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熊建军刘红
内容提要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沃土,传授文明的园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盛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现代教育的影响。

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新格局逐渐形成的今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也进入到关键阶段。

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审时度势,拓展思维空间,立足国情,博采众长,是使我国在不远的将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一代学人的历史责任。

回顾日本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在一片瓦砾和废墟上开始建设的,然而只经过短短40年的恢复和发展,就已一跃而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一奇迹秘密在哪里?在教育,日本人自己都承认,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战前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世界范围内区域性冲突加剧的同时,区域性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

我国与日本同处东亚,互为周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对各自都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日本战后崛起于亚洲和世界,成功的在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了现代化,更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研究的广阔空间。

探索日本发展的经验,对于我们是一个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的群岛国家,也是一个后来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和战败国,日本解决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生产、生活遭到极大的破坏。

据资料统计,二战中,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成为瓦砾,失业和半失业人数达到1300万,失掉家园和流离失所者达3000万。

以战前1935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水平的100%计算,1946年下降到28%,工业设备90%被闲置,生产资料的生产仅为10%,消费资料的生产为30%,农产品1945年仅及1937年的一半左右。

总的来说,战后初期的日本,物资紧缺,物价飞涨,满目苍痍,民不聊生。

但是,正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贫乏的基础上,结果40多奶奶的励精图治,日本从经济上、技术上、金融实力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其发展的前景为世界索瞩目。

特别是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经济实现了现代化,跨入了工业先进国的行列,成为独立与美国分庭抗议的国家,并与美国、欧共体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正如美国记者约翰.伯吉斯在给《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中写到的:“日本在人民举起白旗后的四十年之后对历史进行了绝妙的讽刺,……他们在失败中取得了很多战争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

”由此可见,二战成为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演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到底使什么原因使日本在战后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追溯历史,探究现实,我们得出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加上日本作为战败国不能将巨额的资金用于军事方面。

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本来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应向战胜国给予战争赔偿,但是美国在独立占领了日本后,尤其是随着美国实行“冷战”后,出于其称霸世界的需要,从1948年开始扶植日本,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

尤其是在美国对亚洲进行的两次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将大量的军需品交付给日本生产,这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再加上作为战败国,不允许将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军事,这也为日
本确立首先发展经济节约了资金,而这些资金对日本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令一方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又目的、又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政策,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邓小平同志曾精辟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切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程度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翻开历史的画卷,几乎每一页都写满着科技的名字,科技的触角已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方面,日本做得很不错,日本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一直把发展科技、引进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问题。

据日本学者推算,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在1980年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方针,由原来的依靠引进技术转到强调开发具有独创性的自主技术。

而到目前为此,日本在高新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高科技给日本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此外,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实行政府干预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为它不仅能制定出有利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战略,而且能从政治、军事、文教、外交等方面围绕着经济发展来开展工作,使国民经济有目的、有计划的顺利开展。

此外,日本在企业管理中推行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以在消费上实行地消费、高积累政策,也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励职工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争取上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不仅为日本居民增加了个人收入,促进了储蓄的增长,更主要的是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促成了日本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以上诸多因素是日本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日本之所以如此迅速发展的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日本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注意精心培养人才。

教育在日本发展过程中起了点石成金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现代世界的激烈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又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高科技人才最终依赖于教育的培养。

因此,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归根到底在于发展教育。

因为教育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强弱的重要标志。

在这方面,日本政府和私人企业都一直重视教育,投资教育,把培养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考虑,把发展教育定为国策,视教育为立国之本,这是世界上少又的国家之一。

日本重视教育发展可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1870年),在1900年日本就开始实行免费教育,而在1908年后则实现了6年的免费教育。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

此后,日本虽无明文规定,但事实上已经实现了12年的普及教育。

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美、法、德等国而居于世界首位。

因为日本人信奉“教育拜物教”不遗余力兴办教育,投资教育,他们认为投资教育并不吃亏,相反却获利颇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方面光在二战后的近55年内,日本增加投入的教育资本近6倍,增加的劳动仅为0.7倍,然而,国民收入却增加了近71倍。

