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投降竟然另有原因:并非因为原子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投降与战争结束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投降与战争结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投降是战争结束的重要标志。
这一投降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经历了多个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日本侵略军的困境、重要投降事件以及战争结束的意义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投降与战争结束。
1. 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自那时起,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斗争。
经过艰辛努力,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日本侵略军逐渐陷入困境。
2. 日本侵略军的困境日本侵略军在持续的战争中遭受了沉重损失。
首先,中国人民坚决抵抗,他们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进行了长期持久的游击战,给日本侵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其次,国际上的反对日本侵略行为也逐渐增多,日本陷入了国际孤立的境地。
此外,日本本土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战争疲劳。
这些因素使日本侵略军的投降成为可能。
3. 重要投降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存在一些重要的日本侵略军投降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战争的结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投降事件,如1945年9月,日本侵略军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在华北地区投降;1945年9月,关东军正式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投降,接受审判等。
这些投降事件的发生,彻底结束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统治,为战争的结束奠定了基础。
4. 战争结束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束对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外侮的伟大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作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后来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总结起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的投降与战争结束是一系列关键事件和转折点的结果。
尽管投降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它最终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战争的结束奠定了基础。
原子弹炸日本战败的终结
原子弹炸日本战败的终结在二战的末期,原子弹被美国投放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原子弹并非终结日本战败的唯一因素。
事实上,原子弹的投放只是导致日本投降的诸多因素之一。
首先,与其说是原子弹导致了日本战败,不如说是战败已经注定,原子弹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二战期间,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军事资源耗尽和空前的国际孤立。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日本的战略优势迅速丧失。
此外,意识到无法改变战局的日本皇室和内阁已经开始讨论投降的可能性。
因此,即使没有原子弹的投放,日本的战败也是迟早的事实。
其次,原子弹投放对于日本高层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使日本的战略形势更加不利,加速了内阁的投降决策。
事实上,在原子弹投放前,内阁中已经有一派倾向于和平的声音。
面对原子弹的毁灭性威力,这一派别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因此,可以说原子弹的投放加剧了日本内部的分歧,使投降的声音更加强大。
然而,原子弹的投放并没有立刻让日本投降。
事实上,从广岛原子弹爆炸到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经历了数日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原子弹的恐惧并没有让日本方面立刻屈服。
相反,他们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争取更好的和平条件。
这表明,原子弹并非唯一的压倒性因素,而是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苏联对日本战败的贡献。
原子弹投放后不久,苏联迅速发动了针对日本的侵略行动,占领了中国东北的旅大、长春等重要城市,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苏联的介入使日本高层认识到,如果他们选择继续抵抗,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这也为日本投降提供了额外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原子弹的投放虽然在日本战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
日本在二战末期已经陷入困境,战败已经注定。
原子弹的投放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除此之外,日本内部的决策和外部的压力同样重要,以及苏联在最后阶段的介入,都对日本战败产生了重要影响。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解析版)
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B项正确。
2.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英美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这次会议在图中何处召开()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图中①位置是苏联的雅尔塔,图中②位置是埃及的开罗,图中③位置是伊朗的德黑兰,图中④位置是德国的波茨坦。
据所学可知,1943年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
3.以下二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基础篇【答案】D【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是美、苏、英、中等26国;《开罗宣言》是美、英、中三国;《雅尔塔协定》是美、英、苏三国;《波茨坦公告》是美、英、中三国。
故选D项。
4.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一现象说明()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
C项正确。
5.加速下图所反映事件到来的因素有()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④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未涉及日本问题,③错误;①②④均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故选C项。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内幕大揭秘解读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内幕大揭秘(2014-08-15 06:58:50)·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侵华日军缴械投降。
