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乾隆反腐手段 派“大老虎”查办“小老虎”?

合集下载

清乾隆时期贪腐之风为什么盛行?皇帝有何举措

清乾隆时期贪腐之风为什么盛行?皇帝有何举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乾隆时期贪腐之风为什么盛行?皇帝有何举措导语:从古至今,贪官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毒瘤,所以一直以来所有统治者对于贪官的惩处都是极其严苛的。

在清朝时期,着名的皇帝乾隆就曾严惩贪官,实...从古至今,贪官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毒瘤,所以一直以来所有统治者对于贪官的惩处都是极其严苛的。

在清朝时期,着名的皇帝乾隆就曾严惩贪官,实现了保持国家清正廉明的政治局面。

在清朝建国之后,由于天下太平,所以清朝的官员和统治阶级日渐腐败,贪官增多,赃款数目巨大。

乾隆作为一代明君,他在上位后立即作出了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的活动,首先他对雍正时期惩处贪官的一些法律进行了增补,后来又制订了严惩贪污的专门法律。

很多了解乾隆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年间最大的贪官和珅是乾隆皇帝的亲信,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乾隆年间贪官数目之多,贪污行径之明目张胆。

但是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明君,他对朝野上下大规模的贪污行动也有过惩处和控制,接下来让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乾隆皇帝打击贪官的一些举措和最终的结果。

虽然乾隆皇帝制定了一系列惩办贪官污吏的法律条例,但由于他当时统治的整个封建社会已经腐朽落寞,所以贪污的弊端已经根深蒂固,再加上乾隆本身就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所以当时乾隆期间贪污的作风非但没有被消除,反而愈加严重。

有些科举人士寒窗十载,都是为了当官之后能够发财,所以当时乾隆时期官员贪污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一种作风。

乾隆简单的立法来控制贪污最终失败了,但是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微服私访的帝王,所以在他微服私访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地方官员徇私舞弊、坐地分赃的行为,他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坚决的镇压。

后来乾隆皇帝在治理贪污过程中处死了二品以上官员多达30人,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打虎”:派去反贪的高官吞赃款又占美妾

乾隆“打虎”:派去反贪的高官吞赃款又占美妾

有贪就有反贪,古代贪官的家产多是巧取豪夺、肆意搜刮民众得来的不义之财,但这些不义之财被没收后,究竟去了何方?用在何处?人们却不得而知,而反贪其实也早已经是一条腐败之路了。

严管太监受清查受命反贪饱私囊众所周知,明朝法律制度极其严苛,朱元璋性格更是心狠手辣,对待贪贿官员的做法也为历代一绝,他曾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并将之挂于官府公座两旁,使官吏一见便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还对反贪有功者进行奖励,百姓还拥有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特权,以此带动全国百姓一起反腐反贪。

最终总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贪,结果越反越贪,无论在多么律例严苛的反贪时期,贪污之风都从未停止过,即使反贪力度如此之大,还是抑制不住官员们贪财爱富的心。

明朝的大贪官还是“豪杰辈出”,他们冒着法律的制裁甚至掉脑袋的危险,还是深深地陷入利欲的泥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朝的第一个大贪官就是朱元璋严加管束的太监。

这位“大太监”名叫王振,是宫里的司礼太监,这位开明朝风气之先的“敬事房里走出的好汉”有把大臣吓得尿裤子的光荣史。

他得势的时候,权力之大可代皇帝批复奏章。

因此他公开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甚至走私军火卖给敌人。

但一直没人敢揭发他,他是胡闹得让皇帝当了俘虏后才被早就恨透他的护军樊忠一锤打死,然后彻底查他的贪污账的。

据调查,在经过清查之后,他的众多赃款中,有不少财产就是在他受命反贪的过程中,自己私自占为己有的财富。

明代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热衷用“青词”(祭神的文书)向上天祈福。

恰巧奸臣严嵩正善于写青词,于是便讨得嘉靖欢心,还被授予内阁首辅大臣之位,时人讥讽其为“青词宰相”。

自此严嵩权倾朝野达20余年,30多个官员争先恐后地做了他的干儿子。

严嵩入阁后又把其子严世藩拉进朝中为官,父子两人把持朝政,有“大丞相、小丞相”称号。

他们牢牢把握锦衣卫,对忠良大加残害。

还卖官鬻爵聚敛私产,控制官员的升迁贬职,不论官员的贤愚廉贪能力大小,皆以贿赂的多少为标准,以致向他行贿的人络绎不绝,相望于道,馈赠之物,鱼贯联珠,车载斗量,刑部主事项志元贿赂严嵩2万金,而升为吏部主事。

乾隆南巡趣事 乾隆发动群众斗贪官

乾隆南巡趣事 乾隆发动群众斗贪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乾隆南巡趣事乾隆发动群众斗贪官
导语: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并没有搞好舆论宣传,天真地与民间学着抬杠,愣是把自己闹成了夹心饼干。