另一方面,正是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普及,使得日本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据资料统计,在20 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文盲率仅为0.7%,二美国为2.2%,意大利高达9.3%,日本的科学技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占人口的比重超过美国,使日本的科技人才不断的充实,科研人员不断增多。

比如高度的文化普及教育
程度提高了日本国民素质,提高了日本企业、就业人员的平均文化程度。

事实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产生向上的进取之心,责任感越强,并把索从事的工作作为进取的阶梯,把努力工作与追求进取结合起来,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动力。

这支拥有较高教育程度和热情技术水准的劳动力队伍,使日本能充分吸收、消化和发展、引进先进技术,迅速摆脱经济上,技术上的落后面貌,跳跃式的赶上或超过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使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教育与接受教育上,日本人的观念相当开明和先进。

一般人普遍认为教育是一项福利事业,消费部门,投资教育不会有好处。

而以会计算,会做买卖著称于世的日本人却一反惯例声称:教育就是储蓄,教育就是摇钱树、聚宝盆,一本万利。

日本人举国上下关心教育,议论教育,常说“投资于教育,犹如银行储蓄,可以本利双收”,“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产是让他接受足够的教育”,“开发人才比开发资源更重要,人才是国家的财富,而只有教育才能使财富发挥作用”,以及“教育使一项重要的生产投资”等等。

像这样先进、开明的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使日本的教育风气极浓,即使使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也下大力气投资办教育。

如果说正确、科学的投资方向使日本走上了一条金光大道,而鲜明、独到和严谨、求实的办学思想,则是日本教育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大隈重信承办的“早稻田大学”,其办学的方向是要实行开放的政策,面向整个世界,兼容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并为世界首先是亚洲各国培养人才。

宣扬一种“重义气、重人情,具有人的亲切、野性、个性,宜于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具有怎样超常的个性、韧性、耐性和非凡的革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难怪日本人说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战前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日本的教育成果的确成果非凡。

日本重视教育还突出表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并有一支素质高而又稳定的教师队伍。

教师师教育的基础,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日本,教师地位较高,但要成为教师必须先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许可证。

因此,日本教师的学历较高,小学中具有大学学历的教师占90.8%,中学占97%,高中占92.8%。

此外,日本的教师在工资待遇上也是很高的。

这样对稳定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作用。

可想,这支素质较高而又稳定的教师队伍对日本的教育发展将会起着怎样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可看出,日本之所以迅速地在二战后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了外来扶植,自身积累,以及严格科学管理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教育索起到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作用。

因为教育普遍提高了日本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了一大批高科技知识人才,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了难以估计的作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而“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从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历史原因探索中,不难给我们以警示,启迪和学习借鉴的激励。

只有善于将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苌楚,看到自己不足的民族,才是勇敢而优秀、先进的民族。

鲁讯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精辟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而早在唐代的韩愈曾在他的《师说》中写到“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为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没有什么可耻的。

现代世界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新的世纪,新的时期——一个前所未有的对外交流和学习的大潮正把中国推向世界的前沿,世界正在认识和了解中国,而中国正以自己的方式走向世界。

面对新世纪的考验
和挑战,中国这一人口大国如何发挥优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重塑文明古国昔日的辉煌,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世界人民对中国寄予的厚望。

在激烈的竞争和发展中,众多的老牌发达国家励精图治,取得了更为长足的进步,而许多新兴的国家也经过整顿和改革,后来居上。

中国在近二、三十年代索取得的成就也相当惊人,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离我们的宏伟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尤其是我们的领邦——日本,这个自晋唐以来绵延千余载的邦交国,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曾在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的50年间给中国造成无穷灾难,成为中华民族凶恶敌人,而又在近三、四十年代发展为经济大国,令世界刮目的日本,其演变的历史足音值得我们谛听。

