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自动打铃控制器设计说明
0804 打铃控制程序设计[11页]
![0804 打铃控制程序设计[11页]](https://img.taocdn.com/s3/m/7f778ed7aef8941ea76e059a.png)
输出
Y0
KA
打铃器
控制功能 响铃
任务实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使用时钟数据比较指令TCMP设计
在M8000触点的驱动下,PLC执行[TRD D0] 指令,PLC读取当前的时钟实时数据。
并且将时钟实时数据存入相应的数据 寄存器,其中,小时的时钟值储存在 D3单元、分钟的时钟值储存在D4单元。
在M8000触点的驱动下,PLC执行[TCMP K8 K0 K0 D3 M0]指令,用来判断当前时钟值是否为8点整;
《PLC应用技术》
时钟控制程序设计
打铃控制程序设计
布置任务
某工厂的上下班作息时间有4个响铃时刻,分别是: 8:00点、11:30、13:00和17:30, 并且每次响铃持续时间为20秒,试编写打铃控制程序。
打铃控制程序设计
08:00
11:30
13:00
17:30
任务分析
说明 PLC软元件 元件文字符号 元件名称
任务实施
› (1)使用时钟数据比较指令TCMP设计
PLC执行[TCMP K11 K30 K0 D3 M10]指令,用来判断当前时钟值是否 为11点30分;
PLC执行[TCMP K13 K0 K0 D3 M20]指令,用来判断当前时钟值是否 为13点整,
PLC执行[TCMP K17 K0 K0 D3 M30]指令,用来判断当前时钟值是否 为17点30分。
任务实施
› (2)使用触点比较指令设计
PLC执行一组由[= D8015 K17]、[= D8014 K30]和[= D8013 K20]相互串联的指令, 用来判断当前时钟值是否处在17时30分0秒至17时30分20秒的时间段内。 对于上述4条并联支路,不管哪一个支路的判断条件得到满足,输出继电器Y0都将得电, 打铃器持续响铃20秒。
LC上下课打铃系统设计

P L C 课程设计上下课自动打铃系统目录绪论..........................................................................................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1)1.1P L C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3)1.2P L C可编程控制器趋势与动向 (4)2任务及其要求 (6)2.1设计任务 (6)2.2设计要求 (6)3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7)3.1控制系统的元器件选择及地址分配 (7)3.2控制系统外部接线图 (8)4主程序设计及功能 (8)4.1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9)4.2主程序顺序功能图设计 (10)4.3主程序梯形图设计 (11)5程序的调试 (13)6系统操作说明 (13)7收获与体会 (13)参考文献 (14)绪论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1.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用软件代替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仅剩下与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少量硬件,接线可减少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1/10--1/100,因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大为减少。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自动打铃控制器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打铃控制器的P L C 控制系统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自动打铃控制器的设计二.概述目前,学校打铃系统的控制均有专用的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由单片机或数字系统组成。
当然,用PLC控制也完全可以达到准确定时打铃的目的。
图1所示为PLC控制自动打铃系统组成框图。
图1 PLC控制自动打铃系统组成框图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该控制系统的要求具体如下:(1)上课铃与下课铃要能分开(铃声响的频率不一样),起床、晚自习等时间的铃声为连续打铃,每次打铃的时间为15s。
(2)要具备时间调整功能。
(3)星期六、星期日不打铃,星期一至星期五按表1所示作息时间打铃。
(4)具有时间显示功能,要有秒、分、时和星期的显示。
表1 作息时间表1.根据题意,设计该PLC控制系统。
2.PLC选择及I/O及其它PLC元器件分配。
3.选择电器元件,编制元件目录表。
4.绘制梯形图。
5.用计算机绘制主电路图、PLC控制电路图、电器元件布置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四.设计方案提示1.电子钟程序电子钟程序分别设有秒、分显示(00~59),时显示(00~23)和星期显示(1~6、日)。
其中电子钟计数功能可采用移位指令实现,0~9显示译码电路可用组合逻辑功能完成。
“00~59”六十进制秒、分计数的个位向十位进位的处理方法是:当个位计数到9,第10个脉冲到来时,个位数应该显示0,而十位数应显示1,这是两位数的显示应为10。
对于时显示00~23及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进位方法处理类似。
有区别的是星期日显示可用数字“”表示,即星期日显示不是显示数字“7”,而是显示数字“8”。
2.打铃程序要使电子钟在显示时间7:40时打铃,可以将7:40的特征码“1”找出来,再驱动一“定时器”电路,使定时器定时15s,打铃也将响应15s。
其余上课的特殊码处理方法相同。
而当下课时,将产生特征码“2”,驱动下课打铃“定时器”电路,打铃15s后停止,但此时打铃的铃声应和特征码“1”时(即上课)不同。
plc上课铃声课程设计报告

plc上课铃声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其应用于上课铃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 学生能掌握PLC编程软件的操作,并运用梯形图进行程序设计,实现铃声的自动控制。
