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即事咏怀诗

即事咏怀诗

古诗鉴赏之十一——即事(景)抒怀诗(学生版)Ⅰ即事(景)抒怀诗.一、概述1、特点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即事抒怀诗,是指因事而发,借以抒发心中感慨。

这类诗歌,重在抒怀,因而作者对所写之事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地叙述,而是较明显地直抒情怀。

2.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 "抒怀”等词。

如:《山居即事》(王维)、《春日即事》(李弥逊)、《旅夜书怀》(杜甫)等。

二、即事(景)抒情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寄托身世之感,表达对世事和个人际遇的感慨;例(1)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

《黄鹤楼》崔颢例(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杜甫2.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或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例(3)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例(4)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白居易的《观刈麦》(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4.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荒唐腐朽;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倾诉君国之忧、家国之仇;或抒发盛衰之感、兴亡之叹。

例(5)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6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 和谐,你如何看待?
①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②红叶青山,色彩艳丽, 优美的景物与诗人送别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是对离愁的有力 反衬。景色越是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诗人离别之愁也越显 得深重。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
①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②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 态。 ③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 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归家的心切。 ④而末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 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 意味深长。
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①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②在写聚、散的内容之 间起承上启下。

杜甫《即事》全诗赏析

杜甫《即事》全诗赏析

杜甫《即事》全诗赏析杜甫《即事》全诗赏析 即事 【作者:杜甫】 【年代:唐】 暮春三⽉巫峡长;皎皎⾏云浮⽇光。

雷声忽送千峰⾬,花⽓浑如百和⾹。

黄莺过⽔回去,燕⼦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虚⽆只少对潇湘。

赏: 这诗是杜甫居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属名篇,诗体属七⾔拗律,第⼆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

⾸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本诗⾸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

⼤凡细检唐代著名诗⼈近体诗,这类拗体⼤致⾃成⼀格,尤其⾸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但后世学诗者如作模仿,却或许会遭到讥弹乃⾄斥责。

这就是所谓名家可作你不可作,似乎约定俗成,⽆理可讲。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说这⾸诗“可作暮春⼭居图看”。

现略谈我的粗浅看法。

第⼀句,“暮春三⽉巫峡长”。

⾃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

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

但历代关于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如明⽉峡、黄⽜峡也曾被列⼊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

通常习惯上把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

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暮春,春将过去。

在唐代以前,南北朝⼈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令春⾊晚”,“处处春⼼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

杜甫写“暮春三⽉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也较其他地⽅的暮春三⽉为长,这就⼀反惜春的⽼调,有了新意。

第⼆句,“皎皎⾏云浮⽇光”。

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解释道:“云浮⽇光⽽过,其⾊皎皎然,雷⾬将作矣。

”仇⽒的意思是说诗⼈写这第⼆句是为了引出写雷⾬的第三句。

清代另⼀位注家杨伦也作同样的理解。

按照⼀般的诗法观念,说七⾔律的第⼆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说第三句承应第⼆句,⼤致⽆错。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鸟落泪。

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诗人落泪。

该联运用了触景生情的写法,诗人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上心头,禁不住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我赞成花鸟落泪。

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伤感时世的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展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以及他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 ⑵缘事析怀,演绎成文。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
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 Nhomakorabea。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
杂情怀。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
析2、是“对怀诗〞歌:隐诗含人信因息为的所开遇掘之、事分抒解发和了剖什析么,感它怀是评的手段,评的条件;
文字。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 评⑴是缘作 事者悟通怀过,具明体晰分走析向得。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
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 三者彼此渗透,密不可分。
• ⑶体巧察妙,表现文采。
当堂检测
• 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停杯投箸不能 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2、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两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达了劳动 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即事感怀诗
•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 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 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 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 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 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第二课时
•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 2、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
•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 难点: 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
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
• 1、 “事〞: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 绪
• 2、“怀〞:诗人因为所遇之事抒发了 什么感怀
自主复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江城子 密州出猎》

