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 2 对接题材触类旁通教案 新人教版-新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考点突破学案4品味思想感情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考点突破学案4品味思想感情课件新人教版

【解题导引】 1.鉴赏技巧 ①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
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 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③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 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④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 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3.(2019·皖南八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八 尺① 顾炎武②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
【注】①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八尺又形容为八尺孤帆。②顾炎武(1613— 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2 古代诗歌鉴赏1

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2 古代诗歌鉴赏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1 2 3 答题感受
2.(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宋]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
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板块 从命题角度把握复习方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1 2 3 答题感受
1.(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宋]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 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1 2 3 答题感受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 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 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 托了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两句 中,“湿”和“迷”都是动词,是这两句的“诗眼”。“湿”,沾湿,显示了露 之重;“迷”,迷失,突出了氛围的朦胧。赏析时,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 句中的含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81 2 3 答题感受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题四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9分)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

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途经此地。

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市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

(6分)秋日再寄[唐]晁采①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②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③定不如。

【注】①晁采:唐代宗大历时女诗人。

②浪:没有拘束,不受限制。

③肠断寒猿:典出自《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了题目中的“秋”字,突出了初秋的特点。

B.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

C.“窗外江村钟响绝”,不仅用钟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还侧面表现了思妇难眠的情态。

D.“肠断寒猿”运用典故,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还表现了思妇心情的变化。

4.诗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分)小寒食舟中作①[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02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02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2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近三年高考真题古代诗歌题材选用分布表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2023 新高考全国Ⅰ卷答友人论学宋林希逸诗酬和赠答诗新高考全国Ⅱ卷湖上晚归宋林逋诗山水田园诗全国甲卷临江仙宋晃补之词送别诗全国乙卷破阵子宋陆游词即事抒怀诗2022 新高考全国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宋魏了翁词即事抒怀诗新高考全国Ⅱ卷《送别》唐李白诗送别怀人诗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宋欧阳修、文同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唐王勃诗送别怀人诗2021 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唐杨巨源诗酬和赠答诗新高考全国Ⅱ卷《示儿子》宋陆游诗即事抒怀诗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宋陈师道诗酬和赠答诗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宋辛弃疾词咏物言志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题画说理诗、干谒自荐诗、哲理思辨诗、酬和赠答诗等几种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从题材入手,可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题材一送别怀人诗【对点训练】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刘长卿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注]。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注] 钓矶: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伏牛山中。

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其临渊垂钓处改称“陶公钓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这首诗既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不舍,又抒发了自己一生无所成就的愧疚之情。

通过友人远去和“一人归”的情景抒写内心的孤寂愁苦,表明诗人惜别友人的不舍;借江滨的钓矶写范蠡的功业,表达自己一事无成的愧疚与感慨。

[解析] 分析思想情感既要关注题材,又要抓关键词语。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一、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芜,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芳草](1)即香草。

后比方有美德的人。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2)表示怀人。

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

(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3)由芳草年年复生,引发时间匆忙、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惋惜春光闲了。

阴多晴少。

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朱敦儒《一落索》) [梅](1)借梅花耐寒的特点,表达孤高、不同流合污的品德。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2)抓住梅花开放早的特点,表现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菊花]习性傲霜,多用来比方高洁的品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兰花]兰花清雅芳香、姿态漂亮,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陶渊明《饮酒(十七)》][竹]竹的虚心有节正好与古代君子之风相吻合,所以古诗中的竹往往被塑造成君子的形象。

竹有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锤百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柳](1)因与“留”谐音,常用来代指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象征时事兴衰。

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3)因柳絮飘忽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莲](1)谐音“怜”,借以表现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2)常用莲的素净纯美、亭亭玉立的姿态来表现和谐宁静的意境。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7)古代诗歌阅读·诗(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7)古代诗歌阅读·诗(附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诗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荦确[ luò què ] 指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铿然:声音响亮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东坡”本是一片菜地,作者被贬到黄州后,不仅躬耕于此,还自称东坡居士,可见作者甚喜欢此地。

B.首句着—“洗”—“清”,凸显了此时东坡之上,月光皎洁,碧空无尘,雨后一片澄澈,让人欢喜的情境。

C.“野人”一般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诗中的“野人”和“几树垂柳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中的“野人”意思相同。

D.这首诗句句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诗人将他对待仕途挫折的态度融入到了客观风物之中。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③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

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

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

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

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辨境、识境,学会答题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节专题纠错练——专项补弱,突破重点【考情调研】①意象,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识别、意象特点的概括、意象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境特点的概括、意境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营造意境运用的艺术手法的分析等。