3. 学生了解并掌握上课铃声控制系统的相关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PLC上课铃声控制系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PLC技术,认识到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与环保并重的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PLC技术及其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实现具体学习成果的评估,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PLC基本原理与功能:讲解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PLC技术。
教学内容:- PLC的组成与结构- 工作原理及特点- PLC的应用领域2. PLC编程软件操作:介绍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梯形图编程方法- 程序的下载与调试3. 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讲解与上课铃声控制系统相关的传感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plc上课铃课程设计

plc上课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会使用PLC进行简单的编程,实现对上课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3. 了解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及其功能,掌握其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连接、编程和调试。
2. 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能针对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PLC控制系统方案。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与规范。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对PLC有全面的认识。
2.PLC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讲解PLC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等),以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为参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
3.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介绍常用的传感器(如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并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讲解传感器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上课铃控制系统设计:结合教材案例,指导学生进行上课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连接、程序编写和调试。
PLC电铃的设计及控制

PLC课程设计课题内容:电铃的设计控制系别:自动化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姓名:张缅学号:20110924一、程序设计控制要求要求闹钟电铃在6:15、8:20、11:45、20:00这四个时间分别持续响15秒。
要求电铃从凌晨00:00开始对一天的时间进行控制计时。
(整个程序中是用灯的亮与灭来实现电铃的响与停)二、I/O口的端口分配根据控制的要求确定I/O口的端口分配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符号输入继电器功能符号输出继电器功能SB1 I0.0 分钟校正KM1 Q0.0 电铃响铃SB2 I0.1 时钟校正三、程序设计思路应知道电铃要在6:15、8:20、11:45、20:00这四个时间点分别持续响15秒,则最简便的方法便是用特殊继电器SM0.0 (分脉冲计数器)来对分钟进行控制。
当SM0.4作为第一个计数器的输入,计满60次之后就是一个小时了,当它计满60次之后,接在清零端的该计数器的常开触点会送一个脉冲使该计数器又从零开始计时。
然后再用另一个计数器对第一个计数器计数(上限为24)便可以实现对一天的计数了(清零方式同第一个计数器一样)。
这样两个计数器便可以实现对分和小时的计数了,清零后也可以周而复始的完成这个程序了。
由于计时时间要从00:00开始,所以利用SM0.1对两个计数器进行初始化。
为了便捷的在电脑上对于该程序进行操作,则用了I0.0以及I0.1分别对分钟和始终进行校准。
为了使电铃在所对应时间准时准点响15秒,则应用一个定时器来对15秒进行控制,为了使时间更为准确,则用了比较指令来严格控制分钟和时钟同时达到题目所要求的时间,电铃的结束是用定时器的常闭加在输出设备前方来实现的。
四、程序图五、程序运行监控图1、当时间为6:15时的梯形图,如图所示:(a)(b)过T37的常闭后Q0.0则被接通。
(b)图是当T37计满150的时候T37的常闭触点会断开,则Q0.0失电,响铃15秒完毕2、当时间为8:20时的梯形图,如图所示:(a)(b)如(a)图可知当C1为为20,C2为8时的时候,M0.0被接通,则经过T37的常闭后Q0.0则被接通。
基于PLC自动打铃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PLC自动打铃控制系统的设计在自动控制中,用PLC可以实现校园自动打铃系统的控制设计。
文章论述了自动打铃控制系统的主要软件部分的设计,重点介绍了基于S7-200 PLC控制的校园电铃自动控制装置设计。
标签:PLC;控制系统;设计引言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 英文缩写为PC后又稱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它面向控制过程、面向用户、适应工业环境、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和CAD/CAM)之一。
PLC控制技术代表着当前程序控制的先进水平,PLC装置已成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装置。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其可靠性高、灵活性强、使用方便的优越性,迅速占领了工业控制领域,成为先进的、发展及应用势头最强的工业控制器。
