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态恢复效益评价研究简评_张斌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报告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报告一、引言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以提高其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修复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评估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效,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某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效进行评估,为后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二、评估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评估区域位于具体地理位置,面积约为面积大小。
该区域地处气候类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降水量。
(二)生态系统类型评估区域涵盖了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河流等。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森林类型,草地生态系统以草地类型为主,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类型等。
(三)受损情况在实施生态修复之前,该区域由于受损原因,如过度开发、污染、自然灾害等,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恶化等问题。
三、生态修复措施(一)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
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如具体树种和草种。
(二)水土保持采取了修筑梯田、鱼鳞坑、挡土墙等工程措施,以及种植护坡植物等生物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
(三)湿地保护与恢复对湿地进行了围封保护,禁止非法开垦和放牧。
同时,开展了湿地补水、植被恢复等工作,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
(四)污染治理加强了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完善了污水处理设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四、评估指标与方法(一)评估指标1、植被覆盖度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计算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2、生物多样性采用样方法对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进行调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3、土壤质量测定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质量的改善情况。
4、水质定期监测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二)评估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了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监测数据等相关资料。
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如何评估

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如何评估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旨在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重要举措。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这些工程的成效却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
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不仅有助于了解工程的实际效果,还能为未来的修复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改进方向。
首先,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是评估的重要方面之一。
这包括对植物群落、动物群落以及微生物群落的考察。
植物群落的恢复可以通过监测植物的种类、数量、覆盖度以及生长状况来评估。
例如,如果原本稀少的本土植物种类在修复后逐渐增多,且生长旺盛,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动物群落的恢复则相对复杂,需要观察动物的种类、数量、繁殖情况以及栖息地的利用情况。
对于一些关键物种,如濒危物种的重新出现或种群数量的增加,都能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对动物群落产生了积极影响。
微生物群落虽然难以直接观测,但可以通过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循环等间接指标来评估其恢复情况。
其次,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也是关键的评估要点。
例如,水土保持功能的改善可以通过监测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程度以及泥沙淤积情况来衡量。
如果在修复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河流泥沙含量减少,那么水土保持功能就得到了提升。
水质净化功能的评估则可以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来进行。
若修复后的水体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明显改善,就说明修复工程对水质净化起到了作用。
另外,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功能也是重要的评估内容。
通过测量植被的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可以了解生态系统在固碳方面的成效。
再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也不可或缺。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多种服务,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文化娱乐等。
对于水源涵养服务,可以评估修复后区域的水源供给能力、地下水位变化等。
气候调节服务则可以通过分析区域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来评估。
文化娱乐价值可以通过调查公众对修复区域的使用频率、满意度等进行衡量。
在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时,时间维度也至关重要。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生态恢复项目,这一在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领域,不仅对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效益如同一张细密的网,交织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首先,生态恢复项目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中期的施工建设,还是后期的维护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比如,在植树造林的活动中,需要招募工人进行树苗的栽种、浇水和养护;在湿地恢复项目中,需要有人进行生态监测和保护工作。
这些工作岗位为当地的农民、下岗工人等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生态恢复项目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例如,经过生态恢复的森林可以开发成为森林公园,吸引游客前来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恢复后的湿地可以开展观鸟、垂钓等生态旅游项目。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再者,生态恢复项目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空气质量得到提升,水源更加清洁,噪音污染减少,这都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人们可以在公园中散步、锻炼,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助于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生态恢复项目对于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天然课堂。
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到生态恢复的实践活动中,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增强环保意识。
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环保理念的新一代人才。
