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

藏药沙棘为藏医传统习用药材,在诸多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均有收载。沙棘临床疗效显著,但沙棘基原复杂,化学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沙棘临床用药安全。我国沙棘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以及近年来过内外关于沙棘的文献资料,对沙棘基原、药理学、化学成分、临床功能主治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沙棘的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以及沙棘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

标签:藏药;沙棘;基原;功能主治;文献考证

藏药沙棘系胡颓子科(Elaeagnacea)沙棘属(Hippophae Linn)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为藏医传统习用药材,具有活血散瘀、止咳祛痰、健脾消食的功效,主要应用于瘀血经闭、跌扑瘀肿、咳嗽痰多以及脾虚食少等。藏药沙棘在《如意宝树》、《四部医典》[1]、《晶珠本草》[2]以及《图鉴》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均有收载,为多基原常用藏药品种之一。

我国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沙棘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0%以上[3],资源十分丰富。沙棘药品目前主要用于防治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病之首。因此,沙棘的利用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藏药沙棘的品种、分类、药理作用以及功能主治进行文献考证,为沙棘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藏药沙棘基原的考证

1.1 藏药沙棘名称考证沙棘最早记载于《月王药诊》,在《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文殊本草》《度母本草》《兰琉璃》《祖先口述》《甘露本草明镜》《晶镜本草》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在上述古典著作中沙棘藏文名达尔布、达尔物、达布、大尔卜,沙棘膏成为达布坎扎。近代文献对沙棘药材的原植物名称记载,见表1。

沙棘的古今文献记载名称很多,但民族名主要以达布、达尔布居多,这可能与各地藏区发音有部分差异,而有一定的区别。在汉文表述中有沙棘果膏、沙棘膏、沙棘果、沙棘,根据《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确定为沙棘和沙棘膏较为妥当。

1.2 藏药沙棘植物形态描述沙棘在古代多本藏药本草著作均有记载,对沙棘药材的原植物描述见表2。

通过藏医经典本草著作对沙棘原植物的描述,结合现代植物分类学知识,现有药材标准对沙棘药材原植物来源作出了规定,见表3。

从表3可知,现代各种药材标准或文献对沙棘基原的描述不一致。由于民族药存在药材基原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因此民族药现有研究和标准制定由多基原向单基原转变。《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后的法定标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是《晶珠本草》云:大小两种沙棘的果实熬成膏,对肺和咽喉有益,而中型沙棘果则偏于益血。故《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第一册),以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沙棘药材仅来源于沙棘H. rhamnoides L.一个种的作法,有违体现藏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特色的现实要求,尤其是《晶珠本草》不同版本,以及西藏自治区先后出版的《甘露本草明镜》、《晶镜本草》、《中华本草·藏药卷》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著的《藏药志》等重要专著,均把沙棘分为大中小三种分别加以描述,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基原沙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物质基础等有何区别,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殊本草》8毗卢扎那带有毒刺,果如鸟蛋

《度母本草》8先底嘎瓦和7位赞普太医分为黑白两种。主干粗大,叶小而灰白色。果实黄色,状似豌豆。

《祖先口述》15舒卡·洛珠给布果实犹如豆

《晶珠本草》18帝玛尔·丹增彭措树皮黑,粗糙,有刺;如刚生下的鼠崽,表面红黄色,味酸刺舌分为三种:大者称纳木达尔;生于河谷约有两层房子的高度;②中者称巴尔达尔;生于山沟,树高约有2米左右;③小者称萨达尔。生于高地的溪水畔、河滩,茎细小,高约一卡,叶背面白色,状如金露梅。大、小两种果实均为黄色,状如黄水泡,刺破有黄汁液,中者果实如青稞,硬而干,金黄色。

文献或标准沙棘药材基原备注

《中国药典》沙棘来源于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8]。

《晶珠本草》大者称纳木达尔,中者称巴尔达尔,小者称萨达尔。大、小两种果实均为黄色,状如黄水泡,刺破有水状汁液。中沙棘果大如青稞,硬而干,金黄色,微油润。分为大、中、小三种。

《藏药志》柳叶沙棘H. salicifolia D.Don、中国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 gyantsensis Rousi、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 W. Liu et T. N. He.及西藏沙棘H. thibetana Schlechtend等。前三种树省高大,果黄色,多汁,与大类沙棘的一类相符,其中中国沙棘、江孜沙棘最为常见;肋果沙棘生于高海拔地区的河滩,果小如青稞,肉质,干而硬,无汁液,果色黄绿,与中类沙棘相符;西藏沙棘叶生于高海拔地区的河滩,矮小,高约20厘米,果大,黄色,多汁,与小的一类沙棘相似。分为大、中、小三种。主要介绍了江孜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995年版)沙棘膏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 rhamnoides L.成熟果实的水煎膏,基原明确的一个种(沙棘H. rhamnoides L.)。

《中国藏药》中国沙棘及其同属植物。在附注中列出西藏沙棘和云南沙棘(H. Rhamnoide subsp.yunnanensis Rousi)果均可沙棘入药。《中华本草·藏药卷》江孜沙棘、西藏沙棘等数种同属植物的成熟果实。分大、中、小三种。

《晶珠本草》分为三种,无论哪一种树皆有刺。大者称纳达尔(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 gyantsensis Rousi),生于河谷川地,聂绒、印度和汉地等处均有,约有两层房子高。中者称巴达尔(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 W. Liu et T. N. He.),生于山沟,树身有人高。小者称萨达尔(西藏沙棘H. thibetana Schlechtend),生于高地的溪水畔、河滩,叶背面白色,状如鞭麻,茎干细小,高约一扎,大、小两种果实均为黄色,状如黄水泡,刺破有水状汁液。中沙棘果大如青稞,硬而干,金黄色,微油润。

《四川省藏药材标准》新增大沙棘(卧龙沙棘H.rhamnoides subsp.wolongensis Lian K.Sun et X.L.Chen、D和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gyantsensis (Rousi)Lian)果入药,小沙棘(西藏沙棘)果入药[9]。

1.3 沙棘属植物分类《中国植物志》记载[10],我国沙棘属包括4个种及5个亚种,分别为沙棘H. rhamnoides L.(中国沙棘subspsinensis Rousi.、中亚沙棘subsp.Turkestanica Rousi.、云南沙棘subsp.yunnanensis Rousi.、江孜沙棘subsp.gyantsensis Rousi.、蒙古沙棘subsp. mongolica Rousi.5个亚种)、柳叶沙棘H.salicifolia D.Don、西藏沙棘H.tibetana Schlechtend.、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 W. Liu et T. N. He。

课题组在前期对各大藏区的沙棘品种进行了田野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沙棘资源分布与使用并不相同,各藏区存在就地取材倾向,选择当地资源量较大的品种使用。列如,在高海拨的高寒草原牧区大量使用西藏沙棘,而西藏沙棘非现行《中国药典》沙棘的来源。为保证沙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有必要对《中国药典》未收载,而在藏区大量使用的沙棘品种加强质量控制研究。

3 沙棘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1 化学成分研究沙棘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药食两用重要植物,研究表明,沙棘种含有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含有黄酮类、有机酸、油脂类、氨基酸、甾醇、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详见表4:

化合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文献

黄酮类槲皮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KSR、IGR、IG、槲皮素、KR、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等[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