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SIMV+VG)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77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SIMV+VG组(n=39)和SIMV组(n=38),两组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均采用婴儿呼吸机通气治疗,SIMV+VG组采用SIMV+VG模式,SIMV组采用SIMV模式。
比较两组应用PS前、应用PS后1 h、通气12 h的平均气道压,比较两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
结果:应用PS前,两组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S后
1 h、通氣1
2 h,两组平均气道压均逐渐下降,且SIMV+VG组均低于SIMV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MV+VG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为46.75(35.63,64.17)h,短于SIMV组的65.57(43.85,113.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3,P=0.021)。
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SIMV+VG模式与SIMV 模式相比较,能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更有效地降低平均气道压,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NICU收治的NRDS早产儿77例。
入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RDS的诊断标准:早產儿生后不久呼吸≥60次/min,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胸部X 光片证实为NRDS,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4]。
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点均予以排除):无须进行有创通气患儿;合并呼吸道畸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宫内感染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重度窒息患儿;家属拒绝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治疗中途放弃治疗或要求转院。
所有入选病例中男49例,女28例;胎龄27~36周,平均(31.84±
2.13)周,出生体重760~3 100 g,平均(1 699.22±462.22)g,剖宫产
47例,经阴道分娩30例。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SIMV+VG组(n=39)和SIMV组(n=38)。
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患儿均采用婴儿呼吸机通气治疗(型号:SLE5000),该机有SIMV 及SIMV+TTV(即SIMV+VG)模式选择。
患儿在入院1 h内均应用PS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批准文号H20080429)200 mg/kg气道内注入。
呼吸机初调参数:(1)SIMV+VG组采用SIMV+VG模式。
吸气峰压(PIP)20~25 cm H2O,呼气末正压(PEEP)4~6 cm H2O,吸气时间(Ti)0.3~0.4 s,呼吸频率(RR)25~30次/min,目标潮气量(VT)4~6 mL/kg,吸氧浓度(FiO)30%~60%;(2)SIMV组采用SIMV模式。
PIP 20~25 cm H2O,PEEP 4~6 cm H2O,Ti 0.3~0.4 s,RR 25~30次/min,FiO2 30%~60%[5]。
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根据
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维持目标:pH值7.35~7.45,PaO2 50~70 mm Hg,PaCO2 40~60 mm Hg,SaO2 90%~95%。
撤机标准:呼吸道症状改善,无呼吸窘迫症状,自主呼吸存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正常,且PIP≤18 cm H2O,PEEP 2~4 cm H2O,RR≤10次/min,FiO2≤40%[5]。
呼吸机调节过程中,氧浓度调节与平均气道压的关系[6],见表1。
在即将应用PS时,记录当时平均气道压数值,随后立即应用PS,半小时后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应用PS后1 h记录当时的平均气道压数值,通气12 h后再次记录当时的平均气道压数值,待病情好转,达撤离有创呼吸机标准时,拔除气管插管改无创通气(本研究中无撤机失败重新有创通气的案例),治愈后统计有创通气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
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时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2。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气道压比较应用PS前,两组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S后1 h、通气12 h,两组平均气道压均逐渐下降,且SIMV+VG组均低于SIM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 两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比较SIMV+VG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为46.75(35.63,64.17)h,短于SIMV组的65.57(4
3.85,113.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3,P=0.021)。
3 讨论
NRDS为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7]。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影响V/Q比值,血流未得到充分氧合,从而引起新生儿缺氧[8-9]。
气道内注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NRDS的有效方法[10-11]。
适用于新生儿的呼吸机通常具备压力限制、时间切换和持续恒流的特点[12]。
常用的常频通气模式无法有效控制潮气量,对于NRDS的患儿尤为明显。
和正常新生儿相比,NRDS患儿的肺顺应性明显降低[13]。
而气道内注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后,肺顺应性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等压力参数下的潮气量可明显升高[14]。
潮气量过低时,可导致肺泡萎陷,而潮气量过高,则可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发生容量损伤,增加气漏、BPD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5-16]。
因此,采用更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对于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容量保证压力控制的通气模式则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通气模式潮气量不可控的缺点[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S前两组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PS后,肺顺应性得到改善,在原呼吸机参数下,潮气量明显升高。
SIMV模式通气下,医务人员需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呼吸机参数调节。
而SIMV+VG组由于设定了目标潮气量,呼吸机可根据患儿每次呼出潮气量,计算出达到目标潮气量所需的压力,在设定压力上限的范围内自动调节吸气峰压,从而降低平均气道压[18]。
结果显示,应用PS后1 h、通气12 h,SIMV+VG组均低于SIM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容量保证压力控制的通气模式下,呼吸机的动态压力调节方式能迅速有效地找到最适的压力,效率明显优于人工调节。
正因如此,SIMV+VG组可更早达到撤机标准,结果显示SIMV+VG组有创通气持续时间为46.75(35.63,64.17)h,短于SIMV组的65.57(43.85,113.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3,P=0.021)。
有研究认为容量保证通气模式肺损伤更少,可减少早产儿BPD、视网膜病变(ROP)及颅内出血(IVH)的发生率[19-20],因本研究样本较小,并发BPD、ROP及IVH的病例少,故有待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SIMV模式,SIMV+VG模式可减少NRDS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降低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Sweet D G,Carnielli V,Greisen G,et al.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2016 Update[J].Neonatology,2017,111(2):107-125.
[2]周晓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矛盾与对策[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81-82.
[3] Guldager H,Nielsen S L,Carl P,et al.A comparison of volume control and 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Crit Care,1997,1(2):75-77.
[4]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398.
[5]《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5):327-330.
[6] Joseph A K,Shannon E G,Roberta L K,et al.Intensive Care Nursery House Staff Manual[M].Eighth Edition.UCSF:Children’s Hospital,2003:21.
[7] Tsakalidis C,Giougki E,Karagianni P,et al.Is there a necessity for multiple doses of surfactant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premature infants[J].Turk J Pediatr,2012,54(4):368-375.
[8] Gonzalez Garay A G,Reveiz L,Velasco Hidalgo L,et al.
Ambroxol for women at risk of preterm birth for preventing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10):CD009708.
[9] Verma R P.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the newborn infant[J].Obstet Gynecol Surv,1995,50(7):542-555.
[10] Ramanathan R.Animal-derived surfactants:where are we?The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
J Perinatol,2009,29(Suppl 2):S38-43.
[11] Lista G,Castoldi F,Bianchi S,et al.Surfactan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cta Biomed,2012,83(Suppl 1):21-23.
[12]肖昕.新生兒呼吸机的基本性能与选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6):410-412.
[13]柳国胜,聂川.新生儿的呼吸生理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067-1072.
[14] Schm?lzer G M,Kamlin C O,Dawson J A,et al.Tidal volume delivery during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delivery room[J].Intensive Care Med,2011,37(11):1833-1839.
[15] Carvalho C G,Silveira R C,Procianoy R S.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in preterm infants[J].Rev Bras Ter Intensiva,2013,25(4):319-326.
[16]汲玮,黄悦(综述).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8):743-746.
[17] Razak A.Guaranteeing the V olume Guarantee Ventilation[J].Indian Pediatr,2015,52(5):444.
[18] Klingenberg C,Wheeler K I,Davis P G,et al.A practical guide to neonatal volume guarantee ventilation[J].J Perinatol,2011,31(9):575-585.
[19] Guven S,Bozdag S,Saner H,et al.Early neonatal outcomes of volume guaranteed ventil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3,26(4):396-401.
[20]周小坚,周贻荣,胡丹元,等.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与极低体重儿肺损伤的
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7):7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