基于PLC控制的自动打铃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方便,程序容易修改,可靠性高,作息时间改变时,控制程序只需要稍做修改就可以实现新的控制要求。
1 控制要求分析及I/O点统计上课铃与下课铃要能分开(铃声响的频率不一样),起床,晚自习等时间的铃声为连续打铃,每次打铃的时间为15秒;要具备时间调整功能;星期六星期天不打铃,星期一至星期五按表1所示作息时间表打铃;具有时间显示功能,要有秒、分、时和星期的显示。
因电铃功率不大,可直接由PLC驱动,故选择24V直流工作的电铃,选择的具体型号为:HRE-S90D4(24V DC)。
时间调整功能可用按钮来实现,其中分钟个位,分钟十位,时钟个位,时钟十位各采用一个按钮,且均选用同一种型号,此处选择施耐德电气公司的XB2B33B1C型号按钮。
系统开关选择:选用圆形选择开关,具体型号为K22-41K两段短轴,为保护PLC不因误操作而被短路烧毁,增加一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
熔断器型号选择为3NE-3340-8,此种熔断器广泛用于30/400V及以下电压,额定工作电流为0.5-125A作为导线和设备的故障保护。
自动打铃系统PLC控制(答辩)

xxxxxx技术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课题自动打铃系统PLC控制系部电气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 08大专机电3班姓名 xx学号 xx指导老师 xx任务书发给日期 2010年11月预定完成日期 2011年07月前言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自动打铃系统PLC控制》控制的设计,用时间来控制自动打铃。
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不同程序控制之间的融汇贯通。
在查阅有关的资料及手册的基础上,掌握与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设计、分析程序的能力。
通过制作电路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及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0~24小时循环显示的程序、自动打铃程序的设计,及电路板的制作。
通过本次设计领悟了作为一名技术员所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与本次毕业设计的同学有xxx。
有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才使得复杂的程序简单化,以至于在短时间内把程序设计出来,并对指导老师谢利华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程序难免有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绪论第一章设计目的及要求1.1 设计目的 (4)1.2 设计要求 (5)第二章系统的方案设计2.1 设计步骤 (7)2.2 原理图 (8)2.3 实验原理................................................9-14 2.4PLC I/O地址分配 (15)第三章梯形图程序……………………………………3.1主程序梯形图程序…………………………………3.2 打铃程序梯形图程序…………………………3.3 时钟程序梯形图程序…………………………第四章指令语句表……………………………………4.1主程序指令……………………………………4.2打铃程序指令…………………………4.3 时钟指令…………………………第五章毕业设计体会…………………………………第六章参考文献………………………………………概述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上下课打铃plc课程设计

上下课打铃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使学生掌握上下课打铃系统中PLC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础技能。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上下课打铃系统的PLC编程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自动化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气知识和编程技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PLC基础知识:讲解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使学生了解PLC在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PLC编程软件操作:介绍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监控。
3.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结合上下课打铃系统,讲解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元件的选型和连接。
4. PLC程序设计: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编写PLC程序,实现上下课打铃功能,包括定时控制、条件判断等。
5. 系统调试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上下课打铃系统的调试,分析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打铃控制器_PLC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PLC课程设计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093152姓名:吴华灿学号:09315225指导教师:万智辉2012年06 月15 日目录前言 (3)第一设计任务书 (4)1、设计题目 (6)2、设计要求 (6)3、设计方案 (6)4、编程元件地址分配 (6)5、设计软件 (7)第二设计步骤 (8)第三设计程序 (8)第四结论及设计心得 (13)前言在进行PLC控制系统设计时,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系统的控制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从实际出发,设计一个可靠性高、技术先进合理、易操作、易维护、低成本的PLC 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同其他电气控制系统一样,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就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从而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可靠、稳定、高效地进行。