在文化传承方面,生态恢复项目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地区都有着与当地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生态恢复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生态恢复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恢复项目不仅对于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从经济方面来看,生态恢复项目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诸如土地整治、植被种植、水利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工作,这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无论是熟练的技术工人,还是普通的劳动力,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以某地区的湿地恢复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期间,雇佣了数百名当地居民参与施工,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当地的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生态恢复项目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生态旅游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经过恢复的生态系统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这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还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
某山区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恢复工程,打造了美丽的森林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此外,生态恢复项目有助于提升土地的价值。
受到破坏的土地经过恢复治理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开发建设。
这使得土地的市场价值大幅提高,为土地所有者和开发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社会效益方面,生态恢复项目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础。
经过恢复的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生态恢复项目还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居民通常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种集体行动能够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社区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比如,在某河流的生态恢复项目中,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河道清理和植树造林活动,不仅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状况,还让社区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引言:黄土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的地质、水文和生态环境特征。
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恢复治理措施。
然而,在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否真正取得了综合效益?本研究旨在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一个典型的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首先,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流域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考察水质、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最后,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计算生态治理措施对流域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评价本研究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气候调节功能。
通过对这四大功能的定量评估,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结果显示,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效益非常显著。
此外,生态恢复还能够降低气温、改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气候调节功能。
三、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在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考虑了生态恢复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流域农业、旅游业和生态产业的调查与统计,发现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对流域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此外,生态恢复还能够改善流域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外,生态恢复还对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研究还发现,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理效果的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等。
生态恢复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

生态恢复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恢复项目不仅对于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然而,要准确评估这些经济效益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生态恢复项目通常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例如被过度开垦的土地、遭受污染的水域或者被砍伐的森林。
这些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有可能为社会和经济带来丰厚的回报。
首先,生态恢复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个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如美丽的湿地、郁郁葱葱的森林或者清澈的河流,往往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这将带动当地旅游相关产业的繁荣,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
游客的消费不仅为当地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收入,还能促进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一些曾经遭受破坏的山区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恢复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和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次,生态恢复有助于提升土地价值。
经过恢复的土地,其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适宜性增强,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房地产开发或者工业用途。
例如,通过治理污染和改良土壤,原本废弃的工业用地可以重新开发利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的经济价值。
在农业方面,恢复的土地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者,生态恢复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恢复的森林和湿地可以有效地涵养水源,调节水流,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同时,优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降低了用水成本。
此外,水资源的保护还能促进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为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保障,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从而节省能源开支。
生态恢复项目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种苗、肥料、环保设备等,这刺激了相关产业的生产和销售。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宋大刚;潘开文【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相关文献,评述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重要性,论述了国内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进一步评估和监测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36)003【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退耕还林;效益评价;进展【作者】宋大刚;潘开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退耕还林工程是由我国政府投资和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一项在我国前所未有、涉及范围最广、政策指导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利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将陡坡耕地还原为森林,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因此退耕还林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把它纳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中。