还被百姓们要求做亲子鉴定,真是咎由自取啊
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并没有搞好舆论宣传,天真地与民间学着抬杠,愣是把自己闹成了夹心饼干。

还被百姓们要求做亲子鉴定,真是咎由自取啊!但是到了他儿子乾隆,就深刻吸取了教训,乾隆猛抓思想建设,成就斐然。

乾隆这一生热爱文学古诗,他写诗无数,总计41800首!啥概念,按照乾隆活到64岁的话,差不多一天要写两首诗。

真要六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实在是难得!那么,写诗的效益有什么呢?
话说,乾隆南巡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农,这个老农听说皇帝打这儿经过,当即光着脚丫子,扛着锄头跑来看稀奇。

侍卫拿刀子轰老农滚开,那老农却不肯听劝,一名侍卫看不下去了,就抡起鞭子,耐心地对老农进行说服工作,结果老农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惨叫之声,惊得乾隆脸皮变色,六神无主,就问:“咋回事啊,刚才是什么动静啊,那么怕人?”
侍卫回答说:“启奏陛下,有刺客。


刺客?当地官看不下去了,只好出来解释:“陛下,不是这回事……那个老农啊,他患有严重的癫痫疾病,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抽疯……陛下,我的意思是说,咱们这里这么多的正常人,能不能别跟一个疯子计较?”
乾隆皱起了眉头,这事,该不该听地方官的一句劝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里又冒出来一个淳朴的农妇,站在道边,向乾隆热烈地挥手狂叫。

侍卫大怒,上前将农妇逮住,押到乾隆车杖
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惩贪厚黑学

乾隆惩贪厚黑学
制 体 制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 法 分割 的联 无
惩处手段 , 对贪 官污吏 加以惩罚 , 希冈起
到“ 杀一做百 ” 的警世作用 。据不完全统
计 , 个清朝 二 品以上 的高官 , 整 因贪污 、 受贿 或数 罪并罚 而被处 以斩刑 、 绞刑 或
被 赐 白尽 者 , 计 有 4 人 , 在 乾 隆一 朝 共 1 而 就 有 2 人 之 多 , 了全 部 人 数 的 6 %左 7 占 7 有 。 至 于 因 贪 赃 枉 法 而 受 到 “ 家 没 抄
乾隆帝 本人 也知 道要教 化百 姓 、 稳
泛滥 , 贪官污吏 比 比皆是。 督抚藩臬 , “ 朋
比 为 奸 ” “ 下 关 通 , 私 欺 罔 ” 到 了 ;上 营 。
乾 隆晚年 , 自己也不得 不承认 : 各省 他 “
督 抚 中 , 洁 自爱 者 谅 不 过 十 之 二 j , 廉 而
中不失 为一个有政治抱负 和有所作为 的 皇帝 。在 他统 治时期 , 以其祖康 熙 为榜 样, 并吸取 了其父雍正 的一些统治经验 , 乾纲 独断 , 必躬 亲 , 事 勤于政 事 , 励精 图 治 , 各方 面取得 了相 当的成 就 。当时 在
的 中 国空 前 统 一 , 会 相 对 和 平 安 定 , 社 经
系 。也可 以说 , 在乾隆统治 的后 半期 , 已
经 形 成 了 一 个 以 和 坤 为 中 心 的 “ 污 贪
网” 。长期 以来 , 乾隆只把眼睛对准个别 的地方 官吏 , 而没有 可能涉 及形成 贪污 腐 败的政治体制本 身。对 于整天伴随在 他身边 的宠爱和佞幸 的嬖臣则存心包庇
或 回护 , 己则 实 际 上 乃 是 腐 败 的 总 根 自
源 。例 如 , 乾隆帝与和坤为 了多捞钱财 , 曾一起制 定 了故意对 贪官采 用 “ 纵后 先 惩” 的办法 , 明知某 地 方官 有贪 污 行 即 为 , 不动声 色 , 其发展 , 先 任 当其贪 污数 量达 到一定 程度 时 , 再进 行惩治 、 查抄 、 籍没其家产。 再如 , 隆与 和坤共 同制定 了一 个 乾 “ 罪银” 度 , 议 制 规定 官员 有“ ” 罪” 错 或“ , 可 以通 过 “ 自愿 ” 纳 一定 银 两免 去惩 交 罚 。有 鉴 于此 , 多地 方官吏 学会 了不 许 贪 白不贪 。如果 贪赃罪 行未 被发 现 , 那 就算 自己赚 了 , 如果被发 现则 自认倒霉 ,

历史上反腐最厉害的三位皇帝 第一名手段最狠辣

历史上反腐最厉害的三位皇帝 第一名手段最狠辣

历史上反腐最厉害的三位皇帝第一名手段最狠辣本文导读:第三位就是清世宗雍正皇帝,做为清朝时期的皇帝,雍正皇帝被人们所熟知的大概就是九子夺嫡之事了,但是却没有人知道雍正还是一个很能反腐的皇帝。

