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
举个例子说说你知道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举个例子说说你知道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摘要:关于电子信息系统,占息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连专家们对这种变化也禁不住发出惊呼:信息战不分前方后方,任何被网络触及的地方都是潜在的战场,信息技术给战争双方都带来了新的威胁。
信息战是一种全球信息系统的兴起而产生的全新战争。
信息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决定胜负的战略资源:准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必将在信息战中占据优势,同时由于对信息技术本身具有了更强的依赖性,从而在信息攻击面前显得更为脆弱,而相对落后的一方对于信息攻占往往没有那么敏感、所以说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关键词:系统,信息,战争
电子信息系统地位
当前,军事理论界通常利用社会域、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来描述战争特征,与此相对应,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能力需求应主要来源于与战争相关的社会域、物理域和信息域。
下面进行简要的说明:(1)作战使命:对国际环境、信息技术、装备现状、作战理论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明确作战使命以及为完成作战使命所需的主要作战任务种类。
(2)作战任务:对作战目标、作战对象、行动步骤等内容进行想定和分析。
(3)任务特点:分析明确各作战任务下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的任务特点。
(4)作战能力需求:分析研究任务特点下为更好的实现作战目标所需的与信息密切相关的作战能力,并将作战能力需求以性能指标的形式进行表征。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综述
p r o e fC S fe t e e s e a u t n mo e c e ra d t u d s a l h n h v l a i n i d x s s e u p s so I R e f c i n s v l a i r la n o g ie e t b i i g t e e a u t n e y t m. v o s o
个层 次 。系统性 能是 系统 的多个单 项 性 能指 标 , 反
映的是 系统 的某 些 属 性 。 系统 的效 能 又 包 括 单 项 效能、 系统效 能 和作 战效 能 。单 项 效 能是 指运 用 武
器装 备 系统 时 , 达到单 一 使 用 目标 的程 度 。综 合 ]
电子信 息 系统 的单 项 效 能 评 估 是 对 其 单 一 使 用 目 标 程度 的度 量 。 系统 效 能 ( 合 效 能 ) 是 对 系 统 综 就
A s r c T ep p rs msu ec mmo to s f 4S f cie e se au t na d p it o t h j r rbe b ta t h a e u pt h o n meh d R ef t n s v lai n on s u e oCI e v o t ma o l o p m
评 估 目的 的 明确 和评 估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有 一 定 指 导 意 义 。
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尔菲法 等 , 据评估 目标 和数 据特点 , 根 选用 不 同 的评
收 稿 日期 :0 61—5 2 0 — 1 0 修 订 日期 :0 70 — 20 -22 0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2期
王
莉: 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评估方法 与应用 研究
,
t a e nay e h p l a in o r y r l — he p p ra lz st e a p i t fg e ea c o
t n la a y i i a n lss,p ic p l c mpo e ta ay i , a a a yi h ea c y r c s i C4SR y t m se s o rn i a o n n n lss nd n ltc ir r h p o e s n I s se a s s — me t Mo e v r,b s d o p c f a e n. ro e a e n s e i c c s s,t e p p ril sr tst e f n to n h fe to a h meh d i h a e lu tae h u c in a d t e efc fe c t o
验 证综 合 电子信 息 系 统 的 效 能 , 综 合 电子信 息 系 对 统 的研 制 、 生产 与运 用 阶段 均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及 作 用 。针 对综 合 电子 信 息 系统 的特 点 , 文 运用 灰 色 本
关 联分 析法 、 主成 分分 析 法 、 次分 析法三 种评估 方 层
W ANG Li
( hn cdm f lc oi n n r t nT cnl y B in 04 ,C ia C i A a e yo Eet nc adIf mao eh oo , e ig1 0 1 h ) a r s o i g j 0 n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与集成技术研究
(c nea dT cn lg nIfr t nSs m nief gLb rtr, nig2 00 , hn) Si c n eh oo yo nomao yt E gn e n aoa y Naj 10 7 C ia e i e i o n
Ab t a t Ac o d n t r q i m e t n e t r s f C4 S sr c : c r i g o e u r e n a d f au e o I R s s ms Utii g h Co o e t Bae d v lp n a d yt e , i zn t e l mp n n — s d e eo me t n i tg ai n tc n l g ,Th o g ul i g c mp n n d l o o e t d v l p e t n r , ae rh t cu e f r e r ne rt e h oo y o r u h b i n o o e t mo e,c mp n n e eo m n o m b d a c i t r ' n wo k d s e i a
随着软件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到来 , 缩短开发周期 、
件体系架构 ,既不是 BS / 结构 ,也不是 简单的 CS / 结 构, 而是分布式地部署在本地的或异地的网络上的, 多
合电子信息系统 的开发方法 ,当前大部分的系统开发 仍沿用此技术 , 基于面向对象、 模块化的开发和集成体 现 了高效率、 高性能 , 但是其紧耦合 、 较差 的可扩展性 和可重组 性越 来越成 为制 约开 发复 杂 系统 的瓶 颈[ 2 1 。
综合 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网络上实时或非实时 输入的多源 、 多种类、 多格式 的信息进行算法处理 、 业 务处理 ,在态势图等人机交互界面上实时展现处理结
面向服务的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面向服务的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姚伟波;罗爱民
【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工程》
【年(卷),期】2009(029)012