1999年,中国政府开始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到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展开,建设范围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 200万农户,1.24亿农民,到2011年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积达906.26万hm2,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 413.72万 hm2,新封山育林面积193.32 万 hm2[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只有科学地对其效益进行评价,才能有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合理的参考。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综述

第28卷第4期2009年07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ol.28,No.4July,2009收稿日期:2008-12;修订日期:2009-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4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BAC01A01-03)。
作者简介:吴丹丹(1984-),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E-mail :dnsty02@622-628页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综述吴丹丹,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北京100871)摘要: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
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和实践的国家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批准和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恢复工程。
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态恢复方案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回顾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思路及相应的方法与技术,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综述;中国生态退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成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在严峻的生态形势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恢复工作的必要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起来[1]。
目前,对于什么是生态恢复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生态恢复的目标、内容、过程等角度进行了阐述[1-5]。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恢复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生态恢复的涵义可概括为“根据生态学原理,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通过一定的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恢复、修复、改良、更新、重建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和土地,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乃至更高的水平的过程”,而各类“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重建”、“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应属于生态恢复的范畴。
生态系统恢复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生态系统恢复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破坏,许多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失衡。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恢复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生态系统恢复政策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森林保护与恢复政策、湿地保护与修复政策、水土流失治理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限制开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来促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
为了评估生态系统恢复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面。
例如,森林覆盖率是否增加,湿地面积是否扩大,物种多样性是否提高等。
以森林保护与恢复政策为例,如果政策实施后,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树木的生长状况良好,林分结构逐渐优化,那么可以初步判断该政策在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是评估的重要方面。
比如,水土保持能力是否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是否改善,气候调节作用是否发挥等。
水土流失治理政策的实施,如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河流水质,那么就说明该政策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也是评估的关键指标。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的服务,如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调节气候、提供食物和原材料、文化和娱乐价值等。
例如,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政策,使得湿地能够更好地净化水质,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源,同时也为候鸟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这就充分体现了该政策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显著效果。
在评估生态系统恢复政策的实施效果时,还需要考虑政策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一方面,政策的实施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会对当地的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需要评估政策的成本效益,看是否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生态恢复效果评估的遥感研究

生态恢复效果评估的遥感研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加剧,许多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干扰,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干涸、水土流失等。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恢复措施,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等。
然而,这些生态恢复措施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大面积获取地表信息的手段,在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地表物体的特征和信息。
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高等优点,能够为生态恢复效果评估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在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中,遥感数据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等。
光学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能够清晰地反映地表物体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如 Landsat 系列卫星数据、SPOT 系列卫星数据等。
