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湖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合集下载

铀矿地质课件——7.2火山岩型铀矿床

铀矿地质课件——7.2火山岩型铀矿床

7.2.1 成矿地质条件
7.2.1.2 储矿火山构造
1、火山穹窿构造 粘稠的酸性、中酸性熔浆缓慢上升,气体压力增大, 引起穹状隆起,穹顶幅度可达几百米。火山穹窿的 发生,一是在火山喷发前夕,一是在火山沉陷后的 回返阶段。穹窿形成时,同时形成辐射状断裂、环 状断裂,层间滑动等构造。我国北方有古穹窿流纹 岩层间构造控制的矿床。
7.2.1 成矿地质条件
7.2.1.1 产铀火山岩的岩性特征
2、火山岩的机械物理性质
直接与成矿有关的是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有效空隙度。就火山岩的抗 压强度来说,熔岩(如石英粗面岩,为2400千克/厘米2)与花岗 岩(为2470千克/厘米2)差不多;火山碎屑岩的较低,如凝灰岩 为420千克/厘米2,凝灰角砾岩为900千克/厘米2,它们容易发生 破裂。此外,火山岩中玻璃成分较多,性脆易碎,因而火山岩型 铀矿床常受裂隙构造控制。就火山碎屑岩的有效空隙度来说,一 般在5%以上;有些凝灰岩可达20%以上;熔岩和次火山岩的小得 多,我国的碎斑流纹岩、流纹斑岩、次花岗岩多数为1%左右。火 山岩遭受热液蚀变,特别是遭受碱性蚀变,碱性热液使SiO2强烈 淋失,钠长石替代钾长石,矿物体积缩小,因而岩石的有效空隙 度大大增加,有效空隙度有时可达10%左右,而且岩石易破碎。
7.2.1 成矿地质条件
7.2.1.1 产铀火山岩的岩性特征
4、火山岩中铀的配分
根据哈萨克斯坦查保哥梁地区流纹岩和英安岩铀配分情况的 研究表明,流纹岩和英安岩全岩平均铀含量分别为7.1ppm 和6.7ppm,略高于酸性火山岩中的平均有含量3—6ppm。 铀主要存在于基质中,在主要造岩矿物中含量却很低。因为 U4+的离子半径大(0.97Å)不能进入熔岩硅酸盐矿物的晶 格,造成造岩矿物铀含量偏低。当熔岩溢出地表后,由于快 速冷凝,铀分散在火山玻璃内,所以基质中铀含量较高。经 强烈蚀变后,粒间吸附铀有很大增加,而在矿石产出部位绝 大部分铀存在于粒间和裂隙中。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摘要:松辽盆地某砂岩型铀矿床自勘查以来不断获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超大型铀矿床。

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特点有过不少报道,但就其含矿建造的详细岩石学特征 ( 蚀源区母岩 ) 及有利的成矿条件等还需要随着研究程度的加深不断完善。

铀矿的成矿作用包括导致铀元素集中形成铀矿的各种地质作用,其中,铀含量高且容易析出铀的源岩是铀成矿的物质基础,后期的氧化—还原、矿化蚀变是铀矿形成的关键关键词:铀矿含矿建造;岩石学特征;矿化蚀变;成矿作用含矿建造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岩石类型及碎屑组成特点勘查区含矿与赋矿岩石主要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含泥砾长石岩屑细砂岩和泥砾砂砾岩。

砂岩碎屑成分石英与长石之和与岩屑含量相近,岩屑以酸性火山岩为主 ( 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 ),次为粗面岩、正长细晶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硅质岩、泥岩等,偶见石英片岩和硅质板岩等。

含矿主岩岩石化学特征对某砂岩型铀矿Ⅳ块赋矿岩石进行岩石化学全分析)。

SiO2/Al2O3值介于 3.17 ~ 8.71 之间,平均为 6.52,比值低于佩蒂庄的长石砂岩的平均值 (8.86),反映了本区姚家组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

CaO 含量 0.51% ~ 10.81%,以方解石砂屑及泥晶灰岩岩屑存在砂岩中碳酸盐化碳酸盐化是热液蚀变常见类型,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热液中CO2 - 3、HCO - 3、CO2、CO 是主要组分,可以从深部逸散渗入的油气中带来,也可能来自地表、近地表氧化水的水岩交换产物。

两种成因碳酸盐化可单独出现,也可叠合经还原作用产生。

碳酸盐化蚀变属于中—低温热液作用类型,是重要的矿化剂,与铀矿的成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高岭石化某Ⅳ块赋矿砂岩中普遍高岭石化。

高岭石化的出现表明成矿热液已转变为弱酸性环境,这种转变预示着 3 种情况 : 其一,蚀源区含矿原岩风化剥蚀的彻底程度,预示着含矿性好的蚀变花岗岩与碱性花岗岩风化彻底; 其二,弱酸性介质条件有可溶性铀的带入有利于成矿; 其三,它的出现造成与碳酸盐化弱酸—弱碱性的交替发生,方可使得可溶性铀的沉淀与富集。

铀资源地质学-砂岩型铀矿床

铀资源地质学-砂岩型铀矿床
盆地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多數以穩定克拉通盆地和 介於相對活動褶皺造山帶之間的克拉通邊緣活動帶。 如地槽褶皺帶與地臺相鄰近的中生代盆地,褶皺帶前 緣的次級斷陷或凹陷中,以及在大型盆地邊緣。如美 國科羅拉多高原砂岩型鈾礦及懷俄明地區眾多盆地, 我國華北地臺北緣、西緣的一系列產砂岩型鈾礦的中 生代盆地。
從地殼運動的活動程度看,砂岩型鈾礦
②河流水淺流急,流通性好。
③沉積速度快,表層沉積物經受“陸解”作用 的時間短,在成岩早期以至整個成岩過程中均難 以形成大規模高品位的鈾礦化;絕大多數河流相 地層的鈾背景值不高,平均鈾含量較低,只有在 少數局部環境中,在成岩作用的影響下,可能形 成一些稍高品位的鈾富集。
沉積砂體的特徵對含鈾成礦溶液的遷移、 儲存以及鈾的沉澱和富集都有重要的影響,但 這種影響不是在沉積階段,而是在成岩階段, 特別是在後生階段發生的。沉積階段主要處於 氧化環境、水中鈾含量低,不利於鈾的沉澱。 在成岩階段,在脫硫細菌和有機質作用下,不 僅可使成岩階段沉澱的鈾含量重新活化轉移, 而且可從外部帶入大量鈾而在有利砂體中富集 成礦。
滲出方式區可出現於不同的地質構造環境 中,包括從地槽和地臺到後地槽和後地臺造山 區。而滲入方式區只存在於一種後地台次造山 大地構造環境裏,這主要取決於上升與下降水 間的壓力比,即壓力面處於平衡的位置。
上述兩種水動力區(滲出方式和滲入方式)在 自流盆中層間水有動態相遇特徵,實際上也是 有分界線的。該分界線相當於滲出方式區所造 成水頭與滲入方式區所引起的水頭相等的面。
對於砂岩型鈾礦,特別是卷狀亞型鈾礦,鈾成礦必 須具備兩個階段,早期賦礦砂體的形成,晚期活化構 造產生,層間氧化帶形成。所以盆地動力學條件往往 有個轉制過程,常表現為早期弱伸展,晚期轉為弱擠 壓,從而形成盆地雙層結構。

浅析湖南省黄岩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及规律

浅析湖南省黄岩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及规律

黄岩地区铀矿矿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境内,区内交通条件一般,只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黄岩乡政府,且道路崎岖不平,属于湘西山区,最高海拔995.3m ,最低海拔345m 。

1矿区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矿区内出露均为沉积岩,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下统南沱组,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石炭系中统大埔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南沱组(Zn ):主要出露在矿区北东、南西部位,呈条带状分布,其岩性为冰积砾岩。