【摘要】根据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由于紧耦合关系造成的低效互联互通互操作,结合当前的服务思想与原理,在系统设计中应用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服务松耦合、可复用、可组合等优势,有效解决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系统工程的分解方法来实现在系统设计中的面向服务应用.
【总页数】5页(P7-10,15)
【作者】姚伟波;罗爱民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2
【相关文献】
1.面向服务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软件策略 [J], 沈涛;周曼;周荣坤;孙治水
2.解析面向服务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软件策略 [J], 陈天宇;陆时忠
3.面向服务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软件策略 [J], 杨永刚
4.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试验特点与试验流程研究 [J], 李春荣
5.关于面向服务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软件路径研究 [J], 孙颖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嵌入式系统在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19年第18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在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徐玉菁 郁佳佳(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智能系统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充分发挥嵌入式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将其运用于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可以全面提升信息的智能化水平。
笔者首先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以及具体组成部件,进而探讨了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全面提升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车辆综合信息;应用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18-016-03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 in Vehicle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SystemXu Yujing, Yu Jiajia(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gxian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88,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telligent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utomobiles.Fully exerting the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 of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ying it to vehicle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an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level of inform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Firstly,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nents of embedded syste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hoping toimprove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vehicle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an all-round way.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 vehicl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0 引言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汽车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体系工程方法研究与应用
(ot e h aIstt o Eet n eh o g , hnd 10 6 C i ) Suh s C i tu f l r i T nl y C egu6 03 , h a w t n n i e co c c o n
种 手段按 照约 定 的综 合 集 成 规则 构 成 , 一 个 子 系 是 统 种类 较多并 有 层次 结 构 、 组 成 部 分 之 间关 联 关 各 系复 杂 的体 系工 程 , 工程包 括新 建 系统 、 该 已建 系统
pat e Ihsr e nes n c c ee g er gdvl m n f ii r s rcc . t a f e c i i a et t n n e n ee p et ml ⅢI . i er g fn i oh i i o os a Ke od : tg t l t n n r tn s t ⅢI) ss m eg er g t yw r si er e e c i i o i y e n a d e r c f mao s m( S ;yt n ne n ; p—l e ds ;v utn o e i i o e l ei ea ai ; v g n l o
子某工 程 的具体 实施 , 在设计 、 管 理 、 估等 方 面探 索实 践 了一 些具 体 的可 操作 的方 评 法, 供大 家借鉴 和参 考 。
各种武装力量 的综合 、 对各种 电子信 息系统手段的 集成 _。某工 程 由部 署 于 多 个 地点 、 l J 多种 平 台的 多
第 5 卷 第 7期 2
21 02年 7 月
电讯技术
Tee o lc mmu ia o gn eig nc t n En ie rn i
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概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包括电子设备、电子电路、通信系统和信息处理技术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1.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大量学术机构、高校和企业致力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在电子器件领域,国内研究人员着重研究了半导体材料、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等。
相应地,在通信系统领域,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和通信网络等方面。
