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
活性炭在华北蓝盆花离体培养中的应用

活性炭在华北蓝盆花离体培养中的应用闹干朝鲁1,王纯2,阿拉坦其其格2∗㊀(1.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2.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㊀以华北蓝盆花茎段为外植体,在MS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研究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筛选炼苗移栽基质和盆栽基质㊂结果表明,组培苗的生长势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生根时间与对照相比均不同程度的延长;适宜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MS +3%蔗糖+0.6%琼脂+0.5g /L 活性炭,该处理下组培苗生长势良好,生根率㊁生根数㊁根长㊁株高等均高于对照组;适宜的炼苗移栽基质为蛭石+珍珠岩(1ʒ1)混合基质,适宜的盆栽基质为营养土+蛭石(1ʒ1),移栽成活率均达100%㊂该研究结果为华北蓝盆花离体快繁和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㊂关键词㊀华北蓝盆花;离体培养;活性炭;炼苗移栽中图分类号㊀S 68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21-0049-04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12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ppl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in vitro Culture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Naoganchaolu 1,WANG Chun 2,Alatanqiqige 2㊀(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19;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0)Abstract ㊀The stem segments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were used as explants,and activated carb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add-ed into MS mediu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ctivated carbon on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growth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meanwhile,the transplanting matrix and potted matrix were scree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s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ctivated carbon concentration,and the rooting time was prolonged in different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optimum medium for growth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was MS +3%sucrose +0.6%agar +0.5g /L activated carbon,the growth potential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as good under this treatment,the growth rate,number of roots,root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of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Vermiculite +perlite (1ʒ1)was the most suitable substrate for transplanting seedlings,and nutrient soil +vermiculite (1ʒ1)was the most suitable substrate for pot cultivation,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ing was 100%.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pid propagation and seedling production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in vitro .Key words ㊀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in vitro culture;Activated carbon;Transplanting seedlings基金项目㊀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MS08097)㊂作者简介㊀闹干朝鲁(1972 ),男,内蒙古通辽人,实验师,博士,从事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研究㊂∗通信作者,讲师,硕士,从事植物资源与抗逆生理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10-21;修回日期㊀2022-12-01㊀㊀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是川续断科蓝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抗逆性强[1-3],分布较广[4],是蒙药蓝盆花的主要成分[5],也是一种良好的地被植物[6],目前华北蓝盆花的利用仍处于野生状态,但市场需求日益加大,资源日渐减少,因此人工栽培和组培快繁技术是蓝盆花野生资源保护和种苗生产来源的主要措施㊂关于华北蓝盆花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较少[7],且其组培苗生根比较困难,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不仅能吸附对组培苗生长不利的物质,还可以为植株创造一个适宜于根系生长的黑暗环境[8],并具有抑制褐变[9-10]㊁促进外植体芽的伸长[11]㊁增加生根率和根数㊁使根系生长健壮[12-13]等作用,但研究发现活性炭用量过大时,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被吸附而不利于植株生长[14]㊂笔者以华北蓝盆花茎段为外植体,在MS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探究适合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活性炭浓度,同时筛选炼苗移栽基质种类,为华北蓝盆花离体快繁和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外植体材料为华北蓝盆花当年生带顶芽的茎段,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园艺植物栽培实验室㊂活性炭(粉)由福晨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㊂1.2㊀试验方法1.2.1㊀外植体消毒㊂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中,用95%乙醇处理30s,再用0.1%HgCl 