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Microsoft Word 文档
即事感怀诗定义: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所谓“即事”诗,即没有严格的界定。
是将之前七类诗词除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笼统称为“即事感怀诗”。
例一: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就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这件事,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例二: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鹳雀楼,眼见黄河壮观的景象,引发了心中积极进取的情怀、彰显了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意象:无固定意象,多数是随着季节、地点变化选取眼前所见之景象;或者所见事情。
主要有季节所见景、某地所见景等。
主题:所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般有个情感的变化过程,情感有着多元性、不确定性,与山水田园诗、羁旅抒情诗本来就蕴含着的情感有所不同。
把握这类诗的关键:抓情感触发点(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或景或人)例一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情感触发点关键词:逢入京使,故园东望,马上相逢主题:通过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情。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西域路上。
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
后两句生动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
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从中也再次表现了诗例二: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情感触发点关键词:雨潺潺,春意阑珊,梦,独自凭栏,流水落花主题:本诗写诗人欢梦醒来,看到眼前的凄清之景,引发的国破身囚、痛悼故国之情。
练习一: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即事感怀诗
①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②红叶青山,色彩艳丽,
优美的景物与诗人送别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是对离愁的有力
反衬。景色越是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诗人离别之愁也越显
得深重。
A
6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
A
11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观点三:①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留恋之情。②儿童夜捉促织,勾 起童年回忆,而此时诗人远离故乡,听着梧叶摇落的萧萧寒声, 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A
10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 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乐景反衬悲情,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的无限童趣与诗人 孤身一人客居在外的凄凉形成对比。
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①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②在写聚、散的内容之 间起承上启下。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 体说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
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即事感怀的诗句以及特点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我们要细加领会。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
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答好即事感怀诗歌的鉴赏表述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缘事悟怀,明晰走向。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比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
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我们要感悟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感因素。
而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诗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背景和一些特定意象的把握。
对于这种表现显豁而稳固的情感比较好把握。
至于那种流露隐蔽且游移无定的情感,我们得倍加小心,要将诗人感情的发展轨迹梳理清晰。
比如辛弃疾的有些词作。
⑵缘事析怀,演绎成文。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浮。
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怀。
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文字。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基础,析的前提;析是对诗歌隐含信息的发掘、分解和剖析,它是评的手段,评的条件;评是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得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
即事感怀诗
闺怨
•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
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
帘闲挂小银钩。
• 解说: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 ,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 烟流水”图也很幽深。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 ,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 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
How——怎样写事?怎样抒情
?事与情怎样结合?(领略“ • 李白的《春夜感洛怀城闻”笛的》 :艺“术谁家技玉巧笛暗)飞声?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 折杨柳》 引发的, 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 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 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别的对象是作者游览此地时结交的一位朋友 ,常酿美酒款待李白。当李白离开时,汪伦前来 送行,李白以此诗相赠,恰如前人所言“太白子 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以浅白的语言,抒发 真挚诚恳的情怀。
4.建功报国
•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诗明君
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 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 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 相关字词。
• 建功报国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 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报国无门、壮 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5、闲情逸趣: (山水、田 园诗等)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 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 ,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 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杜甫《月夜》“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 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 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 的情景中思念妻子;
即事感怀其二方鹤斋译文
即事感怀其二方鹤斋译文
一、全文:
诗名:《即事感怀八首其二》朝代:近现代
有吏催租夜捉人,南园华屋敢辞贫。
六州铸错因思蜀,千万买邻难避秦。
按籍择肥成俎肉,潜渊离网泣金鳞。
可怜白发禁拖曳,况有惊心九十亲。
二、译文:
深夜时分,官吏催缴租税甚至抓人逼迫,即使南园华美的屋宇之下,人们也因贫困而不敢有所推辞。
历史上的六州铸成大错让人不禁想起蜀国的衰亡教训,即便想效仿“千金买邻”以求安稳,也无法避开如暴秦般的祸乱。
按照户籍选择肥羊般的人家进行压榨,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那些原本深藏水底逃避网罗的金鳞之鱼(比喻有才能之人),此刻也不禁为此哭泣。
令人同情的是,满头白发的老者也无法逃脱被拖曳的命运,更何况家中还有令人心惊胆战、年近百岁的至亲需要照顾啊!。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5即事感怀诗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 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 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 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念天地之悠悠
即事即事”,因一点 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怀亲、送友、思乡、赠人、 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不便再细细分类,所以笼 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 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
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是为 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What——写的是什么事?
(了解引发感慨的事情)
What——抒的是什么情?
(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
How——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 怎样结合?
