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有感
【精选】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有感
一寸山河一寸血,气吞山河淞沪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有感阳光和煦,鸟语花香,波涛拍岸,游客如织,这里是位于上海宝山区东北角的一座公园,因毗邻长江口,所以名为“临江公园”。
笔者踏入公园不久,便看到公园深处矗立着一座古塔形状的建筑物,庄严肃穆,宛如屹立在长江边上的一根定海神针。
它,就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主体建筑的纪念塔,是以钢材、玻璃等现代建材和花岗岩建成,其外观造型运用了中国古塔的建筑语言,体现了传统建筑美。
这里曾经是震惊中外的“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遗址,姚子青营喋血宝山城的英勇壮举就在此地。
站立在这片土地上,心情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稍做调整后,便径直走向纪念馆大门。
此时,正好遇见一批参加宝山区“四立”社会实践活动的少先队员整齐地站在“上海淞沪抗战战场旧址”纪念碑前,认真地聆听淞沪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从昔日的战场到如今的滨江新区,讲解员把宝山的过去和现在给同学们作了详细的介绍,我的思绪也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跳跃。
据淞沪馆工作人员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曾是两次淞沪抗战主战场的宝山人民,就以满腔热情,积极倡议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1995年,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指出“筹建淞沪抗战纪念馆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999年3月22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式动工兴建,于2000年1月28日对外开放。
淞沪馆整个场馆建筑面积3490平方米,塔馆合一,塔高53米,共11层,1—3层为陈列区,4层以上塔体为游览区,塔顶为观光室,可远眺长江口,俯瞰宝山城。
纪念馆基本陈列以“淞沪魂”为主题,一楼是以场景、多媒体等高科技为手段,与文物紧密结合为特点的《淞沪抗战史事掇英——血沃淞沪》陈列、《抗战文化系列——张明曹抗战美术作品展》以及影视播放;二楼是介绍淞沪抗战历史的《抗日战争与上海》、《侵华日军在上海的暴行》展;三楼是《上海郊县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图片展》。
18事变心得体会(精选3篇)
918事变心得体会(精选3篇)918事变心得体会篇2918事变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918事变心得体会918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日本侵略军以14年时间,占我300多领土,杀我3000多万人,掠我4700多亿美元,东北3000多万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
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20XX年8月大学生918事变85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
20XX年8月大学生918事变85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大学生918事变85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20XX一时间如同流水一般,匆匆的过着。
转眼间又是一个浓情的9月--如今的九月里,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最灿烂最幸福的微笑。
我们微笑是,因为此时的我们正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大踏步在这和平年代的阶梯之上,我们在幸福的时光里,踏歌又起舞,共享这和谐社会里的美好生活。
享受美好的同时我们也都在感叹着它的美好来之不易,生活中我们要瞻前顾后,享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我们民族再解放前的那段屈辱历史,那个黑色的年代。
让我们轻轻的翻开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黄历,一个血色印染的的数码映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
这一天里,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如同猛兽一般疯狂的侵略着我们的家园,他们在这一天里蓄意在中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目的就是更近一步的侵略我们的领土,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的屠杀我们的良民百姓,侵占我们的东北地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他们吞并我们大中国的梦想。
血雨腥风中我们的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祖国的完整,只为我们的国家财产不在受那些强盗的掠夺,只为了洗刷掉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
枪林弹雨中,有多少先烈在战斗中倒下,血泊之中又凝和了多少热血,我们已无从记起,我们真的是永远数不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的裂迹,。
他们的无耻,为我们留下的血债,仇恨已经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根深蒂固,铁一般的事实,无从忘却。
大学生918事变85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20XX二85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XXX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蒋委员长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XXX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多么悬殊的兵力对比,可是只有三天,日军竟没有废什么枪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XXX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
《二八淞沪抗战》观后感
《二八淞沪抗战》观后感上个星期,我们水荫路小学开展了纪念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活动,在观看了几十块“抗战丰碑——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展板后,我懂得了许多,永恒的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观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动最强大的兵力和新式的军事武器,向上海闸北大举进兵,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暴行,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不惜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见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名日本官兵强行拖走一名中国市民,那个中国市民挣扎着,眼里充满了死亡的恐惧;另一张是一位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却一点也不向敌人屈服。
看到这些,我的心也愤怒起来了,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当时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军的三万官兵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奋勇抵抗,不少人脱掉上衣,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
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和募捐队,万众一心,支援抗战。
看到这些,我深深地为上海军民们感到骄傲。
因为,他们顽强抵御敌人,不管敌军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家卫国。
我觉得中国军民就是靠这种顽强不屈、团结战斗的精神,才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经过三十多天的激战,日军始终无法占领上海,5月5日,签订停战协议。
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远令人思念。
我亲耳听过蔡醒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给我们讲的抗日,我亲手给仍然健在的十九路军战士带过红领巾,原来历史不曾远去,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观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展览,更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为十九路军烈士的大多数人都是广东人,再加上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也都是广东人,所以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就建在广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军烈士就长眠于我们水荫路?你是否经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凯旋门?你是否清明时节给十九路烈士敬献鲜花?请你和我,都不要无视这段就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了解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关于918事变有感作文600字