7.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即事抒怀诗(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7.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即事抒怀诗(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即事抒怀诗一、考点解读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二、技巧点睛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三.专题训练(一)课堂指导练习1.(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13 江苏卷)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3)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4)“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5)《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

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即事”诗题材广泛,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如怀亲、思乡、送友、酬赠、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皆可统称为“即事感怀诗”。

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名言佳句。

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过许多即事感怀的作品,如《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雨霖铃》《定风波》(苏轼)《书愤》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作为高考鉴赏材料,即事感怀类诗歌也是入选频率最高的。

因此,考生必须明确此类诗歌的特点,熟练掌握鉴赏方法。

阅读这类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是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最后才能赏析评价诗歌的写作妙处及艺术手法。

做该类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二,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紧扣文本,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

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事物的意义。

例如描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一、分析思想主旨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旨是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主要内容,这首诗写了什么事;第二步,分析诗歌各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步,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二、分析形象情怀从诗中意象入手,判断诗歌的题材,由此推知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人物特点;第二步,概括人物形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中考语文即事抒怀诗词鉴赏-

中考语文即事抒怀诗词鉴赏-
发感情的。
(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鉴赏方法
03 1.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 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 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 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 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 的壮志。
包含着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的哲理。这两句诗给人 以巨大的鼓舞力量,激励人们要要看到无限风 光,只有登临在险峰,也寓意要成功就要百折 不挠,要有信心;站得高,思考问题才全面。
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一下、俯视一 切的雄心和气魄;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推 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 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 《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 飞扬,再写故 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鉴帖赏。方法
初中诗歌鉴赏常用表达技巧
03 修辞方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用典等)
表达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衬托等)
写作技巧
(对比、照应、 渲染、过渡、铺垫、起兴、抑扬、 联想、想象等)
作品风格
(浪漫飘逸、沉郁顿挫、雄浑奇拔、含蓄绰约等)
鉴赏方法
04 课堂小结
“即事”是为了 “感怀”,所以重 点和难点是把握诗 人抒发的情感。
06 巩固练习(链接中考)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用得巧妙,写出了 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2.(2017陕西21题)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分) 阴阳割昏晓

古诗鉴赏——即事(景)抒怀诗和山水田园诗

古诗鉴赏——即事(景)抒怀诗和山水田园诗

古诗鉴赏——即事(景)抒怀诗和⼭⽔⽥园诗古诗鉴赏——即事(景)抒怀诗和⼭⽔⽥园诗⼀、即事(景)抒怀诗——⼀枝⼀叶⼀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的议论,抒发⾃⼰的感慨。

即事(景)诗,⼀般来说并⽆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感慨、闲情逸趣等,⼀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由教材到⾼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教材诗观刈麦⽩居易①⽥家少闲⽉,五⽉⼈倍忙。

夜来南风起,⼩麦覆陇黄。

②妇姑荷箪⾷,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去,丁壮在南冈。

⾜蒸暑⼟⽓,背灼炎天光。

⼒尽不知热,但惜夏⽇长。

③复有贫妇⼈,抱⼦在其旁。

右⼿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闻者为悲伤。

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愧,尽⽇不能忘。

⾼考诗采地黄者(2017·浙江⾼考)⽩居易麦死春不⾬,⽲损秋早霜。

岁晏⽆⼝⾷,⽥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作者⽩居易提出了著名的“⽂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作品语⾔优美、通俗、⾳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性强。

2.《观刈麦》和《采地黄者》,从标题看,前者写事,后者写⼈,但写事也是在写⼈,总体⽽⾔,两⾸诗均是通过写⼈叙事来表达情感态度。

《观刈麦》第⼆层通过⼀家⼈的⾏为展现了“⼈倍忙”的收麦情景,⼀个“惜字”,看似违背⼈之常情,但有⼒地突出了⼈们对丰收的感情,这与⽩居易另⼀⾸诗《卖炭翁》“⼼忧炭贱愿天寒”⼀句异曲同⼯;第三层写了⼀个贫妇的悲惨遭遇,⽤“家⽥输税尽”⼀句直接揭⽰了剥削阶级的苛捐杂税的深重,具有现实批判意义。