陡山沱组(Zds ):与陡山沱组呈整合接触,出露矿区北东的桐木桥,北部的下长坪和南西部的下芦场照子岩一带,呈条带状分布,厚度67~203m 。

上部为泥质白云岩、炭质泥岩、含炭含硅泥岩,中部灰色薄层含硅泥岩,含较多的细分散状黄铁矿,有铀矿化,下部为中厚层状白云岩,中层状炭质泥岩,底部为中厚层状硅质白云岩。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y ):主要出露在矿床的南东面的桐木桥及东西两侧,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下段(Zdy 1)、中段(Zdy 2)、上段(Zdy 3)3个岩性段,主要为含碳硅质岩、灰色中层含硅泥岩,是区域上的主要含铀矿层,中部夹少量薄层含硅炭质泥岩,局部有铀矿化。

牛蹄塘组(∈n ):主要分布在北西面,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n 1和∈n 22个岩性段,主要为黑色薄层含硅质泥岩、含炭硅岩、含硅泥岩,主要含铀矿层。

大埔组(Cd ):分布于矿床的北西边缘,为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灰质白云岩,层理不清,块状构造,与下伏∈n 2为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 ):为粽红色亚黏土,砂砾卵石,残坡积碎石土,厚度0~10m 。

1.2矿区构造矿区位于新华夏系雪峰山褶皱隆起带的北西缘黄岩复向斜南西扬起端的南东翼—上龙岩次级复向斜,总的轴向为NE ,核部为寒武系下统,翼部为震旦系,北西侧为石炭系中统大埔组超覆其上,造成向斜的不对称性[1-2]。

再次一级的向斜有张家山向斜和桐木桥向斜;轴向为NNW 和NW 向的短轴向斜,地层产状都较平缓,小的褶曲也比较发育,多发生在∈n 1和Zdy 3层位中。

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分类

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分类

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分类第一种:沉积成矿型。

想象一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大大的湖泊或者浅海旁边,有好多好多的沙子。

这些沙子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在水流的带动下,跑来跑去。

这时候呀,水里还溶解着一些铀元素,它们就像是一些看不见的小精灵。

当水流慢慢变缓的时候,沙子们就开始安静下来,慢慢地堆积在一起。

而那些铀元素小精灵呢,也跟着一起沉淀下来,和沙子们待在了一起。

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些含有铀元素的沙子就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就像盖房子一样,越堆越高。

就形成了沉积成矿型的砂岩型铀矿床啦。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砂岩型铀矿床就是在古代的湖泊或者浅海环境下形成的,就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古老的宝藏盒子。

第二种:后生淋积型。

这一种成因呀,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变身”。

一开始呢,地下有一些普通的砂岩,它们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

可是呀,后来地下水这个“调皮鬼”来了。

地下水里面带着一些特殊的物质,就像带着魔法药水一样。

当它流过这些砂岩的时候,就会和砂岩里面的一些东西发生反应。

这时候呀,周围岩石里的铀元素就被地下水这个“魔法师”给“请”出来了。

然后,随着地下水的流动,铀元素就会在合适的地方聚集起来。

比如说,当遇到一些岩石的缝隙或者其他特殊的地方,铀元素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慢慢地形成后生淋积型的砂岩型铀矿床。

这就好像是铀元素在地下玩了一场有趣的“搬家游戏”,最后找到了一个新的家。

第三种:改造型。

这种成因呢,就像是给一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进行一次“升级改造”。

本来呀,地下已经有了一些砂岩型铀矿床,它们就像一些已经做好的小玩具。

但是呢,后来地壳这个“大力士”开始运动了,它会让岩石发生变形、断裂。

这时候呀,那些原来的铀矿床就会受到影响,就像小玩具被打乱了一样。

然后呢,地下水又来“捣乱”啦,它会带着一些新的物质,再次和这些被打乱的铀矿床发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铀元素会重新分布,就像是把打乱的玩具零件重新组装成一个更厉害的新玩具一样。

经过这样的一番“升级改造”,就形成了改造型的砂岩型铀矿床啦。

浅析粤东黄泥塘矿区铁矿成矿特征

浅析粤东黄泥塘矿区铁矿成矿特征

浅析粤东黄泥塘矿区铁矿成矿特征黄泥塘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位于永梅~惠阳坳陷带中段,华阳北东向断裂带北西侧,羊草岗花岗岩体北缘接触带。

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燕山三期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中上石炭统壶天群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局部赋存于大理岩中,矿体产状总体随接触带起伏变化而变化,矿体在接触带产状平缓时,厚度较大,产状陡时厚度变薄。

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

标签:铁矿矽卡岩黄泥塘1地质概况1.1 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三迭系上统小坪组及第四系。

分述如下:1.1.1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分布于矿区中部,呈310°方向展布,大部为第四系掩盖,仅在矿区西面地表有零星出露,属以灰岩为主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由于变质作用,灰岩已变为大理岩,岩性以白色、浅灰白色、暗灰色大理岩为主,呈巨厚层状,中粗粒或不规则粒状变晶结构,层状构造。

本层为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1.1.2三迭系上统小坪组(T3xp)分布于矿区北东角,为浅海相碎屑岩建造。

岩性:上部为浅灰色绢云母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石英细砂岩间夹煤线或小透镜状薄层煤层。

靠底部有一厚层透镜状长石石英砂岩。

下部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绢云母堇青石斑点板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或透镜状石英细砂岩。

本组地层与下伏壶天群呈不整合接触。

1.1.3第四系(Q)分布于矿区中西部松坑河两岸,属山间冲积盆地,主要由砂、砾石及粘土组成,局部夹有泥炭土。

厚度11~48m。

1.2构造1.2.1褶皱构造矿区位于北西向热水坳向斜的南西翼,故本区褶皱构造表现为单斜构造。

1.2.2 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为北西向F2断裂,见于矿区北东面,是区域上上村断裂(F2)在矿区的出露部分,长大于1000m,总体走向北西310~320°,倾向北东,倾角不清,推测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扭性。

1.3岩浆岩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燕山三期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燕山四期细粒花岗岩。

赣南黄泥湖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铀成矿环境指示意义

赣南黄泥湖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铀成矿环境指示意义
P r o v i n c e N u c l e a r G e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G a n z h o u ,J i a n g x i 3 4 1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h l o it r e i s g e n e t i c a l l y r e l a t e d t o u r a n i u m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i n Hu a n g n i h u u r a n i u m d e p o s i t .B y me a n s o f mi c r o s c o p i c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mi c r o p r o b e a n a l y s i s , t h e a u t h o r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t e x t u r e o f t h e c h l o r i t e a n d f 0 u n d t h a t c h l o r i t e i n Hu a n g n i h u d e p o s i t h a s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A l 置换 F e为 辅 ; 与 铀 矿 密 切 伴 生 的 鲕 状 绿 泥 石 、黑 云母 假 象 绿 泥 石 温 度 为 2 1 6 . 2 3  ̄2 5 6 . 7 3 o C( 均 值
2 2 8 . 6  ̄ C) 。鲕 状 、黑 云 母 假 象 绿 泥 石 与铀 矿 密 切 伴 生 ,其 成 分 特 征 及 形 成 环 境 指 示 :黄 泥 湖 铀 矿 床 为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铀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其储量和开采利用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核能发展和经济利益。

在铀矿床研究和开采过程中,铀矿床的成因和选矿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铀矿床成因研究铀矿床是指含铀物质较丰富,可供经济开采利用的地质体或矿体。

铀矿床的形成是由多种成因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矿床成因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铀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发现更多的铀矿床;同时,也为矿床的探测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对于铀矿床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球化学成因:大多数铀矿床是由地下水或海水溶解物中移动的铀成矿物沉积物形成的。

这种成因会受到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如含水地下环境的化学性质、地下水流速度、沉积质量以及地壳构造等。

