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浅谈
[摘要] 随着移动阅读的发展,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文章从移动图书馆涵义、特征入手,介绍了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背景、历程,分析了移动图书馆现存的问题,并就新时期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
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图书馆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信息使者,其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和管理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各种移动设备让信息能够无处不在,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移动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以典藏管理为主的局限,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合法用户提供任何知识、资料和服务的重大变革,为经济社会与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更加快捷、个性化的信息交流环境服务。

一、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从最早卡片式管理纸质图书发展到通过opac+条码管理,到现在的移动服务车opac+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都属于纸本图书的管理范畴。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下,移动图书馆成为传统图书馆的一个新的门户,源于2002年朱海峰所提出的无线图书馆,就是将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结合起来,读者使用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微波、无线电等接入方式来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馆自助服务真正由馆内延伸到馆外。

发展到现在,移动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崭新模式,是指适应读者的需要,依托比较
成熟的无线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有效利用已有的海量资源,使人们不受地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比如手机、e-book、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手持阅读器、带wifi功能的其他设备等等),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各种信息的浏览、查询、推送与获取的一种新兴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体现了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本质。

移动图书馆的早期发展。

国际方面,早在2000年左右,日本、韩国、芬兰、美国等部分国家图书馆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但功能仅限于移动opac服务和信息发布,也有部分图书馆通过手机开展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国内方面,2005年上海市图书馆开通了全国首家基于短信的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享受到咨询服务。

随后,清华大学等20多家高校馆也纷纷开通了短信服务和基于wap的馆藏查询。

但总的来说,这一时间的国内外图书馆移动服务还局限在图书馆的外围功能,主要包括发布新闻、服务时间、借阅规则、通知、到馆路线、培训与讲座等功能;开发了移动opac系统,包括馆藏目录检索和相应纸质图书的借还提醒、预定借阅、续借等。

移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也就是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各类数据资源的统一检索和全文获取还没有实现。

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

图书馆服务的终极目标就是信息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任何合法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图书馆的任何资源。

二、我国移动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移动图书馆还没有真正移动起来。

1.服务观念亟待革新。

现有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设计,大多是基于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通过近十年的资源建设,虽然已拥有大量资源,还没有对用户的移动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海量的图书资源反而成了读者快速检索和获得目标信息的负担。

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观念陈旧,对读者新增的移动阅读意愿缺乏职业敏感性,独特的、采用新技术的原创性服务不多。

仅限于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把移动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各类服务的延伸,还亟需设计和开发出丰富多彩、满足各类不同需要的服务形式。

2.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与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常常脱离具体的载体形态传播,图书馆数字资源也存在资源系统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我国的vpn往往限制并发用户的数量,一旦达到并发数量就不能再行访问,因而使移动图书馆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移动图书馆终端缺陷尚未解决。

我国移动图书馆一般通过使用pc机、手机等各种移动设备来完成服务,而目前wap网络传播速率低,设备本身受制于传输带宽的客观限制,仅仅适合简单的信息浏览和查询服务。

三、新时期加强我国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据有关统计,我国当前3g用户的普及率已经超过40%,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越了传统pc互联网用户。

移动上网已经成为不可
阻挡的趋势,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阅读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结合多年来的调研时机,笔者以为应从设计层、实施层、管理层等方面着手加强移动图书馆建设。

1.设计层要为信息服务的内容做出适当的定义,并对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使其适合在移动终端上获取。

第一,实施智能化搜索。

通过提供期刊、论文、外刊、外文论文和图书的同构统一搜索服务,使各类不同结构的文章在手持设备上实现统一显示。

适应大部分读者使用中文进行语义化搜索的习惯,让读者使用中文关键词搜索到相应的外文期刊或者外文论文。

第二,个性化设置用户。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资料,可通过自动保存读者的文献浏览历史记录,并且提供收藏夹的功能,保证读者认为有价值的文献方便以后查看。

将读者推荐的文献在摘要页面和内容页面显示推荐文献的读者数量,使用户搜索查找文献时起到良好的互动导向作用。

方便读者对文献进行评论,将评论的读者数量和评论内容通过摘要页面和内容页面的相关标签链接进行查看。

利用短信订阅和推送功能,方便读者设定短信订阅关键词和接收时间。

第三,实行服务模式创新。

针对不同的文献资源,不仅仅为读者提供手机短信服务,而且给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社区交互,并嵌入教学与科研过程,使用户可以通过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自定义分类、自定义属性等的资源管理。

同时,提供大量可阅读资源及多种多样的移动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应急速查和闲暇时间
速览等服务。

2.实施层应充分考虑环境、技术、资金等相关现实问题,以保证移动图书馆顺利建成。

首先,充分重视资金、优先级、技术和观念上的困难带来的挑战。

信息时代下,各种类图书馆都在思考适合自己机构发展的移动服务。

其次,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发展移动图书馆。

各种移动终端的便利性和多媒体,使学习、认知、交流、互动通过碎片时间贯穿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地点,这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革命性应用服务。

未来要充分利用b3g (beyond third gener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系统)、移动ipv6等技术,使移动图书馆越来越成熟、丰富和个性化。

如发展图书馆微博。

微博是一个基于文献资源及用户关系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通过微博,整合图书馆特有的文献资源与人的关系网络,可以实现导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导师与文献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文献资源的交互等,真正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作用,让每个个体创造和分享自己的信息,让知识在分享与互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发展云笔记。

通过发展移动图书馆的云笔记功能,使读者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原迹手写或键盘输入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用户所记录的信息保存在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随时在任何地点通过账户登录移动图书馆,查看自己记录的信息。

3.管理层要注意加强后台管理和馆员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执行合理的职业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一,加强后台管理。

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后台批量导入读者的各种信息,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身份的读者进行管理。

针对这些读者的批量管理设置,每个用户都有独立的启用时间、停止时间,管理员单独发短讯和编辑用户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群组管理,添加编辑子群组,批量复制、移动、删除等。

第二,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提升培训。

在图书馆内部进行移动服务相关基础知识教育非常必要,要创造机会教育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课程和专业发展机会,建立自己的专业技能团队。

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推动图书馆管理人员学习移动用户文化,提升专业技能。

第三,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带动移动用户。

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有关的指导项目,包括移动用户如何能有效接入电子资源访问项目研究所需资料,或者检验二维码与增强现实技术如何能促进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晓华,3g为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35.
[2]贺伟,移动终端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6(24):767-771.
[3]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