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名人事迹生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的名人事迹生平
20世纪各个领域的名人数之不尽,大家又有没有去看看了解每个领域的名人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事迹生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世纪的名人事迹生平1卡夫卡在世界文学史上,作为一个文学大师,卡夫卡极为罕见的不是本国或本民族的代言人,而且似乎也不是什么时代的良心。

他在身份认定上的矛盾性与特殊性,使得他注定没有归依之所:他是奥匈帝国的臣民,却生长在捷克的布拉格,又曾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做小职员。

他的母语是德语,血统却是犹太人,但他终生与犹太人的生活、宗教和习俗又保持着非常大的距离。

他只能带着暧昧的身份幽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关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个体在一个异质的世界面前的孤独、不适与绝望。

而正是这些,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学成就,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的一生,平凡而短暂。

他于1883年7月出生在当时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兄妹4人,他是长子。

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犹太籍百货批发商人,专横、粗暴,是家庭中的一个暴君。

卡夫卡中学毕业后,一度学过文学和医学,但不久迫于父命,不得已进布拉格德语大学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法院实习一年,后即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

自1908年起直到1922年因病离职为止,他始终在一个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

平生足迹也只到过邻近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一些城市。

卡夫卡自1917年开始咯血,从此患上了结核症,身体羸弱,至1924年6月病逝于维也纳郊外的基尔林疗养院,6月11日葬于布拉格斯特拉施尼茨犹太公墓,只活了短短41岁。

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

只是在他去世前半年,与一位名叫多拉?迪曼特的希伯莱语女教师以同居方式一起生活,陪伴着他直至离开人世。

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

他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和研究易卜生、斯宾诺莎、尼采、克尔凯郭尔及达尔文等人的文学和哲学着作。

大学读书时就开始文学创作,并常与同学、挚友马克斯布洛德参加布拉格的一些文学活动。

1908年就业,至1922年因病重离职疗养,十多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数十篇短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美国》三部长篇小说以及日记、书信,不下几百万言。

作为一个长期患病而又没有固定职业的人来说,卡夫卡无疑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

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气氛阴郁、神秘,情节离奇荒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陌生、不可理解,无所不在的人的异化成了他着意阐发的一大主题。

在代表作《城堡》中,他把这种人生的荒诞感发挥到了极致。

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K在一个雪夜长途跋涉来到城堡前,希望见一见城堡的主人,或许还能得到许可在此成家立业。

但从他到达城堡管辖的村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尽管他作了种种努力,甚至还能和城堡建立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取得部分成果,但他至死
也不可能踏进城堡一步。

评论者对他所构筑的城堡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象征了资本主义社会强大的国家机器,有的说是代表了犹太教中神的一种现身方式:宽恕。

我们同时还可以将其视做一个有关写作的巨大隐喻,借着孤独,卡夫卡能够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接近它,因为它完全来自他个人,也仅属于他个人;他的所有主人公都不过是他的一个化身,他们或者叫K,或者叫卡尔,或者名字的构词方式与卡夫卡相同,都生活在一个粗暴的父亲或类似父亲形象的阴影之下,都害羞、胆怯、懦弱而善良,却勇敢地为进入与虚无作无望的缠斗。

在西方,卡夫卡大约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受到世人瞩目的。

卡夫卡生前几乎默默无闻,他的作品只有极少数是在他生前发表的。

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观察》,第一版共印了800册,5年后还有一大半积压在仓库里。

卡夫卡自己说,在布拉格一家着名的书店里,几年来共售出了11册书,其中10册很容易找到买主,因为是他自己买的,不过,他一直想知道究竟是谁买走了那第11册。

1963年,当卡夫卡80周年诞辰的时候,他的故乡举行了国际性的卡夫卡学术讨论会,会议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能提出全盘否定卡夫卡的理由了。

这以后卡夫卡便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德国着名作家托马斯曼便将出自卡夫卡深沉的笔触之下的作品列为最值得一读的世界文学名作。

黑塞说:我相信,卡夫卡也将永远属于那样一些人物之列:他们创造性地,尽管是充满痛苦地表达出了伟大变革的预感。

卡夫卡研究随即也就变成了西方的一门显学。

他的
作品不仅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在大学里被列为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