题记:69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是,就在8月15日前夕,日本军方右翼分子发动叛乱,力图逼迫日本天皇收回无条件投降的成命,并意欲夺取日本天皇的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录音。
但是,最后日本平息了叛乱,部分叛军头目开枪或剖腹自尽。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4年夏天,日本吹嘘的“绝对国防圈”被摧毁,本土处于盟军飞机轰炸范围之内。
挑起战争的东条英机内阁眼看败局已定,被迫宣布倒台。
新上台的小矶国昭内阁苦苦支撑了8个多月自请辞职。
1945年4月5日,铃木贯太郎出任内阁首相,组阁未及一个月传来噩耗:希特勒战败自杀,德国投降。
鉴于日本的战争能力丧失殆尽,铃木着手制定收拾时局,随之向驻苏联大使佐藤发出训令,令其婉请苏联政府出面调停。
7月26日晚,美、中、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次日10点,日本内阁六巨头举行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日本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
内阁六巨头是首相铃木、陆军大臣阿南大将、海军大臣米内大将、参谋总长梅津大将、军令部长官丰田大将、外务大臣东乡。
会上,首相铃木、外相东乡认为,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明智的。
而以陆军大臣阿南为首的军方人士坚决主张无考虑余地。
由于屈服于多数的军方的压力,铃木在28日代表日本政府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政府的态度是默杀《波茨坦公告》。
所谓“默杀”,就是不予置理,默然无视,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
那么,日本陆军是怎样负隅顽抗的?日本天皇对《波茨坦公告》有何反应?而最终日本天皇《终战诏书》又是如何宣布的呢?一、双方各执一词,天皇希望停战,军方拒绝投降。
1945年8月上旬,日本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数次会议争论不休,议而不决。
虽经天皇“圣裁”又“圣裁”,主战派仍阳奉阴违。
其追随者发动“起义”,追杀大臣,包围皇宫,搜查天皇录音,几乎使《终战诏书》不得广播。
【配套K12】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日期:2017.4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卷上。
1. 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由此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A. 广建诸侯藩国B. 区分血缘亲疏C. 保证法律执行D. 巩固分封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王国维所说为嫡长子继承制,它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秩序,因此D项正确;广建诸侯藩国属于分封制,与材料不符。
因此A项错误;区分血缘亲疏是宗法制的目的,不符合材料。
所以B项错误;从材料内容中无法得出保证法律执行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
点睛:材料的大致意思为“天子诸侯的传承,是通过法统立长子和立嫡子来确定的。
(虽然)立贤良的人的好处超过立嫡子,人的使用才能优于资格,之所以不用这个方法(即立贤不立嫡长,用人只看才能不看资格这个情况)来替代,是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发生争执,这个坏处不可胜数。
”可以推出嫡长子继承制。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再来判断就很容易。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它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创建皇帝制度C. 创建三公九卿中央官制D. 统一全国和创建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
ABC表述正确,三项属于具体制度,都有片面化的问题,都从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答案选D。
1945:日本投降台前幕后
1945:日本投降台前幕后作者:姚联合来源:《党员文摘》2015年第08期1945年8月15日12时整,日本广播裕仁天皇《终战诏书》,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此前一周,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数次会议争论不休。
主战的少壮派军官甚至发动“起义”,追杀大臣,包围皇宫,搜查天皇录音,几使《终战诏书》不得广播。
8月9日“最高会议”不了了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9日零时刚过,苏联百万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70万关东军发起了全线总进攻。
面对多重打击,日本终于顶不住了。
1945年8月9日上午10点半,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最高战争会议。
铃木简要讲了议题,然后由外务大臣东乡报告苏联参战及原子弹爆炸后各方面的反映,建议日本接受投降协议。
会议中间又传来消息,“美国飞机在长崎又投了一颗原子弹”,四座惊愕。
“日本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铃木说,“我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别无其他选择。
”东乡更显焦急:“宝贵时机不能再错过,日本已危如累卵,若再拖延,更加不可收拾。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将军则反问:“谁能肯定我们百分之百地失败?我们当然不能接受这个宣言。
”双方各执一词,铃木、东乡、米内主张接受无条件投降,阿南、梅津、丰田坚决反对。
铃木于是宣布休会,交内阁会议讨论。
午饭毕,内阁会议在首相官邸举行,会上,多数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保留天皇以维持国体。
在阿南、丰田、梅津等主战派恫吓下,相当部分阁员或收回了原先的观点,或沉默不语。
内阁会议开到晚上10点钟,以不了了之宣布散会。
8月10日黎明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面对以阿南为首的主战派反对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情况,铃木与东乡商量:奏请天皇召开御前会议裁决。
御前会议在皇宫地下掩体举行。
晚上11点50分,裕仁走了进来,他显得有点萎靡,似乎非常疲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940年毛泽东发文指出(国民党)“剿共十年”“剿”出了一个“一党专政” 但这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政而在“剿共”四年(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之后就已经“剿”出了一个“满洲国” 毛泽东此论()A. 意在抨击国民党分裂统一战线的行径B. 旨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C. 反映出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 加速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到毛泽东着重批判历史上国民党的分裂行为带来的后果其意在抨击抗战时期国民党分裂统一战线的行径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C项说法错误D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在1937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选A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B. 赔款2100万银元C. 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D. 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答案】B【解析】通过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ACD三项都直接体现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体现了半殖民地特征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赔款则与社会性质无关不能体现半殖民地化所以B正确3.