雷达遥感数据则具有穿透云雾和在夜间观测的能力,能够获取地表物体的结构和地形等信息,如 Sentinel-1 卫星数据等。
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极高的光谱分辨率,能够获取地表物体的精细光谱特征,对于识别地物类型和监测生态系统的生理生化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如Hyperion 卫星数据等。
在获取遥感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定标是将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字信号转换为具有物理意义的辐射亮度值或反射率值。
大气校正则是消除大气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还原地表物体的真实反射率。
几何校正是纠正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由于传感器姿态、地球曲率等因素导致的几何变形,使其与实际地理坐标相匹配。
基于遥感数据,可以提取一系列的生态参数来评估生态恢复效果。
生态恢复与环境修复在资源开发中的效果评估

生态恢复与环境修复在资源开发中的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已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成为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在资源开发中的效果评估。
首先,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能够带来的重要效果是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随着资源开发的进行,许多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过程中断。
通过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措施,可以恢复受损的植被和水体,修复破坏的生态过程,让生态系统重新实现自我调节和平衡。
这对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还能提高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通过进行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可以避免因过度开发所导致的资源枯竭和环境灾难。
只有确保资源的持续性开发,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丰富的资源储备。
此外,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还能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通过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植被和蓝天白云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能够带来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要评估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在资源开发中的效果,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从生态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例如,观察植被的覆盖率、物种多样性、土壤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
其次,通过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评估环境修复的效果。
此外,还需要关注人们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了解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对人们的影响。
在资源开发中,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成本是一个重大挑战。
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恢复项目成为了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些项目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还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首先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参与。
例如,植树造林项目需要大量的植树工人和护林员,湿地恢复项目需要水利工程师和生态监测人员。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生态恢复项目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生态旅游为例,经过恢复的自然生态区域往往具有独特的景观和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这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生态恢复项目还可以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生态恢复项目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恢复工程,需要改善当地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
新建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不仅方便了项目的实施,也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恢复项目对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经过恢复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水质更加清洁,噪音污染减少,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助于缓解居民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生态恢复项目也具有重要意义。
恢复后的生态区域可以成为自然教育和科普的重要场所,为青少年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知识的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促进生态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生态恢复项目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研究作者:云峰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原则,阐述了实质是对灰色多目标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分析及评价,所采取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表现出明显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的控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一、前言随着我国对水土流失整治工作的不断加强以及人们对水土保持生态理念的深入认识,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正逐渐发展。
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生态修复潜力、标准、区划、机制、技术措施、评价方法和修复范畴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原则由于水土保持治理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理论体系。
对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动态评估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因此,实施了水土流失的关键技术措施。
治理下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评价土壤侵蚀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其中定量评价通常是基于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灰色多目标决策方法,在生态效益动态评估中提出理论和评估方法。
它也被应用,但是关于动态收益动态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体系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筛选和提取评价指标,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根据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条件,自然环境系统服务体系等因素确定生态系统。
标准和目标。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态系统土壤,生物,水,大气等敏感指标的相关分析,确定各因子的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表明: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CO2含量,地表径流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是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中的重要指标。
本文在分析研究成果,评估对象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学者的理论经验和实际情况,建立了典型的指标评估体系(见表1)。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报告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报告一、引言生态修复是一项旨在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重要工作。
