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即事)感怀诗的品读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诗歌阅读之即事(景)抒怀诗
诗歌阅读之即事(景)抒怀诗即事(景)抒怀诗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之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对接教材] 如《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通性归纳]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④白描与细节描写;⑤对比(特别是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通法点拨]1.了解诗人写的是什么事或眼前的什么景即事(景)抒怀诗往往因一点事或特定的景而生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或景。
2.体味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即事(景)抒怀诗不比叙事描写诗偏重于叙事、写景,其重点在于“抒怀”的性质,也就是在诗中诗人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
3.分析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在赏析即事(景)抒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或“景”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其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即时体验]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 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鸟落泪。
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诗人落泪。
该联运用了触景生情的写法,诗人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上心头,禁不住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我赞成花鸟落泪。
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伤感时世的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展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以及他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高考专题复习:即事抒怀诗鉴赏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① 杨大风雨李[嘉注祐] 陆游
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棠梨宫②里瞻龙衮③,细柳营前著豹裘。
“扁舟不系”源于《庄子》中的“巧者劳而知者忧,无 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请结合庄 子中的这几句话与尾联的含意简要分析诗人的心境。
①指向他人:表达了有负同僚期待和嘱托的愧疚之情; ②指向他人:与同僚(朋友)心意相通的互勉/劝慰之情; ③指向个人际遇:以庄子之语自嘲,虽有济世之志却无能为力的 伤感; ④指向个人际遇:用“不系舟”典故,含蓄表达远离尘世、无为 无求、皈依自然的向往。
景中人的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景,其实都关联了诗人的某种感情。
古诗感情,无外乎四类。 一是儒家之积极入世,直面现实,这是绝大部分古诗的内容; 二是道家的无为,有天马行空的浪漫,也有消极避世之情怀; 三是佛家的禅,指向空灵(表面上“景”中无人,全是空境, 但实际上人又无处不在),来表暂得的安宁与超然; 四是指向生活理趣,以宋诗为主,相当于诗人自自然某景某事 得出的一些启发。
①尾联的意思是世间事物的变化谁能预测?归时天已经放 晴,斜照映红了十里归途。 ②诗人感叹人生中的得失如自然界中的雨晴一样难测,又 何需萦怀。 ③表现出诗人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送人过卫州① 杨巨源
忆昔征南②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 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 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 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2. 抒的什么情 即事中的所抒之情,依然包括四个维度。即指向现实,指向个体的精神满足,指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我们要感悟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感因素。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根底,析的前提;
段,评的条件;评是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得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达了劳动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析是对诗歌隐含信息的开掘、分解和剖析,它是评的手段,评的条件;
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浮。
杂情怀。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 这三首诗歌,诗人们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表现手法抒怀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文字。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答好即事感怀诗歌的鉴赏表述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怀。
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
• 1、 “事〞: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根底,析的前提; 绪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根底,析的前提;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 2、“怀〞:诗人因为所遇之事抒发了 自主复习:《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即事感怀诗
•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 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 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 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 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
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即事”诗题材广泛,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如怀亲、思乡、送友、酬赠、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皆可统称为“即事感怀诗”。
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名言佳句。
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过许多即事感怀的作品,如《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雨霖铃》《定风波》(苏轼)《书愤》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作为高考鉴赏材料,即事感怀类诗歌也是入选频率最高的。
因此,考生必须明确此类诗歌的特点,熟练掌握鉴赏方法。
阅读这类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是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最后才能赏析评价诗歌的写作妙处及艺术手法。
做该类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二,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紧扣文本,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
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事物的意义。
例如描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一、分析思想主旨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旨是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主要内容,这首诗写了什么事;第二步,分析诗歌各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步,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二、分析形象情怀从诗中意象入手,判断诗歌的题材,由此推知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人物特点;第二步,概括人物形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即事即景抒怀诗鉴赏
唐诗宋词之即景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即景、即事抒怀诗【学习重难点】:掌握即景、即事抒怀的鉴赏方法【预习案】:一、即景、即事抒怀诗的概念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即事抒怀诗。
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二、即景、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探究案】:阅读以下诗歌,答复如下问题: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思考】〔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答: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2、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思考:这首诗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中间两句叙事言情,语言质朴、感情强烈诗歌首尾两句写景,暗淡凄凉、,郁结痛惜、悲愤之情。
“惊坐起〞使用细节,表达震惊之巨,如同身受。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二.当堂练习1.比拟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6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即事感怀诗鉴赏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石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上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作于1176年春,诗人当时在江西任职,一天 登台远望,不由想起筑台者李勉登台北望长安兴起 “心存魏阙”的旧事,与自己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之心有戚戚焉。
补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 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 写山水的佳作。 表现手法: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 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 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
四、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What——写的是什么事?
(了解引发感慨的事情)
What——抒的是什么情?
How——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 怎样结合?
(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
(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对于 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What——抒的是什么情?