关于918事变有感作文600字关于918事变有感作文600字【篇一】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
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
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
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
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
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篇二】在美好的今天,我仍然不能忘记九一八事变,不能忘记那悲惨的画面。
记得有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日军野蛮的侵华行为感到愤怒。
九一八,九一八,国耻啊!它使同胞们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让鲜血染红了东北的松花江上,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啊!目前,世界呼吁和平,地球呼吁和平。
那我们就有理由抛开一切历史去维护和平吗?不错,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呼吁和平。
但我们不可忘记过去,一味而无知的维护和平,我们不能忘记日中战争,不能忘记可恶的日本人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撒过野,不能忘记他们曾在这片属于中国人的'土地上随意践踏。
一·二八事变感想
一·二八事变感想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预谋已久的一场侵略战争。
反映了日军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也体现了中国军民面对侵略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
首先,从日军发动战争的目的来看。
其在上海发动事变,是为了配合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转移中国军队目标,以促进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第二,从中国反对侵略的力量来看,抗击日军的主力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上海军民抱着对侵略的坚决抗击态度英勇战斗,但是因为事发突然,准备不够充分,且国民党前期的对日态度相对软弱犹豫,所以抵抗侵略的战斗反复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
期间经过停战,双方增援等过程,最终在几次击退日军和撤退的拉锯战后,取得了停战的结果。
而中共方面此时处在王明的统治下,“左”倾冒险主义的指导下,没能做到联合广大群众结成统一战线,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导致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发生了一些错误的行为。
第三,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具有相对的积极意义。
一·二八事变后,原本群龙无首的国民党党内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国内各界人士也因外敌入侵而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团结。
停战的结果也相对乐观,并未签订割地赔款的停战协议,是中国进入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的战争中少有的成果。
中国军队在抗日的一系列战争中,建立了抗战的信心和民族勇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
军队的轻视心理。
第四,从后续影响来看。
一·二八事变对于国内形势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影响。
国民党抗击日军侵略时,共产党在其后方扩大根据地的行为,使得国民党认为共产党借抗日之机发展势力,对国民党统治构成了威胁,从而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该政策包括讨粤和剿共两部分。
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有感
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有感在宝山区的临江公园中,坐落着一座淞沪抗战纪念馆。
在这座纪念馆中,珍藏着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人民和国民党19路军并肩作战,和当时进犯上海的侵华日军进行的殊死抵抗的不平凡历史。
“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那一张一张泛黄的历史史料,被静静地安放在这里,告诉人们在70多年前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一幅幅被悬挂起来的黑白照片,又似乎在诉说着上海人民在两场浩劫中的所受到的伤害与耻辱;而那些躺在玻璃柜中国民党第19路军用过物品貌似叙述着当时战斗的惨烈。
自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件,中华民族遍遭蹂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民族抗日大旗,通过国共两党合作,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全民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党始终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那份信念,那份信仰始终不渝。
以党为母体,那每一名党员便是每一个细胞,党的意志真切得体现在每一名党员身上。
他们冲在危险的最前面,他们扛的任务最繁重,他们杀敌最勇猛,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他们不仅锤炼了自己,更辐射引导了周边,党的生命之树常青。
让我们回眸历史,轻轻走近那已远去的战争,让我们聆听回音,深深地缅怀那中华民族不屈的忠魂。
往事已逝,江山已改,人已非昨,历经沧桑,唯一不变的仍是那份执著与信仰。
还看今朝,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无须抛头颅撒热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那就是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始终走在人民群众的前列。
紧跟形势,从最本职的工作做起,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顾健) 七月的一个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临江公园,穿过一条林荫大道,来到了记录着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历史的淞沪抗战纪念馆。
我们参观了淞沪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历史图片及照片资料、实物资料,上面记载了日本侵略者的令人发指的残酷暴行和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奋勇抗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918事变心得体会以及感受5篇
918事变心得体会以及感受5篇9月18日,没有谁能够忘记90年前的今天,这是我们中国人要铭记的一天,那么你知道918事变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918事变心得体会以及感受,欢迎阅读!918事变心得体会【篇1】“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
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这就是“柳条湖事件”。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9月19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
东北军撤向锦州。
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以上就是几十年前那场事变的经过。
3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白山黑水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战火很快了烧遍了整个华夏神州。
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中华儿女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把东洋鬼子赶出了家门。
流年流水,如今又是太平盛世。
纪念918事变最新感悟和心得6篇
纪念918事变最新感悟和心得6篇篇1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日,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XX 周年之际。
回首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对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深感心痛和悲愤。
作为一名资深文案策划与报告撰写专家,我结合时事,对于纪念九一八事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历史之痛,铭记于心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
当时的中国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力衰弱,而日本则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