为了评估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评估的方法、结果以及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二、评估区域与背景本次评估的区域位于具体地理位置,该地区曾经遭受了具体的生态破坏原因和情况,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三、评估指标与方法(一)生态系统结构指标1、植被覆盖度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获取植被覆盖的面积和比例,以评估植被的恢复情况。
2、物种多样性采用样方法和调查记录,统计区域内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数量及分布,对比修复前后的变化。
(二)生态系统功能指标1、土壤质量检测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含水量等指标,评估土壤的改良情况。
2、水质对区域内的水体进行定期采样和分析,监测化学需氧量、氮磷含量等水质参数,判断水体的净化效果。
(三)生态服务价值指标1、气候调节分析区域内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评估生态修复对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
2、水土保持观察水土流失情况,计算土壤侵蚀模数,评估生态修复在保持水土方面的成效。
四、评估结果(一)生态系统结构改善1、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经过修复,植被覆盖面积从原来的X%增加到了Y%,新增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具体植被种类,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植被群落。
2、物种多样性有所增加修复后,区域内新增了具体物种数量种植物和具体物种数量种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1、土壤质量明显改良土壤肥力得到增强,酸碱度趋于中性,含水量也有所提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2、水质得到有效净化化学需氧量、氮磷含量等水质指标明显下降,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三)生态服务价值提升1、气候调节作用增强区域内的气温在夏季降低了具体温度值,冬季升高了具体温度值,湿度相对稳定,风速有所减小,为居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环境。
2、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具体数值,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周边的农田和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评价方法探析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评价方法探析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
为了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评价恢复过程和成功程度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评价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评价的目的是衡量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和功能恢复的效果。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受损程度。
在实践中,存在多种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评价方法,常用的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功能性指标、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服务评估等。
生物多样性指数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重要工具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
该指标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内的物种数量、基因丰富性和生态位的利用程度。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指标的监测和对比,可以评估生态系统恢复的效果。
然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测量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并且对生态学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
功能性指标是评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另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衡量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例如,昆虫对被子植物传粉的能力可以反映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功能恢复程度。
功能性指标具有直观、可操作和易测量的优点,但它们可能无法全面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非常复杂和多样化。
环境质量评价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环境质量评价以环境参数和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水质、土壤质量、大气质量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条件制定评价标准。
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和对比,可以评估恢复过程中的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效果。
然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可能会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
生态服务评估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综合方法。
生态服务是指由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价值,如食物供应、水资源调节和气候调节等。
生态服务评估可以量化和评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效果,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然而,生态服务评估需要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并可能受到价值观念和利益冲突的影响。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生态恢复项目是一项旨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这些项目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关键意义,还能带来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价值。
一、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包括规划师、工程师、技术工人、监测人员等。
这直接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但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
例如,植树造林项目需要大量的植树工人,湿地恢复项目需要相关的维护和管理人员。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减少劳动力外流,促进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此外,生态恢复项目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会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就业;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会为农民提供增收渠道,从而吸引更多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二、促进经济增长生态恢复项目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旅游消费。
例如,一个曾经遭受污染的河流经过治理和生态恢复后,周边的土地价值可能会大幅提升,吸引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生态恢复项目有助于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如可再生能源、生态农业、环保技术等。
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发展潜力,能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以生态农业为例,通过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生产出的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往往能获得更高的价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恢复项目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例如,通过治理工业污染和加强绿化,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降低。