基本的设计原则如下。
1、满足被控对象的要求PLC控制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满足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提出的要求,这也是PLC控制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实现系统的控制目标,要求设计人员对被控对象和生产现场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细收集有关的设计资料,包括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生产设备的相关参数,控制设备的操作方式和操作顺序;,以及相关的管理经验等。
在制订控制方案时,要与现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共同研究,紧密配合,共同拟订控制方案,解决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
在制订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时,要从工程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系统功能的组成及实现,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机械部件的动作顺序、动作条件、必要的保护和连锁。
②系统的工作方式(如手动、自动、半自动)。
③生产设备内部机械、电气、仪表、气动、液压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④PLC与上位计算机、交/直流调速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关系。
⑤系统的供电方式、接地方式及隔离屏蔽问题。
⑥网络通信方式。
⑦数据显示的方式及内容。
⑧安全保护措施及紧急情况处理。
PLC自动打铃控制器【范本模板】

前言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自动打铃控制器》控制的设计,用时间来控制自动打铃,开(熄)学生宿舍灯等。
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不同程序控制之间的融汇贯通.在查阅有关的资料及手册的基础上,掌握与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设计、分析程序的能力。
通过制作电路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及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0~24小时循环显示的程序、自动打铃程序、开(熄)学生宿舍灯程序的设计,及电路板的制作。
通过本次设计领悟了作为一名技术员所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参与本次毕业设计的同学有王李烙、潘松熙、蔡汇哲、、岑显明、刘成君、莫亚文、方振辉。
有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才使得复杂的程序简单化,以至于在短时间内把程序设计出来,并对指导老师曹汇文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程序难免有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电气工程系PLC设计组目录一、设计任务1、作息时间控制器控制设计大纲 (4)2、设计步骤 (4)二、设计过程1、时间控制显示程序 (5)1.1秒脉冲显示程序 (5)1.2分钟显示程序 (6)1.3小时显示程序 (7)1。
4星期显示程序 (9)1.5自动扫描秒程序 (11)1.6开机显示 (12)2、电铃控制程序 (14)2.1作息时间电铃控制 (16)2。
2双休日电铃控制 (17)3、学生宿舍开(熄)灯程序 (18)4、控制器输入输出点分配 (19)5、PCB接线图及元器件 (21)5。
1 PCB的外部接线图 (21)5。
2 元器件 (22)6、作息时间控制器控制梯形图 (22)7、作息时间控制器使用说明 (23)三、设计总结 (24)概述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基于plc的区间比较指令在校园打铃系统中的设计

自动化控制• Automatic Control11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校园打铃系统 PLC 控制设计1 项目控制要求及分析学生每天接触到校园中的打铃,现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个校园打铃PLC 控制系统,要求实现如下的控制: 第1节课:8:00-8:50;第2节课:9:00-9:50;第3节课:10:10-11:00;第4节课:11:10-11:55;第5节课:基于PLC 的区间比较指令在校园打铃系统中的设计文/谢聪14:30-15:20;第6节课:15:30-16:20;第7节课:16:30-17:20;第8节课:17:30-18:20;具体要求为上、下课每秒钟响1次,10秒后自动停止;第2、3节课之间启动广播做操;其余课间启动音响系统播放音乐。
针对PLC 控制要求,分析可得一个启动输入信号X24,同时为了方便实验,设计两个实验输入信号,分别是5分钟实验开关X21和格数实验开关X22,输出信号为三个,分别是打铃Y20、做广播操Y21、放音乐Y22。
通过分析,设定输入输出信号。
2 比较和区间比较指令介绍三菱PLC 的CMP 比较指令和ZCP 区间比较指令的功能如下:CMP 指令编程实例:当X0=ON 时,将K50与C20两个源操作数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存放在M10-M12中。
如图1所示。
当K50>C20时,比较结果:M10=ON ;当K50=C20时,比较结果:M11=ON ;当K50<C20时,比较结果:M12=ON 。
ZCP 指令将[K10]、[K20]的值与[C10]的内容进行比较,然后用元件[M10]~[M12]来反应比较的结果。