2溶液处理1.5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3~5次后接种在培养基中㊂1.2.2㊀活性炭浓度设计㊂以MS 粉+3%蔗糖+0.6%琼脂为基本培养基(pH 5.9~6.0),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AC),活性炭浓度梯度为0(CK)㊁0.5㊁1.0㊁1.5㊁2.0g /L㊂制备培养基时调节pH 之前添加活性炭,培养基分装灭菌后培养基凝固前要轻轻摇晃三角瓶,防止活性炭沉淀瓶底或分布不均匀㊂每个100mL 三角瓶内装入30~40mL 培养基,每个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1株,重复3次㊂1.2.3㊀培养条件㊂组培苗放置于温度(25ʃ1)ħ㊁光照强度为2500~3000lx㊁光照时间12h /d 的光电培养箱(SANYO)中进行培养㊂1.2.4㊀移栽基质种类与配比㊂生根培养60d 的华北蓝盆花组培苗在室内灯光下放置炼苗7d㊂开盖取出组培苗,洗净根部培养基后,分别移栽到蛭石㊁珍珠岩㊁蛭石+珍珠岩(1ʒ1)的基质中,先放避光的实验台上缓苗7d,再放置光照培养架上养护,每天喷水,7d 浇透一次水㊂养护30d 后统计成活率和生长势㊂用不同基质移栽30d 后再分别移入营养土㊁营养土+蛭石(1ʒ1)㊁营养土+珍珠岩(1ʒ1)的培养土中进行上盆管理,30d 后统计成活率和生长势㊂1.3㊀数据分析㊀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生根时间,接种35d 后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21):49-52㊀㊀㊀统计根长㊁根数㊁株高等,观察记录植株生长势㊂将试验数据用Excel 2016软件整理㊁作图,用SPSS 26.0软件单因素AVONA 分析中沃勒-邓肯分析法进行显著性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植株生长势的影响㊀由图1可知,未添加活性炭时,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速度较慢,植株矮小,叶片浅绿,且茎基部有轻微褐化现象,根短而细㊂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后,植株褐化现象消失,活性炭浓度在0.5~1.0g /L 时,植株生长势良好,叶片舒展㊂活性炭浓度在1.5~2.0g /L 时,生长受抑制,生根率下降㊂浓度1.0g /L 时,植株地上部分长势最优㊂注:A~E 分别为活性炭浓度为0㊁0.5㊁1.0㊁1.5㊁2.0g /L㊂Note:A -E was 0,0.5,1.0,1.5,2.0g /L activated carbon.图1㊀接种35d 时组培苗生长状况Fig.1㊀Growth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t 35days after inoculation2.2㊀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生根时间的影响㊀由图2可知,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升高,生根时间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㊂当活性炭浓度为1.0~1.5g /L 时,其生根时间与对照相比有一定差异,较对照组稍延长㊂当活性炭浓度为2.0g /L 时,平均生根时间为25d,显著高于对照(P <0.05)㊂其他浓度活性炭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㊂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活性炭浓度间差异显著(P <0.05)㊂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C concentrations at 0.05level.图2㊀活性炭浓度对组培苗生根时间的影响Fig.2㊀Effect of AC concentration on rooting tim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2.3㊀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根长的影响㊀由图3可知,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根长的影响显著㊂当活性炭浓度为0.5g /L 时,其平均根长高于对照组102.41%,但差异不显著㊂当活性炭浓度为1.0g /L 时,其平均根长略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㊂当活性炭浓度为1.5g /L 时,其根长显著高于对照(P <0.05),高234.94%㊂当活性炭浓度为2.0g /L 时,其根长显著低于对照(P <0.05)㊂各处理的组培苗平均根长表现为1.5g /L>0.5g /L>CK>1.0g /L>2.0g /L㊂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活性炭浓度间差异显著(P <0.05)㊂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C concentrations at 0.05level.图3㊀活性炭浓度对组培苗根长的影响Fig.3㊀Effect of AC concentration on root length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2.4㊀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根数的影响㊀由图4可知,不同浓度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生根数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㊂添加0.5g /L 的活性炭后,平均根数最多,为5.33条㊂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量减少,当活性炭浓度为2.0g /L时,平均根数少于对照组㊂各处理的组培苗平均根数表现为0.5g /L>1.5g /L>1.0g /L >CK >2.0g /L㊂2.5㊀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株高的影响㊀由图5可知,华北蓝盆花组培苗株高在不同浓度活性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㊂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升高,华北蓝盆花组培苗株高有不同程度增加㊂当添加的活性炭浓度为1.0g /L 时,组培苗平均株高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活性炭浓度间差异显著(P <0.05)㊂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C concentrations at 0.05level.