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与安定。
二、民族精神,激发力量在九一八事变中,中国人民的力量从何而来?我认为,源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念,不畏强敌,英勇斗争。
这种精神力量,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三、历史启示,警钟长鸣纪念九一八事变,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吸取教训。
我们要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四、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九一八事变的惨痛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与冲突只会带来灾难与痛苦。
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定,积极推进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五、弘扬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要积极弘扬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牢记国家的荣誉与尊严。
史上最深刻的教训:一二八淞沪抗战带给中国的启示
史上最深刻的教训:一二八淞沪抗战带给中国的启示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龙华机场与中国守军发生军事冲突,标志着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开始。
这场战争历时数十个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我们提出了重要的教训与启示。
首先,这场战争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可动摇的维护决心。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集体行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令所有侵略者不敢轻视。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顾生死,进行了顽强的搏斗,使战争胜利逐渐走向我们一方。
其次,这场战争揭示了民族团结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全民族的团结才能使国家日益强大,在我们面临外部威胁时,特别有必要保持团结。
在抗战中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团结在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如今,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民族团结。
第三,这场战争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独具特色,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抗战中,中国军民通过驯养勇气、纪律严格、团队协作等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最后,这场战争警示我们要时刻警惕外部领导畸形、内部分裂所带来的危机。
历史已经发生过不少国家分裂的案例,我们应该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在我们国家发生过的内讧和分裂。
这对于制定外交政策和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内部的和平和团结。
总而言之,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中国的历史事件,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催生了伟大的精神和历史的成果。
在日后的国家建设中,我们应该借鉴这场战争所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智慧和力量,为实现更加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汲取动力。
918事变感想范文(精选17篇)
918事变感想范文(精选17篇)【篇1】918事变感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
”胜利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却,时间可以过去,国耻不能忘记。
永远不能忘记,清政府签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永远不能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
永远不能忘记,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使3000多万东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国奴。
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对我囯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然而,坚强勇敢的中国人民并未屈服,中华民族的脉捶里永远流动着不屈的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侵略者的枪炮,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无数仁人志土和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民族付出了人类历空前的代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并从此铺就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令人气愤的是,日本战败后,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日本战犯们面对自己犯下的滔滔罪行和法官的审问,竟然否认自己“有罪”。
哪怕直到今天,日本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以公开文件的方式向深受伤害的中国人民道款过。
更让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难以接受的是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教科书竟时常会否认自己侵略过。
永远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永远不能忘记“发展才是硬道理”,要继承中华民族敢于担负责任的勇气,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被过往民族间的仇恨所蒙蔽双眼,而是为了让历史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读后感
《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读后感《近代中日关系丛书之五—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关捷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出版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生动而又力求通俗的介绍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著作。
书中以翔实的材料,揭露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暴行;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尤其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两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相互支持,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动人情景。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完了《中国人民奋战》,书中分为淞沪奋战树丰碑,抗敌御辱的坚强堡垒,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风云,国民党军队的对日抗战,慷慨雄浑的战歌,白山黑水铸英魂六部分,一方面我对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残忍侵略感到愤怒,另一方面我对中国人民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非常钦佩和感谢,若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9月在沈阳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和扩张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地开动战争机器,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到处攻城略地,基本上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
从此,日本走上了武装侵略和征服中国的道路。
中国人民由此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英勇卓绝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正当日本关东军的铁骑践踏东北大地,把血腥的侵略战争强加于东北人民头上之时,1932年1月,日本海军又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在淞沪地区挑起了另一场战争。
(源自《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第1页)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一是要转移国际社会视线,掩护日军对东北的侵略,二是要扩大其在上海的势力范围和占领区域,三是要打击抗日救亡运动,逼迫南京政府让步。
