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齿轮系及其设计1素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齿轮传动经典ppt课件

齿轮传动经典ppt课件
圆盘铣刀加工齿数的范围
刀号
1Hale Waihona Puke 2345
6
7
加工齿数范围 12~13 14~16
仿型法加工动画演示
17~2 0
21~2 5
26~34
35~5 4
55~13 4
8 135以上
26
2.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
用盘铣刀切齿
用指状铣刀切齿
27
2.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
2) 展成法
原理 利用一对齿轮无侧隙啮合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
观看渐开线生成
10
2. 渐开线的性质
(1) BC=BK
(2)BK为渐开线在K点的法线,B为曲率中心,BK为曲率 半径,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
(3)渐开线离基圆愈远,曲半半径愈大,渐开线愈平 直
(4)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θK相同时,rb越大,曲半半径越大 rb→∞,渐开线→⊥N3K的直线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1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本章的教学目标:
1)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与应用;齿轮传动基本知识。 2)熟悉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
及各部分几何尺寸计算。 3)掌握渐开线斜齿轮传动的特点与应用、基本参数及各部分
几何尺寸计算; 4)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与应用、基本参数及各
ha= ha*m hf=( ha*+ c*)m h=ha+hf=(2 ha*+ c*)m
P=πm
S e 1 m
2
19
三、标准直齿轮的几何尺寸
1.一对标准齿轮中心距:
a

1 2
(d 2

d1 )

齿轮系ppt课件

齿轮系ppt课件

.
8
车床走刀丝杠三星轮换向机构
转向相反
.
转向相同
9
3. 实现分路传动
此为某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它可把发动机主轴 的运动分解成六. 路传出,带动各附件同时工作。 10
4. 实现大的传动比
若仅用一对齿轮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必将使两轮的尺寸 相差悬殊,外廓尺寸庞大,故一对齿轮的传动比一般不大 于8。实现大传动比应采用轮系。
i15=nn15
=i12•i2'3•i3'4•i45=-
z2•z3•z4•z5 z1•z2'•z3'•z4
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2、其大小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 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即
从1→K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i1K 从1→K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齿轮系
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 2 轮系的功用 3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
1
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
p 定义 p 分类 p 运动简图
.
2
一对圆柱齿轮,传 动比不大于5~7
主动轮 12小时
从动轮
时针:1圈
分针:12圈 i = 12 秒针:720圈 i = 60
i = 720
问题:如何实现大传动比传动? 轮系
传动比定义: 所谓轮系的传动比,指的是轮系中输入轴与 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
iAB=ωA/ ωB=nA/nB
A、B表示轮中的输入和输出轴
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1.轮系传动比 i 的计算; 2.从动轮转向的判断。
大小 方向(正负号或箭头 )
.
28
齿轮机构的传动比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齿轮结构及设计PPT课件

齿轮结构及设计PPT课件
范成法 —— 利用轮齿啮合时齿廓曲线互为包络线的 原理来加工齿廓,其中一个齿轮(或齿条)作为刀具, 另一个齿轮则为被切齿轮毛坯,刀具相对于被切齿轮 毛坯运动时,刀具齿廓即可切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范成运动 切削运动 进给运动
i z z0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7
范成实验的平面图如图
o1
' r1
c
表示。c c m

r2' o2
'
2.标准齿轮传动的中心距
•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中 心距等于两节圆半径之和。 •标准中心距(标准齿轮无 侧隙传动中心距)
o1
' r1 '
2 r ar 1 r 1 r 2
m z1 z 2 2
见表4—3
c
3.标准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o2
o2 (a)
o2 (b)
即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pn1 pn 2

pb1 pb 2 pb
( pb pn )
pb m1 cos1 m2 cos 2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两轮的模数相等,两轮的压力角相等。

1 2
m1 m2 m
m z1 cos (tg a1 tg ' ) 2
ra1 N2
rb1 B2 N1
P b m cos
2
0 2 B1B2 1 ' ' z1 (tg a1 tg ) z2 (tg a 2 tg ) a Pn 2


返回
四、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原理
1
o1
rb1

第十一章齿轮 90页PPT文档

第十一章齿轮 90页PPT文档

点蚀是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破坏形式。一般出现在齿
根表面靠近节线处。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第一节 轮齿的失效形式
提高抗点蚀能力的措施: 提高齿面硬度,降低粗糙度 提高润滑油粘度 采用正传动,提高综合曲率半径,减小接触应力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三节 齿轮传动的精度
一.齿轮精度
Ⅰ组: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Ⅱ组: 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Ⅲ组: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二.齿轮精度等级 →12级, 常用6~9级
精度等级的选择-表11-2 P.162
三. 齿轮副侧隙 ∵相对运动,储存润滑剂 →齿轮副侧隙 →齿厚减簿(齿厚偏差)→得齿轮副侧隙
一、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 : 1. 齿面具有足够的硬度,使其具有较高的抗磨损、
抗点蚀、抗胶合及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2. 齿根具有足够的弯曲强度,使其具有抗折断的能
力; 3. 齿轮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性; 4. 价格低廉。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二节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一节 轮齿的失效形式
5. 齿面塑性变形 •软齿面齿轮在低速重载或有短时过载的传动中,由于 摩擦力的作用可能出现齿面表层金属沿滑动方向流动 而发生塑性变形。
避免塑性变形的措施: 提高齿面硬度 提高润滑油粘度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机械原理齿轮系及其设计共52页PPT

