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

[原创]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年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在改革开放之前,生活用品匮乏,什么都要凭证供应,而且品种单一、粗糙.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商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还要做广告推销,我常常觉得不可思议.同样是这些中国人,还是那么多国土,同样都在那里辛勤劳动,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这促使我这个经济方面的门外汉好奇,决心去啃一啃经济学方面一般说来是枯燥无味的著作.这就是我读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由起.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小镇.

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国严复译作国富论)一直被西方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影响极其深远,而亚当.斯密因此被誉为资本主义的鼻祖.

我阅读的方法是摘录主要论点,(黑字),写出评论和体会.下面就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

格.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亚当.斯密说的劳动生产力,即是劳动生产率,即同样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多少.

亚当斯密首次把分工,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首要方法.这一方法是从人类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他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了.这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亚当斯密这部著作发表

一百五十年后,福特汽车厂首次创造了生产流水线,就是范例,以后得到普遍推广.

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自觉应用这一原理,也能提高办事效率.过去在工地劳动,搬运石头,常常采用人传的办法,比将石块放在筐子里挑/抬的方法要省力且快速.

分工不但只是在商品生产方面,而是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上存在各种职业,各个阶级,士农工商,就是分工形成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统治者或者说管理者,被统治者或者说被管理者,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当人类处于原始时期,就有按人的能力进行分工,如男子打猎,女子采集,分工的细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自然产生的,总体上说是由人的不同天赋,决定他从事的职业.

在专制社会中,社会的分工不一定是最佳的,统治者是依靠强暴的武力占据国家管理者的地位,而真正有治国之才的人往往不在其位.而在一个民主的体制下,通过竞争,不断的自然淘汰,社会分工必然比较合理,按各人不同的能力,各尽所能,各获所得.

有些人批判孔子,说他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就是无知,是不懂得社会分工专业化的原理.毛时代,把学者教授,艺术工作者都要到工厂、农村劳动,这种无视社会分工的做法,必然降低这些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阻碍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倒退.

(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