“一·二八”抗战是异常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军民一致,同仇敌忾,协力抗战,成为淞沪抗战的基本特征,并贯串于这场战争的全部进程。
有关918事变的个人观后感500字
有关918事变的个人观后感500字《918事变》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七二八事变为主线的纪录片,电影的影片主要内容讲述了当时日本联合军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中的历程,和日本当时士兵对于中国人民的残忍欺辱和屠杀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侵略战争的残酷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纪录片通过跟随中国抗日战争的战争历程,以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主的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坚强,以及中华民族在痛苦和困难的时刻中战胜困难与取得胜利的决心和力量。
其中,纪录片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许放!”的场景,当时的杭州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占领。
在炮火声中,一个小小的飞机载着炸弹离开了跑道,这一幕戏仿佛要将一切都夷为平地,但此时,一个将军的命令犹如一条大河翻滚而过,在这个时候,一名工人举起镐头砸向地面,车夫去捂住轮胎,保证不发出声响,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随这命令一起停滞,深深地被那一份愤怒和那一份宁静所感染。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在痛苦中保持着奋发向前的精神,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为民族解放的崇高精神。
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记住那段历史,珍惜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同时也要有警醒心,时刻做好自我防范和保护,以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此外,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民族性格的坚忍不拔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勇气,体现了中国民族坚定的国家意识和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这也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强大,而是团队的不败。
而积弱成强的道路上,传承精神与意识形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在电影中融入诗歌和音乐,强化了电影的叙事风格。
而那段今日仍然信仰者,昨日依旧追求者的声音”,以及“亲人呼唤,屈身一战”的句子,更让我感受到了这部电影所传递出来的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和自我解放的强大信仰,让我们更加理解这段历史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意义和贡献。
总之,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和自我解放的决心和勇气。
918事变感想五篇
918事变感想五篇918事变感想(一)1931年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告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一战,就是14年。
每当到这个时候,曾经沦陷的沈阳城内汽笛长鸣,警钟长响。
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
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
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和正义的追求。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先烈。
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先烈,愿意用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的。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也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企图用暴政来统治世界,妄想用别的民族的鲜血满足自己的欲望。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学生。
我们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爱国行动不是单纯的耻辱记忆,也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居安思危,把我们浓浓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强盛民族的实际行动中去;因为只有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够避免“九一八”那样的历史重演,才能延续我们的民族血统。
918事变感想(二)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让我触动最大的莫过于学校组织参加九一八纪念馆的活动。
从那次参观活动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了祖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多么的不易,甚至可以说是在血泪斑驳的历史中艰难的挺过来的。
918事变的教训与启示
918事变的教训与启示918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首先,918事变告诉我们,历史不能被忽视。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是记忆的根基,是文化的源泉。
如果我们忽视历史,就意味着我们忽视了自己的根基和文化。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不忘历史,方能开创未来。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历史,尤其是那些充满教训的历史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其次,918事变提醒我们要警惕侵略和霸权主义的威胁。
历史上,许多国家因为对侵略行为的无视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918事变是日本侵略行为的起点,它给中国带来了长达14年的苦难。
然而,这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侵略事件。
世界各地都曾经历过侵略和战争,这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侵略和霸权主义的威胁,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第三,918事变提醒我们要加强国家的自强不息。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家的统一和独立面临巨大挑战。
918事变的发生是中国国力薄弱的一个显著标志。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通过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在抗战胜利后,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探索和建设。
如今,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正是自强不息的结果。
最后,918事变告诉我们要珍惜和平。
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现象之一,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伤害。
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和矛盾。
正如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说:“和平是最高的善,战争是最大的恶。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和平的追求,并为实现和平而努力。
918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警醒自己,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加强国家的自强不息,珍惜和平,为实现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918事变的个人心得体会(8篇)
918事变的个人心得体会(8篇)918事变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1)面对沦陷、殖民的历史场景,无不感慨于抗日战士修密营、打游击的曲折战线;对日作战10万余次,消灭侵略者约18万人……无不惊叹于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向同行的斗争智慧。
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赵尚志等革命先烈以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冲锋姿态,见证着抵御外侮、凤凰涅槃的重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中华儿女在悲愤伤痛中汲取着“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的历史教训,在“和平来之不易”的广泛共识中踏上复兴之路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牢记战争教训,昂扬斗争精神,在苦难中熔铸“中国面孔”。