此外,生态恢复项目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如公园、湿地、森林等。
人们可以在这些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生态恢复项目是为了修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项目不仅对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生态恢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态恢复项目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这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实际的施工和后期的维护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
例如,生态学家、工程师、林业工人、园艺工人等。
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专业的生态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为项目制定合理的方案。
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施工阶段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植树造林、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当地的农民和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项目完成后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长期的人力投入,如监测生态系统的变化、防治病虫害、进行日常的养护等工作,为一部分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
以某地的湿地恢复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直接雇佣了当地超过 500 名劳动力,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收入水平。
二、对旅游业的推动生态恢复项目可以显著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恢复后的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观赏野生动植物、进行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例如,某山区经过多年的生态恢复,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溪流清澈,空气清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徒步旅行、露营、观光。
当地的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此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还能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生态恢复项目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从而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生态恢复工程对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效果评价

生态恢复工程对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效果评价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涵盖森林、湿地、草原等多个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日趋严重。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工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旨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本文将对生态恢复工程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效果进行评价。
首先,生态恢复工程能够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受损的生态系统往往面临着物种丧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问题。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进行物种搬迁、栽植和保护等措施,可以引入新的物种和增加已有物种的数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恢复。
例如,在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态恢复工程可以通过栽植本地树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提高物种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生态恢复工程能够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受损的生态系统往往存在着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和植被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进行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和植被恢复等措施,能够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态恢复工程可以修复湿地生物群落,改善水质,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对洪水调节和水质净化的功能。
第三,生态恢复工程能够提高受损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受损的生态系统往往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能够提高受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抵抗能力。
例如,在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态恢复工程可以进行牧草的种植和畜牧管理的优化,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抗旱能力和耐牧草压力能力。
此外,生态恢复工程还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社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能够提供清洁水源、减少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资源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不仅可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总结

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总结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工程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然而,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价工程效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一、指标评价法指标评价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它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采集相关数据,根据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
1. 生物多样性指标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集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等,可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
2. 功能指标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执行的各项生态功能。
通过采集功能指标的数据,如养分循环速率、光合作用速率、有机质分解速率等,可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实验室分析法和模型模拟法等。
3. 水质指标水质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通过采集水质指标的数据,如pH值、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等,可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阈值指标法、自净能力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等。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和高分辨率的生态环境信息,可以实现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全面监测和评价。
1. 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利用遥感设备测量的植被反射或辐射特性来评估植被覆盖程度和生长状况的指标。