清朝时期的朝廷是很富有的,这也就难免会有一些朝廷命官会打国库公饷的主意了,对于这样的贪官吏,雍正皇帝只用一招就让当时的贪官后悔起了贪念,那就是一人贪腐,全家遭殃。

对于贪官这样的人,雍正皇帝半点没有手下留情过,如果被皇帝抓到的贪官自杀了,那么他的后代就要永无止境地替他还债,贪污了多少就要还多少,就算他没有儿子,他的亲戚也要跟着还债。

乾隆皇帝还是在用人上面最开明的一个皇帝,对于选官,他不只是要看人家科举的成绩,更要结合这个人的品行来考核。

为了防止贪腐事件,乾隆更是制定了严明的赏罚制度,对于为官清廉的人,有俸禄补贴,对于贪腐的人,那自然就没有好下场了,雍正期间就腰斩过一个贪腐的官员。

第二位就是宋真宗赵恒,宋朝这个朝代然在后人的眼中窝囊了点,但是人家好歹也算得上反腐第一人,那个时候本来人民的生活就已经很困苦了,官员们却还在收刮民脂民膏。

宋真宗在位的时候就对这种现象大加整顿,设立了一个专门监察的机制御史台,并且在任聘官员上也是要内外兼修,在宋真宗时期,如果你一开始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但是如果你口碑好,两袖清风的话,当上大官那就指日可待了。

第一位就是也就是手段最高明的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的反腐手段高明在一个狠上,他是让当时的官员像贪也不敢贪啊。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的日子过得非常困苦,以至于被出家当和尚,最后落到要饭吃的地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更是觉得生活之不易,粮食的神圣,所以亲自尝过了百姓疾苦的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贪赃枉法,中饱私囊。

对于这种人,朱元璋就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律法来管制,并且在反贪反腐上他是丝毫不顾及私情的一位皇帝,就算是开国功臣他也不放过。

并且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的惩罚手段也是最狠的,他制定了一个很清晰的处罚手册,在这个手册上面清楚地写明了贪了多少该实行那种惩罚方式,其中最狠毒的就是绞邢,然而被实行绞邢的人不过也就是贪了80两银子而已。

乾隆反腐的历史故事

乾隆反腐的历史故事

乾隆反腐的历史故事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但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会有贪污的存在,那么乾隆是怎么惩治贪污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乾隆反腐的历史故事吧!乾隆反腐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

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多人,其中56名被砍掉了脑袋。

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的大案。

这场特大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亶望。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累任知县、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调任甘肃布政使,受命专门办理收捐监粮。

甘肃地瘠民贫,是全国最穷的省份,每年户部都要调拨巨额款项购买粮食,以抚恤灾民,供应当地满汉驻军以及救济新疆之需。

为节省国库开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特准甘肃及外省商民纳粮捐纳监生,就地解决缺粮之急。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甘肃省内外商民赴甘买来监生头衔后,并不要求千里迢迢进京入国子监读书肆业,但他们已享有与秀才同等的权利,可直接参加乡试进入官场,也可以监生资格加捐职官。

因此,捐监一途是当时富裕商民子弟入仕的捷径。

加之甘肃开捐定价较低,每名只需麦豆四五十石,外省商民趋之若鹜。

不料,行之数年,诸弊丛生。

大抵是经手的地方官借机贪污,挪用捐监粮,甚至干脆折收银两,以便于中饱囊。

清政府只好下令中止甘肃收捐。

停捐之后,户部仍旧每年拨银百多万两解往甘肃采买粮食,而甘肃大小官员仍为缺粮叫苦不迭,所以当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锦奏请恢复捐监旧例时,经户部遵旨会议以为可行,乾隆皇帝也就很快允准了。

鉴于以往积弊多端,乾隆皇帝特选调精明能干、善于理财的王亶望为新任甘肃布政使,专责办理该省收捐监粮事宜。

王亶望上任伊始,便向乾隆皇帝保证,“随时随处,实心实力,务期颗粒均归实在”。

而暗地里,王亶望却和总督勒尔锦狼狈为奸,下令全省收捐各州县捐监无须交纳粮食,一律折成银两收捐,全部上缴到他和兰州知府蒋全迪那里。

雍正帝反腐的历史故事

雍正帝反腐的历史故事

雍正帝反腐的历史故事 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可称为社会发展快,百业兴旺的盛世,这与他们勤政护民的政策分不开,其中雍正帝反贪的决策便起到很⼤作⽤。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雍正帝反腐措施 后世说起清朝最好的时代,想到的⼀定是康乾盛世。

