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少年生命漠视现象看社会德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青少年生命漠视现象看社会德育环境从青少年生命漠视现象看社会德育环境
青少年存在着生命漠视和生命困惑问题,表现为近些年青少年的自杀与杀他等极端社会问题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和青少年所受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及人生成长中社会大环境价值取向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必须对今天所处的社会大教育环境,尤其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三生教育欠缺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
一、社会教育中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和人性启蒙教育
20世纪60年代始,一些国家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等社会问题高发,人们开始反思并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开始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屡屡发生的杀人案件,还是残待戏虐动物的事件,或是对生命的价值意义感到迷惘的活着没意思的感受,都暴露出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对生命的不珍重和儿戏感。
教育应当使每一个人关注生命,认识生命,从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畏感的人,无论对自己生命和人生,还是对动物的生命,甚至对他人的生命,都会采取漠然、轻视的态度,甚至会在残虐生命中寻找发泄和快感。在生活中也一定不懂得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关爱他人。这种人在人性上是单面的、畸形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都应该十分重视这种生命教育等基本的人性启蒙教育。
我们现在开始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有学者说是迟来的教育,但也正说明青少年生命教育任务十分迫切。我们也庆幸地看到,近些年一些地区或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然而要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除了基本的生命教育外,还必须加以生存能力培养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热爱生命必须和热爱生活、具有良好生活能力结合一起,才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的最优教育效果。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三生教育理念,涵盖了生命、生存、生活等相关内容,应当说比单纯的生命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需要。事实上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意识塑造时,除了进行必要的生命认知外,必须进行其他方面的人生观教育;除了正面进行教育引导外,还必须对社会中存在负面影响因素加以制约,以使各种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甚至被杜绝。
二、社会应更加注重爱心教育
一个真正有爱心、自爱、爱人,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不会有作践自己、仇视残害他人的冷僻阴暗心态。然而我们的爱人尊人教育显然还不到位。从家庭教育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分纵性溺爱子女,小太阳在家里唯我独上,说一不二,对父母亲长缺乏起码的尊敬和爱心,长不长,幼不幼,必会养成纵性执拗、自私自大的不良品性;二是对孩子过分压制严管,不论出于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是对孩子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耐心,总之动辄严加训斥甚至打骂,在这种环境中未成年人极易形成冷漠和仇恨的情态。
近几十年学校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价值倾向。受应试教育的导向,许多学校教育重心在知识智力教育和精英培育上,一方面爱心教育尊人教育基本不占什么分量,另一方面某些学校、教师在对待优、中、差不同学生时,不自觉采用不同的目光和关爱态度,这很容易使部分非优学生产生心理失衡,放弃自我,自暴自弃。
生命、生活教育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爱心培育开始,自爱,也爱自己的父母家人,爱身边的人;也爱生活中的动植物。一个内心充满爱的自尊而尊人的人,是不会漠视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所以,生命意识塑造中一个重要和首要的任务,是从培育爱心开始。
三、社会教育中欠缺人际沟通、人际合作素质的培育
人际沟通合作素质不仅是现代人竞争、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保证人的心灵完整和健康生命意识的一道防线。如何克服当代青少年所处的独生环境,引导培育他们超越自我中心和孤独感,这可能是今天青少年素质培育中的一个新课题。社会教育应使每一个人具备起码的他人意识和沟通能力,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与他人和社会沟通顺畅和谐相处,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互爱、信任的开放互动多的关系。三生教育理念,就是把生存能力教育当做生命意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来加以强调的。许多对生命的漠视和困惑,就是由青少年生存能力欠缺而导致的。
沟通合作等生存能力培育的意义还在于,一个人只有保持一种与他人和社会和谐愉快相处的开放心态,才可能防止由内向、孤僻、自我封闭而引起的种种心理扭曲和病态。分析诸多变态、有心理疾病的人,及人格扭曲的人,童年经历中甚至成年后都缺乏与他人甚至亲人和睦相处的能力。一个孤僻、封闭、甚至仇视他人和社会的心灵中,很难生长出热爱生命、尊重并关爱他人、有责任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情感。
四、消除暴力文化在青少年成长中形成的误导
全社会要积极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但同时也要注意抑制社会环境中不良的负面的诱导因素。青少年处在由无知不成熟向有知成熟方向发展,成长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可塑性也非常大。近些年社会存在的许多网络游戏内容以暴力为主题,孩子们游戏娱乐间把打、杀、消灭对手意念不知不觉灌输到了脑海和心灵中。多起青少年杀人犯罪案例研究表明,罪犯就是在暴力游戏中诱发了对神秘杀的崇拜,而理想成为一个神秘杀手,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孩子们在游戏机、电视、光碟上潜移默化了解到的生活概念,是用武器和凶器而不是其他沟通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阻止暴力文化不应有的泛滥,使之不受暴力形象和暴力规则的误导,是全社会今天应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的重要问题。
另外,虚拟世界的非真实性、隐匿性,使人们在网络行为中可以随心所欲,极尽想像和创意,当然就会在某些方面不守规则的做自由任意的事。在网络行为中可任意打杀而不负法律责任,人也可以死而复生。虚拟世界的这一切使人们体验到的是另一种游戏规则,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混淆这两个世界,不自觉地把虚拟世界中的随心所欲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意识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在现实真实世界也做出随意践踏人的生命的事情。因此,社会应对网络文化和网络生活加强管理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干预,这一点对青少年健全成长尤为重要。
总之,社会出现的种种青少年生命漠视和生命困惑的现象问题,以及种种青少年不健全心态和畸形人格方面的问题,和整个社会教育理念及其生活环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