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特点及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主要内容
01 发育药理学简介 02 儿童与成人用药差异 03 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32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
糖皮质激素
哮喘用药与相关基因位点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CYP3A4与糖皮质激素应答
CT基因比CC基因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 哮喘控制较好,哮喘评分平均降低2.1分 T等位基因与低哮喘控制得分相关,T 等位基因提高了哮喘控制水平
育药理学的基础! Reality
Identity
Creativity
Reality
Reality
Identity
Creativity
儿童生理分期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儿期28天-1周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4-6岁
学龄期7-12~13岁
青春期13~18岁
5
口服 口服
注射
药物在新生儿/婴幼儿体内吸收
肠管相对长、胃排空慢(一般6~8小时),如β内酰胺类、地高辛等在胃内 吸收的药物吸收更为完全。 胃液pH值相对偏高,碱性药物或酸不稳定药物(如青霉素) 的生物利用度会提高;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的生物利用度 会下降。
胃肠道吸收功能的发育变化
分布
透皮
6
胃液pH值偏高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
7
药物在新生儿/婴幼儿体内吸收
口服
分布
多种药物易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系统作用增强, 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
18
新生儿、婴幼儿,多种药物易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系统作用增强; 但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
化脓性脑炎,选择药品:
血脑屏障通透性? 神经毒性?
化脓性脑炎,选用青霉素:
大剂量 快速滴注
过高的血药浓度致脑脊 液药物浓度升高而发生 青霉素脑病-----昏迷、 抽搐
我院哮喘基因检测开展情况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 和功能
检测意义
吸入性糖 皮质激素 (布地奈 德,丙酸 氟替卡松 丙酸倍氯 米松、氟 替卡松/沙 美特罗)
促肾上腺皮质
CRHR1(A> 激素释放激素
G)
受体1,靶点
GG基因型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短期应答(治疗 6周后的FEV)比AA型弱。GA型的应答也较弱。AA型 的应答最强。
硫酸盐结合物 (30%)
a 对乙酰氨基酚 b
c
P450途径( CPY2E1 )
葡萄糖苷酸结合物 (60%)
潜在毒性中间体
谷胱甘肽
N-乙酰醌亚胺(NAPQI)
硫醇尿酸结合物
半胱氨酸结合物
排泄
儿童期谷胱甘肽循环的速度较快,硫酸化作用较强
29
儿童与成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
不良反应 发生率
抗菌药 呼吸系统 药物 皮肤外用药
K. M. Small,et al , Pharmacogenetics 2003, 13:535–541
ADRB2与Beta-2 受体激动剂应答
•AA型患者每天常规使用SABA会 导致肺功能下降,而GG型患者并 不存在这种情况,同时AA型患者 若仅当需要时使用,也不会导致肺 功能下降
Israel E, 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Jul;162(1):75-80.
哮喘用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ICS可能导致IgE增高,考虑抗 IgE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弱应答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
患者:男,11岁,3年6月哮喘史, 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 FEV1/FVC=69%,MMEF=37%。 治疗方案:沙美特罗替卡松 50/250μg bid+孟鲁斯特,西替利嗪 每日5mg。
ALOX5, MRP1与孟鲁斯特应答
ALOX5的野生纯合型或MRP1的杂合型患者,经6个月的孟鲁斯特治疗后, FEV1改变较为显著。
Lima J et al. Ameri J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6, 173(4): 379-385.
治疗方案:升级,维持LTRA,SLIT, 改为晨起大剂型沙美特罗替卡松,晚 雾化BUD 0.5g。
1个月后随访,哮喘症状减轻,鼻炎缓 解,FEV1/FVC=78%,MMEF=61%。 截止2016年7月尚未有发作。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安全
卡马西平与SJS和TEN
卡马西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着罕见严重不良反应为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这种不良反应有着隐蔽性强、发病迅速、致死率高、皮 试无法筛除等特点 2006年来自台湾的几位研究者发现HLA-B*1502及其两个Tag位点与SJS以 及TEN有着很强的相关性(100% association)他们收集的所有发生该不 良反应的病人该基因均为阳性
特定的病理学:
如,代谢的先天性缺陷,生长激素缺乏,新生儿窒息和动脉导管未闭 新生儿黄疸等;
酶的异常经常首先出现或被发现于儿童期:
如先天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 儿童所患疾病所需药品可能不同于成人;
疾病不同,很大程度上药品的选择及药品的作用可能会与成人迥异!