此外,信息处理技术也成为了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包括图像处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在电子器件方面,国外的研究涉及材料科学、微纳米技术和新型器件设计等。
在通信系统方面,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和通信协议等是国外研究的重点领域。
此外,像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成为了国外研究的热点。
3. 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涌现给传统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网络攻击和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投入和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才。
4. 发展趋势和展望: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通信等领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同时,研究者们也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共享资源和互助合作,可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重要、复杂和不断演变的领域。
面向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领域构件模型驱动研究
s se i p o o e ,Asa p l ain isa c ,t ed ti dmeamo eig se so o o e td v lp n r ie ra — y tm r p s d s na p i t t n e h eal t- d l tp f mp n n e eo me t egv n f p c o n e n c a o
为代 表 , 用模 型 驱 动 开 发 的 思想 , 系统 架 构 描 采 为 述制 定 了一套 规 范 。根 据 综 合 电子信 息 系统 的发 展趋 势 , 鉴美 军 思 想 , 模 型 驱 动 的思 想 应 用 到 借 将 领域 构件 开发 中 , 构件 的设计 从 构件 的实 现模 型 将 中抽 象 出来 , 立 与平 台无关 的模 型 。模 型可 直接 建 生 成或转 换成各 种类 型 的构 件实 现 [ , 1 适应 不 同的 ] 软 件环 境 。构 件 组装在 平 台无关模 型层 中进 行 , 屏 蔽 了多 种构 件实 现之 间的不 兼 容性 [ , 快速 构 建 2可 ]
关键词 模 型 驱 动 ; 模 型 ; 合 电 子信 息 系 统 元 综 T 31 P 9 中图 分 类 号
Re e r h o m p ne e e o m e t wih M DA n s a c f Co o ntD v l p n t o
t e S n he i e to i n o m a in S s e h y t tc El c r n c I f r to y t m
Lu F i e
( prmet f l to i,N v l q ime t prmet e ig 10 4 ) Deae n e n nc a a E up n at n,B in 08 1 oE c De j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信号处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研究电子信息处理、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应用于电子通信、信息处理、网络技术、智能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对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综述,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内容。
传感器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传感器是将各种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用于感知和测量环境中的物理量和化学量。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传感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生物医学应用等。
其中,微传感器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它能够制造尺寸小、功耗低的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无线通信技术是当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以电磁波作为信号的载体,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到无线通信标准、信号处理、调制解调、天线设计等方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5G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它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提取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
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图像增强、目标检测与识别等领域。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实现数字图像的高效处理和信息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它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和制造出小型、高效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组成,可以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如智能手机、电视机、电子支付终端等。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关键技术外,电子信息工程还涉及到其他诸多领域与技术,如光电子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浅析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效能测试和评估
摘 要 : 对 综 合 电子 信 息 系统 效 能 测 试 和 评估 的 重 要 性 , 别介 绍 了 系统 效 能 的 基 本 概 念 , 针 分 以及 系统 效 能 分析 的 主要 内容 和 基 本 步
骤 . 出 了 系统 效 能 测 试 和 评 估 的 方 法和 模 型 , 大 型 复 杂 系统 的 效 能 测试 和 评 估 提 供 了一 些 可供 借 鉴 的 思 路 。 提 为
A bsr c :Bae h m pora c o ntg ae lcr c i or a ta t sd OH t e i t n e fi e r td ee toni nf m 6on s tm s f f c c e ta v l a o t a e ep tv l n一 yse ore a y ts nd e au t n,he p p r rs eciey i i i  ̄o duc st sc c nc pto se f c c a ela t y tm ai n lsso e m an c ntnt n sc se spr po e eta d e l - e hebai o e fs tm ef a y,sw l s hes se tca ay i ft i o e sa d bai tp . o s sts n vaua y i h t ehod nd m od l, o d sanu be fi e st e t s nd e auai n fsse e c c o hec i m t on sa es pr vie m ro a o t eta v l to o t m f a y f rt omplx s se s d h y i e y tm . Ke o ds n e rt d ee ton ci f r ai y tm ; et v l to y w r :i t g ae lcr i n m t o on s se t s;e auai n;op r t a fe tve s e a on le ci nes i
