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
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
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这五个新特征。
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
长期以来,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以及难以操纵的政府预算一直困扰着欧洲。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这里开始展现经济活力。
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
失业曾是困扰着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今其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
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
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
“新经济”在亚洲也露出曙光。
虽然两三年前,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普遍地爆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现在已经从危机中摆脱了出来。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不对新经济充满了乐观的希冀。
在两年多的危机之后,大公司的经理人和决策者们都急切地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扩展、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商务行为能带来巨大的回报。
许多董事会上最令人激动的话题就是集个人电脑、智能电话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三合一及其对本地区的生产力和消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现如今,我们面临着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建立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上的新经济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新经济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上的,以高新科技产业的增长。
互联网的推广以及电子商务的拓展为特征的新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作为新经济支柱的高新技术,如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纳米技术产业以及航天航空技术产业极大地影响未来产业的变动方向,尤其是网络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它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将改变21世纪经济运行的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借助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不仅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世纪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新经济条件下,网络使一切时空差距不再是市场交易的障碍,网络为企业开拓提供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巨大空间。
以信息技术改造农业和传统工业,导致农业和传统工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大大增加,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从而使竞争力大大提高。
因此,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信息化战略是经
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新经济将迫使整个产业界重新调整,按新经济的原赠加以优化组合。
新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违背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导致落后。
新经济则把增长支点放在资本和技术密集投入上,可大大节约能源,资源,大大提高集约化程度,根本摒弃粗放式增长方式,这对我国"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近20年来,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美国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最大产业,信息业产值已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超过汽车和钢铁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信息技术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5%,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进人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而我国面临着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因此要改变那种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线性思维方式。
新经济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即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特别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结构自身的稳定性。
一般说来,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的生产与技术特点不同,有着不同的波动特点:第一产业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其增长率较不稳定;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扩张力和收缩力,其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最大;第三产业以服务为主,服务形态的产与销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其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较小。
从经济史上看,当第二产业上升时,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幅度会增大;而当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时,经济结构自身就增强了稳定性。
目前,美国经济中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部门,即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总值中的比重早已低于第三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60%。
从能源消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看,石油等能源、原材料所起作用己大大降低。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今后几年,传统产业将有一部分退出历史舞台,相当一部分通过改造提高,从而脱胎换骨成为现代产业,还有一部分传统基础产业通过重组,以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优良的质量,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已确定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为契机,以获取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只有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国才能有能力参与未来全球经济的竞争。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尽管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绝不能因此排除新经济。
高技术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到综台国力的各个领域.只有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能尽快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新经济浪潮正在加速到来,作为发展方向我们应重视发展新经济,同时作为战略选择注重以高新技术改造和转化产业。
因为不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新经济,不与新经济融合,传统产业也没有前途。
因此,新旧经济不是对立的,新经济应作为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动力,传统产业应成为新经济的市场。
在我国传统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传统产业大有可为。
如果脱离了传统产业对网络经济,盲目投资盲目发展会导臻新的结构失衡。
我国有形资本的发展空问还很大的,目前有形资本对中国的边际生产力作用要比无形资本
大。
因此,我国应该一方面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有形资本,另一方面在无形资本发展中可以有选择地越过某些发展阶段.。
新经济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是大势所趋。
新经济具有六大特征: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公司经营利润大幅度增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降低、进出口额占的比例上升、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率上升、新经济的出现业已改变了当代经济活动的性质。
在工业经济时代,能源和原材料是生产括动的基础。
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对产品成本影响很大;而在新经济时代,能源、原材料对经济活动的整体效率已经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使传统的投入一产出模式发生了根本改观,新经济的载体主要是高技术产业,其增长也主要靠技术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有形的物质资本大大让位于无形的智力资本,知识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其赖以依存和发展的两块基石: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导致各国的经济边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作用及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已并非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影响及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
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
长久以来,在低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掩饰下,信息的不充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信息瓶颈也逐渐拓展扩宽。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才刚刚露出端倪,新经济刚刚露出曙光。
一个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将来必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这样说,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
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