例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常用的植被指数之一,可以反映植被的绿度和繁茂程度。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评价生态恢复工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类,可以定量和定性地分析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恢复效果进 行了 研究 。 陈宝 昆等 [ 6] 探讨了 不同 修复 措施 下 , 小流域景 观 生态 系统 的 生物 量 、生 物 多 样性 、土 壤 理 化特 性 、土壤流失量的变化 。张映翠 [ 7] 对 乡土草本 植物修复 燥红土 和变性土两类退 化土 壤的生 态效 益进行 了探 讨 。 宫渊 波 [ 8] 对 几种典型植被恢复 模式的 水源 涵养 、水 土保 持效 果 、生物 多样 性变化 、土壤养分 动态 、土 壤微生 物动 态的 变化 进行 了较 为深 入系统的研究 。 吴孔 运等 [ 9] 探 讨了 喀斯 特石漠 化地 区进 行土 壤和植被恢复后的生 态系统服 务价值 。 王月玲 等 [ 10] 的研 究表 明 ,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 土壤理化性质 (包括 土壤机械 成分 、团 聚 体 、容重 、水分 、持水量和肥力状况 )具有一定程度的 改善。 综 上 所述 :土壤修复效果的指标主要反映在土壤结构的改变和土壤肥 力的提高上 ;水土保持 效果的指 标侧重 于恢复 措施的 保水保 土 量 ;生物效益指标则反映在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上 。 1.1.2 数据获取
生态恢复的综合效益指生 态效益 、经济 效益和 社会效益 的 总体水平 。 相对于生态效益的 研究 , 综合效 益评价 仍是薄弱 环 节 , 其评价指 标与 方 法仍 具 有强 烈 的单 项 评 价的 色 彩 。 王 小 宏 [ 21] 提出了生态恢复项目 经济效益 、社 会效益 、生态 效益和 保 水保土效益的监测 内容 。 刘国 彬等 [ 22] 认为生 态恢复 的影响 包 括对流域或区域生态 水文过程效应的影 响 , 对土壤 质量及侵 蚀 产沙的影响 , 对植被 演替及 生物 多样 性的 影响 , 对 农村 产业 结 构 、经济和人文的影响 。 刘霞等 [ 23] 采用宏观遥感与微 观实测耦 合技术 , 对生态恢复 工程的 生态 效益 、经 济效 益和 社会 效益 进 行了分类监测及系 统评价 。 杨 子峰等 [ 24] 对水 土保持 生态恢 复 综合效益评价指 标进 行了归 类和 分析并 对主 要的 评价 方法 进
[ 关键词 ] 生态恢复 ;效益 ;评价 ;进展 [ 摘 要 ] 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研究范 畴 。 针对国内 相关研究存 在的重生 态效益评价 而轻社 会和经 济效益分析 、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效果而轻生物效益分析 、重野外 观察和实 证分析而缺 乏理论创 新和方 法突破 、重静 态分析而缺乏动态分析 等问题 , 提出在未来研究中 , 不仅要重视生态恢复的社会 、经济 效益评价 , 力争 “三效 益 ”协 同 , 并 把 “三效益 ”评价提升到可持续性评价的层次 , 而且要重视研究方法创新和先进手段借鉴 。 [ 中图分类号 ] S157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 章编号 ] 1000 -0941(2009)06 -0008-03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的 数据主 要源于 四种途 径 :一 是野外定位观测 , 即在 评价目 标区 域建 立野 外科 学观 测站 , 对 部分指标 (主要是土壤理化性质 、水土流失方面 的指标 )进行定 位 、定量 、定时的准确观测 (包括后 期在室内 进行数据分 析与处 理 ), 如建立径流池以 观测 不同植 被覆 盖模式 下的 土壤侵 蚀情 况 、建立气象站进 行降 水和气 温等 要素 的观 测 ;二是 典型 野外 调查 , 主要用以获 取生 物量和 生物 多样 性方 面的 数据 ;三 是统 计资料 , 主要获取自然 、社会经济背 景资料 , 如研 究区所 在行政 区的统计年鉴 、农村社 会经济报表等 ;四是 遥感影 像解译 , 基于 实地 考 察 并 通 过 对 适 当 分 辨 率 的 遥 感 影 像 (如 TM、 SPOT、 QUICKBIRD等 )进行解译 , 以获取实时 、动态的数据 。实际工 作 中 , 往往多种途径相结 合 , 其中野外 调查具 有不可 替代的 地位 , 但第四种方法日益 受到重 视 , 尤其 是研 究区 范围 较大 时 , 成为 主要的数据获取方法 。 如 卓莉等 [ 11] 运用 遥感手 段对锡林 郭勒 草原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 而魏宏庆等 [ 12] 应用遥感 技术和地面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 对生 态恢复 模式实 施的效 果做出了评价分析 。
1 国内生态恢复效益评价现状
1.1 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 生态 恢复 的生态 效益 实证 研究成 为
恢复生态学的重要范 畴 , 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1.1.1 评价内容及指标
基于不同的评价对象和区 域实际情 况 , 建立科 学的评价 指 标体系是进行 效益评 价必 不可 少的环 节 。 目 前评 价的 内容 大 多集中于 土壤 修复 和 水土 保 持 , 也 涉及 到 生 物多 样 性 。 林 文 莲 [ 1] 研究了不同恢 复措 施对土 壤结 构 、土壤化 学性 质 、群落 生 物量 、植物养分 、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 , 探讨了 不同恢 复措施生 态 效益的差异 。 刘瑞 禄等 [ 2] 以 植被 覆盖 度 、生物 多样 性 、群落 生 物量 、土壤有机质 、氮磷钾含量 、表土 侵蚀和 泥沙含 量变化为 评 价指标 , 采用定量方法评价了工程 实施产 生的生 态效益 。 杨 玉 盛等 [ 3] 针对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 , 对植 物多样性和 土壤肥力 效 益的差异进行 了研 究 。 杨万 勤 [ 4] 探讨 了金沙 江干 热河 谷栽 培 植物和施肥对 退化 土壤养 分的 修复作 用 。 陈奇 伯等 [ 5] 通过 植 物群落调查 、土壤理化分析 、径 流小区观 测 , 对陆生 生态系统 的
目前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的经济 、社会 效益评 价研究还 较 少 , 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都还很不完善 。 赵晓英等 [ 18] 认为生 态恢复从经济的角度 来说是必须的 , 但应尽 可能改 进目标设 计 和技术体系 , 降低恢复 成本 。 周国 富等 [ 19] 从农村 劳动力 转移 、 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纯收入增长 、土地节 约等方 面 , 采用对比 综 合评价法进行了项 目的社 会效益 评价 。 虞依 娜等 [ 20] 应用时 空 互代法 、机会成本法 、市场价值 法和影子 工程法 等 , 对极度退 化 生态系统植被恢 复中 的土壤 保持 和生态 经济 动态 特征 进行 了 研究 。 1.3 对生态恢复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4)在时间尺度上 , 已 有研究 局限 于生态 恢复 在某一 静态 时点上的效益 , 而缺乏 动态的分析 。 2.2 未来研究展望
(1)重视生态恢复 的社会 效益 和经济 效益 评价 研究 , 力争 做到 “三效益 ”协同 。 尤其是社会效益的评价 方法 , 需 要进行开 拓性的研究 , 如何 建立 科学合 理的 、符 合区 域实 际和 项目 实际 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和评 价方法 都是急 待解决 的问题 。
(2)重视研究方法创新和借鉴先进 手段 。 其中最 主要的是 评价数据的获取方法 。 比如引进国 际先进 的观测 设备 , 进一步 推广 、深入运用遥感技 术等 。生 态恢复效 益评价 既涉及 到宏观 尺度 , 又需要深入到微 观层面 , 因而 需要具 有全局 、系统 的科学 研究观 。
(3)重视对恢复效果的可持续性进 行评价 。 生态 恢复重建 的根本目标是使退 化生态 系统 恢复 健康 , 能 够长 期地 、持 久地 为人类提供其服务功能和价值 , 因而需要 分析修 复模式 产生的 效益能否 长期 保 持 下 去 , 即 进 行 修 复 效 果的 可 持 续 性 评 价 。 “三效益 ”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并不完全一致 , 因为短 期内的高 效益并不一定在未 来也总 能一 直保 持 , 即可 持续 ;而 近期 内的 低效益并不代表未来不能产生 高效益和 不可持 续 。 基于 此 , 建 议在已有的 “三效益 ”研究的基础上 , 开展 退化生态系 统恢复效 益的可持续评价 。
定位观测获取数据 , 在微观上定量地 分析生 态恢复 的各种生 态 效益 , 尤其是在土壤 结构和 质量 变化 、水 土保 持效 率等 方面 取 得了显著的成就 。 但是已有研 究中还存在有不足之处 。
(1)在研究内容 上 , 着重对生态恢复 的生态效益 进行评价 , 而轻视了社会 效益和 经济 效益 的分析 。 生态 效益 的评 价指 标 和评价方法已经趋于 成熟 , 但对于社 会和经 济效益 指标体系 的 建立 、量化 、数据获取及评价方 法 , 还没有一致的认识 。
DO I :10.14123/j .cnki .swcc .2009.06.011 · 8·
中国水土保持 SWCC 2009年第 6期
国内生态恢复效益评价研究简评
张 斌 1 , 张清明2
(1.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 , 四川 南充 637009; 2.水利部 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 郑州 450003)
我国在 20世纪 50年代末就已 经注意到资源不合理利用及 由此产生的生态 环境问 题 , 但直 到 80年 代初 才开 始进 行零 散 的小规模的恢复试验 。 “七五 ”以来 , 我国政府和 科学界对 生态 恢复给予了高度重视 , 开展了大量的 野外工 作并进 行了卓有 成 效的实践研究 。
生态恢复是指遵照生态系 统的演进 规律 , 利用 生物技术 和 工程技术 , 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 修复 、改良 、更新 、重建 、维护 和 管理 , 使其恢复原有功能和服务价 值的过 程 。 生态 恢复效益 是 指采取恢复措施后退 化生态系统新增的 生态效 益 、经济效益 和 社会效益 。 生态恢复效益评价 是恢复生 态学的 重要研 究范畴 。 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的效果进行评价 , 是检 验原有 恢复模式 成 败的必然要求 , 亦可为本区域或类似 地区退 化生态 系统选择 适 宜的恢复模式提供借 鉴 。
(2)在研究对象上 , 已 有研究 侧重 于生态 恢复 对土壤 的改 良和水土保持的效 果 , 而对生 物效 益的 研究 还不 够深 入 , 显示 出三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