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领域探究
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领域探究在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每年都在不断扩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 人工智能与智能电子系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的电子信息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工程的深度融合。
2. 芯片设计与集成电路技术芯片设计与集成电路技术一直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核心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研究者们追求更高的集成度、更低的功耗和更快的速度。
同时,新兴的领域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生物芯片等也对芯片设计和集成电路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不断创新,对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重大挑战。
研究者们努力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服务于人类,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4. 传感器技术与无线通信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更小、更精确、更节能的传感器,以及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感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
此外,在无线通信领域,5G和6G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5. 医疗电子与健康信息技术医疗电子和健康信息技术的研究正助力医疗行业的进步。
研究着们致力于开发智能医疗设备、健康监测系统以及医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改善疾病预防和诊断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6.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体化研究
基于CMMS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想定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P 9 . T 3 19 文献标识码 : A
S u y o c n ro f r t e I t g a e e t o i n o m a i n t d fS e a i o h n e r t d Elc r n c I f r t o S se Ba e n CM M S y t m s d 0
摘要: 任务空 间概念模型是建模与仿真通用技术框架的三个组成部分 之一 , 目的是促 进 国防建模 与仿真领域 仿真部 件的 其 重 用和互操作 。而想定是综合 电子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 是进行 战争模 拟的基本前 提 ; 它针对 研究分 析和 训练的问题 , 对模拟 的战争 系统 的空间 、 时间 、 过程以及为了实现这一模 拟仿真过程 所需要 的背 景、 条件 、 约束 、 规则 以及仿 真资源 的设定 。作战想定具体刻画 了战争系统中需要描述的实体种类 、 数量以及需 要关注的实体 属性 和活动 。针对 目前想 定与仿 真模 型紧耦合而带来仿真系统重用性差等缺点 , 利用 C M 的思想 , M S 提出了一种能 够实现想定 与仿真系统相分 离的
t e s lt n c mp n n s i h d l g a d S mua in f l . d t e s e a o i se at i o sr ci g h i a i o o e t n t e Mo ei n i lt i d An h c n r s a ma tr p r n c n tu t mu o n o e i n p o e so ei tg ae lc rn c if r t n s se , n sab scp e o dt n f r h at n i lt n Ai d a r c s f h e r td e e t i o mai y t m a d i a i rc n i o o e b t i g s t n o n o i t l mu ai . me t o t e r s a c n r ii g p o l m , k se a t n sfrt e s a e i h e e r h a d tan n r b e i ma e n c me t p c ,me, r c s ft eb t i gs se a d t eb c — t o h p o e so at n y tm n a k h l h r u d c n i o r sr t g o n , o dt n,e t c in,e ua in a d s lt e r s u c o mp e n i g t e smu ai n p o e s T e b t i g i i o r g lt n i ai e o r e fri lme t h i lt r c s . o mu v n o h at n l s e a o d p c si eal h ls n mo n f h n i e e d t e d s rb d a d t e p o e y a d a t i f h c n r e it n d t i t e ca sa d a u t e e t isn e o b e c e n r p r n ci t o e i ot t i h t vy t e t isn e e c n en d d rn eb t i gs se Ai n t h ee t o i lto y tm ’ e s r u h y n i e e d t b o c r e u g t a t n y tm. mi ga e d fc s fsmu ain s se Sr u eb g tb t o i h l t o t e co e c u l g b t e h c n r n h i lt n mo e , n y u i gt e i e e C h ls o p i ewe n t e s e a o a d t e smu ai d l a d b sn h ao t MMS , e p p r r — n i o d f h t a e o h p p s sa me h n s f r e a ai gt es e a i r m i lt n s se t d a c h e s f c n r n ei tr p o e c a i o p r t c n rofo smu ai y tm oa v n et e r u e o e a o a d t e o — m s n h o s i h n e ain o i lt n rt f mu a i . o s o
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研究