2. 地质构造成因:地质构造是铀矿床发生、聚集的重要原因,如断裂、褶皱、优势方向、氧化带等。

铀矿床的形成、聚集通常伴随着岩石圈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环境变化也会对其成因产生一定影响。

3. 生物成因:某些特殊的生物过程,如细菌還原作用、降解有机质等,会对地下水及矿物质进行还原或氧化,导致铀离子聚集成矿物形态沉淀形成铀矿体。

以上成因因素都存在于同一地域,相互作用、影响、补充形成铀矿床及其矿化特征。

二、选矿技术研究铀矿开采是实现铀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铀矿石中的铀占比较低,需要经过提纯和选矿过程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铀。

因此,选矿技术在铀矿采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主要的铀选矿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重选法:采用重力分选器等设备把矿石按密度、粒度组成分离,分离出中、重质铀矿石。

2. 浮选法:采用气体或液体做介质,使铀矿石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泡或泡沫上,形成浮选浓缩物,然后将泡沫和杂质分离。

3. 化学提取法:采用化学反应原理和溶剂进行提取浓缩。

其中氧化亚氮、二甲酰胺和三氯乙酸等具有较高的抽提能力,是铀的典型提取剂。

以上的技术主要是将铀矿石尽可能的有效选取出,保证产出的铀精矿含铀量高,而到达经济利用的标准。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铀矿床是能源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稀缺的今天更显得尤为重要。

掌握铀矿床的成因探析以及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铀矿床的成因探析1.1自然条件铀矿床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和矿物地球化学条件。

铀矿床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地质结构和一定的矿化流体来源和循环,因此常出现在构造稳定的盆地、洼地、断裂带和火山口等地。

1.2矿物作用铀矿床的成因和矿物作用密切相关。

在含有铀元素的岩石中,通过钠长石、方铁矿等含钒、钛、钒铁矿物的富集作用,逐渐形成含铀矿物。

铀的氧化会使其与磷酸根或碳酸根结合,形成铀矿物,并在地球深处富集形成矿床。

铀矿床的成因与成矿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只有分析这些地质条件,才能更准确地预测铀矿床,寻找到更多优质的铀矿石,对于保障能源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铀矿床的开发利用铀矿床的开发利用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勘探、选矿、提取和加工。

这其中勘探是决定开采成败的重要环节。

2.1勘探铀矿床地质环境复杂,矿体含量低,因此铀矿床的勘探难度较大。

要寻找到铀矿床,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等方法,综合分析各类地质信息并进行地下勘探。

勘探的目标是确定铀矿床的分布规律、规模和质量,确定各种条件和指标,寻找到矿床。

2.2选矿铀矿床的选矿主要是根据矿床或矿石中的化学、物理性质的差异或不同比例、大小的粒度等,采取机械、重选、浮选、潜水等方法,将中铀、富铀、矸石等分离出来,为后续的提取、加工等工序提供优质矿石,从而提高铀综合回收率,降低成本。

2.3提取铀矿床的提取主要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铀元素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利用化学浸出、反渗透、氯化溶解等方法,将铀分离出来,过程中还需要对废水、废渣进行有效处理和回收。

这个环节的优质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从铀矿床中提取铀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加工铀元素提取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合适的铀化合物或金属,以便供应给核电站等市场。

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

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

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1 区域地质特征江西省修水县郭家坪铀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的江南台隆之修水-都昌台陷的修水---武宁凹褶断束内的修水复向斜西端(图 1 - 1) .修水复向斜由三个雁形排列小向斜组成(东港-董坑向斜、东津-杭口向斜、修水-庙岭向斜); 郭家坪铀矿位于东港-董坑向斜南翼的上震旦---下寒武系地层中。

1. 1 区域地层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1)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成区域褶皱基底。

其岩性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浊流沉积为主的复理石建造或类复理石建造及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的泥砂质、浅变质岩系,金、铀含量较高,广泛分布于九岭山、九宫山一带,构成九岭复背斜、九宫山复背斜核部地层。

(2)震旦系地层。

分布于修水-武宁复向斜两翼,呈角度不整合于双桥山群之上,分为下统硐门组和南沱组,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属浅海-潮坪相的硅质泥砂质碳酸盐建造,岩性为含泥硅质白云岩、硅质岩。

1. 2 区域构造区内基底褶皱复杂,以近东西向展布的修- 武复向斜表现最强烈;盖层褶皱开阔,两翼基本对称。

断裂构造发育,空间展布上大体可归纳为 NNE 向、NEE 向、NW 向三组。

(1) NEE 向构造,主要为加里东期构造活动的产物,一般平行或近于平行基底褶皱的轴向,控制着地层的发育,岩浆岩的活动及断陷盆地的展布,如古市-德安深断裂,渣津-柘林大断裂等。

(2) NNE 向断裂为区域上的郯庐深大断裂西枝,其规模较大,斜切基底和盖层褶皱,从加里东-喜山期(燕山期活动最强烈)多期多次活动,它控制了本区铀矿床、铀矿化的空间分布。

(3) NW 向构造规模小,分布零星,切割 NNE 向构造,形成较晚,为喜山期产物。

1. 3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受大断裂控制,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岩浆活动始于晋宁期,终于燕山晚期,以燕山期活动最强烈,主要分布于九岭山、幕阜山、九宫山一带。

九岭山以晋宁期的九岭富斜长花岗杂岩体为主,呈岩基产出,为复式岩体。

安徽省无为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安徽省无为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安徽省无为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摘要]介绍了无为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控制着岩体内外带铀矿化的分布。

分析了铀矿化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认为岩性、构造和断裂接触带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根据铅、硫同位素特征推断出铀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铀矿床。

【关键词】铀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1、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侏罗系中统罗岭组砂岩中。

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较发育。

区内岩浆岩极为发育,各种产状的侵入岩、脉岩、超浅成岩、喷出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以燕山晚期中偏碱性的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为主,次为闪长岩,正长斑岩等①。

1.1地层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

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

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

1.2构造庐枞地区的基本构造骨架是由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内的罗河、罗岭——黄屯、头陂三条北东向主干断裂联合组成。

区域构造形态是以古生代拗陷为基底,以中生代断陷盆地和侵入岩为主体,由南西段帚状构造和北东段网状构造体系联合组成北东宽,南西窄的楔形构造带(图1)。

1.2.1断裂构造研究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共发育500多条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

按其规模可分为四个级别。

一级断裂为郯庐深断裂和长江构造带,是本区控岩、控盆、控矿的主断裂;二级断裂是指长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控制侵入岩带、火山岩盆地和成矿亚带的主干断裂;三级断裂是指长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二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构造;三级断裂按方位又可分为近东西、北东、近南北、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系;四级断裂是三级断裂的次级构造长几十至几百米,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1.2.2火山构造本区内火山构造广泛发育在火山岩盆地中,可分为六个级别(类型):一级为火山构造断洼,二级为破火山口,三级为火山穹隆,四级为线性火山通道,五级为火山口,六级为爆发角砾岩筒。

某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某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某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某砂岩型铀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成矿地质条件以及铀的来源分析,说明了该铀矿床的形成因素。

结合自身在野外实地研究,本人对该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有了较多的了解,现谈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砂岩;那荡组;矿化;铀1、区域地质概况该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某盆地,盆地基底在其西北及东北部主要为古生界的砂岩、泥岩、硅质岩、灰岩等,小部份为中生界的三迭系下、中统之酸性火山喷发岩;盆地东南部、南部为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和新生界两个不同之红色碎屑岩建造。

盆地两侧之盖层与基底大多以断层接触,其它局部为沉积接触。

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多出露于盆地边缘和轴部。

盆地内岩浆活动较弱。

2、矿区地质矿床形似长条状呈北东-南西展布。

该矿床从西到东分为×个区段,含铀层位呈北东走向纵贯各个区段。

2.1 地层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那荡组(中、上段)、岽力组和白垩系的新隆组以及第四系。

