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分古诗文及译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翻译(含注解)
古文背诵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初一下必背古诗词译文人教版
初一下必背古诗词译文人教版初一下册人教版必背的古诗词包括了多篇经典作品,以下是部分诗词的译文:1. 《观刈麦》- 白居易译文:在麦收时节,我看见农民们辛勤劳作,他们汗流浃背,但仍然快乐地歌唱。
我感叹农民的辛劳,同时也感到自己生活的安逸。
2. 《望岳》- 杜甫译文:我站在泰山之巅,远望四周的山峦,它们如同波浪一般起伏。
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壮丽。
3. 《春望》- 杜甫译文:春天来临,国都长安城中草木茂盛,但我却因战乱而感到忧伤。
我思念远方的亲人,希望他们平安无恙。
4. 《游子吟》- 孟郊译文:慈母手中的针线,为游子缝制衣物。
游子在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爱。
5. 《悯农》- 李绅译文:农民在炎炎夏日辛勤耕作,汗水滴入土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尊重。
6. 《江雪》- 柳宗元译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江雪画面,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7. 《静夜思》- 李白译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译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9. 《登鹳雀楼》- 王之涣译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胸怀壮志的情感。
10. 《绝句》- 杜甫译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初一下必背古诗词译文及注释
初一下必背古诗词译文及注释初一下册的必背古诗词包括了多首经典之作,以下是部分古诗词的译文及注释:1. 《观刈麦》 - 白居易译文:小麦成熟了,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地收割。
他们早起晚归,汗水湿透了衣服。
虽然辛苦,但看到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喜悦。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农民收割小麦的辛勤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待。
2. 《春夜喜雨》 - 杜甫译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温柔和滋润万物的情景,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3. 《望岳》 - 杜甫译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赞美泰山的名篇,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4. 《江雪》 - 柳宗元译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以简洁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江面雪景,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超然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5. 《静夜思》 - 李白译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这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通过夜晚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译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仰之情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7. 《赠汪伦》 - 李白译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这是李白赠给朋友汪伦的诗,通过桃花潭的美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8. 《登鹳雀楼》 - 王之涣译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黄河的奔流入海,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高远目标的追求。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一、古诗部分。
- 原文(部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解析:这诗一开头就很有趣,“唧唧复唧唧”,就像有人在那小声嘀咕,原来是木兰在织布呢。
可她突然不织布了,光叹气。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呀。
然后就引出了后面的故事,因为可汗要征兵,她爹的名字在军书上,家里又没合适的人能去,木兰就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这个人物形象超酷的,她既有对父亲的孝顺,又有那种勇敢担当的劲儿。
而且诗里描写她出征前准备东西的部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特别有画面感,就好像我们跟着木兰在集市里跑来跑去买东西一样。
-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赏析:王维这家伙可真会找地方享受。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的。
“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在那里面肯定特别安静。
他也不怕黑,有明月陪着他呢。
这首诗虽然短短几句,但是那种幽静、闲适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就好像我们忙了一天,突然看到一个人在竹林里这么惬意,自己也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放松了。
-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赏析:岑参在远离故乡的路上,向东望去,路远得都看不到头。
他哭得袖子都湿了,就像个小孩似的。
然后在路上碰到了回京城的使者,他想给家里报个信,可是又没纸笔。
就只能让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这诗特别真实,把那种游子思念故乡又没办法好好联系家人的无奈表现得很生动。
就像我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忙得顾不上给家里打电话,突然有个机会能给家里说句话,那种感觉是一样的。
-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共包括13首古诗和6篇文言文,下边整理分享这些作品的原文及译文。
第一部分古诗13首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唐]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4.晚春[唐]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5.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6.贾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伤仲永》王安石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木兰诗》《乐府诗集》译文:织机的声音连绵不断,花木兰正在窗户下织布。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译文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译文《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包含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部分古诗词的译文,供参考:1.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城中,草木生长得格外茂盛。
感伤时,花儿似乎也在哭泣,鸟儿的叫声也让人心痛。
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疏,几乎无法插住发簪。
2.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成千的山峦中,鸟儿已经飞走,消失无踪;成万的小径上,人迹罕至。
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垂钓。
3.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壮丽如何形容?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分割得如此分明。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雾,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俯瞰群山的渺小。
4.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的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在儿子即将出发时,母亲密密地缝着衣服,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呢?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青草茂盛,一年一度经历枯萎和繁盛。
野火无法将其烧尽,春风一吹,它们又重新生长。
远处的芳香侵入古老的道路,晴朗的绿色连接着荒废的城池。
再次送别王孙,满是离别的愁绪。
请注意,这些译文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诗词的意境和语言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承性。
尤其是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地位十分突出。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译文及字词句注释
《伤仲永》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编辑本段注释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感到惊奇,纷纷把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文中考篇目原文、释义及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文中考篇目原文、释义及译文1.木兰诗1唧唧2复唧唧,木兰当户织3。
不闻机杼声4,唯5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6,问女何所忆7。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8,可汗大点兵9,军书十二卷10,卷卷有爷11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2,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13,南市买辔头14,北市买长鞭。