机械原理齿轮系及其设计共52页PPT
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机械原理齿轮系及其设计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的设计-PPT文档资料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的设计-PPT文档资料

i1 m
Z2 Z’3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1 = m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1 i i i i i 15 12 23 3 '4 4 '5 5
Z4
z2 z3 z4 z5 z1 z2 z3' z4'
Z1
Z’4
Z3
Z5
二、首、末轮转向的确定
1)用“+” “-”表示 适用于平面定轴轮系(轴线平行)。 外啮合:转向相反, “-” ; 内啮合:转向相同,“+” 。 设轮系中有m对外啮合齿轮, 则末轮转向为(-1)m
结论:
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2、其大小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 数的连乘积之比。即
从 m n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m im n 从 m n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n
3、惰轮(如轮4)不影响传动比大小,只改变传动比方向。
实例:
§11-1
轮系的类型
轮系分类
平面定轴轮系 定轴轮系(轴线固定) 空间定轴轮系 差动轮系(F=2) 周转轮系 行星轮系 复合轮系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轮系传动比 i 的计算; 2.从动轮转向的判断。
周转轮系: 在运转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齿轮几何 轴线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着其 它定轴齿轮轴线回转的轮系。
行星轮系:
若将中心轮3(或1)固定,则整个轮系的自由度 为1,称为行星轮系。
F=33-23-2=1
差动轮系: 若三个基本构件都可动,则整个轮系的自由度为2,称
为差动轮系。
F=34-24-2=2
周转轮系按所含的基本构件分:
2K-H型 (两个中心轮和一个系杆)