各组地层在矿床内从南到北,由老到新呈北东走向分布。

2.1.1 那荡组中段(J2n2)段内伽马测量数值不高,在该段中常见重晶石脉与其伴生的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等。

2.1.2 那荡组上段(J2n3)该段厚200m-300m,依岩性组合分为三层, 每层分上、下两部。

1)第一层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30m-60m。

下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构造面接触。

厚度20m-40m。

2)第二层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40m-80m。

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

砂岩内常见1-2个冲刷构造面,在冲刷面上常有灰绿色泥砾和炭质物。

在炭质物集中部位,可见低强度伽马异常或伽马增高现象,是该区铀矿化层位之一,厚10m-30m。

3)第三层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或紫红色细砂岩。

厚为40m-100m。

下部为浅色砂岩(含硅质胶结)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本区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该层浅色砂岩内,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位,称为主矿砂岩。

302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302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重 要 的意义 。一 般认 为绿 泥石 主要 由岩 石 中的
的结 构 式 按 1 4个 氧 原 子 计 算 ) B tal ; atgi a (9 9 19 )应 用 X D 分 析 结 果 ,计 算 了绿 泥 石 R 的形成 温度 _ ,并提 出 d0 值与温度 之 间的关 5 ] O1 系方 程 :t℃ 一 [439一 (O1 .n ]/ / 1.7 d0/0I m)
了研究 _ ] 8 ,并 且 计 算 了绿 泥 石 形 成 温 度 和 流
(V 和温 度 之 间存 在 着 正 相 关 关 系 ,指 出绿 I)
泥 石 可 作 为 固溶 体 地 质 温 度 计 E ;Ra s d u e-
C lm 等 提 出 ,后 经 Nit 改而 建 立 了绿 泥 oo eo修 石 结构 中面 网间距 d 0 与 成 分之 间 的关 系 01值 式 ,计 算 公 式 为 d 0/ . n 一 1.3 O101 m 43 9—
[ 文章编号] 10 —6 8 2 1) 10 3—7 0 00 5 ( 0 2 0—0 50
[ 中图分类号]P 1 [ 62 文献标志码]A
绿 泥石 是 热 液 作 用 中水 一 反 应 的产 物 , 岩 其 特征 能反 映流 体 性 质 和水 一 反应 环境 ,对 岩 研 究 中低温 热液 蚀变 机制 、热 液温 度变 化等 有
铁 矿化 ,浅 部 蚀 度 以水 云母 化 为 主 。 由 此 可
见 ,绿 泥 石化 蚀 变 是 3 2铀 矿 床 最 重 要 的蚀 0 变类 型之 一 ,深 人 研 究 并 探 讨 绿 泥 石 化 蚀 变
与 铀成 矿 的关 系 ,将 有 助 于更 好 地 了 解 矿 床
成因。
2 样 品 特 征及 分 析 方 法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刘宝民(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摘要:“一槽、二炭、三覆盖”, 垇槽沉积, 含炭砂岩是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的基础,构造叠加是成矿的关键。

1 前言黄泥湖矿点几年探采发现,矿点铀矿化除受层位控制以外,构造在黄泥湖矿点的矿化富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横穿矿区南北的NW向主控矿构造与第一层砂岩(J21)穿切后,在构造两侧形成铀矿富集带。

在这一认识下设计钻探工程进行揭露,沿构造延伸方向揭露出一批工业矿孔,目前矿化沿走向控制长度已超过350米,还可进一步沿构造延伸方向进行探述,扩大找矿成果。

现就黄泥湖矿点构造与层位联合控矿的观点简要说明如下。

2区域地质概况从区域上看,矿点位于海西期(257Ma)的2-3Mr4花岗岩之上,处于新华夏系构造与南岭纬向构造带北部交汇处(图1)。

由于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受南岭纬向构造带东西向压性构造南北挤压应力的作用,在花岗岩基底之上形成北东北西两组扭裂面,两组扭裂面的活动影响局部塌陷形成断陷盆地即垇槽地,之后正值中晚侏罗纪火山活动时期,是中国东部总体处于南北走滑,形成北西西侧压应力时期,也即是江西中部和南部两条东西向火山岩带处于局部拉张部位,引起壳幔物质上涌时期,从而导致了侏罗纪花岗岩(燕山期)的侵入和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第一次大爆发期火山岩带的形成,黄泥湖NW330°垇槽侏罗纪中统砂岩与火山岩互层喷发沉积盖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

3矿点地质3.1 地层特征以桂竹帽峰为中心2KM2的地层基本特征如下:3.1.1垇槽沉积矿点以海西期(257Ma)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依次由中间相—边缘相组成的花岗岩为基底岩性和剥蚀蚀源,基底受NW 向扭裂面形成塌陷的影响形成矿点NW330°走向垇槽地,加上古地貌的影响,使垇槽形成北窄南宽的喇叭状,于槽地及两侧边缘沉积了一套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与玄武岩互层喷发的沉积盖层,最后以燕山期酸性流纹斑岩溢出而告结束,铀矿化主要赋存在第一层砂岩的含炭砂岩中,以及受NNW向和NE向等构造穿切的第一层玄武岩的碎裂岩或层间破碎带中,由于地形影响,砂源方向集中程度不一,砂岩特别是第一层砂岩厚度在槽地不同位置有较大差异,厚者达十几米,薄的仅数十厘米,甚至缺失。

铀矿地质学概论

铀矿地质学概论

铀矿地质学概论铀矿是一种重要的高熔点金属,主要是用于核电站和核武器。

这些矿物种类是多样的,其发现范围也是广泛的,因此针对矿物的地质学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铀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在采矿领域的应用。

铀矿的地质分类铀矿的地质分类主要包括:碱性矿物、元素矿物和化合物矿物。

碱性矿物指的是钾铀矿类,如弗罗里石、拉克米石、巴维尔石和芙蓉石等,其中以弗罗里石最为常见。

元素矿物指的是以金属形式存在的,如将威尔铀、紫松矿、汞铀矿、碳钨合金等,其中将威尔铀最为常见。

化合物矿物指的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如英利铀矿、乌马矿、碳酸铀、硫酸铀等,其中英利铀矿最为常见。

铀矿的地质属性铀矿的主要地质属性包括:形状、结构、岩石类型及密度。

形状可分为结晶、沉积及超细结晶等三大类,结晶形状有棱柱、锥体、立方、八角体等,沉积形状有薄片、粒状、碎屑状及管状等;结构可分为角晶结构、石英结构、晶体结构等;岩石类型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和碳酸盐岩等;密度可分为低密度(3.03.3 g/cm3)、中等密度(4.04.9 g/cm3)及高密度(5.05.5 g/cm3)等。

铀矿的地质环境铀矿一般分布于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及火成岩等岩体中,主要分布在花岗岩、流纹岩、辉石岩、白云岩等的构造带位置上。

铀矿的形成环境大致可以分为深水环境、浅水环境和集水环境三类。

深水环境,指的是深洼谷、深海谷以及海底古洼地等环境,是铀矿形成的最重要的地质环境;浅水环境,指的是湖泊、河流及河滩等浅水介质,是铀矿形成的第二重要地质环境;集水环境,指的是河谷、湖泊、河流及河滩等集水介质,是铀矿形成的第三重要地质环境。

铀矿的地质勘探铀矿的地质勘探包括定向勘探、浅层勘探、深部勘探和大地测量等四大类。

定向勘探是从已知百分之铀矿石品位出发,采用地理勘查、室内化验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浅层勘探是从地表出发,采用地质勘查、采样、室内分析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深部勘探是从坑内出发,采用开采、测井、勘探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