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A. 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B. 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C. 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D. 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答案】A【解析】抗战初期英美等国对中国不支持随着中国抗战的扩大并且取得一系列成果英美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重要性从而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材料重点讲述的是英美对中国抗日态度的前后变化 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不能体现 B项排除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还没有形成 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态度 D项错误故选A4.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 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 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 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 尝试维护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对英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规定仅给与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利益因此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自由贸易的问题与国家领土主权无关 A项错误依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贸易活动说明闭关锁国已经有所松弛并未厉行 B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经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关税”的问题 C项错误故选D5.“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材料评价的人物应该是()A. 林则徐B. 左宗棠C. 邓世昌D. 刘永福【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知强调该人物维护国家统一捍卫边疆的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符合题意故B 项正确A项主要涉及禁烟运动、开眼看世界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主要是反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6.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两白银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C. 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开放苏州为商埠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案】B【解析】7.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B、C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故选A8.1983年8月王震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史学界最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史学界作出如此评价主要是肯定了左宗棠()A. 反对签订《辛丑条约》B. 面对洋人不屈不挠C. 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D.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后攻占吐鲁番挺进南疆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喀什噶尔 1878年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故选C9.1884年新疆建省后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地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到清末新疆年产丝由过去的30万斤增加到70万斤由英俄商人贩茧出国的每年达到150万斤左右这一现象()A. 推动了新疆的工业化进程B.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体现了政府重视边疆开发D.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破产【答案】C【解析】清政府在新疆设省并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说明政府重视边疆开发故C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蚕桑生产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B项夸大了材料现象的影响排除材料现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但“自然经济的破产”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10.《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在《辛丑条约》中侵略者却采取了“保全”清政府的政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 慈禧太后由仇外转化为媚外C. 列强侵华意见达成一致D.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西方列强的对华政策由瓜分灭亡中国转变为扶植清政府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迫使列强放弃灭亡中国计划的是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故A项正确B项并不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列强在侵华意见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故排除C项D项出现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排除故选A11.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辛丑各国和约》(即《辛丑条约》)上签字此条约共12款 19个附件《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C.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案】C【解析】1901年清政府与侵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帮助镇压本国人民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二十一条”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A【解析】①《南京条约》由中英两国于1842年签订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其中宁波属今天的浙江省故①项正确②《二十一条》是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不平等条约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 与今天的浙江并无直接关系故②项错误③《马关条约》由中日两国于1895年签订规定中国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杭州属于今天的浙江省故③项正确④《辛丑条约》由中国与十一国于1901年签订规定中国向各国赔款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与今天的浙江并无直接关系故④项错误13.