机械设计 CH11齿轮传动设计剖析

机械设计  CH11齿轮传动设计剖析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齿面胶合
在高速重载传动中,常因啮合区温度升高而引起润滑失 效,致使两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发生粘着,当两齿面相对运 动时,较软的齿面沿滑动方向被撕下而形成沟纹。在低速重 载传动中,由于齿面间的润滑油膜不易形成也可能产生胶合 破坏。 提高齿面硬度和减小粗糙度值能增强抗胶合能力。对于 低速传动采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对于高速传动采用含抗胶 合添加剂的润滑油也很有效。
原 动 机 电 动 机 多缸内燃机 单缸内燃机 工 作 机 的 载 荷 特 性 均 匀 中等冲击 大的冲击 1 ~ 1.2 1.2 ~ 1.6 1.6 ~ 1.8 1.2 ~ 1.6 1.6 ~ 1.8 1.9 ~ 2.1 1.6 ~ 1.8 1.8 ~ 2.0 2.2 ~ 2.4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2.计算载荷 • 名义载荷——沿啮合线作用在齿面上的法向力Fn,理论上
Fn应沿齿宽均匀分布。
• 计算载荷——由于轴和轴承的变形、传动装置的制造和安 装误差等原因,载荷分布并不均匀,而出现载荷集中现象。 轴和轴承的刚度越小、齿宽越宽,载荷集中越严重。齿轮制 造误差及轮齿变形等原因,还会引起附加动载荷。精度越低、 圆周速度越高,附加动载荷就越大。加之各种原动机和工作 机的特性不同,也会使载荷实际大小发生变化。因此,计算 齿轮强度时,通常用计算载荷Fca=KFn代替名义载荷,以考 虑载荷集中和附加动载荷的影响。K为载荷系数.
MPa
•齿宽系数
a = b a
推荐值:轻型减速器可取0.2~0.4;中型减速器可取0.4~0.6; 重型减速器可取0.8;特殊情况下可取1~1.2。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m≥
3
4 KT1YF a ( u 1) z12 [ 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ωi/2 π)60
=ωi
30 π
rpm
用转速表示有:
i
H mn
n
H m
n
H n
nm nH nn nH
= f(z)
.
11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例二 2K-H 轮系中, z1=10, z2=20, z3=50
轮3固定, 求i1H 。
解 1)
i1H3
1H 3H
1 H 3 H
1 H 0 H
H 1
H 3
1 H 3 H
z2z3 z3
z1z2
z1
上式“-”说明在转化轮系中ωH1 与ωH3 方向相反。
通用表达式:
右边各轮的齿数为已知,左边三个基本构件的参数2中,如果
i mHn
H m
H n
m H n H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则可求得第三个参数。于是,可求得任
意两个构件之间的传动比。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内容提要
§11-1 齿轮系及其分类
§11-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1-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1-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1-5 轮系的功用
§11-6 行星轮系 设计的基本知识
§11-8 其他轮系简介
.
1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11-1 轮系的类型
一、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一对齿轮: i12 =ω1 /ω2 =z2 /z1
可直接得出
对于齿轮系,设输入轴的角速度为ω1,输出轴的角 速度为ωm ,中间第i 轴的角速度为ωi ,按定义有:
i1m=ω1 /ωm
强调下标记法
当i1m>1时为减速, i1m<1时为增速。
i1 m
1 m
1 2 2 3 4 3 m m 1
ω1
1
施加-ωH后系杆成为机架,原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
三、传动比计算
反转原理:给周转轮系施以附加的公共转动-ωH后,不改变轮 系中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但原轮系将转化成为一新的定
轴轮系,可按定轴轮系的公式计算该新轮系的传动比。
转化后所得轮系称为. 原轮系的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转化轮系”
8
将轮系按-ωH反转后,各构件的角速度的变化如下:
内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同,用“+”表示每 次。一 ,对 考外 虑齿 方轮 向反 时向 有一
设轮系中有m对外啮合齿轮,则末轮转向为(-1)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m= (-1)m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
4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2.画箭头
外啮合时: 两箭头同时指向(或远离)啮合点。
箭头相对或箭尾相对。
内啮合时: 两箭头同向。
定义:由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简称轮系
轮系分类
定轴轮系(轴线固定)
平面定轴轮系 空间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轴有公转)
差动轮系(F=2) 行星轮系(F=1)
复合轮系(两者混合)(混合轮系)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轮系传动比 i 的计算; 2.从动轮转向的判断。
.
2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11-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z2 z3z4 zm z1z2 z3zm1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 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3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二、首、末轮转向的确定
转向相反
两种方法:
ω1
ω2
1 . 用“+” “-” 1 p 2
表示
vp
适用于平面定轴轮系(轴线平行,
2
转向相同 p vp
ω1
1
ω2
两轮转向不是相同就是相反)。
外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反,用“-”表示;
H
作者:潘存云教授
1
转 转化 化轮 轮系 系中 中 m m至 至由 由 nn各 各主 从动 动轮 轮齿 齿数 数的 的 = f乘 乘 (z)积 积3
特别注意:
1.齿轮m、n的轴线必须平行。
2.计算公式中的“±” 不能去掉,它不仅表明转化轮系中
两个太阳轮m、n之间的转向关系,而且影响到ωm、ωn、
ωH的计算结果。
构件
1 2
3 H
原角速度
ω1 ω2
ω3 ωH
转化作者后:潘的存云教角授 速度
ωH1=ω1-ωH ωH2=ω2-ωH ωH3=ω3-ωH ωHH=ωH-ωH=0
2 H
1 3
2
H
作者:潘存云教授
1 3
转化后: 系杆=>机架, 周转轮系=>定轴轮系
可直接套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9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i1H3
3. ωm、ωn、ωH均. 为代数值,自带符号。
10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4.如果是行星轮系,则ωm、ωn中必有一个为0(不
妨设ωn=0),则上述通式改写如下:
2
im Hnm HH imH1
H 1
即im H 1 im H n 1 f(z)
3
5.以上公式中的ωi 可用转速ni 代替: 两者关系如何?
1
3)n1=1, n3=1, 求nH 及i1H 的值。 轮1、轮3各逆转1圈
3
解 1)
i1H3
1H 3H
1 H 3 H
1 H 0 H
i1H 1
z2z3 z1 z 2
z3 z1
60 20
3
轮1转4圈,系杆H转1圈。模型验证
∴ i1H=4 , 齿轮1和系杆转向相同
2)
i1H3
n1H n3H
2 H
i1H 1
z2 z3 z 3 50
z1z2
z1 10
5
1 3
模型验证
∴ i1H=6 , 齿轮1和系杆转向相同
.
12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例三 2K-H 轮系中, z1=z2=20, z3=60 2
1)轮3固定。求i1H 。
轮1逆转1圈,轮3顺转1圈
H
2)n1=1, n3=-1, 求nH 及i1H 的值。
齿数,求传动比 i15 。
解:1.先确定各齿轮的转向
2. 计算传动比
i15 = ω1 /ω5
过轮
=
z2 z3 z4 z5 z1 z2 z’3 z’4
z3 z4 z5 = z1 z’3 z’4
Z2 Z’3
Z1 Z4
Z’4 Z3
Z5
齿轮1、5 转向相反
齿轮2对传动比没有影响,但能改变从动轮的转向,
称为过轮或中介轮。
1
1
2 2
对于空间定轴轮系,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从
动轮的转向。
2
1)锥齿轮
作者:潘存云教授
1
3
.
5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2)蜗轮蜗杆



2
杆 1
伸出左手
3)交错轴斜齿轮 (画速度多边形确定)


O2
t
vp1
蜗 杆
O1
vp2 O1
2 1
伸出右手
P 2
1
t
. O2
6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例一:已知图示轮系中各轮
.
7
东莞理工学院专用
§11-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一、名词
基本构件:太阳轮(中心轮)、行星架(系杆或转臂)。 其它构件:行星轮。其运动有自转和绕中心轮的公转,类似行星运动,故得名。
二、类型
2 H
2K-H型 -ωH
由于轮2既有自转又有公
ω3 转,故不能直接求传动比
2 ω2
H
3
ωH
3K型
1
3
轮1、3和系杆 作定轴转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