《采地黄者》中“持以易糇粮”⼀句揭⽰了采地黄的原因,“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两句形象地表现了采地黄者从早到晚的⾟苦,⽽结尾“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两句将“⼈”与“马”进⾏了对⽐,直观揭⽰了采地黄者连“马”都不如的悲惨⽣活,使⼈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者的同时,激起对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即事感怀诗鉴赏

即事感怀诗鉴赏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石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上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作于1176年春,诗人当时在江西任职,一天 登台远望,不由想起筑台者李勉登台北望长安兴起 “心存魏阙”的旧事,与自己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之心有戚戚焉。
补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 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 写山水的佳作。 表现手法: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 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 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
四、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What——写的是什么事?
(了解引发感慨的事情)

What——抒的是什么情?
How——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 怎样结合?
(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

(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对于 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What——抒的是什么情?




1:怀亲 2:送友 3:思乡 4:赠人 5:人生感悟 6:闲情逸趣 ……
这些诗作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 情,所以我们要细加领会。
1:怀亲

二是描写美人,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 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即事感怀诗鉴赏

即事感怀诗鉴赏

6、闲情逸趣: (山水、田园诗等)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 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 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 为悠闲、详和。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 生活气息。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 朴清新的特点。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

……
2006年
1、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 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 厌时。 2、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且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 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团圆)夜煮 茶。 3、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
四、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What——写的是什么事?
(了解引发感慨的事情)

What——抒的是什么情?
How——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 怎样结合?
(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

(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对于 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闺怨)的题材: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画 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 挂小银钩。 解说: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 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 水”图也很幽深。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 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 上,她还没有睡觉。

诗歌题材鉴赏——即事(景)抒怀诗

诗歌题材鉴赏——即事(景)抒怀诗

三大常见类型•春秋感怀
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怀①

欧阳修
景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抒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宋仁宗庆历五年,“庆 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为范仲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解析: ①对秋日风物的喜爱; ②对自身处境的感伤; ③对朝政国事的担忧; ④对无为受禄的愧疚; ⑤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⑥对归而不得的无奈。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即 学习目标: 事 1、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特点。 ( 2、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常用意象和情感。 景 3、熟悉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几种具体表现形 ) 式。 抒 怀 诗
(一)题目标志

多含有“即事”“即景”“抒怀”等字眼。
事 (二)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

专注于考即事诗。

高考这么喜欢考此类诗歌,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古代,诗人触事或
抒 怀
触景兴咏,因事或因景立题,即事或即景创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即这类诗 歌特别多。其次,这类诗题材广泛,表达的感情即时而发而不落窠臼,就 是特别不容易让人以类型诗的内容与情感来穿衣戴帽。

感因事起情由境生——即事抒怀类诗歌鉴赏指要

感因事起情由境生——即事抒怀类诗歌鉴赏指要

感因事起情由境生——即事抒怀类诗歌鉴赏指要作者:章磊来源:《成才》 2015年第7期章磊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即事”为题的作品,如王维的《山居即事》,李弥逊的《浣溪沙·春日即事》等。

所谓的“即事”就是由一点事由生发开来,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人,人情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便是诗人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远方的妻子。

又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写路上逢雨,没带雨具,雨后放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

“即事”,我们便得明了触发诗人兴感的是何事;“抒怀”,我们就要探寻诗人因此生发了什么情怀。

而那些千古佳作之所以读起来情深意切,便是因为作者采用了高超的表现技巧将“事”和“怀”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对于此类诗词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鉴赏: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如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者是在国亡身囚,欢梦惊醒的景况中痛忆故国。

