的这家部级单位对项目经费使用的规定,项目的劳务费只能支付给课题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而作为学校教师,肖某无权领取劳务费。
因他人举报,肖某冒领劳务费由此案发。
例如某研究员,他花100多万元买了台对自己的课题一点用也没有的仪器。
问他原因,这个研究员刚开始支支吾吾。
后来才知道是他和卖仪器公司的老板是朋友,“可以拿回扣”。
这20多万元的回扣,便是从纵向的科研经费里“盗”走的。
(二)职业道德严重缺失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二级学院的会计,所委派的学院老教授较多,课题资源相当丰富。
由于常年接触,大家对这位会计比较信任,只要账户内还有钱不影响自己的科研进度,教授们往往不太关心账户金额的变动。
这给会计带来了可乘之机。
起初,她在教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报销1万元。
这位会计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头两年这位会计还有所顾忌,每年贪污大约在一两万元。
第三年开始,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将近20万元。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教授出国了,名下还有课题经费没用完的,竟然变成了她自己的小金库,为了方便报销,她甚至还伪造他人名章,假冒他人签名。
案发后,法院审理查明,在长达9年时间里,这位会计贪污了97万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科研经费,涉案达106笔之多。
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其处心积虑所贪污款项也被悉数归还原单位,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研究生科研经费管理案例分析
研究生科研经费管理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科研经费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经费的合理管理是确保科研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然而,由于一些管理问题的存在,许多研究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扰。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研究生科研经费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预算不合理分配某高校的研究生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了预算不合理分配的问题。
该研究生进行了一项复杂的实验研究,需要购买较多的实验器材和耗材。
然而,研究生的科研经费预算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验所需的支出,导致资源分配不足。
解决方案:1. 战略规划:研究生科研经费管理机构应与研究生进行充分沟通,以了解他们的实验需求和支出预期,并将这些信息纳入管理战略规划中。
2. 资源预算:在制定科研经费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和实验项目对资源的各项需求,确保预算合理分配,避免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3. 强化审批制度:加强对科研经费审核的力度,确保每个实验项目的经费支出都得到专业评审和管理机构的审批,防止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案例二:经费使用不透明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研究生科研经费使用不透明。
某研究生发现,在她的科研项目中,经费使用情况屡次无法得到清晰的解释。
这不仅导致了项目进展的不顺利,也阻碍了她进一步申请科研经费的可能性。
解决方案:1. 财务透明:建立起科研经费管理的开放透明机制,确保经费的使用情况可以被相关人员进行查询和了解。
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或者定期公示的方式,公开项目经费的使用细节与进展情况。
2. 项目跟踪与报告:研究生科研经费管理机构要求研究生及时向其提交经费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定期跟踪项目的进展。
这样可以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监督机制: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研究生自审、相互审查以及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等,以确保经费使用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出现不透明的情况。
案例三:资金滥用现象有些研究生存在滥用经费的问题,用于个人目的而不是科研实验。
高校科研经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高校科研经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一、虚列开支套取经费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高校的教授,那可真是打起了科研经费的歪主意。
他负责一个科研项目,这个项目经费看起来就像一块大肥肉。
他呢,和校外的一家小公司勾结起来。
本来没买那么多实验设备,他却让小公司开高额的设备采购发票,像什么高级显微镜,开的发票数量比实际用到项目里的多了好几倍。
还有办公用品,好家伙,他报上去的纸张数量简直能堆满一个小仓库,实际上项目组根本用不了那么多。
这就是典型的虚列开支,通过这种手段,他就把科研经费套取出来,一部分进了自己的腰包,一部分挪用到其他根本和科研项目不沾边的地方,比如自己出去旅游的花销。
二、违规报销个人消费案例。
还有个挺逗但又很气人的例子。
有个高校科研团队里的成员,把自己家庭聚会的餐费都当成科研经费来报销。
他的理由居然是在聚会上讨论了科研项目,可实际上呢,大家就是在吃吃喝喝拉家常。
他还把自己买的高档衣服、给孩子买的学习用品也一股脑儿地放到科研经费报销的清单里。
说什么科研工作压力大,需要穿得体面去见合作方,孩子学习用品是为了方便在实验室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能用,这完全就是胡扯嘛。
这就是把科研经费当成了自己的私人小金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完全不顾这是用于正经科研工作的钱。
三、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案例。
有个高校的科研负责人,拿到了一笔关于生物科技研究的经费。
这钱本来是要用来购买实验材料、做基因检测之类的。
结果呢,他发现学校的某个社团搞活动资金紧张,他就大发“善心”,把科研经费挪了一部分给社团去办活动。
