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题材5——即事抒怀与送别诗(打印版)

合集下载

04教考衔接突破古代诗歌鉴赏常考的九类诗歌题材

04教考衔接突破古代诗歌鉴赏常考的九类诗歌题材

三 即事(景)抒怀诗
——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题材 指作者因某事或所见之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 内涵 发自己的感慨
(1)诗歌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 题材
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 标志
一 山水田园诗
题材 内涵
——— 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主
题材 标志 题材
常见意象“南亩”“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五柳”“明月”“渔歌” 等 山水风景的山水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
内容 诗
新高考全国Ⅱ卷 《送别》
全国甲卷 《画眉鸟》《画眉禽》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新高考全国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 新高考全国Ⅱ卷 《示儿子》
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朝代 作者
宋 刘克庄
宋 叶梦得
宋 吕本中
宋 林希逸

林逋
宋 晃补之

陆游
体裁
题材
诗 即事抒怀诗
四 羁旅思乡诗
——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 内涵 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及元宵、中秋、重 题材
阳、除夕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 标志 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等 题材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内容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题材 (1)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50首关于古人分别、离别、送别的古诗词

50首关于古人分别、离别、送别的古诗词

古人离别、分别、送别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凝结了古人对别离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多关于离别的诗词,每一首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介绍50首关于古人分别、离别、送别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品味古人的离别之情。

1.《青青河边草》青青河边草,晴日马蹄香。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送王十一南游》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长恨歌》短篷酒旗斜,新欢驻马时。

9.《渡荆门送别》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栖息又分明。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1.《滕王阁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虞美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3.《秋夜月明》天到水浮溪色平,朗然出户无虞心。

1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岛屿唯悲风雨兼,月明风重白波翻。

15.《送梓州李使君》江娥啼竹素,邑子虽文亟。

16.《望洞庭》桂魄初生秋未老,梧桐叶落已分飞。

17.《汾河湾》岁岁年年,无穷不舍。

18.《陇西行》车马辗砂曲,如今旋折来。

19.《秋波·滟滪堆山阴带》山阴朝接渚,俨如经濯日。

20.《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潮平两岸阔。

21.《董大才罢举》欲试关飞绝,应期永典耀。

22.《眼儿媚·昨夜风儿渐紧》楼头飞出刀声乱,感时心此日如年。

23.《望海潮. 燕台风雨凄迷》钗头凤辇伫天账,争知绣面凤凰。

24.《瑶池阙歌》辛勤胥革命永昌,百两膏沐流通房。

25.《琵琶行》玲珑淑女,纤手施朱须。

26.《浪淘沙·北戍扬鞭呼不住》下马鞭相遥,带云欲共来。

27.《观沧海》挟天席谁代,谧了显绩风。

28.《黔之驴行、暮、吟、四首》朱雀移遗简,菱花陨断狄。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

鉴赏训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 经》。班马:离群之马。
2.颈联用怎样 的艺术手法表达 出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2、颈联两句是很工 整的对偶;又巧妙地 用“浮云”“落日” 作比喻,“浮云”比 友人的行踪不定、任 意东西;“落日”比 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 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 惜别的心情。
鉴赏训练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朋友美好的祝愿,感情豪 放激昂,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 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 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 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 词。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 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 声、远山、浊酒等)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 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 念。 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梳理5、即事抒怀类(9首)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梳理5、即事抒怀类(9首)
古诗词梳理
五、即事抒怀类(9首)
特点
就某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感悟
常见
①抒发落寞、凄凉的情感;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理
情感
想境界的追求;③展现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常见
意象
常见写
作手法
花、酒、雪、月、笛、燕、蛙声等
比喻、拟人、反问、用典等,以动衬静、象征等
1.画面描述类:①找意象;②析意境(常用词:欢快、
目及表
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
达情感
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
七下
难,履险如夷。
《约客》(P61):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
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时诗人的怅惘、无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58):隐含着词
具体篇目及
表达情感
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现出她对理想
船。⑨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作品主旨】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
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含着词人对社会现实
的不满与失望,表现出她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和向往。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 【理解探究】
• 1.(主旨情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 写作背景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随难民南
渡,后来只身漂泊江南,孤寂困窘。南渡之
后,李清照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此作却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54
55
56