铁证如山,历史不容篡改;苦痛如炬,历史更不容忘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沉淀下的宝贵镜鉴,真实记录着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熔铸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告诫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要在尊重历史、珍视历史、铭记历史中涵养抗战精神,沿着“爱国、报国、强国”的奋斗轨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中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
要充分利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录片、电教片等载体开展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把握历史规律、塑造民族精神,汲取斗争经验、增长斗争本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担当履职尽责。
越是艰险越向前,要把斗争中的思想障碍、奋进中的实际困难当作成长成才的必备“养料”,始终秉持对历史、对未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读史、知史、用史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播种传递希望,锻造烈火真金,在考验中当好“迎春使者”。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这是中华儿女在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的“制胜法宝”,是在奋斗历程上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行动指南”。
决不能自甘落后、不思进取,决不能一味地避让退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得到百姓广泛拥护,迎来光明前景。
一·二八事变有感
“一· 二八”事变的积极意义:1,促进了国内团结。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2,建立了抗战的信心,转变了国际观念。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淞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
“一·二八”事变有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量土地,并试图扶植前清朝皇帝溥仪建立满洲国。但此一行动刚开始就受到了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的普遍反对,于是日本决定在上海这一国际性的大都市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使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控制行动能“十一人俱乐部”(成员包括木户幸一、近卫文麿、牧野显声等),也参与了“一二八事变”的策划。该组织主张日本在完成对中国东北的征服前,需有一个“思考间歇”期,以应付国内外的许多问题。为此在这期间,日本需要在上海发起一场“假战争”。
1932 年 1 月 28 日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中国方面, 1932 年 1 月 29 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 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 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1 月 30 日,国民政 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 月 1 日,蒋介石命令中 国空军参战。2 月 4 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 4 个防卫区,同时令川、 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 月 8 日,蒋介石批 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2 月 14 日,蒋介石命令将第 88、87 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 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 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 2000 名以补充十九路军, 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 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 卫立煌第 14 军(辖第 10 师、第 83 师两师)、第 1 师、第 9 师、第 47 师及陈诚第 18 军(当时下辖第 11 师、第 14 师、第 52 师共三个 师)、独立第 36 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 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 战)。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 3 月 1 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 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 月 3 日,日军在英、 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 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 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 判。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 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 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5 月 5 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 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 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 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 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 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 筑路,即恢复 1932 年 1 月 28 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两国参战军队: 日军陆军 7.7 万人 (连海军共近 10 万人), 中国陆军 5 万人 。 停战谈判期间(1932 年 4 月 29 日),韩国人反日志士尹奉吉混 入庆祝日本天皇生日的天长节暨日军胜利庆典,向主宾席投掷炸弹, 结果白川义则被炸死。
国族精神与民族自强:一二八淞沪抗战告诉我们什么
国族精神与民族自强:一二八淞沪抗战告诉我们什么国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孕育的、具有异于其他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基础和重要体现。
而民族自强则是指一个民族在外在威胁和内在困境中通过自我努力来达到繁荣富强的状态。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无数民族英雄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国族精神和民族自强的伟大价值。
其中,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光辉而无愧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当前自强奋斗历程中光辉的一页,最重要的是,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展现了自己的国族精神和民族自强精神,抗击了侵略者,保全了自己的领土完整,创造了许多民族英雄。
首先,一二八淞沪抗战告诉我们,国族精神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石。
上海作为近代化最为先进的城市,也是中国民族自强运动的中心之一。
当时的上海早已成为兵工制作中心、大型企业集聚地和文化中心。
然而,当外敌入侵时,上海人民不离不弃、同舟共济,体现了高度的国族自豪感,团结一心,迎击侵略者,这种国族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行。
其次,一二八淞沪抗战告诉我们,民族自强是必须的。
一个古老民族在面临强大外来压力时,必须维护自身利益、解决自身的问题,缓解内部矛盾,实现民族团结和自强自立。
在抗战中,各方面立足自身优势和所需,通过自我努力和创新,充分利用资源,耐心等待时机,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一历史经验表明,民族自强是中国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根基。
最后,一二八淞沪抗战告诉我们,民族合作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关键。
抗战时期,民族英雄们远赴沙场、英勇杀敌,他们很少是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配合中国军队、抗日力量共同作战,通过紧密协作、互相支持、相互配合,有效地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者。
