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对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
基本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
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
(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
主要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达33%、作为饲料利用的达21%、作为燃料利用的达20%、作为原料利用的达15%。每年秸秆还田相当于节约化肥34.81万吨,相当每年节约20万吨以上标准煤,农民增加收入10亿左右。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养殖场牲畜排弃物所生产的高科技生物肥产品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作物产量,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工业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
(一)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在培育贵糖集团、南糖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的基础上,我区组织实施“百家制糖企业循环经济推进行动”,构建起“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国内制糖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
(二)工业废弃物初步实现资源化利用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处理,初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电力,制糖、化工等主要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2009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857万吨,综
合利用率67.3%。
(三)实施与推广应用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关键性技术组织实施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硝酸尾气N20减排CDM项目、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赤泥选铁项目、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的高炉TRT发电项目、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推广应用锌冶炼渣综合回收技术、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技术、预焙铝电解槽“三度寻优”控制技术、乙烯—氧—醋酸气相合成法(乙烯法)生产醋酸乙烯技术、壳牌煤气化技术、木薯深加工综合废水治理及沼气回收发电技术等一批国内领先技术,提升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四)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强化对耗能量分别占工业耗能94%的八大重点行业和80%的427家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管理,单位产品能效明显提高;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 年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 年1.06 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3.4%,已接近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底,全区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的106.98万吨减少到94.0万吨,削减12.1%;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02.3万吨减少到92.2万吨,削减9.9%。
(五)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
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实施并完成工程减排项目529个,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2.98万吨,削减二氧化硫(SO2)10.1万吨;累计淘汰小火电装机容量126.6 万千瓦,炼铁产能241.1万吨,炼钢产能504.9万吨,水泥892.8万吨,铁合金31.63万吨,造纸70.45万吨,酒精5.7万吨,皮革13万标张。
三、社会循环经济长足发展
(一)建筑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市和试点县工作,“十一五”期间,共安排建筑节能资金4200万元,扶持180多个建筑节能工程,另外投入8000万元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推广工作。研发成功自隔热混凝土砌块、双层夹心保温墙板等多种经济适用的节能建材。预计全区“十一五”
建筑节能总目标累计实现节约142万吨标准煤。
(二)城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城市水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较大进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建立起较完备的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各行业用水、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城市公共自来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城市生态用水得到保障。2007年,南宁市荣获“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桂林市“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
(三)城市公交节能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全区不断加大了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线网密度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成效明显、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末,全区共有公交公司88家,公共交通汽车运营车辆6933辆,每万人拥有5.87标台公交车辆,公共交通汽车运营车辆7827标台。运营线路网4960公里,公交专用车道57公里,客运总量133106万人次。
(四)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初步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其中南宁市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入城建计划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项目,并采用密闭的泔水收集车进行统一收集和运输餐厨废弃物,解决泔水滴漏带来的卫生环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