图4㊀活性炭浓度对组培苗根数的影响Fig.4㊀Effect of AC concentration on root number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最高,为3.10cm㊂各处理的组培苗平均株高表现为1.0g /L>0.5g /L>1.5g /L>2.0g /L>CK㊂2.6㊀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2.6.1㊀不同基质移栽效果㊂在蛭石㊁珍珠岩㊁蛭石+珍珠岩(1ʒ1)3种不同的移栽基质中,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的成活率均达100%㊂其中,采用蛭石移栽的华北蓝盆花组培苗植株挺立,叶片舒展,新生叶片较少,根较长且具有较多侧根㊂采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活性炭浓度间差异显著(P <0.05)㊂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C concentrations at 0.05level.图5㊀活性炭浓度对组培苗株高的影响Fig.5㊀Effect of AC concentration on plant height of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s用珍珠岩移栽的华北蓝盆花组培苗叶色鲜绿至浅绿,基部叶片发黄,新生叶片较少,有枯叶,根长较短但分枝多㊂采用蛭石+珍珠岩(1ʒ1)移栽的华北蓝盆花组培苗,植株生长速度快,植株挺立,叶色鲜绿,新生叶片较多,有枯叶,根较长但分枝少(图6)㊂地上部长势表现为蛭石+珍珠岩(1ʒ1)>蛭石>珍珠岩,地下部长势表现为蛭石>蛭石+珍珠岩(1ʒ1)>珍珠岩㊂注:a.蛭石+珍珠岩(1ʒ1),b.珍珠岩,c.蛭石;A.移栽7d 时的生长状况,B.移栽30d 时的生长状况㊂Note:a.Vermiculite +perlite (1ʒ1),b.Perlite,c.Vermiculite;A.Growth status after 7days of transplantation,B.Growth status after 30days of trans-plantation.图6㊀不同基质移栽的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势Fig.6㊀Growth potential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transplanted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2.6.2㊀不同配方培养土移栽效果㊂在营养土中移栽的植株成活率最低,为50%,在营养土+蛭石(1ʒ1)和营养土+珍珠岩(1ʒ1)的培养土的移栽成活率均为100%㊂采用营养土+蛭石(1ʒ1)和营养土+珍珠岩(1ʒ1)的培养土植株长势良好,叶色鲜绿,叶片舒展宽大,后期在同等环境下营养土+珍珠岩(1ʒ1)的植物长势变弱(图7)㊂3㊀结论与讨论3.1㊀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㊀在MS 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华北蓝盆花组培苗植株挺立,叶片舒展,植株褐化现象消失,总体长势良好㊂低浓度的活性炭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抑制植物的生长,组培苗株高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总体株高高于对照组,这与何平等[15]㊁万林[16]的研究结果相似㊂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根受活性炭浓度的影响较大,在活性炭浓度为1.5g /L 时根长最长,在活性炭浓度为2.0g /L时,根长最短㊂在活性炭浓度为0.5g /L 时组培苗生根数最多,生根率最高,为60%(对照组生根率为50%),在活性炭浓度为2.0g /L 时,根数最少,生根率最低,为30%,因此,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升高,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的生根受到抑制,这1551卷2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闹干朝鲁等㊀活性炭在华北蓝盆花离体培养中的应用与刘健晖等[13]㊁金香花等[14]的研究结果相符合㊂活性炭的添加对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的初见根时间有抑制作用,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升高,生根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延长㊂综合分析,在华北蓝盆花组培中最适宜的活性炭浓度为0.5g /L㊂3.2㊀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㊀在该试验的6种移栽基质中,除营养土的移栽成活率最低为50%外,其余5种基质的移栽成活率均达100%㊂由于营养土质地相对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易造成烂根[17],导致移栽成活率下降㊂加入蛭石和珍珠岩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透气性,保证根系正常生理活动㊂单独采用珍珠岩,基质透气性好但保水能力下降,植株大部分出现叶片发黄及枯叶现象,植株生长速度减慢,根长较短㊂单独采用蛭石,基质保水能力较好,地上部植株挺立,但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地下部根长较长㊂采用蛭石+珍珠岩(1ʒ1)混合基质,既有合适的疏松度,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又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华北蓝盆花组培苗地上部生长速度快,地下部根系健壮,是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炼苗移栽的适宜基质,这与张可凡等[18]在金钱蒲移栽基质选择的研究结果相符㊂采用营养土+蛭石(1ʒ1)混合基质,保水能力强于营养土+珍珠岩(1ʒ1),后期植株长势较好,是华北蓝盆花组培苗适宜的盆栽基质㊂注:a.营养土,b.营养土+蛭石,c.营养土+珍珠岩;A.移栽当天的生长状况,B.移栽30d 时的生长状况,C.移栽90d 时的生长状况㊂Note:a.Nutrient soil,b.Nutrient soil +vermiculite,c.Nutrient soil +perlite;A.The growth status on the day of transplantation,B.The growth statusat 30days of transplantation,C.The growth status at 90days of transplantation.图7㊀不同配方培养土移栽的华北蓝盆花组培苗生长势变化Fig.7㊀Changes of growth potential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transplanted with different formulations参考文献[1]许建军.干旱对华北蓝盆花叶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2]张蓉.春化条件对华北蓝盆花抽薹开花和花芽分化的影响及其抗性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4.[3]卢琦,赵永秀,孙淑英,等.华北蓝盆花种子及幼苗耐盐性的初步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2016,14(12):3615-3621.[4]罗布桑.蒙药学[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75-376.[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3卷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6]赵君,姚彤,李明,等.