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1.1 概述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能够抵抗各种形式的攻击和恶意行为,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1.2 安全性威胁电子信息系统面临着许多安全性威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恶意软件、数据泄露等。
1.3 现有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技术等。
1.4 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已有一些解决方案存在,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新型的网络攻击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已经难以应对。
二、电子信息系统的隐私保护问题2.1 概述电子信息系统的隐私保护是指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2.2 隐私泄露的危害隐私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进而引发个人财产损失、信用危机等问题。
2.3 现有解决方案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系统的隐私保护,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技术手段,例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匿名化技术等。
2.4 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已有一些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隐私政策不透明、认证手段不完善等。
三、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的综合解决方案为了综合解决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3.1 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电子信息系统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强化密码学技术加强密码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的安全性。
3.3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要求,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4 创新技术研究持续推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开发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子信息系统,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方案。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重点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重点
陈锴
【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卷),期】2015(011)025
【摘要】在信息化环境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合多功能的系统形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本文则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重点分析.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在机械化为基础的武器装备体制,并演变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全新的主战装备,这也成为未来战争中实现胜利的重要决定因素.针对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针对传统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来讲,需要对其进行全新深入研究,对其未来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各个阶段相应的技术体制予以研究,并且在具体的运营模式及相关技术体制等方面,对我国综电信息系统相关发展规律,予以合理把握,推动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陈锴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如何确定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方案--以宜春市某乡镇粮管所办公楼综合防雷工程为例 [J], 吴加银
2.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级体系结构概念及框架 [J], 姜志平;丁峰;易侃;罗晨
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与集成技术 [J], 陈浩
4.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软件性能测试监控数据分析 [J], 张华;韩小波;王成飞
5.一种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仿真集成设计方法研究 [J], 党春明;刘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车综合电子系统中测控子系统设计研究
军车综合电子系统中测控子系统设计研究摘要:车辆电子测控系统由测控模块和驾驶终端组成,测控模块主要完成车辆底盘信息的采集、处理、控制,而驾驶终端则是接收信息并对其进行虚拟显示。
各测控模块之间以及测控模块和驾驶终端之间均采用CAN总线进行网络通信。
关键词: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AN;C8051F系列单片机在车辆测控子系统中,将电子设备按一定的协议联网加以有效的综合,使之达到资源和功能共享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机动平台上的联网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它既要满足各个功能子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还要通过信息的交联达到功能综合的目的;特别强调网络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且对通信有特殊要求,如实时性、高安全性和容错能力等。
因此,选择合适的协议网络成了解决车辆测控系统信息交换的关键。
一、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1.车辆通信网络。
军用车辆测控系统的核心之一是通信网络。
适合该应用的通信网络主要有1553B、MIC及CAN三种。
1553B为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国内、国际陆、海、空三军和航天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的数据总线,为电子系统的标准信息传输和互联接口系统。
MIC总线系统是专门为解决恶劣军事环境中的电力及数据分配及管理问题而开发的一种高可靠性现场总线,美国M1A2主战坦克的电源分配管理系统中采用了MIC总线。
它们都是异步传输的主从式网络,即只有主站轮询到某一从站时该从站才有权发送信息,否则要等待下轮查询。
信息的传输采用平衡式差动传输,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
