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全县广大师生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上级要求,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县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建立起覆盖全县中小学的“道德讲堂”网络,传播道德故事,推动高尚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成为道德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营造“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市民,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建设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
二、活动时间和范围
2012年10月中旬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设立学校道德讲堂。
县教育局将适时对各学校设立“道德讲堂”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工作任务
(一)宣讲内容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
—1—
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宣传内容,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精神,重点普及“明礼、诚信、和睦、友善”等道德规范。
(二)主要形式
学校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及教师。
以倡导“三心教育”(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等为主要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通过对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师德建设,吸引和拉动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道德建设,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
(三)主要流程
“道德讲堂”最少由“五个一”(或“六个一”)项目组成,其中“五个一”由前五项组成:
唱一首歌曲。
道德讲堂开讲前,组织全体人员同唱一首道德歌曲。
看一个短片。
围绕主题,组织群众组观看一个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短片。
诵一段经典。
组织全体人员诵读一段中华经典语录、时代理论格言。
讲一个故事。
讲述一个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典型事例。
—2—
做一番评议。
参与者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送一份祝福。
向每位参与者送出一句祝福,也可赠送“道德讲堂”小礼物,如道德宣传图书、书签等。
(四)统一标识
道德讲堂使用统一的背景。
四、工作要求
(一)阵地建设规范化。
在“道德讲堂”的建设标准上,要做到“六个一”:设立一处门口有“道德讲堂”牌匾、墙上有制度和规定、室内有必需设备的固定场所;建立一支认真负责、素质过硬的宣讲队伍;精选一批主题鲜明、故事真切的读物讲义;选树一批来自群众、事迹感人的先进人物;打造一批特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讲堂;营造一种神圣清正、融洽热烈的环境氛围。
在布局安排上,按照“就近就便、类型齐全、覆盖合理、有序推进”的原则,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
(二)活动形式多样化。
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师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各学校要以“道德讲堂”为主体,延伸到社区、家庭等开展宣讲,扩大活动影响面。
(三)活动时间经常化。
道德讲堂要经常性开展活动,每半月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 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3—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系统化的领导责任体系。
各学校要成立道德讲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部署、职能部门抓落实的组织架构。
定期研究、部署、督促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工作。
(二)建立科学化的考核激励办法。
定期以实地旁听、师生问卷、查看资料等方式,组织对全县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情况进行督查。
将“道德讲堂”建设情况与学生德育、师德建设有机结合,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每年表彰一批“优秀道德讲堂”、“优秀宣讲员”,确定一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先进学校。
(三)建立经常化的宣传推广机制。
各学校网站等宣传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情况,大力宣传学校道德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各学校要及时发现收集在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县教育局将在全县范围内予以大力推广,并适时举办“道德讲堂”建设交流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类“道德讲堂”的实践者,总结交流经验,为下步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