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

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第27卷第2期2000年4月成都理工学院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V o1.27No.2ADr.2000[文章缉号]1005—9539(2000)02一O172—07一.\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剖搓型垒量叠!钟子川(1.四J『{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2.成都理工学院)/,/[摘要]401矿区赞铀花瑚岩成岩后釜过三期水溶痕流体的改造作用;/401铀矿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一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区内北东向,北北东向次级期复式花岗岩体内.此复式岩体的平均铀含量仅3.1×10(242个样),低于世界花岗岩的铀丰度值(3.5×10).这与大多数产铀花岗岩体的铀含量普遍比世界花岗岩丰度值高2~3倍的特点明显不同, 是一相对贫铀的产铀花岗岩.该矿区内的四个铀矿床,是中国首次进行地下堆浸开采的花岗岩型铀矿床.1矿区地质特征401矿区地质特征如图1所示,区内出露的主要是复式岩体早期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基和晚期细粒花岗岩枝;此外,还有少量沿断裂发育的煌斑岩脉,细晶岩脉等.矿区北删被东西向的铁炉子深大断裂切割;西侧与第三纪断陷盆地以北北东向断裂为界;铀矿床集中产出于此两边界断裂和东南侧分布的晚期花岗岩枝所构成的圈闭中,赋矿围岩是早断裂发育,互相叠加呈一弧形断裂破碎带;铀矿床分布明显受此断裂带控制,其各组断裂与矿化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由成矿前的挤压性转变为成矿阶段的拉张性,有利于成矿热液发生沸腾作用或CO泡沸作用,促使铀矿化富集,成为控矿或赋矿构造;而北西向,东西向断裂不发育,且不具备上述控矿条件,与铀矿化的关系不明显.铀矿化主要发育在断裂构造的破碎或碎裂部位(图2),常表现为:(1)两条断裂夹持的构造破碎带;(2)主控矿断裂的产状变异部位;(3)主控矿断裂与次级断裂(或裂隙)交叉的.入”字型构造部位}(4)主控矿断裂两侧的裂隙密集发育部位.铀矿化集中在海拔12O~750m的高度之间,高差可达630nl;铀矿体多呈脉状,其产状与控矿断裂一致.铀矿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矿热液形成的网脉状,角砾状矿石,其角砾为花岗岩,胶结物由沥青铀矿,黄铁矿,表l矿区各蛆断裂特点Table1ThecharactersoI~lif(erent{Buhsetsinthee矗eLd[收稚日期]1999—05—3l(作者简介]刘埃平(1964一),男,博士,高蛀工程师.地质学专业●第2期刘埃平等: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173?图1401矿区地质简图Fig.1SchematicgeologicalmapofOrefield401(据西北地勘局2ll地质队.略有修改)1.新近系(-L第三帛);2.陶湾群:3.晚期花崮岩;4.早期花岗岩{5.微斜长石化带;6.钠长石化带7.钠长石一白云母化带;8断层及其产状;9.地质界线;l0.吏代蚀变分带界线{l1.铀矿康耍其编号{12.铀矿化点田圈2401矿区断裂构造控矿示意圈Fig2Schematicsectionsoffauh—controlledmineralizationinOrefie[d401 (a)102铀矿康451坑道平面示意图;%)103铀矿康142坑道平面示意固;()101铀矿康432坑道平面示意固;(d)lO1铀矿康432坑道剖面示意固.1.花岗岩;2.断裂和裂隙3,铀矿体1’74成都理工学院第27卷萤石,石英等热液矿物组成.另一种是表生淋滤期形成的土状矿石,其矿物主要有粘土矿物,次生铀矿物和褐铁矿等,但常见土状矿石中包裹有残留的角砾状矿石,且随矿化标高的增高,表生淋滤作用增强,土状矿石增多.2矿区围岩蚀变及成矿特点401矿区铀矿床除严格受构造控制外,还明显受花岗岩成岩后各种流体的交代蚀变作用制约.首先,铀矿床均产出于成矿前期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花岗岩交代蚀变带内(图L);这些交代作用主要为微斜长石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等,并从外向内呈现出交代蚀变分带:微斜长石化带一钠长石化带一白云母一钠长石化带.其中,微斜长石化主要是新生微斜长石沿长石双晶纹,解理面进行交代形成反条纹长石等;钠长石化表现为钠长石交代石英,长石,出现净边结构,蠕英结构,交代条纹结构等;白云母化为白云母交代黑云母,斜长石等.在碱交代强烈部位石英几乎全部消失,变成由碱性长石组成的似伟晶状”碱交代岩”.花岗岩受交代后,颜色由灰白色变成肉红色.粒度变粗,且各造岩矿物的地球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2).如矿物成分表现出白云母,钠长石增多,黑云母和副矿物大量减少.以及长石类矿物的有序度增大等;同时,各造岩矿物的铀含量也有变化,表现出在交代蚀变过程中有部分铀活化转移另外,花岗岩中岩浆期副矿物经碱交代后大量消失,但晶质铀矿,钍石等矿物增多;这是原矿物中铀活化转移出来,形成独立的铀矿物0].晶质铀矿粒度多在O.O3~O+151T/1TI之间,呈黑色立方体或八面体,化学分子式为uOa,晶胞参数是5.467×10.m;它是后来铀富集成矿的主要物质基础.除此”面状”碱交代蚀变外,还有成矿期热液沿控矿断裂形成的”线状”围岩蚀变.此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赤铁矿化,方解石化等;它们与铀矿化在空间上互为一体.成矿期热液活动分为四个矿化阶段(表3);(1)铀成矿前阶段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萤石化和方解石化等,沿控矿断裂两侧形成蚀变带;同时还形成充填于断裂中的含黄铁矿石英脉.(2)成矿I阶段主要发育硅化,赤铁矿化,并伴生有沥青铀矿,它们多沿含矿裂隙产出, 形成红色贫铀矿石.(3)成矿I阶段为主矿化阶段.形成大量紫色萤石,胶状黄铁矿,暗色微晶石英,沥青铀矿等,它们充填于含矿断裂,裂隙中.构成角砾状,网脉状富矿石.(4)成矿后阶段主要形成石英方解石细脉等.与大多数脉状热液铀矿床一样,热液矿物具有明显的标型特征(表4):即铀成矿前和成矿后阶段形成的热液矿物,结晶度好,颜色为正常色, 而铀成矿阶段形成的矿物,普遍结晶度很差,杂质成分含量很高,颜色呈异常色,它们多是热液快速沉淀的产物.之后.本区构造活动使西侧第三纪断陷盆地逆冲上升,反而使矿区变为汇水区,地表水沿控矿断裂对铀矿体淋滤,形成大量次生铀矿物和粘土矿物. 401矿区花岗岩成岩后,经成矿前期热液交代作用一成矿期热液蚀变作用一表生水淋滤作用的改造.其中,成矿期前热液交代作用使花岗岩中的铀活化,特别是将赋存于副矿物中的部分惰性铀活化,转表2矿区交代蚀变花岗岩中主要矿物的变化特点矿物名称斜长石碱性长石云母变化特征来交代蚀变交代蚀变来交代蚀变交代蚀变未交代蚀变交代蚀变颜色灰白色灰白色灰白色内红色墨绿色银白色种属中一更长石更一钠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镁质黑云母白云母An==I6~33An4~15K一64.22K=70.96K.2309矿物成分K一7.29K8.35Na32.4lNa=26.40Na=2.32K=85.40及其原子Na=72I2Na=8034Ca一337Ca=2.64Mg=4L82Na=8.88百分比/,6Ca一20.∞Ca=113I(7)(6)Fe=32.77Fe一5.72(1)(6)(6)(5)有序度o.05~0.4(4)0.7~10(5)o.05~O.4(10)0.7~1.0(13)聚片双晶常见净边结构常见卡氏双晶常见格子双晶常见放射晕圈交代残留晶体结构环带结构发育蠕英结构发育条纹结构发育交代结构发育结构常见结构常见常见黑云母,常见黑云母,矿物包体矿物包体少见矿物包体少见副矿物包体发育矿物包体少见副矿物包体斜长石包体铀含量/1O3.0(1O)2.2(2)L2(13)1.6(1)3.7(2)3.2(1)第2期刘埃平等: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175?表3401矿区铀矿床成矿期次爰矿物组合特点成矿期扶热液成矿期表生淋滤期成矿前阶段成矿I阶段成矿I阶段成矿后阶段成矿阶段及次生矿橱一粘土矿物组合黄铁矿一石英阶段赤铁矿沥青紫色萤石一沥青石英一方解石骱段矿橱阶段铀矿阶段铀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方解石萤石赤铁矿沥青铀矿水云母蒙脱石高峥石铜铀云母硅钙铀石板菱铀矿纤铀碳钙石水铀钒褐铁矿表4铀矿床的成矿期热液矿物标型特征Table4Typomorphiccharacteristics0fhEdrothermMmineralsinmineraliza tionperiodfortheUdepo~变成活性铀;成矿期热液将这些活性铀浸出,并迁移至有利的断裂构造部位,富集形成脉状热液铀矿床;之后,铀矿床受表生淋滤.赋矿花岗岩的锫石U—Pb等时线年龄为129,2Ma;而花岗岩体断裂中煌斑岩脉是本区最晚的岩浆岩,其全岩的K—Ar年龄为83.4Ma;铀矿床中沥青铀矿多呈显微球粒状,偶见竹叶状,平均化学分子式为UO,晶胞系数是5.395X10--10m,其u—Pb同位素年龄为12.6Ma,但反射率(R一12~14)较标准沥青铀矿低,表明受到一定程度的表生氧”.由于矿区见铀矿脉切插煌斑岩脉,推测铀成矿发生在83.4~12.6Ma之间,而表生淋滤作用应在12.6Ma之后.3铀矿化地球化学特征本区赋矿花岗岩与铀矿床之间的成岩成矿时差较大,铀矿床难以是花岗岩浆热液的直接产物;因而此贫铀花岗岩体是否能提供铀源一直有较大争议. 据此花岗岩中铀的赋存形式及其活化特点研究[,石英,长石等造岩矿物的铀含量很低,花岗岩内近一半的铀是赋存于含量仅约占1的各种副矿物中.但此花岗岩经交代蚀变后,其铀含量依次从未交代蚀变花岗岩一微斜长石化带一钠长石化带一白云母一钠长石化带,表现出活化迁移的”v”字型变化特点(表5):即较早的微斜长石化带中铀含量减少,铀活化转移,而较晚的钠长石化,白云母化带中铀含量又增高富集.另一方面,各交代蚀变分带中副矿物也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即岩浆期副矿物锆石,褐帘石等随着碱交代发育,从原花岗岩到钠长石一自云母化带, 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黑稀金矿,钍石等在早期微斜长石化带中明显富集,再经晚期交代蚀变后又逐渐减少}晶质铀矿在早期微斜长石化带中含量最低,再随交代蚀变向晚期演化又逐渐增高显然,此176成都理工学院第27卷表S矿区各交代蚀变分带中铀和特征副矿物含量/ioTabkSContentsofuraniumandrepre~ntativeaccessorymineralsineachmet a—s—omadcalterationzoning*晶质铀花岗岩经碱交代后,不但岩石中铀发生重新分配,而且铀的赋存形式也有明显变化;即原赋存于岩浆期副矿物中的惰性铀减少,而可被中低温热液浸出的活性铀增多(如:晶质铀矿等).