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蓝盆花生长及根际土壤真菌丰度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9(14):93-99.[7]许东婷.华北蓝盆花组织培养及其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8]潘梅,黄赛,王景飞,等.药用植物裸花紫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7):127-132.[9]冯宁.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蝴蝶兰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3):15-17.[10]张和,徐虹,王波.蝴蝶兰组培苗生产中褐变现象的发生及其调控[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5):13457-13458,13463.[11]姬玉梅,王岭.活性炭对小麦试管苗继代培养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47-48.[12]艾克拜尔㊃毛拉,彭媛媛,王海鸥,等.鞑靼忍冬和疏花蔷薇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研究[J ].种子,2020,39(2):26-31.[13]刘健晖,陆静,曹丽敏,等.不同活性炭对罗汉果快繁生根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2019,48(1):56-58.[14]金香花,郎贤波,李美兰,等.活性炭㊁MS 浓度及生长素对树莓试管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37(1):31-34.[15]何平,刘成,周寰宇,等.不同添加物对草莓(隋珠)不定芽生根的影响[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9):108-110.[16]万林.马铃薯试管薯壮苗与诱导结薯培养组合筛选[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17]王红梅,陈婷婷,刘春风,等.圆锥绣球 粉色精灵 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种子,2022,41(4):130-137,149.[18]张可凡,李勇学,陈瑶,等.金钱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J ].种子,2020,39(8):86-90,93.2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试验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试验沈伟东;王翔【摘要】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11 on transplanting tissue culturedDendrobiumofficinale seedlings in different substrates like pine bark:sawdust = 1:1, pine bark:sawdust:hickory shell = 1:1:1, pine bark: hickory shell = 1:1 and only pine bark.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540 days later, seedlings in substrate of pine bark:sawdust = 1:1 had the highest conservation rate(95.9%), branch number(9.9 branches/individual) and stem length(7cm), that in substrate of pine bark: hickory shell = 1:1 had the bigger stem(0.5 cm), but the lowest conservation rate.%试验设松磷:木屑=1:1、松磷:木屑:山核桃壳=1:1:1、松磷:山核桃壳=1:1、松磷4种基质处理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540 d后,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单株分支数、茎长以基质松磷:木屑=1:1中最佳,分别为95.9%、9.9支/株和7 cm;在基质松磷:山核桃壳=1:1中茎粗最粗,达到0.5 cm,但在该基质中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最低。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铁皮石斛;移栽;基质【作者】沈伟东;王翔【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林业局,浙江杭州 31120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林业局,浙江杭州 31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1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1],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具有滋阴生津、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2~4]。
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筛选

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筛选
李大春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4(55)3
【摘要】为筛选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的适宜培养基质,采用9种不同基质组合进行移栽试验,以筛选出适宜的栽培基质。
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组合对铁皮石斛组培
苗驯化移栽成活率、发病率和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以处理5(碎石∶水苔=1∶2)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发病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成活率和发病率分别为96.92%和1.1%。
处理5的铁皮石斛单丛鲜重、株高、茎粗、萌芽数、总根数、最长根系长度等6个生长量指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对照(细刨木片5+锯末1)增长40.74%、48.43%、7.69%、5.86%、11.70%、3.97%,是铁皮
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的最佳基质。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李大春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植保植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
【相关文献】
1.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
2.湘中地区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
3.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基质筛选