但实际上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也是创造这个盛世不可缺少的帝王。

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便是雍正的作⽤了。

康熙早些年雷厉风⾏,是⼀个开拓之君,但是随着年龄⽼去,渐渐宽容对待亲信⾂⼦。

也正是因为这样,康熙末年贪污腐败严重。

康熙虽然知道情况,但是却有⼼⽆⼒,于是只能交给继任者。

康熙为何在⼀众皇⼦中选中雍正,正是因为他在当王爷的时候就是冷⾯王爷,丝毫不给⾯⼦。

康熙相信,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振作⼤清。

康熙的选择没有错,雍正帝⼀上位就⼤⼒整治官场贪污的风⽓。

在他的治理下,肃清风⽓, 雍正帝⾸先就派遣⼀批清正能⼲的钦差下到地⽅,查办贪官污吏。

这些钦差全都是中央官员和直属中央的官员,尽量避免与地⽅官员有牵扯和利益关系。

除此之外还抽调⼀批州县候补官员辅助钦差,⼀旦查明贪官污吏,即从中抽调同级官员接任。

如此继任官员就不会为前任打掩护,杜绝“前腐后继”的歪风。

除了派⼯作⼈员下到地⽅,雍正帝还在中央成⽴独⽴的监察审计机关。

⼯作内容就是负责审核中央各部钱粮奏销,杜绝地⽅给中央各部官员好处费,⽽掩盖亏空的事实。

最⼤的杀⼿锏,就是⼀反到底,根本不讲⼈情。

前代有贪污官员被查明之后,很多选择在治罪之前畏罪⾃杀,以谋得帝王垂帘,放掉⾃⼰的⼦⼥。

到了雍正这⼉根本不起作⽤,管你有没有⾃杀,⼀旦被查明贪污的事实,就⽴刻抄家问罪。

不仅本家⼦弟,亲戚⼦弟的家也不放过,避免财产转移。

雍正帝曾下诏说过:“丝毫看不得向⽇情⾯,务必严加议处。

追到⽔尽⼭穷处,毕竟叫他⼦孙做个穷⼈,⽅符朕意。

”个⼈认为这句话说的⼗分正确。

不仅是在惩治贪官污吏⽅⾯,雍正个⼈治国讲究务实风⽓,对于那种虚假马屁最看不过。

乾隆四十七年之反腐断想

乾隆四十七年之反腐断想

乾隆四十七年之反腐断想张笑那一刻,爱新觉罗·弘历心中无比的空虚和苍凉。

在位40多年,习惯在臣子们山呼万岁声中陶醉的他开始怀疑———那些他面前匍匐在地的人是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糊弄的傻瓜。

先说那个该死的王亶望。

自己看他的父亲王师是个清官好官,一意地重用和栽培他。

没想到他在甘肃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

说是为解决粮食歉收问题,允许一些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

他却把粮食折成银两,进行“监生”资格拍卖。

他向朝廷谎报旱情,编造说把“监粮”用来赈灾了。

实际上,他把捐纳的银两全部私分,从总督到州县官员人人有份。

从此,甘肃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员,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

这次抄了王亶望的家,光没收的财产就折合白银300万两。

此案终结,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

这些人都该死。

四十五年,自己第五次南巡,王亶望接驾铺张奢侈。

自己就告诫他:“南巡只是体察民情风俗,不是游玩观景,今添建屋宇,张灯结彩,朕实所不取。

”他真当我这个皇上老糊涂了,他家里那么奢华,他一个朝廷命官哪里来那么多的钱?朕都看在眼里了。

可他也确实能揣测自己的心意啊,那次他要进献给自己一对玉瓶和一个玉山子,自己心里不是也喜欢得紧。

只不过碍于皇家的尊严给他退回去了。

都两年了,自己还记着这几样东西。

这次抄了王亶望的家,自己急火火地查看赃物,就是想先看到这些东西嘛。

没想到却发现了陈辉祖这个更坏更糊涂的大贪,他连查抄的赃物都敢贪。

陈辉祖的爹是两广总督陈大受。

乾隆二十年,他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后迁郎中。

乾隆三十四年,自己让他当了广西巡抚,最后官做到了闽浙总督。

自己让他查抄王亶望的家产,没想到他敢以银换金,隐藏玉器,多将贵重器物占为己有。

那个陈辉祖在供词里交代说:“至于金子一项,上年查抄之后,即贮在藩司库内,我想要这金子,不便直对藩司说,因假称王亶望曾向我说,金子太多恐碍眼,求我与他兑换银子。

将这话对国栋说,才将这金子发出变价,我留下金锭八百两,发银一万二千两。

乾隆朝一个巡抚贪腐案 竟然持续了二十年!

