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经验及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经验及借鉴
战后日本贸易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第二大发达国家,其经济崛起的背后有一系列成功经验。
我国现在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出口环境恶化,我国应借鉴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我国贸易持续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日本贸易持续发展
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摩擦形势日趋复杂。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我国面临的贸易争端与日俱增。
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呈现四大征兆:一是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是在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扩大化趋势。
三是从贸易保护手段看,反倾销仍是对我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
此外,发达国家同时还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和手段,限制我国产品出口。
四是贸易摩擦逐步由货物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由企业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层面延伸: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方面,我国面临的压力增大。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外贸经济持续增长有所裨益。
战后日本经济贸易的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现阶段的处境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情况极为相似。
日本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冲击了原有的国际市场格局,贸易摩擦不断发生,涉及的产品越来越多,贸易额越来越大,此时“日本威胁论”甚嚣尘上。
然而,日本却从战后的困境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
它的迅速崛起和经济大国地位的取得与其对外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战后日本经贸发展阶段
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
1955年其主要经济指标除外贸一项外,全部恢复到甚至超过战前的最高水平。
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处于恢复阶段,其中心任务就是增加国际支付工具和改善生活与生产必需品的供应,以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的稳定与恢复。
1956—1973年是日本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在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20世纪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这是日本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时期,其贸易结构也由传统的轻纺产品为主转变为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
1973年至今,经济低中速增长期。
这一时期的日本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这一时期日本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虽然比高速增长期有明显的回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左右,并一度(1993年)出现负增长,但其经济总量却一直处于美国一国之下,在发达国家中居于第二。
(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战后初期,日本作为“防止共产主义渗透”和资本主义世界“防卫体系之桥头堡”,这种特殊的国际战略地位使日本在随后的冷战和局部性战争中获得了经济和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政策,是日本经贸崛起的重要原因,而20世纪50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不仅强化了美国的政治立场,而且对日本出口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刺激。
长期被低估的汇率制度。
长达20年之久的被低估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促进日本战后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1949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被确定在360:1的水平上,由于受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这一汇率水平一直维持到1971年。
如果说,在日本经济处于恢复时期时,这一汇率水平较为准确的反映了其经济实力或购买力水平的话,那么,在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之后,这一汇率水平明显低估了日圆币值,这种被低估的币值,在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无疑地对其出口竞争能力的进一步强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化。
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日本企业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强化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的制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日本企业在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强化了吸收消化和创新的工作,使其产品生产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大大提高了投入产业化。
同时,努力调整投入品,降低生产成本,以更为廉价的投入物缓解成本的压力。
强化经营管理,提高投入效率。
继福特生产方式之后,日本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走出了一条“日本式”生产方式之路,这一生产方式除了强调质量管理外,对投入成本的控制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能力。
在技术方面,日本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吸引和吸收,更重要的是在于创新、普及和应用。
产品生产技术的改善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强化了非价格竞争能力,同时也推动了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和附加值的提高。
在质量方面,为了改变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日本企业在导入“戴明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创出了以质量管理活动小组为中心
的独特的管理方式。
政府的支持。
战后,日本政府为贯彻实施“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对本国的贸易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干预。
在进口方面,通过严格的外汇管制,使所有的外汇支出均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出口贸易的扩大。
在出口方面,除了通过金融、税收和保险等措施直接推动本国出口贸易发展外,还利用技术投资产业组织等产业政策措施,通过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来强化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为出口贸易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创造条件。
贸易政策的选择。
战后,日本政府为恢复本国经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对进口贸易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其手段主要有关税和非关税两大类。
其中,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外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非关税措施居绝对性主导地位;进入60年代后,随着日本对外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展开,关税保护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在关税保护中,尽管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名义关税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有效保护率却始终被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这种以由外部环境变迁为基础,合理地使用不同保护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效果的做法对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加快技术进步。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
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教育成为重要的杠杆。
无论是战后最困难的时期,还是20世纪60—7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教育始终是政府给予特殊关注的问题。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
综合商社的作用。
综合商社是日本贸易领域中特有的组织形式,它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不仅是其综合性业务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也是它得以成为财系内部仅次于银行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核心企业。
在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综合商社不仅是推动日本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也是组织其国内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进口的重要力量,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排头兵”。
借鉴日本经验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
以本国优势为依托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
战后日本经济和贸易之所以能够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本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将这一优势与良好的国际环境结合起来。
这一点给我国的启示特别重要。
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虽然给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造成了诸多的困难,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剩下来的问题是我国如何利用本国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并将这些优势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结合起来,以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劳动力和技术条件,最大限度地谋取动态比较利益,为经济和贸易发展积累必要的资本。
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加大引进外资,国外技术的力度,以改善现有技术条件,促进产业结构和竞争能力的强化,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化,以及为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必要的基础。
发展经济,提高自身竞争力。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是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赖以实现的基础。
在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方面,尽管存在着所谓“发动机”理论,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价值创造,而是在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且对外贸易这一功能发挥的效果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提供的可贸易商品的附加价值也越高,该贸易职能发挥的效率也越大;反之,则相反。
从这种意义上说,在经济和贸易发展之间,经济发展是基础,是主导性的;贸易则是从动的,是第二位的。
因此,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就必须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优势部门为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
政府的积极干预对日本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增长是极为重要的。
现阶段,出口贸易的发展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是唯一有能力给予支持的重要力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想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和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而只有依靠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才可以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才可以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增长。
因此,在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的同时,积极利用政府力量培育和强化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行为,支持企业发展。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技术进步是战后日本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虽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贡献度来说,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重化学工业品具有相对劣势。
面对这一情况,要实现贸易发展的“两个转变”和落实“科技兴贸”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化技术进步对贸易发展的贡献。
扩大企业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
综合商社对日本出口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规模经营,费用节省和竞争能力的强化来实现的。
在外贸垄断格局被打破的今天,实行规模化经营是外贸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
要实现经营的规模化,就必须克服现有外贸企业小、乱、差的局面:从形式上,扩大企业规模;从内涵上,提高自身素质。
外贸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走自我积累和自我
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走联合、兼并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强永昌.战后日本贸易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智.应对贸易摩擦,确保经济发展.国际贸易,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