这社团活动和生物科研可是八竿子打不着啊。
他还觉得自己这是做了好事,既帮了社团,又没人会发现。
可是科研经费都是专款专用的,这一挪,他负责的科研项目就因为缺乏资金,实验进度严重滞后,好多关键的实验都没法按时做,简直是把整个科研项目的进程都给搅和乱了。
这些高校科研经费违纪违法的案例,就像一个个警钟,提醒着大家一定要合理、合规、合法地使用科研经费,不然就会犯下大错。
科研专项资金违规案例
科研专项资金违规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科研专项资金违规的案例哈。
就有这么一个课题组,他们申请了一笔科研专项资金,说是要研究一种超级环保的新型材料。
这专项资金一下来,可把课题组负责人乐坏了。
这个负责人呢,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本来按照规定,这钱得专款专用,大部分都得花在购买实验设备、原材料,还有支付科研人员的合理报酬这些方面。
结果呢,他把一部分钱偷偷拿去给自己换了个超高级的笔记本电脑,美其名曰“方便处理科研数据”,可实际上那电脑的配置高得都能用来搞大型游戏开发了,远远超出科研实际需求。
还有啊,他虚报科研人员的差旅费。
明明就是在本地开个会,坐个公交就能到的地方,他非给报成飞到另一个城市参加国际会议的费用,什么五星级酒店住宿啦,高额的餐饮补贴啦,全都往上加。
这就好比你去邻居家串个门,却报成出国旅游的花销一样离谱。
然后,在采购实验材料的时候,他也没老实。
和供应商勾结,买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便宜货,但是按照高质量材料的价格报账。
就像你本来要买金子,结果买了黄铜,却按照金子的钱报销,这不是坑人嘛。
纸包不住火,审计部门来查账的时候,一下就发现了这些猫腻。
这个课题组不仅要把违规用掉的钱吐出来,负责人还受到了严厉的处罚,科研项目也被暂停了。
你说这不是自作自受嘛,好好的科研专项资金,就被他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胡搞,真是不应该啊。
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案例
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案例近年来,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案例不断曝光,给高校科研管理和资金使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下面列举了十个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真实案例。
1. 案例一:某高校某教授使用科研经费购买奢侈品。
该教授将科研经费挪用于购买名牌手表、高档服装等奢侈品,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规定。
2. 案例二:某高校某实验室主任使用科研经费支付私人旅游费用。
该实验室主任将科研经费用于私人旅游,既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规定,也损害了高校的声誉。
3. 案例三:某高校某教师虚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该教师在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中虚报了一部分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违背了诚信原则,损害了科研管理的公正性。
4. 案例四:某高校某教研室挪用科研经费购买办公设备。
该教研室以购买办公设备的名义挪用科研经费,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损害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5. 案例五:某高校某实验室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购买低质量实验耗材。
该实验室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低质量实验耗材,不仅浪费了经费,也影响了科研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案例六:某高校某学院使用科研经费支付非科研项目开支。
该学院将科研经费用于支付非科研项目的开支,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损害了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
7. 案例七:某高校某研究团队私自招募研究助理,使用科研经费支付薪酬。
该研究团队未经批准私自招募研究助理,并使用科研经费支付其薪酬,违反了高校的人事管理规定和科研经费使用规定。
8. 案例八:某高校某教师使用科研经费购买个人电子设备。
该教师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个人电子设备,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损害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9. 案例九:某高校某研究团队使用科研经费组织不必要的会议。
该研究团队将科研经费用于组织不必要的会议,浪费了经费,并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10. 案例十:某高校某教授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学术论文代写服务。
该教授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学术论文代写服务,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损害了科研的正当性和学术诚信。
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分析
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分析时间: 2013-04-26 10:16 来源:计算机学院1.段振豪贪污科研经费百余万被判刑13年用假票据报销百余万2012年2月13日10时30分许,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段振豪等待候审,紧随其后的是本案的另一名被告人车春兰,案发前,她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地球化学学科组秘书。
检方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11年7月间,段振豪担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计算地球化学及其应用学科组组长,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执行直至结题验收全过程。
而他的秘书车春兰为学科组提供辅助性工作。