易错角度1 断章取义,摘句赏诗失误诊断:对诗歌的内容缺少整体把握,只注意到最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个别的字眼或句子,便抛开其余而大加发挥。

示例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对这首诗,有人只抓住诗中“残阳、瑟瑟、弯月”几个物象,便以为全诗的基调是伤感凄凉的,却忽视了“铺”的平缓柔和,以及江面在残阳照射下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忽视了关于“露”和“月”的描容绘形,故而全诗和谐宁静的意境和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也便无从把握。

解决途径:鉴赏时,应该着眼全诗,从作者生平、时代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论世,既要着眼重点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读全篇,了解内容。

避免就句解句,断章取义。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Ⅱ 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节 Ⅱ 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的全部内容。

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通法[古代诗歌“三步赏析法”模板示范]第一步:看标题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的情感;3.作品的感情基调;4.诗歌的主要内容;5.诗歌的题材;6.暗示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看作者、注释看作者,了解思想情感、写作风格;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注释的内容有:1.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情感;2.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3.注解典故;4.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第三步:看正文1.理清诗歌结构诗错误!词错误!古代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转”用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题,卒章显志.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如果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情感往往既快又准。

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3.把握诗歌六要素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诗中借助怎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示例][古代诗歌“三步赏析法”模板应用](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二古代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5讲精准解答综合性选择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二古代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5讲精准解答综合性选择题课件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 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 备。
解析:D项,“语言典雅,情感奔放”错误,应是“语言浅白,感情质朴”。
答案:D
(七)人物形象设误 在选项中对人物形象分析有误,一是形象特点分析有误,二是塑造人物的手 法表述有误。
除巧妙用,确保 A、B、C三项进行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除法
选项得满分
[典例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板块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 常考题型篇
第5讲 精准解答综合性选择题 综合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的能力,覆盖面大,角度多样,但难 度相对较小。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或曲解词句意思,或弄错情感,或混淆表达 技巧,或生造情境意境等。当然,具体到试题中可能是几种设误方式的混合。 (一)词句理解设误 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 此,我们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地理解诗句。
答案:B
(四)思想情感设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 种类型。
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1)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 (2)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 思想感情。
[典例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黎眉州① 苏轼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 黄卷②,疑在香炉③最上头。 [注] 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今山东济 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时所作。②黄卷:书籍。③香炉:香 炉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对接题材触类旁通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即事(景)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从“8题材〞入手,触类旁通(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诗X 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 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D.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浓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D[D项,豪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 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

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者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②。

[注] 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

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

②华颠:头发花白。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催上渡头船〞与柳永《雨霖铃》中的“兰舟催发〞情景相似,意绪相同。

B.“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启下,词人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回忆。

C.词尾三句描写亲切温馨的场面,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

D.词上片以写景为主,营造氛围;下片重在抒情,情真意切。

整首词用语清婉,哀而不伤。

A[A项,“意绪相同〞错,“兰舟催发〞表现的是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意绪,“催上渡头船〞表现的是游子思归的意绪。

](2)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不成眠〞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不成眠的原因:夜寒;思乡心切;久别将归的兴奋与激动。

②词人因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残月之下扬鞭赶路。

(三)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莎衣①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③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 ①莎衣: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④紫绶金章:指高级的官爵。

紫绶,系印纽的紫色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

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

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B[B项,应为“软绿柔蓝著胜衣〞和“倚船吟钓〞最搭配,而非“一边吟诗一边钓鱼〞最搭配。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

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远怀舍弟①颖、观等杜甫阳翟②空知处,荆南③近得书。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④,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 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某某某某。

③荆南:今某某荆州。

安史之乱后杜甫曾流落荆州。

④错莫:纷乱昏暗。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距离很远,不能相见的感伤。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

这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C[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无中生有,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出这两句的含意,再判断其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情感和表达效果阐释。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是回忆往昔兄弟们相聚一堂、欢乐畅快,引得邻人羡慕的场景,属于虚写;也正是回忆的快乐反衬出了现实中分离的痛苦。

[答案] ①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兄弟相聚、欢乐和睦,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②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在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五)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应天长韦庄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C.“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

D.“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苦闷的心情。

C[C项,“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错误,王诗中的“空〞是“安静〞的意思,此词中的“空〞是“只有〞的意思。

](2)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答案] 下片以夜色表达女子的相思。

“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色,又暗指她所怀念的漂泊在外的人。

“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

末句是哀切的呼唤。

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

这样,她对远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六)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 ①虏障:防御工事。

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③太白东: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C[C项,“对比〞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

](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作说明。

[答案] ①内容上:“赴安西〞指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说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④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七)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古迹五首①(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D[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①抒发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

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

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意之感。

(八)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