27
儿童与成人对药物反应的差异
主要内容
01 发育药理学简介 02 儿童与成人用药差异 03 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26
儿童与成人疾病的差异
疾病谱、发病率、严重程度与成人可能不同:
如中耳炎和营养不良在儿童期发病率增加; 如腹泻等疾病在儿童期严重程度增加;
从疾病病种看,儿童与成人有很是大的不同:
心血管疾病儿童以先心为主,成人以冠心为主; 白血病儿童以急淋占多数,成人则以粒细胞性占多数;
19
药物的体内代谢
影响药物代谢因素:
肝血流量 肝运转蛋白系统 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
20
21
23
儿童生长发育期诸多的影响因素
发育药理学/儿科临床•药24理学:研究生长发育对药物体内处置、药物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影响。
生长发育对药物体内处置的影响
儿童不是成人缩影,新生儿也不是儿童的缩影
氟康唑
•25
T. W, Chaiyakunapruk et al. JAMA dermatology, 2013, 149(9): 1025-1032.
2007年FDA 建议亚裔患者初次使用卡马西平之前检测HLA-B*1502基因型, 若检测结果为阳性,不建议使用卡马西平。
FDA曾于2007年12月12日发布致医务人员的信,警告另一种抗癫痫药 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会增加HLA-B*1502等位基因阳性亚裔患 者出现SJS和TEN的风险。
2015年11月出现无诱因咳嗽伴喘息, 有痰,经雾化治疗3-5次/周,联合对 症治疗1周,症状持续3周缓解。同年 12月复诊,FEV1:58.9%, FEV1/FVC=62.34%,MMEF=13.3%, 肺功能仍旧不佳。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
基因检测结果:Beta-2受体激动剂弱 应答、糖皮质激素弱应答。
FCER2与哮喘发作
FCER2突变型的患者使用了ICS之后无法控制IgE水平,导致哮喘风险 降低不显著
Tantisira K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7 Dec;120(6):1285-91.
AC9与Beta-2 受体激动剂应答
•腺苷酸环化酶-9(AC9),催化ATP— cAMP,激活下游Beta-2受体 •AC9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升高 •Met772突变纯合型患者联用糖皮质激素 时有着更好的疗效,其中机理尚不明确
11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分布
总体液量占体重 的80%,细胞外
口服 液为40%
成人为60%,20%
水溶性药物被稀 释,若按体重计 算药量,应给予 相对较大剂量。
脂肪含量低,仅 占体重1%:
脂溶性药物分布 容积降低,血浆 中药物浓度高; 易致药物中毒。
分布
12
1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口服
分布
14
儿童用药特点及相关药物 安全研究与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申昆玲
主要内容
01 发育药理学简介 02 儿童与成人用药差异 03 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2
developmental_pharmacology Reality
Children are not Small Adults
100多年前,美国儿科之父 Dr. Abraham Jacobi提出了与年龄相适应的 药物治疗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奠定了发
W. Tassaneeyakul, et al. Epilepsia, 51(5):926–930, 2010
HLA-B*1502与人种差异
一个香港的研究报道称该基因突变率约为16%,而台湾的研究指出突变 率约为20%,泰国约为7%,日本约为3%
另一项研究指出,该基因突变在中国有着南北差异,南方发生率较高
GLCCI1(> A)
糖皮质激素诱 导转录因子1, 靶点
哮喘患者,AA基因型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较好; AG基因型,有中度的弱应答的风险;GG基因型,弱应 答或无应答的风险很高。
FCER2(220 6A>G)
IgE低亲和力片 段II 2206位点, 效应分子
儿童哮喘,GG基因型,IgE水平无法通过使用ICS来控 制
解破坏,减少血液浓度峰谷变化影响和毒副作用。
但易局部中毒
硼酸中毒
9
10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分布
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随血流分布到机体各组织中, 并与组织中受体结合,发挥药理和毒理作用的过程。 在生理条件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
膜通透性 水/脂溶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品的成人用药经验不能正确预测儿童用药的最小有效剂量、最大耐受剂量、 治疗作用或者不良反应。
计算剂量的前提是假设药物剂量与年龄、体重等呈线性关系,实际上儿童的 生长发育是一个非线性动态过程。
儿童和成人间内在的差异,可能导致儿童中出现一些在成人中观察不到的毒 性或耐受力。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氯霉素是成人和儿童中出现药物毒性差异的典型例子。
异丙托溴 铵
ADRB2(G> A)
β-2肾上腺素受 体46位点,靶 点
AA基因型(Arg16Arg型),治疗应答率60%;AG和GG 基因型(Arg16Gly和Gly16Gly型),应答率低,仅为 30%。
沙丁胺醇 气雾剂 (万托林)
ADRB2(G> A)
β-2肾上腺素受 体46位点,靶 点
AA基因型(Arg16Arg)的患者,肺功能下降,哮喘恶化, 疗效较GG型差(而且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效果也较GG 型差);AG基因型肺功能也下降,疗效也较GG型差。 GG基因型(Gly16Gly)患者,效果较好。
GLCC1,CRHR1与糖皮质激素应答
GLCC1 •TT型患者的应答弱于CC和CT型 •表现在ΔFEV1 改变不明显
CRHR1 •临床研究表明,在儿科哮喘患者中GG型 和AG型应答较差
•成人实验并未得出相同结论
K G Tantisira,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04, Vol. 13, No. 13 1353–1359
儿童
12.9% 男:53% 女:47%
33%
11%
12%
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3]
成人
6.9% 男:39% 女:61%
15%
5%
7% Drug Saf. 2011 May 1;34(5):415-28.