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著名的:1.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送别》李叔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以上这些诗都是中国古代送别诗的代表,它们或表达离愁,或表达不舍,或表达祝福与希望。

关于思乡和送别的古诗词

关于思乡和送别的古诗词

关于思乡和送别的古诗词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

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思乡和送别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送别的诗句1、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张籍《蓟北旅思》2、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3、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戎昱《桂州腊夜》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送人赴安西》5、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杜荀鹤《送人游吴》6、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杜甫《赠卫八处士》7、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杜甫《别房太尉墓》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9、杜鹃声里长门暮。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10、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温庭筠《送人东游》1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12、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13、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贯休《春送僧》14、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15、有情不管别离久。

——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16、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17、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18、无端更借樵风送。

——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19、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20、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2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23、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24、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25、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26、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古典诗歌分类-送别诗

古典诗歌分类-送别诗

送别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
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 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
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 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 堪称妙喻。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 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
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 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 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 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 荣之意。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古道柳长亭夕阳离愁 别恨

笛声
芳草

情感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
8、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诗歌12大题材】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送别抒怀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二、羁旅思乡诗【对点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容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 应念末归人。

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

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

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对点训练】(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诗歌题材鉴赏——即事(景)抒怀诗

诗歌题材鉴赏——即事(景)抒怀诗

三大常见类型•春秋感怀
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怀①

欧阳修
景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抒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宋仁宗庆历五年,“庆 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为范仲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解析: ①对秋日风物的喜爱; ②对自身处境的感伤; ③对朝政国事的担忧; ④对无为受禄的愧疚; ⑤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⑥对归而不得的无奈。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即 学习目标: 事 1、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特点。 ( 2、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常用意象和情感。 景 3、熟悉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几种具体表现形 ) 式。 抒 怀 诗
(一)题目标志

多含有“即事”“即景”“抒怀”等字眼。
事 (二)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

专注于考即事诗。

高考这么喜欢考此类诗歌,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古代,诗人触事或
抒 怀
触景兴咏,因事或因景立题,即事或即景创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即这类诗 歌特别多。其次,这类诗题材广泛,表达的感情即时而发而不落窠臼,就 是特别不容易让人以类型诗的内容与情感来穿衣戴帽。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古诗词按照题材分类主要有:1.边塞诗这类诗歌以描写边地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感情为主要内容,其主旨多表达报国、建功、乡愁、离恨等,还有表达对战争不满的怨愤情绪和祈盼和平的内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凉州词》(王之涣)《渔家傲》(范仲淹)2.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多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在景物描写中抒发对山河的热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表现自己内心的淡泊等。

《归园田居》(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3.咏物言志诗这类诗歌以描写某个具体的物象为内容,常常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出物与志之间的某种联系。

《蝉》(虞世南)《墨梅》(王冕)4. 怀古咏史诗这类诗歌以历史故事和古代人物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抒发诗人的情感。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借古抒怀对历史事件注入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怀古伤今在咏史中抒发个人的感慨,如怀才不遇、贬谪之恨等;三是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泊秦淮》(杜牧)《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哲理诗这类诗歌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某些规律性认识为目的,在宋诗中大量存在。

《观书有感》(朱熹)《题西林壁》(苏轼)6.咏怀诗这类诗歌以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怀为目的,以即事抒怀、即景抒情为最常用的手法。

《龟虽寿》(曹操)《咏怀》(阮籍)7.宫怨诗(闺怨诗)这类诗歌主要写闺中少女的思春情怀、或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对丈夫的思念和内心的忧伤、或古代民间弃妇的无奈和痛苦;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情。

诗人有时也借助这样的题材达到咏怀的目的。

《闺怨》(王昌龄)《行宫》(元稹)《宫词》(顾况)8.送别诗这类诗歌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一般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5、即事抒怀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5、即事抒怀类
一二 三四 五六
•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 答案想:感诗情人打。开(3北分边)的窗户,透进丝丝凉意,俯倚几案酣睡;
中午醒来,万籁俱寂,隔着竹林,只听见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 声音。(1分)诗人怀才不遇,久贬不迁,在沉闷的处境中流露 出悠闲、慵懒的心境。(2分)
一二 三四 五六
一二 三四 五六
(四)
• 点绛唇①
• 宋 陆游
•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
注释湖:上淳,熙七遮年回,②江疏西放闹水,灾作,个陆游闲于人常样平提。举任上,“奏拨义
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却以“擅权”获罪。这首
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遮回:这一回。
答案:壮志难酬的悲愤,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 嘲。(合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六
• (五) [2024贵州]
• 减字木兰花①
• 宋 卢炳