对矿区花岗岩的裂变径迹片观察也表明,黑云母,斜长石中常包裹有含铀副矿物包体,表现出星点状的密集径迹;经交代蚀变后其副矿物包体大部分消失,径迹密度也明显减少,说明有部分铀被活化转移出来这与黑云母,斜长石经交代蚀变后其铀含量降低相一致(表2).石英,碱性长石中副矿物包裹体少,裂变径迹也稀少,交代蚀变前后径迹密度变化不明显.此外,受强烈交代蚀变的花岗岩中,可见措微裂隙或矿物粒间出现线状密集径迹,它们是活化转移至粒间或裂隙内的活化铀此花岗岩的交代蚀变带,实际上是铀活化转移的活性铀带,这就是所有铀矿床都集中产于该带内的主要原因.成矿期热液主要成分是K,Na,F一,C1一, HCOf,CO.,CH,H:等;而且从成矿前阶段到成矿阶段,其Na/K和CO2/(CH+H2)比值减小,表现出由富含Na和CO的相对氧化性热液,转变成富含K,CH.和H的相对还原性热液(表6).成矿前阶段石英,方解石的均一温度为180~290℃,成矿阶段萤石矿物的均一温度为12O~195C.据J.C. Tanger&H-C.Helgeson(1988)的热力学数据r和模拟计算方法r,对各种铀的络台离子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成矿前阶段热液中铀以[uo:(CO).],Euo(CO.)]和EuoF]络台离子形式存在,分别占81.4,10.7和7.8;而成矿阶段热液中铀几乎均为Euo(CO.):一络合离子形式存在,占99.99.由于成矿热液中CO浓度远比F一和sO:一浓度高,铀矿床中碳酸盐矿物也应比萤石,黄铁矿多;但事实并非如此矿床中萤石,黄铁矿不但比碳酸盐矿物发育,而且成矿阶段的碳酸盐矿物很少见. 这是园成矿阶段控矿断裂的拉张减压作用,引起热液中COz发生泡沸作用而逸出,造成碳酸铀酰络台离子等离解,铀还原成沥青铀矿沉淀富集,其化学反应:EUO2(CO3)3一十2Fe”一uO2(s)+3cq(g)十+Fe.O3(s);4EUO2(CO3)3]’-+CH4(aq)+6H一4uO2(s)++13CO2(g)++10OH一;4Euo2F4]+8Ca”+CHd(aq)+2OH一一4UO2(s)+8CaF.(s)+CO2(g)十+6H401矿区铀矿床中,石英的O值在4.15‰~11.37‰之间,平均9.24‰(5个样).依据R.N. Clayton等(1972)分馏公式计算与其平衡热液的O值在一4.97‰~2.65‰之间,平均一O.77‰.紫色萤石中气液包裹体的a0值为2.01‰,aD值为一4O.3O‰;石英中气液包裹体的∞值在一64.4O%0~--58.30‰之间(2个样).这些特点表明并非正常岩浆水同时,矿床中石英气液包裹体的C(PDB)值在一5.09‰~一5.O0‰之间(2个样);而矿区元古界大理岩的方解石c(PDB)值在4.17‰~5.41‰之间,平均4.86‰(5个样),两者的碳同位素组成特点明显不同,说明热液中CO来源于深部.铀矿床中黄铁矿S(CDT)值在一0.66‰~3,4o‰之间,平均为1.64%.(4个样);而花岗岩中黄铁矿S(CDT)值在一3.00‰~1.8O‰之间,平表6铀矿床中石英的气液包裹体成分/m0l?kg一(Ho)—Ta—ble6Compositionsoffluidinclusions|nquartzfromtheuranium由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分析j刿定第2期刘埃平等:401矿区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下堆浸评价?177?均0.02‰(11个样).两者的硫同位素组成特点相一致,都属深源硫.可见,成矿期热液中有部分来自深源富CO流体参与了成矿,矿区北侧铁炉子深大断裂可能是此深源流体上升的通道.4铀矿床表生淋滤及地下堆浸评价401矿区铀矿体遭受表生淋滤后,其物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1)铀矿床在剖面上出现了垂向淋滤分带,从上至下为浅色高岭土化带一绿色粘土化带一弱淋滤带,在高岭土化带中铀明显贫化(2)铀矿石由致密块状变为疏松土状后,其渗透性增高(渗透系数>1m/d),而断裂两侧花岗岩的渗透性差.(3)主要矿石矿物——沥青铀矿转变为六价铀矿物,相应铀的氧化态也由u变为u0;,这种次生铀矿物中铀不需添加氧化剂就能浸出.另外,矿区地下水pH值为6.5~7.8,矿化度在02~O.5g/L之间,从浅部至深部由HCO3一Ca型转变为s0Hc0Na型;其氧化还原电位也逐渐降低,即由+300mV降到一381mV;水中铀含量由×10-5g/L增加到×10~g/L.可见,表生淋滤作用为铀矿床就地浸出提供了有利条件铀的地下浸出有酸法(无机酸水溶液)和碱法(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两种.一般认为铀矿石及围岩中CO含量≤1或CO./u<15时,有利于酸法浸出[sJ_【.401矿区铀矿石的CO2含量在0.73~1.08之间(7个样),CO:/u比值也多在1.2~1.8之间;赋矿花岗岩的COz含量更低,在0.19~o.40之间(15个样),因此适合用酸法浸出.因硫酸最廉价,该矿区采用硫酸水溶液注入爆破碎裂后的矿体渗滤浸出铀.硫酸浸出液pH值控制在1.5~2.0之间,为强化矿体下部块状矿石中四价铀的浸出,适当加入过氧化氢或高铁离子等氧化剂,将浸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到400~500mV,促使四价铀氧化成六价铀.同时,采用深部爆破增大块状铀矿石的渗透性能;并利用坑道工程封堵矿体底部的渗透性断裂,建水泥池,让向下渗滤的含铀浸出液汇集于池内.然后,将此铀浸出液抽至地面.通过离子交换柱,铀就被具凝胶结构的强阴离子交换树脂(如[RN]C1,ER4N]NO等)吸附;而剩余的浸出液经补充反应药剂后,再注入矿体进行渗滤循环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铀,经氯化物或硝酸盐溶液解析后转入解析液中,再向解析液中加入碱(NaOH)试剂,促使溶液中铀沉淀析出以NaU:0为主要成分的铀浓缩物;而另一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再生.经试验,401矿区铀矿床地下堆浸的酸耗量为2,5~3.5,其中土状矿石的铀浸出率远比块状矿石高,渗滤后的尾矿中铀含量大都低于0.01.地下堆浸为开发该类型铀矿资源开创了良好前景,明显具以下优点:(1)地下堆浸不需建永冶厂,也无需将矿石搬运至地表,采矿,基建工程投资也大量减少,所以产品的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地下堆浸可开采贫矿石,既增大了可采储量,叉不浪费资源. (3)矿石原地处理,减少了地表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参考文献][1]刘埃平.金景福.某贫铀花岗岩体中铀成矿地球化学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1996.Z3(3):53~57.[2]刘埃平,金景福.361铀矿床热液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J].成都理工学院,1994.21(1):51~58[a3TangierJc.HelgesonHC.Calculationofthethermcdy—rtamicandtransportpropertiesofaqueousspeciesathigh pressaresandtemperatures:Revisedequations0fstate forthestandardpartialmolarpropertiesofionsanddec—trolytes[‘J].Ameri canJournalofScience.1988,288:19~98.[4]魏菊英+王关玉.同位素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牡,1988.118~165.[5]p石.BH”K0口BAFeoTeXlio.10rI4q~KHc01eAoeam佣ⅡpH pa3DeⅡl健心[M].]Ⅵ.Ba±Hez~va.1983.[6]刘埃平小秦岭西南段花岗岩,脉岩与铀,金成矿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档案馆,1993178?成都理工学院第27卷GEOLoGIC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 ANDUNDERGRoUNDLEACHINGAPPRECIA TIoN oFURANIUMDEPoSITSINoREFIELD401LIUAi—ping’,JINj’ing—fu.,ZHONGZi—chuan(1.GeologicalExoration&DevetopmeraInstituteofSiohuanPetroleu mAdmin~~ration,China}2.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Abstract:Inthispaper,thegeologic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under groundleachabilityoftheuranium depositsintheuranium—barrengraniteofOrefield401arestudied.Theorefie ld’Sgranitehasexperiencedreformationofpost~diageneticaqueousfluidsforthreeperiods.Inearlyperio d,theuraniumofgranitewas remobilizedbythealkali—metasomatismofhydrothermalwithhigh—temp erature,andtheactiveduraniumisthe materialbaseforminguraniumdeposits.Inmediumperiod,themid—epither malsolutionwasamixtureofthe precipitatedwaterandabyssalfluidcontainingCO2thatrosealongabyssalfa ult,anditleachedtheactiveduraniumfromthegranite.thenmigratedtofavorablelocationoffaukstructure .andconcentratedhydrothermalveinuraniumdeposits.Inlateperiod.thesurfacewaterpermeateddownalong ore—formingfaults,thentheuraniumdepositshasilluviated,andthephysicochemicalnatureoforewasch anged,allthatprovidedthefavorableconditionsforundergroundleaching.Keywords:uranium—barrengranite;uraniumdepositsinOrdield401;urani umactivatedmetaUization;undergroundleaching。