而同样是深陷囹圄,朱牟的《春阴》:“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却是在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着返乡。

由此可见,引发感怀的事由不同,诗人抒发的感情也自然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即事抒怀诗鉴赏及练习

即事抒怀诗鉴赏及练习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一、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二、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三、标志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四、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五、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六、鉴赏技巧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

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

第三步: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

七、即悟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

此处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即悟即练参考答案:1.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及政治失意的落寞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王士祯《即事》赏析答案《即事》译文及鉴赏

王士祯《即事》赏析答案《即事》译文及鉴赏

王士祯《即事》赏析答案《即事》译文及鉴赏《即事》是由王士祯所创作的,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

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

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即事》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即事》清代:王士祯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鹅儿湖北烟初暝,背指明霞几缕红。

《即事》译文荷芰田田吹过十里清风,如刀渔船拨开莲叶荡出荷花丛中。

鹅儿湖北岸暮霭升起湖面渐渐昏暗,渔人背身指着天上几道火红彩霞。

《即事》注释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

荷芰(jì):出水菱荷的叶与花。

舠(dāo):形似刀的小船。

鹅儿湖:在江苏高邮县西。

暝:昏暗。

《即事》创作背景王士祯二十六岁即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时,赴任扬州府推官。

在扬州任职五年间,王士祯写下很多诗词和游记。

本首诗诗就是其在扬州期间所作。

《即事》赏析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

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

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

其实王士祯正是从描绘家乡的风光起步,开始他的创作道路的,乡村题材的创作蕴含了渔洋对故乡山东新城的热爱和童年生活的追忆。

由于这种种原因,他的田园诗往往具有一种虚实相融的特点,景外之意颇多,当然这又成为神韵风格的某种体现了。

全诗纯用白描,一般人们称诗歌的简笔勾勒为白描,其实白描正可分为泛写和特写两种。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是泛写作者所见之景。

时值初夏,湖面一片丰满硕大的荷叶,中间簇拥着无数清香四溢、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风过,荷叶轻摆,仿佛掀起一层厚厚的碧色波浪。

“田田”一词在西汉乐府中就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除非你亲眼见过江南的荷塘,否则难以想像它表现的那种荷叶相连相靠,自在自足的神境。

“渔舠如叶出花中。

”这句写湖中的小舟。

高高的荷叶隐没了小船,不驶到近处,根本看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 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
• 1、 “事”: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 2、“怀”:诗人因为所遇之事抒发了 什么感怀
自主复习:《行路难其一》《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 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
首先要了解。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
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我们要感悟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
感因素。而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诗中特定
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背景和一些特定意
象的把握。
.
• ⑵缘事析怀,演绎成文。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2、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难点: 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
.
即事感怀诗
•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 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 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 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 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结合诗歌背景,说说这三首诗歌诗人
是因什么事触发思绪,抒发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
合作探究
• 这三首诗歌,诗人们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表 现手法抒怀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诗名
修辞和表现 思想感情 手法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观刈麦
.
答好即事感怀诗歌的鉴赏表述题, 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⑴缘事悟怀,明晰走向。
.
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
• 1、 “事”: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 2、“怀”:诗人因为所遇之事抒发了 什么感怀
自主复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江城子 密州出猎》
结合诗歌背景,说说这两首诗歌诗人
是因什么事触发思绪,抒发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
合作探究
• 这三首诗歌,诗人们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表 现手法抒怀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浮。 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
杂情怀。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 文字。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 它是析的基础,析的前提;析是对诗歌隐 含信息的发掘、分解和剖析,它是评的手 段,评的条件;评是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得 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 三当堂检测
• 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停杯投箸不能 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2、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两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达了劳动 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
第二课时
•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 2、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 •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 难点: 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
诗名
修辞和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当堂检测
• 1、请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 年弃置身”一联的作用。
• 2、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
• 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 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