4.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试验
5.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木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的筛选

番木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的筛选
王芳;蔡时可;汤亚飞;黄云海
【期刊名称】《中国南方果树》
【年(卷),期】2009(38)1
【摘要】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与基本培养基配比对红妃番木瓜CaricapapayaL.组培苗增殖芽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的增殖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mg/L。
对该培养基诱导生根的组培苗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成活率及根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蛭石、泥炭、河沙+泥炭及蛭石+泥炭(体积比均为1∶1)为基质的幼苗成活率在87%以上,均比以河沙为基质高,蛭石中根生长最佳。
【总页数】4页(P41-44)
【关键词】番木瓜;组培苗;生根培养基;移栽基质
【作者】王芳;蔡时可;汤亚飞;黄云海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8.2
【相关文献】
1.生根基质对菜用大黄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J], 张有铎;蔡祖国;李昭北;王晓花;赵一鹏
2.金线莲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及移栽基质探究 [J], 申刚;刘荣;罗晓青;张显波
3.二色补血草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的筛选 [J], 金迪;俞红强;义鸣放
4.活性炭对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和移栽基质的筛选 [J], 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王海波;舒志强
5.弥勒苣苔组培苗生根及移栽基质的筛选 [J], 张琳娜;何俊;张翔;孟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试验

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试验
闫吉美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41)011
【摘要】以欧美杨108已生根无菌苗为材料,选用土壤与蛭石为原料,土壤与蛭石
体积比为1∶1、1∶2、1∶3、2∶1,研究了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结果
表明:土壤与蛭石比为1∶1的处理成活率达到91.7%,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生长状况最好,而且其生长速度最快.研究表明,开始移栽时的组培苗生长状况、组培苗苗龄、移栽温度、移栽基质以及移栽方式等是影响欧美杨108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
因素.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闫吉美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贵州遵义56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7.5
【相关文献】
1.大窗玉露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配方试验 [J], 张帅帅;姜自红;涂清芳
2.牛耳朵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配方试验 [J], 李谦盛;樊晓亮;方俊;邓敏
3.‘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条件研究 [J], 舒柳;周黎
4.灰木相思组培苗移栽基质试验 [J], 朱小鹏
5.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试验 [J], 沈伟东;王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航天诱变广东紫珠SP1代选育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7期园艺学航天诱变广东紫珠SP1代选育研究潜伟平1文丽华2刘会萍3王丽敏4彭辉武1*(1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萍乡337000;2萍乡市五峰林场,江西萍乡337000;3萍乡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西萍乡337000;4萍乡市林业资源监测中心,江西萍乡337000)摘要广东紫珠是江西省道地森林药材,在萍乡市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
本研究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广东紫珠种子为试验材料,以株高、地径和形态特征变异为选育目标,通过筛选SP1代变异单株进行广东紫珠新种质选育。
结果表明:广东紫珠SP1代群体株高、地径生长量变异均大于对照(低温储藏种子)群体;从SP1代群体中选育出4个变异株,可为后续研究提供选育方向。
关键词广东紫珠;航天诱变;突变性状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7-0066-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7.01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Selection of SP1Generation of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by Space Mutation QIAN Weiping1WEN Lihua2LIU Huiping3WANG Limin4PENG Huiwu1*(1Pingxiang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Pingxiang Jiangxi337000;2Wufeng Forest Farm,Pingxiang City,Pingxiang Jiangxi337000;3Pingxiang Fore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Pingxiang Jiangxi337000;4Pingxiang Forestry Resources Monitoring Center,Pingxiang Jiangxi337000) Abstract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is a genuine forest medicinal material in Jiangxi Province,which has been planted in Pingxiang for many years.In this study,the seeds of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arried by"Shenzhou8" spacecraft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and the plant