(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 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如:张继《阊门即事》:“耕夫占募逐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 处有新烟。”诗人的感慨是由登上城楼眺望 而起。只见田园荒芜,百姓流散,于是诗人 有感于募农为兵的政策(“占募”句是指农 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给人民带来的 苦难。
第二句全是写景,两岸青山,满林红叶,一江碧水,着 色鲜艳,如见图画,但美景恰成离别之情的反衬。
即事(景)感怀诗专题
• (三)思想感情
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 格沉郁顿挫。 1、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 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2、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 (伤春、惜春、悲秋,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等)。如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登楼》杜甫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 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 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 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 熨帖。
鉴赏
• 望月怀远 • 将进酒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青玉案(元夕) 月下独酌 客至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5、反映离乱的痛苦。如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即事感怀诗-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即事感怀诗1.即事感怀诗【考点解读】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
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即事”诗题材广泛,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如怀亲、思乡、送友、酬赠、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皆可统称为“即事感怀诗”。
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名言佳句。
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过许多即事感怀的作品,如《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雨霖铃》、《定风波》(苏轼)、《书愤》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作为中考鉴赏材料,即事感怀类诗歌也是入选频率最高的。
因此,考生必须明确此类诗歌的特点,熟练掌握鉴赏方法。
阅读这类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是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最后才能赏析评价诗歌的写作妙处及艺术手法。
【答题思路与技巧】一、答题思路:做该类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二,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紧扣文本,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
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事物的意义。
例如描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二、答题技巧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例1: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所即之事﹣﹣送友人所感之情﹣﹣惜别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即事即景抒怀诗名篇
即事即景抒怀诗名篇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通过即事即景的方式,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诗的前四句,通过孤山寺、贾亭等地理位置的描写,以及水面、云层等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钱塘湖早春的景色。
其中,“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等细节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
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即事即景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之即事感怀诗
【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之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首先,必须观赏即为事缅怀诗的“事”与“容”融合得与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逢入京并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的前两句抒发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
回首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悲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苦流。
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发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深感平易近人可靠。
后两句生动地写下了路中偶遇受命回京家访的故知,迫切地托他拎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
这里注重了环境的荒芜和相见的不幸,从中也再次整体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诚、浓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描摹并再现了瞬间的动态情景,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容”与否真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媚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幸福的背景,迷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容,而且含蓄地整体表现出来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不通言语的情景。
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引起读者对前后情节的许多美丽想象。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再次,必须领略“缅怀”的艺术技巧。
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
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即事情怀的诗句
即事情怀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即事情怀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述至于怀的诗句,有急用《述怀》年月:唐:杜甫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3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1封书,今已10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学校兴,生平老耽酒。
深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怀古诗《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2乔.《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山半落青天外,2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律《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3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台城》刘禹锡台城6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1曲后庭花.《江南》杜牧车书混1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君山》刘禹锡属车8101,此地阻长风.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春草官》刘长卿君王不行见,芳草旧宫春.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易水》马戴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姑苏台》陈羽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3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景阳台》徐铉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阊门韦应物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吴宫》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6宫.2.含有怀字的诗句王绩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
8、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即事抒怀诗
《唐诗宋词》学案——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事抒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1、(09年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9年北京卷)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即事感怀类
三首诗词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孤寂幽怨、离愁别绪之感。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意思是: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内涵深蕴。
4.本诗和杜甫的《登高》皆用到了“落木”“江”这两个意象,请结合本诗尾联和《登高》颔联分析二者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注]南宋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世事真如梦”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功名利禄如同飞转的车轮、转瞬即逝。诗人登高凭栏,仰慕历史上的英雄。
C.颈联写景,春水流淌、渡口一个接一个,夕阳映照,山外有山。意境辽阔,对仗巧妙工整。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即事感怀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三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参考答案:
1.牛郎织女孤寂幽怨、离愁别绪等2.(1)《迢迢牵牛星》一诗以神话起兴,使用了比兴手法,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 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等。
二、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 1、“事”: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2、“怀”: 诗人因为所遇之事抒发了什么感怀
三、即事感怀诗分类 1、思乡怀人诗 2、送别诗 3、喻理诗
-----精品文档------
白雪歌送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精品文档------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①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离别之愁。②在一曲送别歌之后,友人乘 着船只在湍急的江流中快速离开,描写了送别时人欲留而江不 留的场景。③三四借景抒情,日落时分,漫天风雨,渲染出凄 凉悲切的气氛,让酒醒之后发现友人早已远去的诗人惆怅万分。 ④通过写离别的急促和离别之后的凄清景色表达诗人离别的愁 绪。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 和谐,你如何看待?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 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①比喻新奇:将山水比喻成女子的眉峰眼波。 ②想象别致:将春具象化,想象友人在江南遇上春天,和春天 住在一起。 ③一语双关:眉眼盈盈之处,既指山水之间,也暗指友人翘首 以盼的妻子;“赶上春”既指赶上现实中的春天,也指赶上家 人团聚、前程美好的人生之春。
①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②红叶青山,色彩艳丽,
优美的景物与诗人送别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是对离愁的有力反
衬。景色越是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诗人离别之愁也越显得深
重。
-----精品文档------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精品文档------
即事感怀——送别诗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上片写友人一路的美丽山水,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 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精品文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精品文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 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 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精品文档------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精品文档------
即事感怀——思乡怀人诗鉴赏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 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观点三:①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留恋之情。②儿童夜捉促织,勾 起童年回忆,而此时诗人远离故乡,听着梧叶摇落的萧萧寒声, 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精品文档------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观点一:①抒发了思乡之情。②萧萧寒声,秋风吹送,衬托出 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③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观点二:①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②梧桐叶在秋风中瑟 瑟有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凄凉。儿童夜捉促织的喧闹童 趣与诗人孤身客居形成鲜明对比,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 他乡的孤寂。
-----精品文档------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
么作用?
①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②在写聚、散的内容之 间起承上启下。
⑵作பைடு நூலகம்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 说明。
①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②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 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 表现思念之切。③让抽象的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显得更为形象 生动,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