24.4%
12.9%
6.9%
30
儿童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儿科使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及2月以下患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发生核黄疸; 硼酸、含皮质激素的软膏或霜剂、乙醇、红汞等,均易引起婴幼儿的皮肤吸收中毒; 儿科使用阿司匹林易导致瑞氏综合征; 儿科使用头孢拉定易导致血尿; 儿科严重ADR:过敏性休克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注射 口服
肌肉注射:吸收与局部血流量有关,肌肉组织未充分发育,末梢血 液循环差,肌内、皮下注射药物吸收差,易致局部形成硬结。
静脉给药可直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便于控制病情,但是风险高。
苯甲醇与儿童臀肌挛缩症
分布
8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吸收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薄,皮肤、粘膜娇嫩,
经皮
药物易于经皮吸收,且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
15
婴幼儿的白蛋白浓度较低,与药物结合的能力位点,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 大量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中,引发核黄疸;
2周内新生儿黄疸期,慎用/不宜使用头孢曲松等药物。 1周内新生儿禁用磺胺类等药物。
17
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主要内容
01 发育药理学简介 02 儿童与成人用药差异 03 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32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
糖皮质激素
哮喘用药与相关基因位点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CYP3A4与糖皮质激素应答
CT基因比CC基因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 哮喘控制较好,哮喘评分平均降低2.1分 T等位基因与低哮喘控制得分相关,T 等位基因提高了哮喘控制水平
育药理学的基础! Reality
Identity
Creativity
Reality
Reality
Identity
Creativity
儿童生理分期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儿期28天-1周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4-6岁
学龄期7-12~13岁
青春期13~18岁
5
口服 口服
注射
药物在新生儿/婴幼儿体内吸收
肠管相对长、胃排空慢(一般6~8小时),如β内酰胺类、地高辛等在胃内 吸收的药物吸收更为完全。 胃液pH值相对偏高,碱性药物或酸不稳定药物(如青霉素) 的生物利用度会提高;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的生物利用度 会下降。
胃肠道吸收功能的发育变化
分布
透皮
6
胃液pH值偏高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
7
药物在新生儿/婴幼儿体内吸收
口服
分布
多种药物易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系统作用增强, 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
18
新生儿、婴幼儿,多种药物易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系统作用增强; 但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
化脓性脑炎,选择药品:
血脑屏障通透性? 神经毒性?
化脓性脑炎,选用青霉素:
大剂量 快速滴注
过高的血药浓度致脑脊 液药物浓度升高而发生 青霉素脑病-----昏迷、 抽搐
我院哮喘基因检测开展情况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 和功能
检测意义
吸入性糖 皮质激素 (布地奈 德,丙酸 氟替卡松 丙酸倍氯 米松、氟 替卡松/沙 美特罗)
促肾上腺皮质
CRHR1(A> 激素释放激素
G)
受体1,靶点
GG基因型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短期应答(治疗 6周后的FEV)比AA型弱。GA型的应答也较弱。AA型 的应答最强。
硫酸盐结合物 (30%)
a 对乙酰氨基酚 b
c
P450途径( CPY2E1 )
葡萄糖苷酸结合物 (60%)
潜在毒性中间体
谷胱甘肽
N-乙酰醌亚胺(NAPQI)
硫醇尿酸结合物
半胱氨酸结合物
排泄
儿童期谷胱甘肽循环的速度较快,硫酸化作用较强
29
儿童与成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
不良反应 发生率
抗菌药 呼吸系统 药物 皮肤外用药
K. M. Small,et al , Pharmacogenetics 2003, 13:535–541
ADRB2与Beta-2 受体激动剂应答
•AA型患者每天常规使用SABA会 导致肺功能下降,而GG型患者并 不存在这种情况,同时AA型患者 若仅当需要时使用,也不会导致肺 功能下降
Israel E, 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Jul;162(1):75-80.