乾隆朝一个巡抚贪腐案 竟然持续了二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朝一个巡抚贪腐案竟然持续了二十年!
导语:清朝卢焯是个能吏,也是个贪官。

他有过大功,但是也有过错。

乾隆初年,他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因此,他出任浙江巡抚后,着实地做了几件好事,
清朝卢焯是个能吏,也是个贪官。

他有过大功,但是也有过错。

乾隆初年,他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因此,他出任浙江巡抚后,着实地做了几件好事,尤其是修建海塘,惠民甚多,因此,当地百姓对他特别感恩。

在清国百姓眼里,能做好事的就是好官,至于贪几个钱,很正常,谁都不是傻子。

但到了乾隆六年,忽然间天色就变了。

乾隆六年,御使刘吴龙弹劾卢焯私受一富户巨额银两!刘吴龙在其奏折中列举了其所闻卢焯的三条罪状:
一、嘉兴府桐乡县汪姓分家一案,该府知县杨景震收受银三万两,汪姓即托杨景震转送巡抚卢焯银五万两。

事情传开,议论纷纷,闽浙总督德沛即飞札委令嘉湖道吕守曾查访杨景震劣迹,卢焯一听到消息,害怕查出杨景震受贿供出自己受贿,于是就先下手为强,连夜写出题本,将杨景震在该道所作所为的坏事,一一揭发参奏。

二、漕运判官员缺,嘉兴县知县阎沛年亲送卢焯银两千两,卢焯将阎沛年提升。

三、浙江凡委任州县官职,都向卢焯馈送,以官的大小,决定银两的多少。

事实上这事情闹大了,卢焯的上司闽浙总督德沛也上书皇帝,揭发卢焯,认为他贪污不少。

两个大佬一起弹劾,那肯定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不要说皇帝听了意外,就连百姓都觉得意外,卢大人是个好官,怎么可能会贪这么多?于是乾隆派汪扎尔为钦差查核此事。

汪扎尔本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乾隆皇帝是怎样处理贪污案的?贪污多少就被杀

历史趣谈:乾隆皇帝是怎样处理贪污案的?贪污多少就被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皇帝是怎样处理贪污案的?贪污多少就被杀导语: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亶望贪污案。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

亶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亶望贪污案。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

亶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士功名,但花钱买了个知县。

先后任甘肃山丹、皋兰等县知县,后升为云南省武定府知府。

乾隆帝引见后,命他仍然去甘肃,等待分配,后任宁夏府知府。

再升任浙江布政使,就是副省级,并暂署巡抚,就是代省长。

王亶望虽然学历不高,又不是正途,但会做官,官运亨通。

王亶望喜欢拍马屁,却拍到马蹄子上。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到天津巡视,王亶望借机向乾隆帝献上金如意,金如意上嵌饰珠宝,非常贵重,但遭拒绝。

一年后,王亶望由浙江布政使兼代理巡抚,调任甘肃布政使,这显然是明调暗降。

王亶望到甘肃就职后,做了一件事,令乾隆帝发怒。

原来规定:允民用豆和麦,可捐纳国子监的生员,可以应试入官,这叫作“监粮”,乾隆帝曾下令废除。

不久,乾隆帝又允肃州和安西,可以如旧例捐纳。

王亶望到甘肃任,向陕甘总督勒尔谨申请,以内地仓储未实为由,代为上疏申请甘肃省诸州县都可以收捐;随之,又请于勒尔谨,令民众改为输纳白银。

王亶望又虚报旱灾,谎称以粟治赈,就是直接或变相贪污赈灾粮银,以饱私囊。

他们做得很巧妙,自总督以下官员都有份,王亶望获取更多。

议行半年多,王亶望疏报共收捐(卖名额或卖文凭)19017名,获得豆麦827500余石。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七十一)事发,乾隆帝说:“甘肃民贫地瘠,安得有二万人捐监?又安得有如许余粮?今半年已得八十二万,年复一年,经久陈红(陈粮),又将安用?生活常识分享。

概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

概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

概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一、监察制度,维持国家纲纪之根本我国古代反腐,主要靠监察机构。

它的任务就是维持国家的纲纪,也就是维持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大经大法。

纠弹官邪,保持官僚队伍的素质。

监察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初具规模,中央设立了御史台。

在汉代监察活动中,以监察地方长吏与豪强势力为重点。

监察机关通过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了国家机器的效能,有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因而职权不断扩大。

到唐朝时,监察制度化,形成了“一台三院”的体制。

“一台”为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有权弹劾百官、参决大狱、监督府库支出等。

御史台下设有“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既分立,又互相配合。

台院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殿院负责肃整朝廷礼仪;察院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巡察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御史台则转变为都察院。

由于明朝不设宰相,六部提高地位,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督,还专门设置了六科给事中,来监察六部。

在国家体系中,监察机关处于权力制衡机制的位置,以使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行。

监察机关又是以弹劾“官邪”作为重要的执掌,以确保官僚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作用,因此,历代皇帝都很重视。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说过,“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这说明,中央最高的军政长官也要接受御史台的监督。