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 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A. 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B. 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 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答案】A【解析】B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1)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排除故选 A14.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表明列强要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治华《辛丑条约》中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材料的观点故D正确《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故AC错误《天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故B错误故选D15.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16.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A. 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B. 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C. 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D. 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答案】B【解析】材料中叙述的变化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实力的变化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实力的转变还是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7.(1)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17.(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17.(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案】(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以看出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相同点表现在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同点表现在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2)说明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解析】(2)从材料中的“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等信息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和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答案】(3)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3)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应当联系所学从1842年《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来回答18.(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两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如何?18.(2)材料三为什么“夜夜梦台湾”?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18.(3)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结合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猜中国古代一个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武(苏联)” 你认为谜底对吗?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事件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关系因果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是甲午战争材料二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第二小问关系甲午战争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二者是因果关系【答案】(2)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割占台湾原因爱国之情【解析】(2)第一小问原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小问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台湾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爱国之情)【答案】(3)观点不全面原因国际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等【解析】(3)第一小问“屈原”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苏武”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根据所学可知观点不全面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19.(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19.(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七七事变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并分析材料二中抗战胜利为什么“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19.(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什么方针指引下进行的这一方针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军事上国共“同仇敌忾”、团结协作的经典是在哪次会战?19.(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中日关系你获得哪些启示?【答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解析】【答案】军事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清乡” 实施细菌战第一次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解析】【答案】启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中日两国和则两利应加强国际合作【解析】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答案】原因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具有强烈的侵略意识法西斯主义思潮的萌芽和发展【解析】根据材料“日本是个封闭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经济危机严重“可得出这时期日本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这也造成了他们强烈的侵略意识“可得出具有强烈的侵略意识根据材料“源自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思潮也开始在日本萌芽“【答案】伤害日本侵略使中国人口急剧减少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解析】根据材料“到1945年中国人口是5.4亿中国人口静态损失4000万“ 人口正常增长损失6亿“等信息可得出日本侵略使中国人口急剧减少、2.48亿吨粮食、逾1100万吨生铁“等信息可得出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可得出日本侵略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21.