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理财观念的 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代大学生理财观念的调查报告

——就福州个别大学进行调查

一、前言

财富就是将智慧运用于自然;致富的艺术不是勤奋,而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眼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直接拉动内需。理财已成为人们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和提供生活费,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滞后都给他们的消费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消费的旺盛需求,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因而在消费上呈现追求高品位、潮流化、知识性的特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高消费群体。对大学生消费出现的诸多问题。理财这堂必修课迫在眉睫地摆在了大学生面前。本文通过对福州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大学生在理财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1.调查对象:福州部分大学

2.调查时间:2010年6月1日—6月6日(共六天)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抽查比例为6.77%,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40份,无效问卷60份,问卷有效率85%。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和消费观。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对生活费的支出没有太大的计划、不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生活费,很少去关注专业理财或去咨询理财专家,没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其中月消费在500元以下的2人,占37%;500-700元的108人,占40%;700-1000元的261人,占18%;1000元以上的29人,占5%。消费在500-700元的同学伙食费占不到1/2,在交际费和衣饰费等方面支出较多,生活相对宽松。700元以上的学生伙食比例降低,用于其他方面费用较多,部分有享乐主义观。在学习用品、书籍方面消费占100元以上的仅有16.5%。在回答“您有花钱记账的习惯吗”时,仅有28.2%的大学生回答“有”,54.6%的大学生回答“没有”,17.2%的大学生回答“偶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供给,

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2%,有19.3%的学生是家教、兼职或勤工俭学及贷款和奖(助)学金。

(一)调查存在的现象

1.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本应以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以及各种考证)为主。而伙食费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却出现“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各种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消费成为日常消费大头,大学校园里不乏追“新”族。除此,通讯费和网络支出费用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费。

93%的被调查者认为“友情消费”有必要。81%的被调查者每月“友情消费”为0-100元,9%的被调查者每月“友情消费”为100-200元,约3%的被调查者“友情消费”每月为200-400元,极少的被调查者月“友情消费”达到400元以上。这说明当今我省大学生日益重视课余生活,聚餐、旅游、化妆品、健身,这些原本属于白领阶层的消费项目已普遍被大学生接受。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学生“恋情消费”和“友情消费”这两大消费热点。这两大消费趋向已被大多数大学生接受和认可。

大学生消费中,时尚产品和品牌产品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这一特点突出的一项消费就是手机。调查表明,大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90%(较2004年数据有较大提升)。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逐年增长。至于品牌选择,当问到“你买衣服是否挑品牌”时,仅16%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品牌不重要。当问到“你的手机是什么牌子”时,73%的被调查大学生拥有的手机是品牌产品。另外在服装、化妆品方面,品牌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调查还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2.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64%的同学刚好够花,还有24%的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3.消费偏高、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从汇总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点:一、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偏高;二、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还没有相应的理财观念和水平,很多学生每月消费超支。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4.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大多数调查的大学生都有作过兼职工作,56%正在做兼职。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为日后的消费等方面埋下伏笔。无疑,这种新兴的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在调查中也有同学自称为“理财达人”的。他在校园做业务代理,网上开店等。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

2.学校原因

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

3.社会原因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们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他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4.个人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