检方提出了三起指控事实:二人于2002年至2011年7月间以报销科研经费为由,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段振豪非法占有上述款项后给车春兰少量好处费;2011年5月,段振豪与他人签订虚假的网站开发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网站开发费,骗取科研经费5.85万元;车春兰于2003年至2010年间用假票据报销17.85万。
根据检方掌握的证据,段、车二人的涉案手法,主要是找虚假票据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
报销名目包括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以及网站开发费等。
为他们提供票据的人包括段振豪的亲友、学生、熟人、同事等。
二人假借课题组成员的名义将票据从财务报销,而课题组成员崔某等证实,这些研究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崔某本人根本没有因科研出过差。
而据段振豪自己的供述,在他虚报的差旅费中,有20多万是保姆张某提供的前往银川的发票,有30多万是蔺某提供的前往大庆的发票,另有20多万是他每年回湖南老家探亲的票据和弟弟提供的发票,另外他还找了一家机票代理公司买了虚假行程单。
拿到这些虚假的单据后,段振豪将其交给车春兰,车春兰有时还会提醒他以哪些学生的名义报销从财务的角度更合理。
等每次报销拿到钱后,段振豪承认他都会给车春兰几百块钱好处费,再将部分钱款给了张某、蔺某等人,还给学生发过劳务费,将部分现金放在办公室备用,其余款项都存在了银行账户,后将账户钱款转存到妻子曹某名下。
科研经费警示教育案例(2篇)
第1篇案例背景:某高校教授李某某,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期间,涉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
违规事实:1. 李某某将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个人物品,包括手机、电脑等;2. 李某某将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付个人出国旅游费用;3. 李某某将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付个人子女教育费用。
处理结果:1. 李某某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资格;2. 李某某被学校给予行政警告处分;3. 李某某被追回违规使用的科研经费;4. 李某某在学术期刊发表检讨文章,公开承认错误。
案例启示:1. 科研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用、侵占、浪费;2. 科研人员应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自律;3. 学校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案例二:科研经费报销不规范案例案例背景:某高校教师王某某,在主持一项科研项目期间,涉嫌报销不规范。
违规事实:1. 王某某将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付与项目无关的会议费用;2. 王某某将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付与项目无关的差旅费用;3. 王某某将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付与项目无关的招待费用。
处理结果:1. 王某某被取消科研项目主持人资格;2. 王某某被学校给予行政警告处分;3. 王某某被追回违规报销的经费;4. 王某某在学术期刊发表检讨文章,公开承认错误。
案例启示:1. 科研经费报销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严禁超范围、超标准报销;2. 科研人员应加强报销管理,确保报销程序的规范、透明;3. 学校应加强对科研经费报销的审核,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案例三:科研经费使用不透明案例案例背景:某高校教授赵某某,在主持一项科研项目期间,涉嫌经费使用不透明。
违规事实:1. 赵某某未按规定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向学校报告;2. 赵某某未按规定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向项目组成员公开;3. 赵某某未按规定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1. 赵某某被取消科研项目主持人资格;2. 赵某某被学校给予行政警告处分;3. 赵某某被追回涉嫌违规使用的经费;4. 赵某某在学术期刊发表检讨文章,公开承认错误。
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
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引言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个案例不仅展现了科研领域的一些不端行为,更凸显了科技领域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并探讨相关的管理问题,以期引起更多人对科研诚信和管理规范的重视。
一、案例描述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是指*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主持人或相关人员违反管理规定,以虚假的材料或不当手段获取科研资金的行为。
本案例中,宿迁农科所的某科研项目存在严重违规行为,主持人和项目成员涉嫌套取科研资金,导致该项目的科研成果和经费使用出现了严重问题。
二、案例分析1. 违规行为的原因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可能是由于组织管理上存在漏洞,对科研项目的审批和执行监管不够到位,导致了项目资金使用方面的不规范。
也有可能是在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方面存在缺失,缺乏对科研规范的认识和遵守。
2. 影响及教训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科研经费的挪用影响了项目的科研进展和成果的真实性,严重损害了科研领域的诚信形象。
另也给科研管理层敲响了警钟,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人员的诚信自律意识。
三、管理问题探讨1. 加强科研项目审批和监督针对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中所暴露出的管理问题,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审批和监督。
在项目立项时,要严格审核项目申报材料,确保真实可行。
在项目执行中,要设立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机制,加强经费的使用审计,防止出现违规行为。
2. 加强科研人员诚信教育也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管理。
