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患者,并密切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制定针对性临床护理方案。结果: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良好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根据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增强其用药依从性,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乙肝;干扰素;不良反应

乙肝在感染科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恶心、腹胀、黄疸和右上腹隐痛等,给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带来严重性危害。干扰素是目前临床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其可以起到抗病毒、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和缓解肝脏炎症等作用[1]。但干扰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均会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与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对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乙肝患者进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患者,本组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52岁,平均(33.5±10.1)岁;病程4~7个月,平均(3.9±0.4)个月。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先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予以常规治疗,再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注射液(3~6)×106 IU/d(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实行皮下或肌内注射,连用4周后改为3次/周,连续注射16周以上,对患者的生化指标与病毒学指标进行全面检测,最后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以期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条件。

1.3 药物不良反应表现

60例乙肝患者中,5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6.7%,其中发热27例(51.9%),失眠14例(26.9%),头痛25例(48.1%),脱发13例(25.0%),畏寒24(46.2%),抑郁9例(17.3%),易激怒12例(23.1%),关节痛18例(34.6%),恶心呕吐16例(30.8%),食欲减退17例(32.7%),肌肉酸痛19例(36.5%)。

1.4 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1.4.1 血液系统损害护理可逆性骨髓抑制是干扰素对人体血液系统的主要反应,也就是说干扰素会减少人体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因此,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若其血小板计数≤50×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0.75×109/L,护理人员就要适当调整干扰素剂量,提高血常规监测水平;若其血小板计数≤30×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护理人员就要立即停药,待指标回升后才能给予小剂量干扰素实施治疗[2]。如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就要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展开治疗工作。

1.4.2 流感样症状护理流感样症状是干扰素治疗乙肝后的常见不良反应。乙肝患者行初次皮下注射时,极易出现发热、疲乏、寒战、心率加快和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其中发热频率最高,多于用药后12 h内出现,人体温度大约在38.5 ℃左右,大部分患者可耐受,而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流感样症状会逐步减轻。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就要在其临睡前实施注射,通过休息来降低自觉症状。如果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护理人员就要在注射前和注射时给予阿司匹林配合温开水口服,以缓解发热症状。

1.4.3 皮肤不良反应护理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时,初期其躯干皮肤和四肢皮肤极有可能会出现荨麻疹、弥漫性红斑等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银屑病。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更换干扰素注射部位,再嘱咐患者使用温水洗浴,注意不得采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3]。治疗晚期,患者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反应,通常多发于治疗1~3个月内。但停药1个月后,患者毛发会自行再生,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向患者说明,以消除其负面心理。

1.4.4 神经系统损害护理应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具体表现为狂躁、抑郁和忧虑等症状,通常多发生于易感染群体。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往病史,若其存在家族史或精神病史,就不得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产生自杀倾向或焦虑症状,护理人员就要立即停药。

1.4.5 甲状腺不良反应护理由于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所以本研究无甲状腺不良反应病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于甲状腺不良反应患者,护理人员可间隔3个月对其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跟踪随访,如果促甲状腺激素存在异常,就要立即停药,并给予核苷类药物配合温开水口服。

1.4.6 胃肠道不良反应护理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等均为胃肠道的主要不良反应。对于恶心者,护理人员可准备一些面包或饼干给患者进食;对于呕吐者,护理人员可给予止吐药配合温开水口服;对于腹泻者,护理人员应叮嘱其禁止食用油腻、辛辣等食物,并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对于厌食者,护理人员可采取少食多餐方式,让患者多进食一些平常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如果患者为胃肠道不良反应,那么症状就会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明显缓解,通常不需要更换其他治疗方法。

1.4.7 出院指导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嘱咐其按时到院对血常规、肝

功能、肾功能等进行复查,若有不适也可随时到院检查,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产生。由于干扰素是一种生物活性制剂,所以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说明干扰素的储存方式,用药前一定要确认药品的有效期与用药时间,以免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5]。因为干扰素具有较长的治疗过程,所以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以达到改善预后目的。2 结果

本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均得到良好改善,且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干扰素是目前临床治疗乙肝的首先药物,其不仅可以对HBV-DNA聚合酶进行直接抑制,还可以有效终止病毒DNA链中的不可逆合成,达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效果。但由于干扰素的疗程过长,加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使得患者无法从心理上接受该治疗法,特别是因干扰素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耐受性与依赖性造成直接影响,最终导致治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6-8]。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与干扰素相关的药理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手段等,只有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才能保证治疗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因为干扰素的副作用涉及到使用剂量,所以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剂量做到准确无误,然后向患者说明服药后极有可能出现的临床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从旁指导其正确对待临床反应。若患者有中热或低热情况,护理人员就要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叮嘱患者多饮水多休息;若患者体温持续升高,护理人员就要及时采取物理治疗,以达到降温效果。除此之外,干扰物的副作用也涉及到个体差异,所以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不相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相应护理。若患者持续发热,护理人员就要根据发热程度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若患者伴有肌肉酸痛,护理人员就无需给予止痛药治疗,这主要是因为机体无氧酵酸在不断增多,导致乳酸等代谢产物逐步堆积而引起的肌肉酸痛,这一症状无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就会于数日后自行消失。

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因患者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而放弃治疗。针对一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向患者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多鼓励多关心患者,以消除其负面心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细心,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

本研究中,60例乙肝患者有5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6.7%。为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严密观察与定期检查工作,例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生化指标的监测工作,这样才能在早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性治疗措施,防止发生严重性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时,一定要辅以针对性护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这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