旦15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6。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17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18鸣啾啾19。
万里赴戎机20,关山度若飞21。
朔气传金柝22,寒光照铁衣2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24,天子坐明堂25。
策勋十二转26,赏赐百千强27。
可汗问所欲28,木兰不用尚书郎29,愿驰千里足30,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31相扶将32;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33;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34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35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36,对镜帖37花黄38。
出门看火伴39,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4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1?1.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唧唧]叹息声。
3.[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4.[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子。
5.[唯]只。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9.[可汗(kèhán)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11.[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9.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Ci]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己],可汗[k$hd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d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幕[jidn],南市买辔[p0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Gn]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 口]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i>]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ing];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hub]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6]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宋•欧阳修【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 Tn]。
尝射于家圃[p 0],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 6 n]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fOn]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zhu6]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14首古诗如下:1.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赏析- 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诗中的幽篁(竹林)、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 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一种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 艺术手法:以自然平淡的笔调,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月夜竹林幽居图。
1.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赏析- 意境:在宁静的春夜,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笛之声,这笛声随着春风飘散在整个洛阳城。
- 艺术手法:“暗飞声”的“暗”字用得巧妙,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以声传情,借景抒情。
1.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赏析- 意境:诗人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沾湿了衣袖。
在途中与入京使者相逢,想要传个平安的消息却没有纸笔。
- 情感表达: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有在旅途的仓促与无奈。
- 艺术手法:“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凭君传语报平安”语言质朴,却情深意长。
1.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 赏析- 意境:描绘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各逞芳菲的景象,就连没有艳丽色彩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晚春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
- 艺术手法:运用拟人手法,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的“知”字,将草树拟人化,赋予它们感知春天将逝的能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字,生动地表现出花草争艳的情景。
1.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赏析- 意境: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竹里馆XXX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XXX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品味或慷慨激昂或萧瑟悲凉的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佳句,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译文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译文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学的美学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篇目及其译文: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不断地复习和实践,不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2.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地区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危险和存亡的关键时刻。
3.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的渔夫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数百步之内,没有其他杂树,只有芬芳的青草和飘落的花瓣。
4.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龙居住就会显得神奇。
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因为我的德行而显得馨香。
5.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和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种类非常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干中空而笔直,不蔓延也不分枝,香气远播却更加清新,亭亭玉立,可以远观但不可亵玩。
6.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及其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其译文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
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息就显得灵异。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居于此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世俗繁杂的音乐搅扰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的莲花,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幽,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河中石兽[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 ( 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 1. 伤仲永 ( 王安石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带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文
【带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分古诗文及译文2018-06-15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一作:自缘)
[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已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1]能够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朝代】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的做法)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