哮喘用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ICS可能导致IgE增高,考虑抗 IgE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弱应答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
患者:男,11岁,3年6月哮喘史, 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 FEV1/FVC=69%,MMEF=37%。 治疗方案:沙美特罗替卡松 50/250μg bid+孟鲁斯特,西替利嗪 每日5mg。
ALOX5, MRP1与孟鲁斯特应答
ALOX5的野生纯合型或MRP1的杂合型患者,经6个月的孟鲁斯特治疗后, FEV1改变较为显著。
Lima J et al. Ameri J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6, 173(4): 379-385.
治疗方案:升级,维持LTRA,SLIT, 改为晨起大剂型沙美特罗替卡松,晚 雾化BUD 0.5g。
1个月后随访,哮喘症状减轻,鼻炎缓 解,FEV1/FVC=78%,MMEF=61%。 截止2016年7月尚未有发作。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安全
卡马西平与SJS和TEN
卡马西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着罕见严重不良反应为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这种不良反应有着隐蔽性强、发病迅速、致死率高、皮 试无法筛除等特点 2006年来自台湾的几位研究者发现HLA-B*1502及其两个Tag位点与SJS以 及TEN有着很强的相关性(100% association)他们收集的所有发生该不 良反应的病人该基因均为阳性
特定的病理学:
如,代谢的先天性缺陷,生长激素缺乏,新生儿窒息和动脉导管未闭 新生儿黄疸等;
酶的异常经常首先出现或被发现于儿童期:
如先天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 儿童所患疾病所需药品可能不同于成人;
疾病不同,很大程度上药品的选择及药品的作用可能会与成人迥异!
27
儿童与成人对药物反应的差异
主要内容
01 发育药理学简介 02 儿童与成人用药差异 03 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26
儿童与成人疾病的差异
疾病谱、发病率、严重程度与成人可能不同:
如中耳炎和营养不良在儿童期发病率增加; 如腹泻等疾病在儿童期严重程度增加;
从疾病病种看,儿童与成人有很是大的不同:
心血管疾病儿童以先心为主,成人以冠心为主; 白血病儿童以急淋占多数,成人则以粒细胞性占多数;
19
药物的体内代谢
影响药物代谢因素:
肝血流量 肝运转蛋白系统 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
20
21
23
儿童生长发育期诸多的影响因素
发育药理学/儿科临床•药24理学:研究生长发育对药物体内处置、药物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影响。
生长发育对药物体内处置的影响
儿童不是成人缩影,新生儿也不是儿童的缩影
氟康唑
•25
T. W, Chaiyakunapruk et al. JAMA dermatology, 2013, 149(9): 1025-1032.
2007年FDA 建议亚裔患者初次使用卡马西平之前检测HLA-B*1502基因型, 若检测结果为阳性,不建议使用卡马西平。
FDA曾于2007年12月12日发布致医务人员的信,警告另一种抗癫痫药 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会增加HLA-B*1502等位基因阳性亚裔患 者出现SJS和TEN的风险。
2015年11月出现无诱因咳嗽伴喘息, 有痰,经雾化治疗3-5次/周,联合对 症治疗1周,症状持续3周缓解。同年 12月复诊,FEV1:58.9%, FEV1/FVC=62.34%,MMEF=13.3%, 肺功能仍旧不佳。
基因检测让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
基因检测结果:Beta-2受体激动剂弱 应答、糖皮质激素弱应答。
FCER2与哮喘发作
FCER2突变型的患者使用了ICS之后无法控制IgE水平,导致哮喘风险 降低不显著
Tantisira K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7 Dec;120(6):1285-91.