(1)据材料一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抗争?材料二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 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21.(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 85\% 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21.(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答案】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表现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是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在具体的体现上分别是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开始和不断的加深有联系到三次战争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综合解答中国人民的反抗主要体现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答案】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商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列出三项即可)【解析】解答本题只要了解《南京条约》具体内容的危害对每一个条款进行仔细的分析从割地赔款关税协定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方面来进行剖析【答案】对中国而言清廷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战败投降【解析】解答问题一定要分析到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以及对日本来讲尽管是日本获得了很多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最终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揭晓,整整瞒了70年,并非是2颗原子弹的事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揭晓,整整瞒了70年,并非是2颗原子
弹的事
展开全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世界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自此,中国人民抗战8年宣告胜利。
关于日本投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导致的。
其实不然,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揭晓,整整瞒了70年,并非是2颗原子弹的事。
日本投降的时候,光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地区就拥有着70多万兵力。
再加上其他战场上的兵力,日本的总兵力甚至超过了230多万。
据了解,就在日本全面溃败之际,日本为了挽回战败的局面,还组建了自杀式特别攻击队,而且日本国内还发起了“一亿玉碎”的作战计划。
从整整迹象表明,自从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后,日本并没有投降的打算。
而我们所了解的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只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并非是投降的真正原因。
那么导致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的参战。
据了解,1945年8月6日,
广岛原子弹爆炸以后,日本并没有宣告投降。
日本还心存侥幸地认为,如果苏联能够从中调停,那么日本还有希望再战,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那么悲惨。
一直到了1945年8月9日,随着苏联对日宣战,150万苏联大军进攻日本的关东军。
此时的日本人才慌了。
不久后,日本全面溃败,已经没有了再战的能力。
于是,8月15日,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这也是日本最终投降的原因。
高一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1.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一战期间的战败国德国与战胜国英法等国的矛盾以及1929年以来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困扰等,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无关。
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丘吉尔的言语表明了他对苏联持敌对的态度,但在法西斯德国危害世界之时愿与苏联合作,因为支持苏联对德作战符合英国的利益,所以答案选C项,A B两项与此无关,D项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
【考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点评:“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本题即是以此为背景考查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日本为什么投降
日本为什么投降日本为什么投降? 先来回顾以下几个时间点吧: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1931年6月,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
1931年7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1931年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注: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并不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6年后,即:1937年7月7日,关东军包围北平,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这才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14年后: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 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
原子弹炸日本彻底投降
原子弹炸日本彻底投降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
三天后,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这两次原子弹爆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毁灭。
作为战争的转折点,原子弹炸日本的事件导致了日本的彻底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弹炸日本对日本投降的影响。
一、罗斯福总统的决策在二战初期,美国由于担心原子弹技术被纳粹德国掌握,开始了“曼哈顿计划”,旨在开发原子弹。
然而,随着战局的转变,美国意识到这项庞大的研究项目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于是,美国领导人决定将研制出的原子弹用于日本,并在新任总统杜鲁门的领导下加快了原子弹的使用进程。
二、原子弹的威力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是传统炸弹无法匹敌的。
广岛和长崎的爆炸瞬间,将大片的土地摧毁,建筑物化为废墟,数以万计的无辜人民死于非命。
原子弹的强大威力给日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让日本政府和人民深刻感受到无法抵御的压力。
三、日本政府的震惊与无力面对原子弹的破坏力,日本政府感到了巨大的震惊与无力。
此前的战争已经让日本经济和军事力量几乎耗尽,政府无法继续抵抗。