C10<10时,比较结果:M10=ON ;当10≤C10≤20时,比较结果:M11=ON ;C10>20时,比较结果:M12=ON 。
简易教学用打铃器

课程设计任务书(PLC)一、设计课题:简易教学用打铃器二、课程设计目的(PLC编程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PLC编程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能起到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知识,加强综合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启发创新思想的效果。
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独立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应用系统。
三、预备知识1)电路分析基础2)模拟、数字电路基础3)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知识4)控制理论、系统及电机与拖动和PLC(Step-200)知识5)电子CAD6)打铃器有关知识四、课程设计内容(一)系统功能任务要求1)实时时钟LED显示(按小时:分:秒显示)2)按正常教学时间打铃3)允许修改当前时间4)允许修改打铃时间5)画出硬件电路原理图6)在编程平台上设计出软件、并经过调试(二)系统设计说明1)可以自增系统功能2)硬件原理图采用电子、机械CAD及其他绘图软件绘制;五、课程设计报告格式1)设计任务与要求(按标准格式);2)硬件框图与说明(元件选择依据即功能说明)3)电路原理图与说明4)软件设计主要模块流程图、源程序清单与注释5)小结6)参考资料简易教学用打铃器(PLC控制)一、课程设计目的(PLC编程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PLC编程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能起到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知识,加强综合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启发创新思想的效果。
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独立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应用系统。
二、系统功能任务要求1)实时时钟LED显示(按小时:分:秒显示)2)按正常教学时间打铃3)允许修改当前时间4)允许修改打铃时间5)画出硬件电路原理图6)在编程平台上设计出软件、并经过调试三、硬件部分1,硬件元件介绍该编码器有8个信号输入端,3个二进制码输出端。
电铃的PLC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南京师范泰州学院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题:专业方向:姓名:学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电力工程学院2011年月日目录一、系统原理图及控制要求 (2)(1)系统原理图 (2)(2)控制要求 (2)二、设计流程图 (4)三、I/O分配与接线图 (5)(1)I/O分配表 (5)(2)PLC接线图 (5)四、程序控制说明 (6)五、程序调试情况说明 (6)六、程序清单 (6)七、结束语 (8)八、参考文献 (8)设计课题电铃的PLC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一.系统原理图及控制要求1.系统原理图2。
控制要求上课时间安排表控制要求如下:上午、下午和晚上第一节课开始前5min均响预备铃持续5s;上课和下课响铃均为持续5s;每天能自动循环控制,周而复始;能进行手动控制,但手动控制时不影响自动循环控制程序的继续正常运行;可靠性高,计时准确,使用维护方便’修改打铃时间容易。
控制方案:一种方案是采用从早上第一节课到晚上最后一节课按时序进行“流水帐”式编程方案。
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步进指令进行编程的方案.这两种方案编程条理清楚,修改打铃时间及调试都较简便,但程序较长,使用计数器、定时器和继电器较多.第三种方案采用共用子程序方案,即把相同控制功能和时间要求的归类为几个共用子程序,这种方案所用计数器、定时器等较少,且程序较短,但设计梯形图难度大些.输入输出配置图。
假设选用FX2N一16MR进行控制,其输入输出配置图如图所示。
图中SB为手动控制响铃按钮,Q为禁止自动控制输出开关,合上Q时自动控制输出被禁止,按下SB则响铃。
注: SB: 手动控制响铃按钮;Q: 禁止自动控制输出开关三.I/0分配与接线图1.I/O分配表注电铃的输入输出分配表A B C D为数码管的接入口2. PLC接线图四.程序控制说明1.当按下X001时,禁止自动控制输出。
X000为手动控制响铃按钮,合X001时自动控制输出被禁止,按下X000则响铃。
满足手动要求。
plc自动电铃课程设计

plc自动电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自动电铃系统的设计要求。
2. 学生能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学习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3. 学生了解自动电铃系统的电路组成及其功能,能解释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PLC自动电铃控制程序,并完成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自动电铃控制系统中的问题,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学习PLC自动电铃控制技术,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PLC自动电铃控制系统为载体,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对PLC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自动电铃控制系统设计,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PLC自动电铃系统设计,结合课程目标,进行以下安排:1. PLC基础知识回顾:自动电铃系统的设计基础,涵盖PLC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编程语言等。