不管历史上两国曾有过怎样的误会和矛盾,但在这非常的年代,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坐失良机(当然,历史我们不会忘记),或者在两种迥异的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和发展轨迹中的深层次思考,我们会领悟到睿智思想的激励、得到理性光芒的启示。

历史值得牢记,历史又让人警醒,因为历史让我们深深懂得和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更要奋发图强。

因为唯有自强,才能获得和平和别人的尊重。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说:“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向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来者未来的情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日本是怎样在战后的废墟上站立起来的?又是怎样搞改革,求生存,求发展,成为经济巨人的?历史与现实已作了准确的回答,成功的经验值得注意。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了世界近1/4的人口,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唯一长达5000年不间断的文明史国家,正是这样一个拥有得天独厚发展条件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沦为被列强凌辱被掠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由于四大家族黑暗统治和大肆搜刮,加上连年战争破坏,到新中国成立时,已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经济极端落后,生产生活遭到极大破坏,工业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底下。

这和日本有着极其相似的发展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现在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各国竞争激烈,而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所有这些要求则归结为经济,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综合国力,争取更大的发展。

从日本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综合国力的增强最终在教育,因此发展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尽管中国又崇尚知识,热心教育的历史,但中国的教育与日本相比却差距较远。

姑且不谈以前的官方教学和私人办学,就讲我国1980年通过《义务教育法》,而 90年代初期义务教育法才逐步实施至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与日本相比,情况十分严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适。

一、受教育观念意识落后。

由于社会大背景,加上国家分配政策的变动,“读书无用论”思想蔓延,人们“铁饭碗”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

而在这方面,日本认为接受足够的教育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二、基础教育投资较少。

日本十分重视教育投资,视教育为储蓄,哪怕在经济十分困难时期投资也逐年增长,且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在这方
面,中国虽然重视,但由于经济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教育的投资上与日本相比仍然很少。

三、教育,教学机制不够科学。

与日本强调的个性发展和宽松自由的教育、教学体制相比,我国却很落后,还有许多不适应的运作机制,比如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行政命令,极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

四、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而现实是中国许多教师未达到学历,是学校直接培养而又直接上任的,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地方还有代课教师,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日本呢?我们从日本教育史可以看出,日本教师是经过严格考试后才有资格成为一名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中国落后的教育现状将怎样努力呢?
(一)、改变落后的陈腐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提高全民的教育观念,真正把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科教兴国”的思想意识贯彻下去,并且深入人心,使全国人民像日本一样来关心教育、重视教育。

从高度认识发展教育是有利于国家、人民、社会的重大意义,打破陈腐的、落后的“铁饭碗”等旧观念。

(二)、在现有教育基础上,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教学硬件设施。

要真正把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打破以前“教育是福利事业”的旧观念。

(三)、改变现存的不适应教育发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落后机制,改变行政命令的直接指示。

注意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以“分数论高低”的应试教育,在教育中注重人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智力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完善科学合理的教育运行机制。

(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因此,提高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以稳定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水平,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因为这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同时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身体力行者,是教育事业成败得失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原则、方法、目标去统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为此,要不断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实现聘任制,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脱颖而出。

(五)、改革现有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教材和课程方式。

建立和构造完善的科学的教育教材和课程方式。

使改革后的课程方式和教材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六)、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方面要注意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学习,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陶冶其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方面,日本做得相当不错。

(七)、最大学生的受高等教育面,也即“扩招”,这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重要要求。

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
充实薄弱环节,实行政府办学和民办教育等多渠道的办学方式,普遍提高全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这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至关重要。

为此,要改变以前的“精英教育”模式,使之转化为“大众化”的教育。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尚且能够如此,何况我们正处于青春年盛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国家的各项政策调整和制定,加上对嘉鱼的高度重视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后来居上,成为亚洲以及世界一颗闪亮的星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