原子弹爆炸后,日本的工业基础和军事设施几乎被摧毁,政府和军队丧失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四、人道主义考虑原子弹的使用引发了全世界的强烈关注和谴责,尤其是针对无辜民众的伤亡。
这使得美国政府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要求他们采取行动,以减少日本民众的伤亡和结束战争。
在人道主义的考虑下,美国政府开始寻找结束战争的方式。
五、日本彻底投降在原子弹炸日本的压力下,日本政府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
这次战争结束了整整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投降后,美国继续以接受投降条件和协议的方式处理日本的战后重建和政治改革。
六、对日本和世界的影响原子弹炸日本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事件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确立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此外,原子弹炸日本也使得世界各国认识到核武器的可怕威力,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核裁军运动。
二战日本投降主要因素是苏军参战还是美国原子弹
156文化纵横二战日本投降主要因素是苏军参战还是美国原子弹对于日本最后投降主要因素,是美国原子弹还是苏联参战?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长期争论,也有中国人形象表述为“苏武(苏联武力)”还是“屈原(屈服于原子弹)”,多数人认为苏联参战是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指出:最近几天是远东时局发生极大变动的时候。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大势已经定了。
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是苏联参战。
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从日本政府、军界、天皇决策过程看,日本投降主要是美国原子弹的威慑。
日本面对美中英等国不断打击和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利用苏联与美英矛盾,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全力对付美军,造成美军巨大伤亡让美军知难而退,接受日本停战条件;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日本的条件结束战争。
6月,日本驻瑞士公使向英美方面转达了日本关于议和的条件:改变无条件投降这一术语,天皇制不得侵犯,保存宪法,满洲由国际共管,朝鲜和台湾仍留给日本。
天皇反对在没有进行决战之前就实行无条件投降。
6月8日御前会议通过的《今后应采取的指导战争的基本大纲》,高唱“始终致力于战争的完成,力戒国民中和平空气的弥漫”[1]。
7月26日,美、中、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
警告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即将迅速完全毁灭日本本土。
日本官方对于公告里“完全毁灭日本本土”,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威胁。
首相铃木28日发表声明:“波茨坦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改头换面”“政府的态度是默杀”,日本将“坚决地战斗下去,直到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意味着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继续顽抗。
7月30日,在波茨坦三国首脑得知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
杜鲁门在回国途中发出命令:去投那颗大炸弹吧,现在仍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张建芳(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安庆 246003)摘 要:二战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原子弹还是苏联参战?国内外长期争论。
原子弹炸日本投降与战争结束
原子弹炸日本投降与战争结束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噩梦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苦难。
在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是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
而世界上首次使用原子弹的事件,也成为了当时引起巨大争议和深思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围绕着原子弹炸日本与战争结束的关系展开讨论。
1. 引子:原子弹的威力与影响在二战末期,正值盟军逐渐占据上风之际,美国曾面临着对日本发动大规模地面作战的困境。
然而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决策,即投入使用原子弹。
原子弹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其巨大的破坏力与伤亡规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恐慌。
2. 二战背景与原子弹的开发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陷入了绝对劣势,美、英、苏等盟国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同盟,对日本展开了全面的追击。
而为了结束战争,防止更多的牺牲,盟国在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美国投入了“曼哈顿计划”,并最终成功研发出原子弹。
3.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和投放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摩戈多炸药靶场成功爆炸,这标志着原子弹的研制成功。
随后,美国政府决定在战场上使用原子弹,希望通过强力打击,迫使日本投降。
4. 原子弹炸日本的影响当原子弹的炸弹威力被揭开面纱后,世界震惊了。
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成千上万的人在短时间内遇难,无数无辜生命瞬间消失。
这次事件引发了世界各国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使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人道主义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5. 日本投降和原子弹的关系1945年8月6日,美军投掷“小男孩”原子弹在广岛爆炸,8月9日,又投掷“胖子”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这两次爆炸,使得日本政府和民众认识到他们已经毫无希望,无法抵御盟国的攻势。
日本政府在这一天后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
原子弹炸日本是战争结束的重要转折点,虽然它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它实现了战争尽快结束的目的。
6. 战争结束后的原子弹争议总体来说,原子弹炸日本直接导致了战争结束,使得更多的生命得以保存。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根据 中美英三国之波茨坦公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根据中美英三国之波茨坦公告
导语: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
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
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
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
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波茨坦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总体叙述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