2. 自动电铃系统设计要求:介绍自动电铃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原理及电路组成。
3. PLC编程软件操作:学习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编程指令和程序调试技巧。
4. 自动电铃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 编程:根据设计要求,编写自动电铃控制程序;- 调试: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plc上下课铃课程设计

plc上下课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PLC在上下课铃系统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PLC的输入输出接口及编程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PLC上下课铃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软件对PLC进行编程,实现上下课铃的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系统调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动化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PLC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PLC技术有一定了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PLC原理与应用》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包括PLC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教学安排:1课时,重点讲解PLC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教材章节:第1章 PLC概述2. PLC编程技术:介绍PLC编程语言,以梯形图和指令表为主。
教学安排:2课时,讲解编程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3章 PLC编程技术3. PLC输入输出接口:讲解输入输出接口的类型、功能及接线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输入输出接口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2章 PLC硬件系统4. 上下课铃系统设计:以PLC为核心,设计一个简单的上下课铃系统。
教学安排:3课时,分为系统设计、编程、调试三个阶段。
教材章节:第4章 PLC应用实例5. 小组讨论与实践:分组进行上下课铃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毕业设计——基于PLC的自动打铃系统的设计

(0南刑11稿紫瑟寿字院毕业论文题目:基于PLC的自动打铃系统的设计作者:学号:系: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动控制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电气自动化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5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第二章方案论证 (2)2.1 继电器控制 (2)2.2 单片机控制 (2)2.3 plc 控制 (2)第三章可编程控制器介绍 (4)3.1 Plc 基本构成为: (4)3.2 工作原理 (5)3.3 功能特点 (5)3.4 发展历史 (6)3.5 系统集成 (7)3.6 选型规贝U (8)3.7 选择型号 (12)第四章系统整体设计 (14)4.1 系统组成 (14)4.2 显示接口电路 (14)4.3 7448芯片介绍 (16)4.4 电铃电路 (18)4.5 硬件设计 (18)第五章软件设计与调试 (21)5.1 系统流程图 (21)5.2 计时及时间调节程序 (22)5.3 显小程序 (23)5.4 作息时间表程序 (25)5.5 控制程序 (27)总程序 (29)34结论致谢 (35)参考文献 (36)第一章绪论1.1 背景学校,办公室,工厂,车站,码头,医院,电信,和其他企业和机构通常以信号铃作为时间信号,铃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铃声作为信号,最原始的方式是手动控制。
后来出现了电铃但没有实现自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
由于这些新兴的技术的发展,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了自动化打铃。
自动打铃,包括使用单芯片控制,PLC控制,计算机控制,继电器控制几种控制方式。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设计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方式来控制,可编程控制器英文PLC它是通过一个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PLC的自动打铃控制器设计DESIGN OF AUTOMATIC BELL CONTROLLER BASEDON PLC学生然学院名称信电工程学院学号班级12电气 1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王仁丽2015年7月1日摘要本文介绍一种采用西门子PLC控制的校园作息时间自动打铃控制系统,详细的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系统硬件接线和系统软件设计,并仔细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
该系统具有外设电路配置简单、扩展方便、操作容易,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该系统用于学校电铃的自动控制,具有周末和假期控制功能和星期与时间的显示功能,实现了作息时间无人控制的自动化、科学化管理与操作。