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
。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
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 注释:①选自《一 全二宋三词》四 。五 减六 字木兰花,词牌
• 1.《新元史》评萨都剌的诗具有“清丽”的 特点,请结合“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
答案霜:满这天两句”诗赏使析用了。视(4听分结)合的手法,渲染了凄凉、冷清、
孤寂的氛围,(2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之 苦,对于同样分处两地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2分)
一二 三四 五六
• 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自笑”的内涵 答案。:(4诗分人)“自笑”自己是一个在江南滞留的客人,十多年的
一二 三四 五六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即事感怀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即事感怀类
《鹊桥仙》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三首诗词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孤寂幽怨、离愁别绪之感。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意思是: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内涵深蕴。
4.本诗和杜甫的《登高》皆用到了“落木”“江”这两个意象,请结合本诗尾联和《登高》颔联分析二者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注]南宋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世事真如梦”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功名利禄如同飞转的车轮、转瞬即逝。诗人登高凭栏,仰慕历史上的英雄。
C.颈联写景,春水流淌、渡口一个接一个,夕阳映照,山外有山。意境辽阔,对仗巧妙工整。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即事感怀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三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参考答案:
1.牛郎织女孤寂幽怨、离愁别绪等2.(1)《迢迢牵牛星》一诗以神话起兴,使用了比兴手法,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送别诗律诗

送别诗律诗

送别诗律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5、《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6、《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例谈从题材入手鉴赏古代诗歌

例谈从题材入手鉴赏古代诗歌

例谈从题材入手鉴赏古代诗歌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D.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浓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答案解析:D [D项,豪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解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 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

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者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吴激①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一,概念概述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二,即事感怀诗常见题材出行偶感、就事抒怀、勉亲励子、念旧怀亲、赠答应求、迎来送往闲情逸趣、哀伤淡愁、官场变化、人生得失等等。

三,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四,即事抒怀诗常见的表现手法情与景:1、以乐衬乐 2、以哀衬哀 3、以乐衬哀 4、以哀衬乐衬托: 1.以动衬静 2.以虚衬实 3.以景衬情 4.以乙衬甲描写:1、动静结合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白描与细节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虚实结合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五,拓展练习练习1 :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景象:原因:(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郡斋即事范仲淹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潇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 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判断正误(1)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 )(2)首句使用比喻手法,“似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 )(3)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 )(4)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 )(5)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

“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 )(6)尾联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

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 )练习3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2)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3)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3分)(4)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送别诗鉴赏导学案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 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折柳是送别的习俗。

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

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送别诗的内容和情感:1.内容:①宦场别。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别董大》(高适)《渭城曲》(王维)等。

②友人别。

如《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送魏万之京》(李颀)、《送友人》(李白)等。

③亲人别。

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等。

④情人别。

如《雨霖铃》(柳永)、《虞美人》(纳兰性德)等。

2.情感①离愁别绪(留恋、落寞、担忧、牵挂);②安慰;③勉励;④祝愿;⑤咏赞真挚的友情。

3.分类:①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

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②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③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三、送别诗的常见手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3.托物寓情。

如李白《赠汪伦》、王维《渭城曲》等。

4.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四,拓展练习练习1 别睢阳故人张谓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乡。

城池经战阵,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

有书无寄处,相送一沾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从小客居游历梁地,由于时间很长,作者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了。

B.颔联写作者居住的地方由于经历了长年战乱,城池破败,过去的人和事已然不在。

C.颈联写夏日经雨桑条焕发了新绿,在秋风中麦子已成熟,体现了时序光阴的更替。

D.尾联写作者有家书不知道寄到哪里去,主要是因为朋友要走,自己无人可以托付。

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练习2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潼关、函谷关。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先说“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C.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

如“树色催寒”中“催”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

D.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

E.诗人把写景、抒情、议论交织在一起,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4.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