波茨坦会议期间,中国、美国和英国于1945年7月26日发表,苏联于同年8月8日加入。
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无条件投降
年 八 月 八 日 , 苏 军 出 兵 东 北
一 九 四 五
猜 谜 语 话 抗 日 因 试 探 抗 战 胜 利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 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 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 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 ‚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 ‘抗战胜利的原因’,谜底是 ‘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 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 武‛、‚蒋干‛、‚毛遂‛、 ‚共工‛等。
二、日本无 条件投降
1. 哪些因素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2. 结合下列时间,说一说日本投降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1945年9月9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
①国际: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 ②国内: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
2、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 全胜利。 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兴盛的转 折点。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解?
屈原 —— 指
日本屈服于美 国投下的两颗 原子弹。
蒋干——蒋
介石政府正 面战场组织 抗战的结果。
苏武——苏联红军
出兵东北,一举 击溃日本关东军。
毛遂——毛泽
东领导的抗日 武装坚持敌后 抗战的结果。
共工——共产
党、国民党、 国际反法西斯 力量等共同努 力的结果。
你认为哪一个 原因最重要?
二战时德国投降后日本为什么没有选择立即投降
二战时德国投降后日本为什么没有选择立即投降?因为日本政府还寄希望于苏联的“调停”。
1941年日本顶住希特勒的压力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苏联最危险的时候,日本政府遵守了条约。
现在,轮到斯大林遵守条约了,他一方面与日本周旋,一方面调集军队准备下手。
当美国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的消息传来后,突然对日本不宣而战。
撇开其他不论,这样的国家与流氓有什么区别?二战后跟苏俄混的,要么亡党亡国了,要么成了标本,如朝鲜那样成为世界政权的耻辱标本,没有一个有出息。
看一看美国,曾经的敌人德国与日本,跟美国混了20年,又成了当代的世界列强。
对这么大的反差都看不到的,要么先天弱智要么后天脑残,没有第三种解释。
中国跟苏俄曾经大混过一场,后来苏俄一翻脸,差点要叫中国吃原子弹,万幸被一个叫美国的国家给喝住了手。
自从中共政府发财后,一年接一年地量中华之物力去结苏俄之欢心,人家一不高兴,500发炮弹将中国商船打得直沉海底,开创了世界上友好国家公然击沉对方商船的历史纪元。
苏俄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朋友,跟苏俄混的,在世界上也不会有一个朋友。
中共政府在中亚砸了多少钱?中亚国家却齐刷刷地向日本表忠心。
中共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对苏俄的支持,让中国在中亚地区彻底丧失了全部民意。
这一回,苏俄的势力丧心病狂地击落马航客机,再次将苏俄的邪恶本质大白于天下。
这个时候,任何政权、任何政党如果出来为苏俄背书,注定将失去本国的全部人心,成为一个失去人心的政权、政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支持独裁,收获灾难。
中国曾经支持北朝鲜,其结果就是以“友谊”的名义,将长白山、天池、鸭绿江等一大块白山黑水割给金家作为革命圣地,似延安一样的革命圣地。
为维护金氏政权,中共政府还把“无私奉献和慷慨支持”作为了对朝基本国策。
中国曾经勒紧裤带援越南,终于援发了一场“自卫反还战”,引发战争的四座中国山头,今天有一半划拨给了越南。
而苏俄,在这方面更是作出了杰出榜样。
斯大林曾全力支持希特勒,一手把希特勒扶上了台。
还原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真相 摘要
抗战过去60多年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侵华日军的投降书现在何处?内容是什么?1945年9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侵华日军总司令、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上,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将军代表中方签字。
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第二天,日本发表声明:“日本为求自保自卫与东亚之解放而作战之决心,丝毫未感动摇。
德国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战目标有丝毫之变更。
”在曾经所向披靡的法西斯阵营里,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
和整个世界作对的人,必然遭到最严厉的警告。
7月26日,在德国波茨坦的一座避暑别宫里,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军方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从电台获知了这一消息。
8月6日,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一架名叫“伊诺拉·盖伊”的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
8月9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又一出人类悲剧在日本上演。
“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这颗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临终前许愿说。
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9日夜里开到10日凌晨。
44岁的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0日6时,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1945年8月15日,经过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美利坚合众国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投降。
日本天皇裕仁决定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的时间是1945年9月12日!地点:日本东京湾的美军依阿华级战列舰(IOWA,也有翻译成艾奥瓦级的)“密苏里”号的2#炮塔的前甲板上。
日本投降与二战的结束
日本投降与二战的结束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极为黑暗的时期,而日本的投降则标志着这场残酷战争的结束。
日本在二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投降不仅影响着日本国内,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日本投降与二战的结束。
日本投降的背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这一决定是在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后做出的,使日本政府深感绝望,不得不接受盟军的投降要求。
日本投降的背后,是数年来的残酷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和国家经济的崩溃。
日本的投降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结束,世界各国开始了和平的重建工作。
通过波茨坦公告和《波茨坦宣言》,盟军对日本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包括解除战争责任、放弃对外侵略等。