关键词PLC;电铃;自动控制;软件设计目录1 绪论 (1)1.1 系统背景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3)2.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 (3)2.2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4)3 设计任务及要求 (5)4 系统总体设计 (6)4.1 系统概述 (6)4.2 机型的选择 (6)4.3 设计方案 (7)4.4 电铃电路简单介绍 (8)4.5 数码管显示的介绍 (8)4.6 编程元件地址分配 (10)4.6.1 输入输出继电器地址分配 (10)4.6.2 输入输出接线图 (10)4.6.3 系统的实物接线图 (11)5 程序设计 (12)5.1 计算机辅助设计编程 (12)5.2 系统流程图 (12)5.3 MCGS的设计 (13)5.4 总体PLC程序的设计 (15)结论 (22)致 (23)参考文献 (24)1 绪论1.1 系统背景学校、机关、工厂、车站、码头、医院、邮电等企事业单位通常都是以电铃作为作息时间信号,铃声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铃声作为作息时间信号,最原始的控制方式就是人工控制。
按照作息时间表敲铃,以及后来出现了电铃但没有能实现自动控制也是由人工按电钮开关来电铃发出铃声都是人工控制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而计算机向微型方向的一个分支发展,则出现了主要是用于控制领域的单片机。
由于这些新兴的控制技术的各种应用芯片的发展,人们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打铃的自动化。
目前的自动打铃器,主要包括用单片机控制、用PLC控制、用电脑程序控制、用继电器控制这几种控制方式。
1.2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设计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可编程控器控制方式。
可编程控制器的英文为Programmable Controller,到20世纪9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也简称为PC;加之可编程序的概念所涵盖的围太大,所以美国AB公司首次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了方便,仍简称PLC为可编程序控制器。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由于PLC具有稳定可靠、价格便宜、功能齐全、应用灵活方便、操作维护方便的优点,所以PLC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成为工业自控设备之首。
在PLC应用方面,我国也很活跃,近年来每年约新投入10万台套PLC产品,年销售额30亿人民币,应用的行业也很广。
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在机械加工及生产线方面的应用,还需要加大投入。
可以预计21世纪可编程控制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及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水平更高的品种出现。
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两个方向发展。
从产品的配套性能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会更齐备。
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讯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来控制场合的需求。
从网络的发展状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他工业控制计算机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主向。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或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PLC对实现我国工业自动化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用其它三种控制方式也可以实现作息时间控制的自动化,但是用PLC控制方式具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PLC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
铃声的自动控制系统摆脱人工打铃、打钟的繁琐,铃声的单调乏味,以及控制时间的长短不便,把人们从繁烦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也最大限度的缓解各企事业单们的资金负担,真正实现打铃的无人看守。
2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2.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软件,而不是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只留下少量的硬件输入和输出接线继电器控制系统1/10~1/100接触不良造成联系失败是可以减少大大减少了。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性能的关键。
PLC是由于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引进,严格的生产工艺,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高可靠性。
例如,三菱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0,000小时。
冗余CPU的PLC,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较长。
从一台机器的PLC 以外的电路,PLC构成控制系统,与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将大大降低故障。
此外,PLC的硬件故障,故障自我检测及时提醒。
在应用软件,应用程序也可以被纳入外围设备和故障诊断程序,也收到以外的PLC 系统和设备的故障自诊断保护电路。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硬件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产品,并已经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配备全套的各种硬件设备,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灵活方便的系统配置,组成功能不同,大小不同的系统。