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被有些人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20世纪的名人事迹生平2拳王阿里几周之后,富翁非常后悔,因为阿里正式成为了美国代表队的队员,前去参加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在81公斤级的比赛中,阿里三战全胜,在决赛中又战胜了三届欧洲冠军的波兰选手皮埃茨克斯基,获得了奥运会冠军的金牌。

18岁的阿里,一夜之间成了美国的英雄!归国后,他所到之处,全是鲜花和掌声。

天真的阿里,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直起腰来了。

这天,他带着那枚金牌,和几个朋友走进一家餐馆。

不料,他还没有坐稳,服务生和老板就走了过来,大叫着要把他轰出去。

他掏出了金牌,说:我是奥运会冠军!那老板挺着大肚子向他吼道:我不管你是什么!我已经告诉你了,现在,我就再告诉你一遍:你记住,我们不招待黑鬼!
愤怒的阿里冲出了餐厅,拼命地跑到了一座桥边。

他一把将那枚金牌扔进了河里!
这是普通的一顿饭吗?在所有的世界冠军中,如此守护尊严的,就是阿里。

当尊严被剥夺的时候,荣誉,一钱不值!
罗马奥运会之后,阿里正式进入职业拳击比赛。

在一年多的比赛中,他几乎全胜。

其中有7场比赛竟然直接将对手击倒在地。

到1964年2月,22岁的他在迈阿密击败了拳王利斯顿,成为新一代的拳王。

于是,拳击进入了阿里时代。

看过阿里比赛的人,都惊讶于他无与伦比的天赋,他在场上的精湛技艺令人叹服。

拳硬、脚快。

有人形容他出拳向蜜蜂蜇人那样灵巧犀利,而他脚下的步法像飞舞的蝴蝶一般轻盈。

这独创的步法,被人称为蝴蝶步。

其实,他迅速地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有两个秘技。

一个是,赛场上的每场比赛之前,阿里都要写一首诗送给对手。

其目的一是放松自己,二是激怒对手。

这真是一个奇招。

比如,他在对阵一位著名的拳手时,送给对方的诗写着朋友,这样的比赛有什么好打?我半拳就会让你趴下!哪个选手能受得了这份气?但一被激怒,就上了阿里的当。

这是阿里的聪明和自信吧。

他的第二个秘技,却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仇恨。

甚至,他吃了一场大官司!起因是他的改名。

1964年2月25日,阿里在第7回合战胜了最强大的冠军利斯顿,成为新的世界重量级拳王。

第二天,他就向全世界宣布:皈依伊斯兰教,把名字正式改为穆罕默德阿里。

这消息一下子震惊了全国。

一个奥运冠军,全国重量级拳王,突然宣布皈依伊斯兰了,这是大逆不道的举动。

从他改名的这天起,他便成为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叛徒!3个月后,当他再次迎接前重量级拳王帕特
森的时候,阿里一出场,便受到了全场的嘘声。

绝大多数人在为帕特森加油。

打到第12回合的时候,阿里取胜,全场观众无声退场。

就在这场比赛不久,阿里接到了美国总统的征兵信。

此时越南战争爆发,阿里和每个适龄的美国青年一样,必须为国家去服兵役。

之前,阿里从报纸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个越南的小女孩从一堆尸体里往外爬,四周到处是鲜血、尸体和弹坑。

冲动的阿里马上通过媒体,发表了自己的反战宣言!他说: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为何却让我去替你们作战?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就死在这里,你们才是我的敌人。

我想要的公正、平等、自由,你们给过我吗?阿里的这些话,马上就在美国的各大报刊上醒目地以头版头条登了出来,全国哗然。

1965年6月,世界拳击协会吊销了阿里的拳手执照,所有有关的比赛都被取消。

1967年,他再次被通知去征兵中心体检,他仍然拒绝。

于是,对他最重的处罚下来了:休斯顿联邦法庭判处他五年徒刑,罚金1万元。

后来,阿里被保释。

一直到1970年,随着国内的反战呼声越来越高,他才被宣布无罪,并恢复参赛资格。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正在走红的职业拳王来说,每场比赛都会有大笔的金钱和利益。

但正义的阿里毅然放弃了这一切。

20世纪的名人事迹生平3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内容如下。

有关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
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