科研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科研素养和道德品质,认识到科研诚信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科研规范,维护科研领域的诚信和公平。
四、结语宿迁农科所违规套取科研资金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关注科研管理的薄弱环节,并共同努力加强科研项目的审批和监督工作,推动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分析时间: 2013-04-26 10:16 来源:计算机学院1.段振豪贪污科研经费百余万被判刑13年用假票据报销百余万2012年2月13日10时30分许,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段振豪等待候审,紧随其后的是本案的另一名被告人车春兰,案发前,她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地球化学学科组秘书。
检方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11年7月间,段振豪担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计算地球化学及其应用学科组组长,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执行直至结题验收全过程。
而他的秘书车春兰为学科组提供辅助性工作。
检方提出了三起指控事实:二人于2002年至2011年7月间以报销科研经费为由,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段振豪非法占有上述款项后给车春兰少量好处费;2011年5月,段振豪与他人签订虚假的网站开发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网站开发费,骗取科研经费5.85万元;车春兰于2003年至2010年间用假票据报销17.85万。
根据检方掌握的证据,段、车二人的涉案手法,主要是找虚假票据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
报销名目包括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以及网站开发费等。
为他们提供票据的人包括段振豪的亲友、学生、熟人、同事等。
二人假借课题组成员的名义将票据从财务报销,而课题组成员崔某等证实,这些研究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崔某本人根本没有因科研出过差。
而据段振豪自己的供述,在他虚报的差旅费中,有20多万是保姆张某提供的前往银川的发票,有30多万是蔺某提供的前往大庆的发票,另有20多万是他每年回湖南老家探亲的票据和弟弟提供的发票,另外他还找了一家机票代理公司买了虚假行程单。
拿到这些虚假的单据后,段振豪将其交给车春兰,车春兰有时还会提醒他以哪些学生的名义报销从财务的角度更合理。
等每次报销拿到钱后,段振豪承认他都会给车春兰几百块钱好处费,再将部分钱款给了张某、蔺某等人,还给学生发过劳务费,将部分现金放在办公室备用,其余款项都存在了银行账户,后将账户钱款转存到妻子曹某名下。
(2013年01月04日来源:新华网)2.湖南某高校2名教师伪造公文骗取经费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消息,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该事件主要责任人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
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
2011年10月8日,该高校致函新闻出版总署,请求确认科研课题有关公文的真伪性,经与总署办公厅核实,所附7份总署公文均系伪造。
2011年12月28日,该高校对两名主要责任人作出处理:给予王某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根据《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报教育行政机关撤销其教师资格;给予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科研处副处长职务。
(2012年07月13日来源:中国青年报)3.院长用学生名义冒领劳务费据为己有据新华社电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日前侦结一起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涉案教师利用学校对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用学生的名义冒领劳务费据为己有。
据检方介绍,2007年5月,北京市某高校教师肖某拿到了一家部级单位的翻译研究项目,并担任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15万元。
2008年4月,肖某从所在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那里拿到28名学生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从2008年5月至12月以这28名学生的名义分7次领取劳务费共计82400元。
而事实上,根据下达项目的这家部级单位对项目经费使用的规定,项目的劳务费只能支付给课题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而作为学校教师,肖某无权领取劳务费。
因他人举报,肖某冒领劳务费由此案发。
海淀区检察院于2011年7月对肖某以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
目前,肖某案已移送审查起诉。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肖某拿到翻译研究项目后,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利用学生的名义领款每次都是800元。
每次领取劳务费,肖某一人都在劳务津贴领用单上“课题负责人”栏和“主管”栏签字同意,而从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2011年12月27日来源:京华时报)4.高校科研经费腐败生态链:跑冒滴漏触目惊心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化学学院的会记,所在学院老教授较多,课题资源相当丰。
由于常年接触,大家对赵静比较信任,只要账户内还有钱不影响自己的科研进度,教师们往往不太关心账户的变动,一笔钱有时从一个课题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报销,也常委托赵静调整办理。
这给赵静带来了可乘之机。
起初,赵静在教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报销1万元。
赵静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头两年赵静还有所顾虑,每年贪污大约在一两万袁。