1:怀亲 2:送友 3:思乡 4:赠人 5:人生感悟 6:闲情逸趣 ……
这些诗作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 情,所以我们要细加领会。
1:怀亲
二是描写美人,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 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诗歌题材鉴赏——即事(景)抒怀诗
三大常见类型•春秋感怀
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事
秋怀①
(
欧阳修
景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抒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诗
【注】①宋仁宗庆历五年,“庆 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为范仲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解析: ①对秋日风物的喜爱; ②对自身处境的感伤; ③对朝政国事的担忧; ④对无为受禄的愧疚; ⑤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⑥对归而不得的无奈。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即 学习目标: 事 1、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特点。 ( 2、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常用意象和情感。 景 3、熟悉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几种具体表现形 ) 式。 抒 怀 诗
(一)题目标志
即
多含有“即事”“即景”“抒怀”等字眼。
事 (二)常见意象
(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
景
专注于考即事诗。
)
高考这么喜欢考此类诗歌,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古代,诗人触事或
抒 怀
触景兴咏,因事或因景立题,即事或即景创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即这类诗 歌特别多。其次,这类诗题材广泛,表达的感情即时而发而不落窠臼,就 是特别不容易让人以类型诗的内容与情感来穿衣戴帽。
古诗鉴赏——即事 (景)抒怀诗和山水田园诗
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返回
采地黄者(2017·浙江高考)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高
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考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 诗
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
返回
3.下列对《采地黄者》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中药地黄的功效,实则是通过药农采
挖地黄的过程,反映药农生活的艰辛。
B.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
夏麦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
C.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
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而颈联则直抒胸 臆,表明对当下 恬淡清静生活 的喜爱。
返回
[白话诗歌]
太湖恬亭临近清溪,周围绿荫环绕;清溪两岸高低错落, 溪水缓缓流入青山。
独自伫立于恬亭,远眺夕阳下的断桥;低看,有树影倒 映于水中,仰观,有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
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安静地待着又有谁知道 世上有政务呢?
深重,具有现实批判意义。 《采地黄者》中“ 持以易糇粮 ”一句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 “ 凌晨荷插去 ,薄暮不盈筐 ”两句形象地表现了采地黄者从 早到晚的辛苦,而结尾“ 愿易马残粟 , 救此苦饥肠 ”两句将 “人”与“马”进行了 对比 ,直观揭示了采地黄者连“马” 都不如的悲惨生活,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者的同时,激起对 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返回
古诗鉴赏
——即事 (景)抒怀诗和山水田园诗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学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怀念。
分析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写了秋夜中的景色,如梧桐叶、砧杵声等,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在客乡的孤独和无助,如“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这些细节描写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然后通过分析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情节,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和氛围,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象描写,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例3读___的《金陵望汉江》回答: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答案诗中运用了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广阔、壮美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分析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广阔、壮美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的意象,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氛围,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时,要注意把握诗的整体意境和氛围,同时也要注意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篇文章分析了元曲《浪淘沙·北客行》和唐诗《塞下曲》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作者通过秋天夜晚的梧桐叶、明月、___、砧杵声、___和孤雁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客居异乡、孤单悲苦的思乡之愁。
而在《塞下曲》中,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和葡萄酒等意象营造了肃杀严整的意境,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
即事感怀诗
白雪歌送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 在注重了“即事”,即所写的是什么事之后,更重要 应把握诗人通过此事抒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赏 诗大多为赏情。之所以采用“即事感怀诗”的说法, 而不选“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指挥决定 的。那些由于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感慨的诗,也有些 是偏重于叙事的。比如杜甫《三绝句》中有一首: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 肘,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叙了一位逃难者的哭 诉情形,就是诉说有二十一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逃 往四川,到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样一首短小精悍 的叙事诗,的确堪称精品。但是,像这一类倾向于客 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诗中的叙事诗,在古代诗 坛中并不多见,尤其那短小的律诗、绝句更为绝少。 因其少之又少,被选入高考作为鉴赏的对象的可能性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2021年高考所选古诗中,即景抒情诗有全国卷ⅰ(李白《金陵望汉江》)、北京卷(陆游《西村》)、上海卷(杜甫《野望》)、天津卷(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
即事感怀诗有全国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全国卷ⅲ(曹翰《内宴奉诏作》)。
本文只就即景抒情诗的鉴赏进行解说。
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
①恳请融合诗句表明其中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基准1读王维的《尼里裴秀才迪小台》,提问:恳请融合诗句表明颔联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7即事即景感怀诗
即事即景感怀诗鉴赏【复习要点】1、了解即事即景感怀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即事即景感怀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
【知识梳理】一、概念: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或眼前景物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二、思想内容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情深意长的劝勉,游历山水的感悟等。
三、艺术特色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与联想、烘托与渲染等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四、考查重点分析诗歌即时即景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所想,鉴赏诗作刻画的形象,区辨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赏析炼字炼意所在。