1553B采用高频脉冲变压器隔离,进一步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实际应用时,1553B及MIC都是双总线传输,一条总线为冗余。
但是,这两种协议控制器受控于美国,价格较高,且供货得不到保证。
2.仪表显示技术的发展。
在传统意义上,仪表仅仅是作为一个测量、数据处理、显示结果的工具。
多年来,传统仪表在精度、功能、可操作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虚拟仪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对军事的推动作用引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又称为C4I系统或指挥自动化系统,现正在发展C4ISR,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能满足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由多种信息系统构成的一体化大型军事信息系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按功能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国家级(或战略级) 和战区级,在现代化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向智能化、全球化和太空化发展。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由多个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为诸军种联合作战提供信息作战能力的一体化军事信息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电子信息系统,无论是在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在实际使用效果等方面,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它是对各军种所共用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设计、综合集成和综合运用,是信息系统与武器系统、军事保障系统的黏合剂,是形成整个武器装备体系的纽带。
它是保障陆、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各军种遂行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和信息战的主要手段,是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情报侦察、预警探测和信息战、电子战等诸要素多层次、大范围的综合系统。
今天,我将以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大家讨论其对军事力量的作用。
关键字: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武器装备纽带一、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简介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经历C2 →C3 →C3 I →C4 I →C4 ISR →C4 KISR,美国海军战略的转变: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的变化,出台了从远洋到濒海的“从海到陆”的海军战略,其指导思想是:由过去应付世界战争转变为应付地区性战争;战斗区域由远洋转变到濒海,作战方式由单独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美国海军开始根据新战略构建21世纪海军力量的新框架,力图把海军建成一支能够从海上向陆地展开联合作战的海上远征部队。
1994年10月把“从海到陆”的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从海到陆”战略。
美联合参谋部1996年颁布了“2010年联合设想”,提出了集中后勤四项新的作战概念、指导各军种制定各自的战略设想和远期规划。
1997年又颁布了“未来联合作战概念”,提供了更详细的作战概念。
在“2010年联合设想”指导下,美国海军制定了“网络中心战”战略和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目标:信息优势、主宰机动、精确打击、全维保护、集中后勤。
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还采取诸如组建战斗实验室,加强信息战研究和实践,加强对关键技术的预测和研究,大力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制定武器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重新调整海军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增强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能力。
早在1991 年以前,美军军事信息系统基本上是各军种独立开发的“烟囱式”系统,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发现其军事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各军种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互通和互操作;2) 系统处理情报不及时,贻误战机;3) 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敌我,造成多起误伤。
这些因素成了新军事革命的导火线,美国军方深刻认识到必须建设全军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二、发展历程1) 武士C4 I 计划:1992 年,美国参联会首先提出武士C4 I 计划, 美军一体化信息系统要采用可互操作的网络体系结构、各级指战员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准确、完整、经融合的作战信息,最有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武士C4 I 计划是美国军事一体化信息系统发展的目标,旨在建立4 个军种共同的一体化C4 I 系统。
2) 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 Ⅱ) :1993 年1 月14 日,美国国防部批准实施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 计划。
DII 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组成部分。
DII 是用于满足美国在各种军事作战范围内对信息处理和传输需求的网络,它集通讯网、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应用程序、武器系统接口、数据、安全服务及其他服务为一体。
D Ⅱ包括通信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公共应用软件、功能应用软件等。
3)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GCCS)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GCCS) 的提出,是为实现武士C4 I 计划,并逐步取代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是武士C4 I 计划的核心部分,是美国综合C4 I 系统和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 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互操作性、资源共享、高度机动、无缝连接任何一级C4 I 系统、高生存能力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4) 先进作战空间信息系统(ABIS):针对未来的信息化作战,1996 年7 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公布了“2010 年联合构想”(joint vision 2010) ,提出了在技术创新和信息优势的基础上保障联合作战的4 个作战概念(优势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和集中的后勤) ,来夺取对付各种冲突和战争的全面优势。