第三年开始,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教授出国了,名下还有课题经费没有用完的,竟变成了她自己的小金库,为了方便报销,她甚至还伪造他人名章,假冒他人签发。
赵静案发后,法院审理查明,在长达9年时间里,赵静贪污了97万余袁,其中绝大部分是科研经费,涉案106笔之多。
赵静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其处心积虑所贪污款项也被悉数归还单位,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静所在学院,两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仪器开发经费的职务之便,借学院组织到外地高校考察之机,个人前往周边省份旅游,回京以外出考察、对外交流名义公款报销个人旅游费用共计5万余元,最终以贪污罪被判。
在这起案件中,学校规定,经费报销需要部门负责人、学院主管财务的院领导逐一审核并在报销单据上签章才能报销,两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次在报销单据上偷盖实验室一位负责人的印章,轻松绕过本部门审核,随后这个不符合程序的“公差”一步步绕过多重监管。
(2011年12月15日来源:中国青年报)5.检察官曝高校科研费腐败群像“拉大旗作虎皮”在涉及科研经费腐败案件的调查中,检察官们发现,部分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许多费用支出与课题无关,财务报销过程中,先报销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名、代替他人签名的现象不在少数,而利用发票冲账也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荒谬的现象:由于当前以知名教授名义申报课题更容易,同事或学生在申报课题时往往“拉大旗作虎皮”,可能实际工作这名教授完全没有参与,直到经费使用出了问题找到他们时,这些教授才恍然想起自己曾经在课题申请表上签过名。
据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思瑶介绍,2006年至今,该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6件16人,其中,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都是利用科研经费监管漏洞大肆作案。
“其中发生在高校里的案件占了相当比例”。
教授“纵横捭阖”北京市一所二本院校的张志刚教授(化名)曾负责一家部级单位的课题项目“外宣资料翻译研究”,这一课题为“纵向课题”,但在高校,相对而言,“横向课题”提取劳务费更加便利。
张志刚隐瞒了这家部级单位的证明,先以“横向课题”为名向学校科技处申请立项。
不久,学校出台规定,对于“纵向课题”奖励补贴力度加大,优势超过“横向课题”,张志刚随后又找到学校改以“纵向课题”立项。
然而,在提取经费时,他却找来一份有20余人的在校学生名单,依旧按照“横向课题”管理规定,以在校学生名义先后8次虚报冒领劳务费共计8万余元。
在接到举报调查后,检察院以其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
课题费变“绩效工资”黑龙江一所高校的财务人员赵老师向记者透露,教授从学校直接拿到的收入大致分为两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占到至少一半的比例,而基本工资一般在5000元左右。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级别相同、工龄相同的教授,收入也会有差别,申请课题经费多的科研人员,可支配的资金多,用来发绩效工资的部分就多。
赵老师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高校开始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课题”,教授更是成为大学申请经费的筹码和“摇钱树”,以课题经费提成来提高待遇由此肇始。
与此同时,不同学科获取课题经费额的差异巨大,理工科一个大项目就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文学科一个课题能拿到几十万元的就算不错,基于同样比例的提成也加大了教师收入的不均衡。
一边是高校经费不断增长,一边则是教授基本工资增长有限,在这样的体制下,个人创收变得顺理成章:开办公司、校外兼职走穴,有的教授每年的收入可高达数百万元,挣得盆满钵满。
仪器设备采购也是一大黑洞在一所师范院校,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为本单位采购聚焦显微镜、分析仪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万美元。
检方在办案中发现,合同书中的内容被随意“篡改”,“设备培训费”打进了采购员个人账户而无人监管。
最终该采购员以受贿罪被判刑6年。
(2011年12月16日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6.我国科研经费仅40%用于项目肆意挥霍成潜规则科研经费被肆意侵占挥霍,在科研圈内早已不是秘密。
一个月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的核心内容,是要强化预算编制、严格评估评审,结余资金上交。
同时,对非涉密课题预算进行公示,探索课题绩效的公示制度。
“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纯粹走过场的,下多少个通知也没用。
”10月30日,中国社科院西部地区某研究所任高(化名)表示,科研经费怎么花,实际上都是公开的秘密。
作为一名老科研人员,任高对于科技界一些潜规则颇感无奈。
她说,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显得另类了,再者领导也不会相信你。
科研经费的使用,诸如扩大开支范围、擅自调整预算、突击购买设备等屡见不鲜。
2010年,仅国家审计署查出的资金就达数亿元。
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接受本报采访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科院院士表示,早几年,中国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
如今钱到位了,但是有限的钱却没有花在刀刃上,成了部分科研人员的“圈钱”法宝。
海淀区检察院一要求匿名的工作人员称,2003年至今,该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17件,涉案人员21人,其中,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涉案人员不少为高级知识分子。
项目老板“竞争,哪儿都是竞争,表面是为了项目,实际都是为了钱。
”55岁的中南某大学驻京办主任肖文凯说,都说高校驻京办跑项目,跑钱,其实跑得最厉害的还是搞科研的。
肖文凯说,由于科研人员的收入和获得经费不成比例,再加上有些科研单位的绩效工资都是从经费里开,所以大家都动这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