日本在投降后经历了一段困难的重建时期,但最终实现了和平与发展。
日本投降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的投降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结束了太平洋战争,使世界各国免于更多的破坏与伤亡;另一方面,日本在战后的重建过程中展现了出色的发展速度,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日本的投降也引发了对原子弹的反思与警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运动。
日本的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警示我们战争的残酷与代价,也启示我们和平的可贵与珍惜。
通过了解日
本的投降与二战的结束,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和平,努力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日本的投降不仅结束了二战,也开启了和平的新篇章。
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愿人类永远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课时作业20: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选择题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发生在1943年7月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通过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役完成的。
依此观点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具有与瓜岛海战相似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柏林战役3.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4.二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二战的顺利结束。
以下属于英美盟军配合的军事行动的有( )①西西里岛登陆②易北河会师③诺曼底登陆④冲绳岛战役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5.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此处的“三大盟国”是( ) 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6.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A.1处错误B.2处错误C.3处错误D.4处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投降竟然另有原因:并非因为原子弹
《波士顿环球报》2011年8月7日发表文章,介绍了历史学家在研究日本投降原因时得到的新成果。
文章称日本投降并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广岛、长崎核爆炸,而是另有端倪。
文章摘要如下:
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公众都接受了同一个导致日本投降的原因。
到1945年中,欧洲战
争已经结束,很明显日本已没有任何胜利希望。
经过多年横跨太平洋岛屿的艰苦战争,日本的海军
和空军几乎都被摧毁了。
物资生产步履蹒跚,完全被美国工业打败,日本人民正在经历饥荒。
全面
侵略战争对日本自己也意味着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但是,日本领导人仍然拒绝投降。
66年前的8月初,美国推出了一种可怕的新武器,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在短短几天内,
日本投降,终于结束了战争。
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对这一事件的新解释。
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长谷川整
理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是苏联介入太平洋战争迫使日本投降,而不是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
他
的解释可能会给投放原子弹的道德意义带来新解释,也会引起关于核威慑的争议,还表明我们可以
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怎样结束、为什么结束。
“长谷川改变了我的想法。
”因《原子弹出世记》一书获得普利策奖的理查德·罗兹说,“日本投
降的原因并不是那两颗原子弹。
”
长崎原子弹爆炸现场
杜鲁门总统发展核武器的决定一直是争议的来源。
很多人认为攻击平民永远都不是正义的。
20
世纪60年代,一位“修正主义学派”历史学家认为,日本在被原子弹袭击前马上就要投降,投放原
子弹是没有必要的,杜鲁门批准这么做是为了用这种新力量恐吓苏联。
二战日本投降及签字仪式
长谷川出生在日本,自1990年以来就在美国任教,他精通英语、日语和俄语,拒绝传统和修正主义的立场。
据他对证据的仔细核查,日本在广岛核爆炸之前并不准备投降,在核爆炸之后也不准备立即投降。
事实上,是因为在广岛核爆炸几天之后的苏联对日宣战使日本投降。
美国和日本公众都坚持认为是核爆炸结束了战争。
对于日本人来说,广岛是他们国家作为受害者的有力象征,帮助他们遮掩侵略者的角色和大规模战争暴行。
对于美国人来说,广岛核爆炸一直是最后被证明正当的手段。
长谷川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说:“这似乎触动了神经。
” 军情第一站
长谷川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从屋顶看到了投掷到东京的燃烧弹,他还记得地平线上奇怪的橙色光晕。
长大一些后,他对日本政府把战争带给本国人民感到很愤怒。
后来,作为一名学者,他接受了投放原子弹对结束战争很有必要的立场。
现在,他则认为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是战争罪行。
但他也补充说,美国不需要向日本道歉,直到日本真正接受自己所犯的战争罪行。
这就是一个大无畏地审视那段丑陋历史的人不断发展的观点,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没有勇气这样做。
7月2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格罗夫斯将军正在这里起草投掷原子弹的指令。
起初在选择目标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曾主张把京都也列入其中,因为它是日本的军事活动中心。
但是,史汀生坚持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和宗教圣地,不同意向那里投放原子弹。
史汀生的建议被接受,所以,京都就从轰炸名单上勾掉了。
原子弹爆炸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个城市作为轰炸目标。
这些城市是按照作为第一次袭击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的。
美国人确立这样一个名单,其依据是这些城市所发挥的军事作用的大小,同时考虑到投弹时的气候条件。
目标选定以后,杜鲁门、史汀生、马歇尔、阿诺德就投掷的时间和第一个目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斯帕茨将军指挥的空军战略大队,负责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投弹。
7月24日,美国陆军部给斯帕茨将军下达指令:“美国陆军战略空军司令官卡尔·斯帕茨将军:第20航空队509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条件下,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放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
”陆军部要求,在准备就绪后,应立即运去投放于目标的炸弹。
但是,关于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轰炸目标,则由陆军部另行通知。
另外,指令还强调:“一切发布有关对日使用武器的情报均由美国陆军部和总统掌握。
非经事先特别批准,司令官不得对此发布公告或透露消息。
”
7月25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陆军部的指令,并指示陆军部长史汀生执行这项命令。
当天,史汀生在结束波茨坦的使命后,便返回美国。
不久,这位77岁的陆军部长向总统递交了辞呈和一份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