湘中沩山矿集区黄材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湘中沩山矿集区黄材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湘中沩山矿集区黄材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覃金宁;陈旭;蔡富成;何友宇;南小龙;姜必广;覃楚然;朱成生;祝兵
【期刊名称】《铀矿地质》
【年(卷),期】2022(38)5
【摘要】黄材铀矿床产于雪峰山成矿带沩山铀矿集区,沩山岩体北侧外接触带。

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浅海沉积建造坳陷区。

铀矿体的定位受褶皱断裂、赋矿层岩性、中基性岩脉和氧化还原带等多种地质要素的控制或影响,矿床成因难以确定。

为梳理黄材铀矿床成矿地质规律,确定矿床成因,文章通过总结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要素,矿石矿相学显微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对比典型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成矿特征,认为黄材铀矿床铀矿化与中低温热液蚀变和基性岩脉关系密切,且具有古近纪至新近纪多期次成矿、多重硫源(δ34S=-0.3‰~43.6‰)、后期淋滤及热液改造等成矿特征。

综合前人研究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建立矿床成矿模式,认为黄材铀矿床为碳硅泥岩型复合成因亚型铀矿床。

【总页数】9页(P909-917)
【作者】覃金宁;陈旭;蔡富成;何友宇;南小龙;姜必广;覃楚然;朱成生;祝兵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院三〇六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14
【相关文献】
1.澳大利亚鳄鱼河谷铀矿集区主要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3.西秦岭凤太矿集区银洞山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4.陕西省勉略宁矿集区铜厂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5.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王家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湖南省黄岩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及规律

浅析湖南省黄岩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及规律

浅析湖南省黄岩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及规律张昱【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This paper studied the basic geological featur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ody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e in Huangyan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reas in favor of uranium enrichment, mineral occurrence, which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uranium mineralization, good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The author ini-tially considered uranium deposits are formed by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di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Huangyan.%通过对黄岩地区基本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物理性质研究,区内有大量有利于铀富集、赋存矿物,不仅是与铀矿化密切,而且也是找矿的良好标志,初步认为黄岩地区的铀矿是沉积-成岩-改造作用形成的。

【总页数】3页(P48-49,52)【作者】张昱【作者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学院,甘肃天水 741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相关文献】1.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J], 罗梅2.浅析湖南省黄岩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及规律 [J], 张昱;3.物化探方法在湖南省怀化黄岩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J], 成剑文4.物化探方法在湖南省怀化黄岩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J], 成剑文5.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J], 罗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22地区SBZ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322地区SBZ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322地区SBZ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刘云华;罗龙【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0(0)5【摘要】SBZ铀矿床位于我国重要铀矿田之一的322地区花岗岩体外接触带。