再比如,中央监察官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地位。

朝会百官时,丞相、御史中丞和监督京城七郡的司隶校尉,各有自己的座位,号称“三独座”。

历代监察官品级虽不高,但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司,权力却十分显赫。

权力是从哪来的呢?是来源于皇权,附着于皇权,以至于“御史出巡,地动山摇”。

无所不纠,让地方官都很害怕。

不过,也正因为这权力是皇帝给的,所以,监察官能否发挥效用,和皇帝是否开明有很大关系。

二、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我国古代反腐机构是如何“打虎拍蝇”的呢?百姓可以举报,监察官也可以就地考察。

历史趣谈乾隆时期钱塘江溃堤案牵连出的大老虎 王亶望

历史趣谈乾隆时期钱塘江溃堤案牵连出的大老虎 王亶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时期钱塘江溃堤案牵连出的大老虎王亶望导语:乾隆四十六年,浙江巡抚王亶望,在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以至于钱塘江溃堤,杭州百姓死伤惨重。

得知实情后的乾隆震怒。

乾隆不仅抄乾隆四十六年,浙江巡抚王亶望,在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以至于钱塘江溃堤,杭州百姓死伤惨重。

得知实情后的乾隆震怒。

乾隆不仅抄了王亶望的家,没收家产折合白银300万两。

共判浙江官员,死刑57人,发配56人,778人受到株连,王亶望被斩首。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这个人是个血统高贵的官二代,他爹王师做过江苏巡抚,是大清有名的廉政模范。

然而,这个官二代并没有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为官清廉出名,儿子当官却贪污送命。

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他爹再怎么清廉,家里银子还是有的,在关系儿子的前程的大事上,也是肯出血的,再加上老关系老部下还在,老领导的孩子,怎么也照顾一下啊,就花钱捐了个官,直接当县长了。

起点高,家世好,县太爷当上后,王亶望又特别会来事,自然官运亨通,想不腾飞都不行,几年之内步步升迁,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曾经暂代浙江巡抚一职。

本身自己的顶戴就是买来的,王亶望当然深知银子在官场的杀伤力。

他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银子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

自己付出了银子,自己又不会造银子,自然要加倍的捞回来翻本,这个山西人的后代,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升官是为了干什么,发财啊,付出的银子自然要回本咯,当更大的管,挣更多的银子就成了他的理想了。

他被调任甘肃后,权力大了,来银子自然就方便了,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

所谓"捐监",甘肃自然环境恶劣,为解决粮食歉收问题,官府允许一些有钱有粮的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并可以应试入官,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清朝第一反贪大案

浅谈清朝第一反贪大案

浅谈清朝第一反贪大案作者:管芳笛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贪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型的话题,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多少都与贪污有关系。

贪污为祸因,必结恶果,翻看历朝覆亡之故,皆有它的身影。

古往今来,贪污事例诸多。

以史为鉴,可明是非,可知利害,可修措施,可得教会。

关键字:贪污;反贪;影响;制度一、引言乾隆中期是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政治的腐败带来的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清朝第一反贪大案的揭露,更是给这步入衰败的王朝一棒不小的重击。

二、案由在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省撒拉族和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史称苏四十三事件),叛乱一路蔓延威胁到兰州,乾隆派爱将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和宠臣和珅率军前去镇压叛乱,然而局势对峙数月,未有结果。

忽逢暴雨,阿桂以此为由,上书甘肃连逢大雨,影响延误军机,乾隆闻后连连起疑。

因为清朝规章制度制定各省督抚要向皇帝定期上报雨水粮价等情况,此前甘肃方面上报的情况却是连年大旱。

然而和珅的奏报同样如此,乾隆因此认定甘肃地方官员谎报旱情,贪污朝廷下发的赈灾粮款。

敕令和珅、阿桂严肃查办此案。

清朝第一反贪大案由一场意外的大雨从此展开。

三、过程时任陕甘总督(地方内最高军政长官)勒尔谨,前任甘肃布政使(主管地方民政、财政)王亶望,时任甘肃省布政使王廷赞等一干大员被分别逮捕押送到京师刑部大堂,接受审讯对质稽查。

他们起先拒不认罪,但在证据面前终于还是承认他们集体贪污冒赈灾款的事实。

七年前,勒尔谨因甘肃民困地瘠的原因,曾向乾隆提出并获得批准在全省实行“捐纳监生”的政策来筹集赈灾,即公开用粮食去买国子监监生的名额。

原来国家规定只准捐赠谷物类每40石可换取一个监生名额,但勒尔谨与王亶望串通一气,擅自改变政策章程,规定用白银55两就可换取一个监生名额。

王亶望与兰州知府蒋全迪勾串一起为各县谎报灾情,并规定出收捐的数额,再由布政司(官府部门,全名承宣布政使司也称潘司)来预定赈灾份额发单给各县开赈。

乾隆帝杀鸡儆猴

乾隆帝杀鸡儆猴

乾隆帝杀鸡儆猴作者:真同学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19年第12期公元1736年,年仅25岁的乾隆正式登基,成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登基初期,他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官僚集团。