这一经验表明,民族合作是一个强大民族走向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总之,一二八淞沪抗战告诉我们许多有关国族精神和民族自强的宝贵经验。
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历史的层面上,认真揣摩这些经验,发扬传统美德,不断弘扬国族精神,汇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祖国。
铭记历史918事变个人感悟和心得6篇
铭记历史918事变个人感悟和心得6篇篇1918事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对918事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警示后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一、铭记历史,警钟长鸣918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满洲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
这次事件是由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引起的,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国耻。
二、深刻反思,汲取教训通过对918事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深刻教训。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当时的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防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坚持和平发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三、自强不息,振兴中华918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振兴中华。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传承精神,弘扬文化918事变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悲剧,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于担当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五、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尽管918事变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教训,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继续推进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铭记历史918事变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历史教训、汲取历史经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望未来前景、增强国家实力、推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做出努力和贡献!篇2身为一个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历史的伤痕——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历史影响 正式推行“攘外必先安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二八事变的历史影响正式推行“攘外必先安内”
导语:积极的一面 1,促进了国内团结。
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
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
积极的一面
1,促进了国内团结。
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
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
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2,建立了抗战的信心,转变了国际观念。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
淞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无赔款条款,实为百年来所罕见。
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表现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抗日救国的英勇牺牲精神,表明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中国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性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也为在沪西方人所亲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清末以来西方人轻视中国军队的心理,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改变了中国的国际观感。
消极的一面
国民政府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即已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口号:“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八”事变有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量土地,并试图扶植前清朝皇帝溥仪建立满洲国。
但此一行动刚开始就受到了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的普遍反对,于是日本决定在上海这一国际性的大都市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使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控制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除关东军板垣征四郎外,东京的裕仁天皇的文官党羽“十一人俱乐部”(成员包括木户幸一、近卫文麿、牧野显声等),也参与了“一二八事变”的策划。
该组织主张日本在完成对中国东北的征服前,需有一个“思考间歇”期,以应付国内外的许多问题。
为此在这期间,日本需要在上海发起一场“假战争”。
1932 年 1 月 28 日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中国方面, 1932 年 1 月 29 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
1 月 30 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
2 月 1 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
2 月 4 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 4 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
2 月 8 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
2 月 14 日,蒋介石命令将第 88、87 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
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 2000 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
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 14 军(辖第 10 师、第 83 师两师)、第 1 师、第 9 师、第 47 师及陈诚第 18 军(当时下辖第 11师、第 14 师、第 52 师共三个师)、独立第 36 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
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
但 3 月 1 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
3 月 3 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
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
5 月 5 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 1932 年 1 月 28 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两国参战军队:日军陆军 7.7 万人(连海军共近 10 万人),中国陆军 5 万人。
停战谈判期间(1932 年 4 月 29 日),韩国人反日志士尹奉吉混入庆祝日本天皇生日的天长节暨日军胜利庆典,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白川义则被炸死。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等人以事变期间红军发动赣州战役等为借口,正式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一·二八”事变的积极意义:1,促进了国内团结。
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
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
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2,建立了抗战的信心,转变了国际观念。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
淞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