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是落实节水优先的重要手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改革
□刘印良
收稿日期:2019-01-20
作者简介:刘印良,男,汉族,河北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主任。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节约用水是前提,而强化取用水监管则是保障这个“前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抓重点、补短板、强监管谈点儿粗浅认识。

1.节水优先是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重要内涵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4。

我省地处华北,干旱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和亩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8。

针对我国水安全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赋予了新时期管水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立足节约用水、坚持节水优先,是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略。

2.强化取用水监管是推动节水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手段
当前,我省许多地方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小康社会。

但是,资源性缺水始终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际间有效降水递减明显,地下水超采导致的不良后果日趋严重。

严峻的水形势警示我们,不仅要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水势变化,更要积极研究和解决因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水资源枯竭、水生态恶化、水环境破坏等诸多水问题。

近几年,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权水价改
革、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超限额征收水资源税等重大举措,全民节水意识显著提高,节水能力明显增强,节水效果日益显现,尤其是开展规模以上非农在线监测工作效果显著,不仅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税收入,而且还实现了精准监督和管理。

在我省,除了大部分地表水灌区和极少量县域井灌区基本能够做到用水计量外,全省近百万眼农用机井缺少有效用水计量,基于典型调查和推算的年度农灌用水量因样本数量过少而难以达到“准确”要求,“节奖超罚”政策也大多难以落地。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加强用水监控是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资源税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按量征费(税)和“节奖超罚”目标的前提,也是落实“补短板、强监管”应有的题中之意。

3.抓好农业节水是缓解水供需矛盾的重头戏
农业用水约占我省社会用水总量的70%,节水潜力巨大,但有关试验研究工作并不充分。

3.1应加强对农作物需水规律的试
验研究
“全国主要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等成果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

三十多年来,高产节水(耐旱)型作物品种日益增多,丰产性化肥普遍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等,可以说,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而与之相应的灌溉试验工作却未能及时跟上,因而在规划、设计、决策中使用的一些参数、标准存在不够科学的问题。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我省主要农作物(特别是高耗水作物,如小麦、蔬菜等)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以
便为政府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3.2应围绕节水主题强化用水监管从节水灌溉角度看,我省农业灌溉普遍存在4个方面问题:一是用水缺乏有效计量,用水底数不清,奖罚政策落地难;二是一些地方的节水工程只解决了省工省事儿与浇地难的问题,发挥节水作用不够突出;三是大水大肥高产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浪费水现象普遍;四是一些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存在作物适宜性、水源适宜性、管理适宜性等问题,导致农户使用积极性不高。

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本着经济、实用、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区域面积大、农业用水多、富水性不均匀、地下水埋深变幅大、机泵效率异常的县(市、区),恢复、改造、新建一定数量的在线监测设施,加强取用水监测、控制;二是对面积较小、水文地质情况和机泵效率较一致的县(市、区),在定期复核的基础上,通过水电折算的方式测算其灌溉用水量;三是在全省开展足够规模的典型调查,结合监测计量和水电折算,复核、评估全省年度灌溉用水量;四是对近几年投资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开展一次“回头看”和“后评价”活动,发现问题,制定对策,让节水灌溉工程切实发挥节水作用;五是进一步宣传、推广成安、丰南经验做法,强化水权(电权)刚性约束,扎实推进“节奖超罚”落地生根;六是筛选、推广适宜性、实用性较好的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模式,解决“水土不服”问题;七是健全激励、约束双向调控机制,扶持、培育专业化节水灌溉服务组织(企业),构建精细化、集约化、效果优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和效益;八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创新体系,着力强化经济、实用的节水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


强化监管是落实节水优先的重要手段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