PLC接线的安装也很方便,一般使用终端连接外部接线。
PLC与负载能力强,可直接驱动电磁阀和交流接触器,可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应用。
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PLC 的功能单元,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和其它工业控制。
与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和人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容易使用,受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PLC作为一台通用计算机,工业控制,工业控制设备,工矿企业。
它是易于使用的界面是简单地认为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编程。
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和中继电路可以非常接近,只有少数交换机PLC逻辑控制命令的简单中继电路。
不熟悉电子电路,人们不理解,理论和计算机汇编语言的干预,使用计算机工业控制器开门。
4.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工作的少量,易打理,容易改造PLC程序通常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
采取这种编程方法是非常有规律,很容易。
对于复杂的控制,设计时间比示意图中继系统建设的时间少得多的头。
PLC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外部接线的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周期短得多,在同一时间稍微变。
更重要的是,同样的设备后的变化,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成为可能。
这是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5.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超小型PLC为例,相应的新品种不少于100毫米大小的底面,只产生一些继电器的大小房屋量开关降低到原来的1/2~1/10。
它的重量为150克,只有几瓦的功率。
由于体积小很容易充电的部机是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
2.2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和运动1.现代PLC技术趋势替代产品,各种智能模块的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功能的快速发展; PLC和 PC(个人电脑)相结合,不断提高通信网络功能,容错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的发展。
2.现代PLC技术发展趋势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新一代的控制器,用户的身份应该是这十个条件:程序员可以改变在这一领域的计划;易于维护,这是最好的插件;可靠性高于继电器开关柜;比继电器面板;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管理;竞争和继电器控制成本;115V AC输入即可; 115V/2A输出交流传动是直接以上,电磁阀;在扩大,原有的系统,而一个小的变化;扩大了用户程序存储容量至少为4K字节。
1969年数字设备公司已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装配线上首次成功开发的PDP-14和通用汽车。
美国MODICON公司还开发新的控制技术,这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国家迅速。
1971年引进这项技术来自美国,并很快的第一个存储程序的控制发展到18个西欧国家,在1973年开发的,他们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开始在中国发展在1974年,1977年,工业生产和应用。
在20世纪70年代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PLC通信微处理器,控制器不仅限于没有原来的逻辑运算,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功能。
并且在如何扩大控制器在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大型和高度集成的电路及微电子技术,16位和一些32位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PLC,PLC的功能,迅速开展工作,就降低音量小,高架可靠性,降低成本,灵活,方便的编程和错误检测等功能做出优化。
3 设计任务及要求某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如下表所示:6:00 起床13:30 第五节上课铃6:20 早操14:20 第五节下课铃7:50 第一节预备铃14:30 第六节上课铃8:00 第一节上课铃15:20 第六节下课铃8:50 第一节下课铃15:30 第七节上课铃9:00 第二节上课铃16:20 第七节下课铃9:50 第二节下课铃16:30 第八节上课铃10:10 第三节上课铃17:20 第八节下课铃11:00 第三节下课铃19:00 晚自习开始11:10 第四节上课铃21:00 晚自习结束12:00 第四节下课铃22:00 熄灯13:20 第五节预备铃对自动打铃控制器的要求如下:(1)上课铃与下课铃的铃音不同(铃音响的频率不同,上课铃为短音:响0.5秒,停0.5秒;下课铃为长音:响3秒,停1秒),其他的铃音为连续音。
(2)每次打铃的时间为20秒。
(3)星期六,星期日不打铃。
(4)具有时间显示功能,显示器件为LED数码管。
显示容为:分,小时及星期。
(5)具有时间(分,小时,星期)调整的功能。
(6)用MCGS软件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
4 系统总设计4.1 系统概述本次设计是采用 PLC来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和响铃的输出,分,时,星期均采用7448进行外部七段译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