AC9与Beta-2 受体激动剂应答
•腺苷酸环化酶-9(AC9),催化ATP— cAMP,激活下游Beta-2受体 •AC9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升高 •Met772突变纯合型患者联用糖皮质激素 时有着更好的疗效,其中机理尚不明确
11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分布
总体液量占体重 的80%,细胞外
口服 液为40%
成人为60%,20%
水溶性药物被稀 释,若按体重计 算药量,应给予 相对较大剂量。
脂肪含量低,仅 占体重1%:
脂溶性药物分布 容积降低,血浆 中药物浓度高; 易致药物中毒。
分布
12
1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口服
分布
14
儿童用药特点及相关药物 安全研究与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申昆玲
主要内容
01 发育药理学简介 02 儿童与成人用药差异 03 相关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
2
developmental_pharmacology Reality
Children are not Small Adults
100多年前,美国儿科之父 Dr. Abraham Jacobi提出了与年龄相适应的 药物治疗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奠定了发
W. Tassaneeyakul, et al. Epilepsia, 51(5):926–930, 2010
HLA-B*1502与人种差异
一个香港的研究报道称该基因突变率约为16%,而台湾的研究指出突变 率约为20%,泰国约为7%,日本约为3%
另一项研究指出,该基因突变在中国有着南北差异,南方发生率较高
GLCCI1(> A)
糖皮质激素诱 导转录因子1, 靶点
哮喘患者,AA基因型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较好; AG基因型,有中度的弱应答的风险;GG基因型,弱应 答或无应答的风险很高。
FCER2(220 6A>G)
IgE低亲和力片 段II 2206位点, 效应分子
儿童哮喘,GG基因型,IgE水平无法通过使用ICS来控 制
解破坏,减少血液浓度峰谷变化影响和毒副作用。
但易局部中毒
硼酸中毒
9
10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分布
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随血流分布到机体各组织中, 并与组织中受体结合,发挥药理和毒理作用的过程。 在生理条件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
膜通透性 水/脂溶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品的成人用药经验不能正确预测儿童用药的最小有效剂量、最大耐受剂量、 治疗作用或者不良反应。
计算剂量的前提是假设药物剂量与年龄、体重等呈线性关系,实际上儿童的 生长发育是一个非线性动态过程。
儿童和成人间内在的差异,可能导致儿童中出现一些在成人中观察不到的毒 性或耐受力。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氯霉素是成人和儿童中出现药物毒性差异的典型例子。
异丙托溴 铵
ADRB2(G> A)
β-2肾上腺素受 体46位点,靶 点
AA基因型(Arg16Arg型),治疗应答率60%;AG和GG 基因型(Arg16Gly和Gly16Gly型),应答率低,仅为 30%。
沙丁胺醇 气雾剂 (万托林)
ADRB2(G> A)
β-2肾上腺素受 体46位点,靶 点
AA基因型(Arg16Arg)的患者,肺功能下降,哮喘恶化, 疗效较GG型差(而且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效果也较GG 型差);AG基因型肺功能也下降,疗效也较GG型差。 GG基因型(Gly16Gly)患者,效果较好。
GLCC1,CRHR1与糖皮质激素应答
GLCC1 •TT型患者的应答弱于CC和CT型 •表现在ΔFEV1 改变不明显
CRHR1 •临床研究表明,在儿科哮喘患者中GG型 和AG型应答较差
•成人实验并未得出相同结论
K G Tantisira,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04, Vol. 13, No. 13 1353–1359
儿童
12.9% 男:53% 女:47%
33%
11%
12%
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3]
成人
6.9% 男:39% 女:61%
15%
5%
7% Drug Saf. 2011 May 1;34(5):415-28.
24.4%
12.9%
6.9%
30
儿童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儿科使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及2月以下患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发生核黄疸; 硼酸、含皮质激素的软膏或霜剂、乙醇、红汞等,均易引起婴幼儿的皮肤吸收中毒; 儿科使用阿司匹林易导致瑞氏综合征; 儿科使用头孢拉定易导致血尿; 儿科严重ADR:过敏性休克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注射 口服
肌肉注射:吸收与局部血流量有关,肌肉组织未充分发育,末梢血 液循环差,肌内、皮下注射药物吸收差,易致局部形成硬结。
静脉给药可直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便于控制病情,但是风险高。
苯甲醇与儿童臀肌挛缩症
分布
8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吸收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薄,皮肤、粘膜娇嫩,
经皮
药物易于经皮吸收,且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
15
婴幼儿的白蛋白浓度较低,与药物结合的能力位点,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 大量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中,引发核黄疸;
2周内新生儿黄疸期,慎用/不宜使用头孢曲松等药物。 1周内新生儿禁用磺胺类等药物。
17
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