寒武系下统香楠组上段(1x3)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的泥质灰岩、含炭硅板岩、结晶灰岩组合层是其主要的赋矿层位,遂川-热水深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F23号带控制着该矿床铀矿体的定位空间,粉红色碳酸盐化(方解石化)与铀矿化关系极为密切。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其产状与地层及控矿断裂构造产状基本一致。

矿区内放射性物化探异常明显,地表伽马场发育,出露面积0.24km2,具明显的富集中心,轴向明显,并严格受F23号断裂带组控制;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晕圈规模大、晕级完整、形态规则,其长轴方向与控矿构造一致,并受其控制。

SBZ铀矿床成矿年龄为54Ma,成矿温度112℃~250℃,属中低温热液叠加层控改造型。

【总页数】9页(P805-813)【关键词】SBZ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322地区【作者】刘云华;罗龙【作者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相关文献】1.上东坑地区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条件分析 [J], 刘军;胡智英;唐迪2.仁差盆地南部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J], 余端珍;鲁晶;杨华;魏敏3.534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J], 桑吉盛;王振斌;于年福4.华东一多金属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初步探讨 [J], 白云生5.柴北缘冷湖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J], 黄广楠;黄广文;王伟超;陈正乐;严翔;俞礽安;张成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黄 泥湖 铀矿 床 地 质 略 图
Fi . Ge l g c lma fH u n i u u a u d p s t g 1 o o i a p o a gn h r i m e o i
北东 向 断 裂 构 造 活 动 强 度 和 规 模 均 逊 色
于北 西 向断 裂 ,断 裂 数 量虽 多 ,但 规 模 较 小 ,
岩 旁 侧 有 好 矿 ” 的铀 矿 找 矿 新 思 路 ,对 区 内 火 山 盆 地 铀矿 找矿 工 作 具 有 实 际 指 导 意 义 。
[ 键 词 ] 黄 泥 湖 铀 矿 床 ;沉 积成 矿 ;热 液 改 造 关
[ 文章编号]10 —6 8 2 1 )50 8—4 [ 0 00 5 (0 1 0—2 20 中图分类号]P 1 [ 61 文献标识码]A
第 1 活动 控制 北西 向凹槽 的形成 ,为 第 次
1 砂岩 沉 积创造 了有利 空 间 ,也控 制 了菖 蒲 层 组 的产 出 ;第 2次活 动表 现为硅 质 脉 、硫 化 物
及煌 斑 岩 脉 充 填 ;第 3次 活 动 表 现 为 后 期 酸 性 、基 性脉 岩充 填 。 北 北西 向断 裂 构 造 走 向 与 凹槽 长 轴 方 向
(. 1 江西 省核 工业 地质 局 24大 队 ,江 西 6 赣州 310 ;2 400 .中国地 质大 学 ( 武汉 ) ,湖北 武汉 400) 300
[ 要 ] 文 章 从 区域 地 质 、岩 浆 岩 、构造 、热 液蚀 变 和 铀 成 矿 地 质 特 征 等 方 面 ,系 统 阐述 了 黄 泥 摘 湖 铀 矿 床 成 矿 条 件 和 控 矿 因 素 ,提 出该 矿 床 成 矿 经 历 了沉 积 成 矿 、火 山 作 用 热 水 叠 加 成 矿 和 热 液 作 用 改 造 富 集 3个 阶 段 的 观 点 。在 此 基 础 上 ,总结 出该 区 “ 以砂 岩 为 基 础 、凹 沟 是 条 件 、热 盖 是 关 键 、斑
武功一 广褶皱 带 的交汇部 位 ,E 向宜 山一 诸 W 全 南 深断 裂带 与 NE 向绍兴一 潭 、崇安 一 源深 鹰 河 断裂带 的 多 条 构 造 交 汇 处 ,是 应 力 作 用 最 集
中 的地 区 。
2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2 1 地 层 岩 性 .
黄泥湖 铀 矿 床 所 处 的 白面 石 山 间 盆 地 基 底 为 白面 石 花 岗 岩 体 ,盖 层 为侏 罗 系 陆 相 沉
黄 泥湖 铀 矿 床 位 于 白面 石 火 山盆 地 ( 铀 矿 田) 北 部 。笔 者 通 过 已 有 地 质 资 料 的整 理 分 析 ,对 该 矿床 铀 成 矿 特 征 和 成 矿 规 律 进 行 总 结 , 以 期 指 导 该 区 下 一 步 的 铀 矿 找 矿
工作 。
火 山岩系 为主 。 区 内岩浆活 动 频 繁 ,从海 西 一 支期 到 燕 印 山期 均 有 岩 浆 侵 入 。中生 代 火 山 活 动 非 常 剧 烈 ,形成 3 大火 山旋 回 :菖蒲旋 回 、鸡 笼 嶂 个 旋 回和赣 州 旋 回 。其 中 ,菖 蒲 旋 回为 双 峰 式
为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在 职 硕 士 研 究 生 。Emal jg( a o. o .n 武 — i :z z x  ̄yh o cr c n
第 5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钟 启 龙 ,等 :黄 泥 湖 铀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成 因探 讨
・8 ・ 2 3
至少 有 3次 明显 活动 :
近 于平 行 ,穿 切 砂 岩 和 玄 武 岩 盖 层 。 构 造 裂
隙发 育 处 ,可 见 石 英 与 黄 铁 矿 、方 铅 矿 、闪
锌矿 等硫 化 物 组 成 的 细 脉 网 脉 或 团块 穿 插 充 填 ,为热 液成 因铀 矿 主含矿 断裂 构造 。
回 1 囤 2 囤 3 圈 4田 5 囤 6 囡 7回 8团 9囤 1田 1田 1 0 1 2 田 1田 1 3 4 1团 1日 1日 1 5 6 7 8
第 2 卷 第 5期 7
2011正




Vo 7 L 2 N O. 5
Se . p 2 1 01
9月
Ur ni m a u
Ge l y o og
黄泥湖铀矿床 地质特征 及成 因探 讨
钟启龙 一 ,张运涛 ,张小平 ,童 日 发 ,郭树英 ,李志明 ,温圣奇
火 山岩 ,岩 性 主 要 为 玄 武 岩 、流 纹 岩 和 凝 灰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该 区位 于南 岭 铀一 多金 属 成 矿 带 东 端 ,东
岩 ;鸡笼 嶂 、赣 州 旋 回 为 酸 性 火 山 岩 ,岩 性
主 要为 流纹质 、英 安质凝 灰岩 和火 山碎屑岩 。
西 向南 岭 构 造 带 与 北 东 向武 夷 一 开 褶 皱 带 、 云
生界 为 寒 武 系 浅 海 相 沉 积 岩 ;下 侏 罗 统 以 河 流相 为 主 的陆 相 沉 积 岩 , 中上 侏 罗统 以 陆 相
粒 白云母 花岗岩 。岩体 呈北 西 向展布 。R s b— r 等 时线年 龄为 29 9 l ,属 印支期岩体 。 4 . Ma ] _ 1
[ 收稿 日期]2 1—51 0 10—8 [ 作者简介]钟启龙 (9 4一 ,男 ,高级工程 师,1 8 16 ) 9 4年毕业 于南京大 学地质 系 ,获理学学 士学位 ,现
积岩 、双峰 式火 山熔 岩和火 山碎 屑岩 ( 1 。 图 ) 盆地 基底花 岗岩 岩性较 简 单 ,以中细 粒 白 云母花 岗岩 为 主 ,次为 细粒 二 云母花 岗岩 及粗
区 内出露 地 层 主 要 为 元 古 界 、下 古 生 界 和 中生 界 。元 古 界 为前 震 旦 系 寻 乌 组 变 质 岩 和震旦 系 类 复 理 石 含 硅 质 泥 砂 质 建 造 ;下 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