为此,提出了先进作战空间信息系统的概念(ABIS) 。
它并不是一个开发全球信息系统的新项目,而是一组基础服务、技术和工具,用来得到在2010 联合构想中的广泛的作战能力,如从传感器到射击的一体化实现的战场管理和多维的战场空间感知能力。
5) 全球信息栅格( GIG) :随着信息栅格技术的出现,美军提出了全球信息栅格( GIG)的发展方向。
全球信息栅格,是指向战斗人员、决策人员、支持人员按需提供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与管理的全球互连的端对端的信息能力的集合及相关的过程与人员,其最终目的是建成一个安全、一体化和互操作的促成信息优势的体系结构。
6) 网络中心战(NCW) 网络中心战(NCW) 在美国国防部2001 年7 月呈交国会的报告中描述得非常清楚,这是信息时代新技术在军事应用上的反映。
网络中心作战(行动)是通过部队网络化而实现军事行动,是用网络化部队实施军事行动的各种方法的简称,它同时发生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内及三者之间。
7) 向延伸到火力打击控制的C4 ISR 系统发展美国防部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DARPA) 提出了C4 ISR 的创新概念,将K ( Kill ,杀伤、摧毁)能力嵌人C4 ISR 系统之中,将传统的C4 ISR 系统与杀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侦察--监视--决策--杀伤--战损评估过程的一体化,形成同步、连续、动态、有机统一的C4 ISR 过程,产生新的作战能力,使美军在信息空间和传统的作战空间较过去和较敌人有更强的能力。
C4 ISR 概念和技术的开发将加速美军向网络中心战和信息战的转变过程,是美军未来军事能力发展的一个概念创新,也是美军发展未来军事能力的新举措。
8) 向满足网络中心战能力需求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JC2)发展。
按照军事转型计划,美国防部计划以联合指挥控制系统(JC2 )取代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GCCS) ,美国防信息系统局官员称,新型联合指挥控制系统(J C2 ) 将从2006 年开始替换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GCCS) ,替换后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将使用网络服务,并符合美国国防部网络中心战要求。
三、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目前,初步一体化的第二代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即C4 ISR 系统)已经取代各军兵种单独建设的烟囱式系统,美军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已经取代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2 CCS) ,而其它国家与地区正在计划或者正在集成各种的烟囱式指挥控制系统。
美军的GCCS 系统1997 年达到了初步作战能力,在2003 年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指挥控制系统与侦察监视系统的集成,形成了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一体化结构。
然而,美军的GCCS 系统既不能覆盖全球,又不能对大量的战场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为此,美军根据网络中心战概念, 准备建设一体化栅格式C4 ISR 系统,该系统的预研工作已经开始,建设时间将在2010 年之后,预计基本建成时间将在2030 年。
一体化C4 ISR 系统将具有近实时发现、跟踪、定位和攻击目标的能力,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精确运用兵力的能力。
对于情报侦察系统来讲,为了满足未来战争对情报侦察实时性、准确性和对地面移动目标、隐藏目标、地下目标等的侦察要求,侦察系统将向着一体化、全频谱、高分辨率、实时侦察的方向发展,并与控制器网和射击器网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思想。
多种传感器、多种平台将利用网格技术及其它技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取长补短, 形成综合性侦察体系。
作战方式向“联合作战”转变,联合作战是诸军兵种在单一指挥官的控制下共同实施的作战方式, 充分发挥诸军兵种参战力量的整体威力,是实施联合作战追求的效益目标。
作战方式转型的重点在于未来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
美军认为,未来联合作战理论是国防部转型战略的关键,涵盖了所有支撑美国军事能力的领域。
美军将分三阶段继续发展联合作战转型, 2005 - 2008年联合作战行动,对作战司令部的战争计划、作战和训练的经验教训和联合条令进行修订;中期(至2010 年) 联合方案,制定出联合作战理论总框架,并指导发展四个下一级联合作战理论,即本土安全、维护稳定行动、战略威慑和大规模作战行动;远期(至2020 年)联合构想,要对当前的联合构想进行修订,使其成为长期性联合作战的综述文件[3] 。
可以预见,美军的联合作战理论在中长期将会有较大突破。
四、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典型计划和系统(一)主要是发展全球信息栅格( GIG)2001 年9 月,美国防部正式启动全球信息栅格( GIG)计划。
GIG是一种集成的信息基础设施,美国防部把GIG 列为确保信息优势的最优先计划,作为美军未来的数据中枢、美国防部未来作战蓝图JV2020 的实现载体。
GIG由一套全球互联的端对端信息系统、相关程序和人员组成,可根据作战部队、决策指挥者和支援人员的要求,搜集、处理、存贮、分发和管理信息,GIG把世界各地的美军作战人员连接起来,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为他们提供联合作战所必需的数据、应用软件和通信能力。
由于GIG提高了信息共享能力,从而提高了指挥官的信息优势、知识优势和决策优势,增强了联合指挥控制能力,为实现JV2020 提出的“主宰机动、集中后勤、精确交战、全谱防护”四大作战概念和确保联合军事作战的全谱优势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
到20l0 年GIG将初步建成。
(二)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措施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
美军为建设高质量的综合信息系统采用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联合作战,重视“一体化”建设;2) 突出从传感器到射手的综合一体化;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4) 发展空间优势;5) 重视软件开发,采用商用流行技术(COTS) 。
五、结语C4 ISR系统需要实现一体化,指挥控制需要自动化,指挥体系要求由“树状纵长型”变为“网状扁平型”,减少指挥层次,缩短信息流程,从而使作战指挥的效能成几何级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