一方面,大清的运作,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必须要放权给这些官员去办事,管理。

另一方面,当时全国的文武百官加起来接近10万人。

庞大的官僚集团中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

没有如今发达的网络信息,皇帝想了解国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只能依靠官员的汇报来判断和决定。

一旦官员勾结形成朋党,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皇帝就成了摆设和傀儡。

所以,乾隆皇帝决心要杀一儆百、整治贪官。

年轻的皇帝,刚登地位,朝中的重臣,老臣些并不太畏惧。

根深蒂固的官僚群使他们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将公银归为私有。

一次,工部上书奏折,理由是需要修理太庙中的灯,申请拨银三百两。

申请的银两数目不大,高高在上的皇帝一顿饭都是几千上万两,是不可能注意到这么小的数目。

所以报得少,皇帝不会察觉,除去低廉的工本费,其他的就都顺利落入工部自家口袋。

这可是工部的一贯伎俩。

不过这次,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乾隆深知,不出手则罢,一旦出击必须一击即中,这样才能惩治。

重臣,老臣们不能先动,因为他还需要依靠他们的势力,所以只能从他能掌握的地方开刀,来个杀一儆百,也给那些还觉得他是毛孩子的老官员们一个下马威。

当工部的奏折呈上,乾隆知道时机来了。

他先不动声色,从总管内务府大臣那里确认了300两银子是预支款,用不完剩下的會交回银库,然后批了工部的申请。

等到太庙的灯修好,上朝时乾隆毫无征兆地提上此事,询问剩下银子的去向。

这一问吓瘫了工部官员,他们哪里会想到万岁爷还把这等鸡毛小事放在心上。

现在要查,对不上号可是欺瞒圣上,要掉脑袋的事。

乾隆看着这些只为私利的人,大怒,痛斥这种中饱私囊,贪污的行为。

文武百官个个头冒虚汗,提心吊胆,生怕万岁爷盛怒之下翻旧账牵连自己。

一切已在掌控之中后,乾隆恩威并济地说道:“你等都为朝廷命官,国之栋梁,理应为百姓服务。

乾隆朝的塌方式腐败

乾隆朝的塌方式腐败

101财史HISTORY1 Mar. 2015乾隆朝的塌方式腐败陈事美盛世之下往往潜藏着真正的危机,因为此时更容易麻痹大意。

乾隆统治后期,志骄意满,好大喜功,所谓的盛世大清只是一件华丽的皮袍,皮袍里边虱子丛生,大清的肌体逐渐开始腐败溃烂。

著名“大老虎”和珅也只是乾隆朝腐败的一个代表,腐败金字塔的下面则是整体的腐败窝案,是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各种“老虎苍蝇”层出不穷。

其中又以甘肃冒赈案为显著代表,此案隐藏长达7年,涉及甘肃全省大大小小官员多达113人。

就连乾隆都不得不发出感叹:“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

”老年的乾隆彻底成为“老糊涂”,根本无力扭转整体腐败的局面,只能眼看着大清帝国滑下深渊。

甘肃冒赈案堪称乾隆朝的第一大腐败窝案,是最大的塌方式腐败。

以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为首的一干官员,通过“捐监冒赈”的方式互相串通一气,大肆贪污,私吞公款长达7年。

7年里,甘肃官场上下沆瀣一气,黑白不分。

然而,大贪官王亶望又高调升职,而宁夏来的清官王廷赞又深陷其中,无奈只能同流合污。

深居京城的乾隆一直被甘肃的繁荣假象所蒙蔽,当整个甘肃官场全部塌方时,乾隆才发现,自己不是皇帝,只是只猴,因为被耍了7年。

所谓“捐监冒赈”,捐监,就是清政府为了解决税收问题,让有一定资格的学生交钱或交粮购买进入国子监的资格。

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文凭。

而冒赈,则是以赈灾的名义,私吞赈灾款。

王亶望等人正是将捐监的财政收入以假赈灾的名义中饱私囊,合伙分赃。

捐监这事,康熙时就搞过,但无奈腐败丛生,被叫停了。

后来财政捉襟见肘,乾隆不得已又拿出了捐监这招。

但乾隆明确规定,只能收粮食,禁止收钱。

但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新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为了自己发财,也为了贿赂上级,擅自将此政策改为收钱不收粮。

这样一来就省事多了。

王亶望从浙江调来亲信蒋全迪任兰州知府,两人上下其手联合导演这出好戏。

按规定,每名监生需捐粮43石(约2.7吨),但改收钱后,将粮食折合成47两银子,同时外加办公银、杂费银8两,总计55两。

乾隆朝的反腐与纵腐

乾隆朝的反腐与纵腐

乾隆朝的反腐与纵腐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4年第12期文_毛剑杰乾隆一朝是所谓的大清盛世,但在中后期,官员的贪污也随之自上而下弥漫的歌舞升平而愈演愈烈。

以浙江巡抚为例,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继王亶望、陈辉祖两位前任之后,时任浙江巡抚福崧又因贪腐落马。