【方法点拨】1.从关键信息入手把握诗歌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信息包括命题给出的注释,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字词,承载情感的意象,题干中透露的信息等,它们往往成为把握诗意的切入点。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①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陂(bēi):池塘。
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fū):床铺。
结合诗意,简析诗歌借助哪些景或事,表达了怎样的心境?【答案】诗歌描摹了半山的春天,有花落后树枝叶茂送来的绿茵,有春鸟飞过留下的悦耳鸣声,1我或小憩,或踏青,表达了诗人闲居半山的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选材与思想感情间的关联。
诗歌标题给出的信息有时间和地点,春天给人的感觉可能是愉悦欢快,也可能是惜春伤感。
前两句描写了春花虽然凋落,但“红瘦”换来的是“绿肥”。
由此我可以在这样一个春末的季节,或休憩,或踏青,就连春鸟送来的也是悦耳的声音。
经诗人过滤的春景,留给他的感觉是愉悦的,闲适的。
2.揣摩引发作者所思所感的触发点对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作用。
即事即景感怀诗往往借助某个场景或某个细节来表情达意。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菩萨蛮①【南宋】李弥逊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技巧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
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
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
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指导一、文体特点1.内涵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
所谓“即事”,就是针对眼前事,即事诗是将“写景”、“咏物”、“边塞”、“怀古”这几类诗词除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迁或贬谪、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的诗歌,笼而统之地称为‘“即事感怀诗”。
此处的“即”有两个意思,一是“立即”,就是马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事诗是灵感突发之作,所遇到什么事,立即产生了对此事的想法,诉诸笔下而成诗;二是“就”,表顺承,就是前有要求,然后就有相应的动作,所以,即事诗还有另外的一个“家族”——应制诗。
所谓应制,就是应别人要求而创作诗文,如皇亲国戚的要求,还有宴饮、征伐、唱和、赠答等所有应命性创作的诗文。
2.标志①诗歌中包含叙事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抒怀”等词。
3.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事抒情,委婉抒情。
二、鉴赏要点1.即事诗中的“事”即事诗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是对身边可见和具体可感事件的细致描述,那么,作为诗歌中心的事件就在整首诗中处于核心地位。
要理解此类诗歌,第一要务就是理解诗中之事。
其一,生活琐事。
凡是古人或者说古代文人能做的事,都可入诗,所以,吟咏田园、写真山水、拂琴下棋、谈玄参禅、焚香品茶、行旅远游、交游寄友,这类诗中的事五花八门,无事不在。
其二,时序常事。
一天之中,时辰循环,日夜轮转,晨雾,熹光,生活日常,特别是傍晚的夕阳落山、孤舟停岸、夜猿叫啸、闲潭月影、灯烛明灭、寂夜渔歌,夜晚的夜读、夜泊、夜宿、夜游、夜值、夜梦等事更是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
5、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 平的向往。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羌笛。 7、闲适类意象:表达闲适恬淡的心情,或对 隐居生活的向往。 五柳、东篱、三径。 8、讽刺类意象:表达对谗佞小人、邪恶势力 的憎恨。 浮云、燕、雀、乌、鹊。
思考:诗的尾联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 怎样的志趣?
【示例点拨】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思考: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巩固探究】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往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思考: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
课题总结:
第一,捕捉信息。看题目和注解,看作者和
朝代,看选项提示,知人论世。 第二,了解意象。联系意象的有关知识,把 握作者抒写的情感。 第三,卒章显志。看尾联有什么深意,确定 诗歌写作主旨基调。
课外作业:
高中总复习优化教程(上册)P56页第1
-5题。
总结: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古诗词 中,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个个意 象上。这些意象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 是蕴含着主体思想的情感的形象。在古典诗 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 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示例点拨】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即景(即事)感怀诗的品读
朱金清
诗歌内涵:
忧国忧民 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淡泊名利 思乡怀人 超凡脱俗 离愁别绪 爱恨情长
诗歌类型:
边塞征战诗 送别伤怀诗 咏物言志诗 思乡怀远诗 即景(即事)感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史怀古诗
三年来高考出现的诗歌类型
年份 时代· 作者· 材料 题材 考查重点(例举)
2006年春
【巩固探究】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 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 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诗为南宋 灭亡后,邓剡被俘,过健康(今南京)时所作。 思考:诗歌作者是如何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思考: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点拨】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考: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知识链接】
1、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 的思念。 折柳、长亭、南浦、酒、芳草、帆影。 2、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 牵挂。 月亮、鸿雁、双鲤、丹枫、登临。 3、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悲 凉、凄冷的气氛。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湘竹、 秋、转蓬。 4、抒怀类意象: 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故 国的眷恋。 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蝉。
即景感怀 情景关系得鉴赏 即景感怀 主旨情感的把握 即景感怀 字词鉴赏
【示例点拨】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思考: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示例点拨】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思考:诗歌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2006年秋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元·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 山 中书事》
写景抒情 描写作用赏析
即景感怀 字词鉴赏
2007年春
2007年秋 2008年春 2008年秋
南宋· 方岳《寻梦梅》
北宋· 苏轼《阮郎归· 初夏》 北宋· 范成大《步入衡山》 北宋· 王安石《壬辰寒食》
即事感怀 主旨情感的把握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思考: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 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总结: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读 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 注意诗人所处的环境如何,朝政如何。联系 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则不 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知人:
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柳三变的相思与艳情; 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杜子美的悲凉与孤独; 王摩诘的静谧与闲适。
论世:
盛唐的建功立业入诗;中唐的乱离时世入诗; 晚唐的没落衰败入诗;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巩固探究】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