height,ground diameter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were selected as breeding objectives,and the new germplasm selection of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was carried out by screening the SP1generation variation single pla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plant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the SP1population of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seeds stored at low temperature)population.Four muta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opulation of SP1generation,which could provide breeding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Keywords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space mutation;mutant characteristic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属马鞭草科紫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全株入药,是江西省优质的道地药材,是抗宫炎片、抗宫炎颗粒和抗宫炎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在萍乡市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
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谭湘杰;于福来;庞玉新;杨全;李伟【摘要】针对裸花紫珠药材质量难于有效控制的现状,围绕真伪鉴别和优劣评价两个方面,综述近年裸花紫珠药材性状、显微、薄层、DNA分子真伪鉴别技术以及有效部位、单体成分、化学指纹图谱在药材优劣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重点总结被定量的、具抗炎和止血活性的或具种属特异性的成分,探讨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潜在指标,对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名称】《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8页(P803-810)【关键词】裸花紫珠;真伪鉴定;优劣评价;质量控制;化学成分【作者】谭湘杰;于福来;庞玉新;杨全;李伟【作者单位】[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海南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裸花紫珠药材为马鞭草科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裸花紫珠( C. nudiflora Hook. et Arn.) 的干燥叶和带叶的嫩枝,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 年版,为海南省道地药材。
主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也有分布。
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
具有止血散瘀、消炎抗菌之功效[1]。
近几年裸花紫珠野生变家种刚刚起步,随着裸花紫珠药材用量的增加,在药材采购中出现混入杜虹花( C. formosana Rolfe)、大叶紫珠(C.macrophylla Vahl)等属内种类情况,在药材生产、加工过程中,也仅见地方标准中有定性鉴别黄酮类成分[2],缺乏专属、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这使得裸花紫珠成药质量难于有效控制。
大窗玉露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配方试验

7 e a。在移栽箱上封上一层保鲜膜 , r 将移栽箱转移至阴凉 的地方 , 控制温度的范围在 1 5 — 2 5 ℃( 注: 本实验采用 空 调降温) 。在 自然光照及湿度下常规管理。栽后第 6 周统 计成活率 、 移栽幼苗生长状况( 苗高 、 根长及根数) 。
场 持有 量 较少 , 随着 现 代科 技 的发 展 , 人 们利 用 植 物组 织
上 面 的培 养 基 , 并 截 去过 长 的根 系 , 如果 不洗 去 残 留 的培
养基会导致组培苗根部发霉或黑腐 。然后溶解 4 0 %多 菌灵 5 g 于0 . 1 %的高锰酸钾 1 L 溶液中, 将组培苗根部浸入 药液 中2 — 3 s , 放在托盘里 , 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2 — 3 d E 4 1 。 每个移栽箱中拌人多菌灵 2 g 、 杀虫剂0 . 5 有机肥 1 5 g 。
表 1 栽培基质物料配 比
基金项 目: 滁州职业技术 学院2 0 1 6 年院级 规划课题“ 大学生科研 专项” 项 目资助 ( 课题 名称 : 多 肉植物大窗玉露 组培苗的移栽 与驯化 ) ; 2 0 1 6 安
徽高 校 自然 科学 研究 重点 项 目资 助 ( 项 目编 号 : K J 2 0 1 6 A 5 3 9 ) ; 2 0 1 5 年 安徽 高 等学 校省 级 教学 研究 一般 项 目资助 ( 项 目编号 :
好, 驯 化成 活 率达 1 0 0 %。 关键 词 : 大窗 玉露 组培 苗 ; 移栽 ; 驯化 ; 基质 配 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 类号
¥ 6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裸花紫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
摘要 以裸花紫珠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裸
花紫珠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沙∶园
土∶椰糠∶珍珠岩=2∶1∶1∶1是裸花紫珠组培苗最适宜的移栽基
质,其成活率高,生长状况最佳。
关键词 裸花紫珠;组培苗;栽培基质;成活率;生长状况
中图分类号 s6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2013)15-0172-02
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属
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海南海拔100 m以上、年降雨量
1 000~1 800 mm的山区,是海南省特有的珍稀药材之一,其根、
茎、花、皮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生肌、凉血止血、抗癌
等功效[1-4]。随着海南南药开发利用和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裸花紫珠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供应渠道仍以野生采集为主,
由于人为无限度采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裸花紫珠极有可能面临
濒危。因此,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人工繁育极有必要。
