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工商户:1978: 14万户 15万人 2001: 2433万户 4760万人 私营企业: 80年代末开始起步 2001: 203万户 2714万人
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
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到2001年底, 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社会 总投资的比重已经达到38.5%。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十五大提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 经济制度。
发展历程:
权宜之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补充
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 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 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 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 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 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许多经营形式, 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 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 所用,谁用得好,
就为谁服务。”
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
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 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 要实现形式。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视频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我国各种经济成份在GDP中的比重(%)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
1995 1996
56.0
41.0 40.8
43.0
44.0 35.2
1.0
15.0 24.0
1997
42.0
33.8
24.2
下一页
我国各种经济成份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年份 1978 1984 1987 1992 1995 1996 1997 1998 国有工业 77.6 69.1 59.7 51.4 34.0 28.5 25.5 28.5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22.4 —— 29.7 0.19 34.6 3.63 35.0 5.79 36.6 12.86 39.4 38.0 38.3 15.48 —— 18.9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 度。 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全国认识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 制度;系统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关 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当代中 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鼓励、支持、引导
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加入法 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 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 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 业做强做大,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 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促进非公 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是谋生
下一页
我国各种经济成份在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中的比重(%) 年份 公有 在公有制商业实现 的零售额中 制商 业 国有 集体 商业 商业 1978 97.9 55.8 44.2
城乡 个体 商业 2.1
其他 经济 成份 0
1996
45.6
59.6 20.65
40.4 16.57
32.0
22.4
1998 37.22
37.05 25.72
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度上升;
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 。
?
我国所有制结构今后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下一页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 两者对立起来。
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 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在公有制范围内, 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 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 意志和需要。
国有经济
公 有 制 经 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要有量的 优势,更 要注重质 的提高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视频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 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作为基础性配置 手段。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 实体。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 手段来实现的。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
分配的主体地位。
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
江泽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
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框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
市场经济的结合。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制度。 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 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 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 长处。
下一页
弊端视频
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
权利过于集中;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探索: 毛泽东: 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 顾三个方面; 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 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 展商品生产。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 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 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于单 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 足。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 就业,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不可缺少 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 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外资企业的加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 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 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 供借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 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价格 竞争 供求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 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 节的大一统的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以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87年 党的十三大。明确了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肯定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 方谈话发表。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 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 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计划经济:通过中央计划直接调节资源配
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客观条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现代工业很少。 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 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计划 多一点 还是市 场 多 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 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 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突破了过去认为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 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 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 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 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 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起主导作用。
国营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控制力上。(涉及国 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 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 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 干企业。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归属上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 方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如独资企业、 合作或合伙企业、股份公司、公有 公营、公有民营、租赁 或承包经营等。
1978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情况(%)
相对指标 公有制 非公有制 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经济 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99.0 99.2 1.0 0.8 56.0 77.6 43.0 22.4
在GDP中的 比重 在工业总产值 中的比重 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中的 比重
97.9
2.1
55.8
44.2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
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 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频。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