然而浙江巡抚的前腐后继,只是乾隆晚年官场贪腐成风之冰山一角……1781 年,乾隆帝治下号称鼎盛的大清王朝,发生了一起举国震惊的重大贪腐窝案:时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在甘肃布政使任上谎报灾情、私分救灾银事发落马,甘肃官场涉案者多达60 余人。

此案,朝廷最后查清王亶望伙同陕甘总督勒尔谨等人,共贪污赃银1000 多万两,祸及官吏60 余人,其中王亶望论斩,勒尔谨自裁,冒赈至两万银两以上者22 人死罪,其他官员发配。

此案是大清立国以来所未有的特大贪污案,可谓震撼朝野。

然而,王亶望的下场,似乎并未影响乾隆后期官员们的继续贪腐:这是一个自皇帝以下都在自我封闭中歌舞升平的年代。

乾隆自己带头铺张奢华,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官场风气早已悄然变化,贪墨、结党营私、官官相护,各地财政则普遍出现了严重亏空,大省大亏,小省小亏,钱粮名实相符的州县寥若晨星。

其中山东省巨亏200 万两之多,福建亏空250万两以上。

三任浙江巡抚落马王亶望被处决后仅仅3 年,他的继任者,也就是当初奉命查抄王家的浙江巡抚陈辉祖,此时虽已升任闽浙总督,也因贪腐照样落马,被赐自尽。

陈辉祖落马,事发于他的四弟陈严祖。

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正月,时任甘肃理环县知县的陈严祖,被发现系王亶望贪污大案漏网成员,贪污金额为4800 两,而当时主持王亶望案查办的陈辉祖,显然难脱包庇干系,遭乾隆帝降诏严斥,因此自请降三品顶戴留任。

但在当年9 月,陈辉祖即被进一步追责,遭朝廷革职拿问,其罪状显然不只是包庇。

原来,朝廷“检校亶望家入官物与原册有异同”,进而查明,陈辉祖当初在奉命查抄王亶望家产时,以银换金,隐藏玉器,多将贵重器物占为己有。

乾隆反腐败的历史

乾隆反腐败的历史

20XX年乾隆反腐败的历史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乾隆反腐败的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乾隆的简介: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

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崩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乾隆帝与康熙帝统治的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康雍乾盛世”。

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

乾隆反腐败的历史:乾隆皇帝弘历25岁登基,在清朝诸帝中不失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有所作为的皇帝。

在他统治时期,以其祖康熙为榜样,并吸取了其父雍正的一些统治经验,乾纲独断,事必躬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当时的中国空前统一,社会相对和平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乾隆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生活奢靡的一面也逐渐滋长和暴露出来。

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日益奢侈成风,达官贵人追求享乐,竞相豪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在这种情况下,腐败滋长、泛滥,贪官污吏比比皆是。

“督抚藩臬,朋比为奸”;“上下关通,营私欺罔”。

到了乾隆晚年,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防闲不悛者,亦恐不一而足。

”乾隆朝的腐败与清政权的中衰,首先是从吏治败坏开始的,而官吏间的贿赂公行,则是吏治败坏的集中表现。

当时人们做官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获得名利与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和各种特权。

以督抚为首的地方官吏要想在地方上发财,就不得不向中央的京官进行贿通、贡献,而京官平日薪俸较少,要想发财就不得不包庇地方官吏,听任其为所欲为,鱼肉百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反腐手段派“大老虎”查办“小老虎”?
导语:提起乾隆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在他统治大清王朝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因此,乾隆年间是
提起乾隆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在他统治大清王朝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因此,乾隆年间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在下面的一组历史数据中,虽然让人们看到了在“乾隆盛世”背后所隐藏的阴暗一面,但是,也让人们看到了乾隆皇帝反腐肃贪的决心和意志。

据相关史料记载:整个清朝二品以上的高官,因贪腐问题而被处以斩刑、绞刑,或被赐自尽者,共计41人,而在乾隆一朝就有27人之多,几乎占了全部人数的67%左右。

至于受到“抄家没产”、“充军发配”、“降职罚薪”的贪腐官员,那就数不胜数了。

从这些史料也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当时的治贪手段还是十分严厉的。

然而,当时的情况却是反贪反贪越反越贪,“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

那么,在大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乾隆年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呢?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乾隆皇帝总是依重“大老虎”去打“小老虎”,也就是依靠大贪官去查处小贪官。

长此以往,虽然一些“小老虎”被打下去了,但是这样反贪却把“大老虎”养得更肥了。

不仅如此,越养越肥的“大老虎”又会去庇护更多的“小老虎”。

这位乾隆皇帝所依重的“大老虎”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贪官和珅。

和珅,在乾隆年间曾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

和珅是有清一朝资产最多的官员。

因为贪污数量过大,被国人视为巨贪。

就是这样的一个“大老虎”,却是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