在进行裸花紫珠种苗的生产过程中,最快速有效的一条繁殖途径
为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就是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
其中基质是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目前,对裸花紫珠移栽基质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
选择裸花紫珠的组培生根苗作为材料,研究了6种移栽基质对组培
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裸花紫珠组培苗
生产应用的栽培基质,从而加快裸花紫珠的育苗规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生产的裸花紫珠
组培苗。供试基质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不同配比组成的混
合物。
1.2 试验设计
取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裸花紫珠组培苗的
移栽基质,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
1∶1∶1(a);椰糠∶河沙=1∶1(b);河沙(c);椰糠∶园土=1∶
1(d);河沙∶园土=3∶1(e);以园土作为对照(ck)。3次重复,
每个处理定植60株。
1.3 试验方法
裸花紫珠组培苗经过15 d炼苗后,从培养袋中取出洗净根部的
培养基,分别栽植到装有各处理基质的培养盘中,淋足定根水后移
入阴凉处。组培苗定植后,要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严实以保湿,每3 d
掀开薄膜透气30 min,30 d后逐渐去掉薄膜和加强光照。期间每7
d用百菌清1 000倍液喷雾,14 d后加入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1
000倍液喷雾。定植14 d后开始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每个
处理随机抽取10株成活苗,3次重复,分别于移栽后15、30、45 d
测定根长、株高及成活率,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组培苗移栽15 d后对各个处理的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由图1
可知,移栽后15 d,各个处理的成活率为50%~90%,均高于ck的
30%。其中以处理a(90.00%)和处理e(89.72%)较高,然后依次
是处理b(68.33%)、处理d(53.33%)和处理c(50.00%)。
2.2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根长均高于ck。
第30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平均根长比
第15天时分别增加了0.80、0.36、0.28、0.33、0.59 cm,均高于
ck的0.25 cm;第45天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
的平均根长比第15天时增加了1.65、1.06、0.80、0.76和1.51 cm,
均高于ck的0.72 cm。说明河沙和珍珠岩的基质土质较为疏松、透
气性好,有利于裸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而处理a、处理e基
质中还有园土,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且营养更为丰富,促进了裸
花紫珠组培苗根系的生长。
2.3 不同基质对裸花紫珠组培苗株高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个处理在第15、30、45天的平均株高均大于ck。
第15天到第30天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株高的
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09、0.050、0.035、0.044、0.085 cm,均
高于ck株高的0.029 cm;第30天到第45天处理a、处理b、处理
c、处理d、处理e株高的每天生长速率分别为0.119、0.069、0.043、
0.055、1.050 cm,均高于ck每天的株高生长速率0.040 cm。其中
以处理a最明显,其次为处理e。表明处理a、处理e的植株根系
发达,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1∶1和
河沙∶园土=3∶1基质后,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生长势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根系生长发达;椰糠∶河沙=1∶
1和椰糠∶园土=1∶1配比的基质,祼花紫珠苗的成活率较低,植
株生长速率、生长势等都不及河沙∶园土∶椰糠∶珍珠岩=2∶1∶
1∶1和河沙∶园土=3∶1基质;河沙基质上,祼花紫珠苗成活率偏
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杆纤细,根短小、弱。因此,裸花
紫珠组培苗的假植基质,以河沙∶椰糠∶园土∶珍珠岩=2∶1∶1∶
1的配比基质最好,其次是河沙∶园土=3∶1的配比基质。
培养在容器中的试管苗叶片细嫩,由于长期在异养条件下生长,
空气湿度高,而且叶片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等几乎全无[5],
因此种植后很难保持水分平衡。本试验中,通过加盖透明塑料薄膜,
避免因蒸腾过大造成幼苗失水死亡。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
移栽生根过程中基质的理化性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质的透气性
影响氧气的供应,从而对诱发新根及成活起关键作用[6]。在裸花
紫珠组培苗的假植过程中,园土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黏结,
通气性差,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苗木先萎蔫而后
死亡。河沙较透气,但不保水,缺营养,易使小苗缺水、缺养分而
死;在园土中加入河沙和珍珠岩,改善了园土的透气性,使得组培
苗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7]。
4 参考文献
[1] 白晶.中药裸花紫株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
育,2009(2):8-9.
[2] 蔡金平,董琳,关徽徽,等.裸花紫珠的研究进展[j].现代
药物与临床2012,27(1):60-64.
[3] 王祝年,韩壮,崔海滨,等.裸花紫株的化学成分[j].热带
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9-362.
[4] 黄秋银,蓝祖栽,潘春柳,等.裸花紫珠种子萌发影响因素
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6-12007.
[5] 王玉英,高新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册[m].北京:金盾出
版社,2009:104.
[6] 尹淑莲,郭伟珍,林艳,等,基质理化性质对组培苗生根状
况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5(5):18-20.
[7] 韦剑锋,岑忠用,苏江.不同基质成分对硬叶兰组培苗假植
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