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与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与协调
摘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经济发展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时,经济发展得以长期持续,资源也可以永续利用,而生态系统也可以自我修复;当经济发展不顾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时,虽然经济短期也可能得到一时发展,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的迅速枯竭却会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和危机。因此及时正确的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冲突,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及时协调化解这种矛盾冲突及其重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冲突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认识和发展水平低下的基础上,照搬苏联模式,希望在工业总量上高速赶超美英,对自然一味的征服和破坏,结果出现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结果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压力越来越大。
1.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重大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出口和第二产业以及对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其特点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环、低效率”,平均综合能耗比世界高出了30%,污染排放强
度是发达国家的8-9倍。例如,我国水泥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还不到30万吨,水泥能耗指标比国际水平高出40%,粉尘排放率是国际先进水平的83倍。农业生产也存在粗放的生产方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达到419.9千克/公顷,是化肥施用安全上的1.9倍, 2010年我国化肥总产量为6619.3万吨,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这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农民种粮成本高,生态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2.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不完善
在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gdp,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地区不占少数,我国总体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市场化的环保投资机制。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没有很好的同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未纳入综合决策体系和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环境损害成本没有体现在全部社会或生产的成本中。在管理上尚未建立完整的、符合科学观的干部考核机制,放松了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监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宏观与系统思维,需要形成系统配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为此,需要从经济运行、政策、制度、理念、监控等各个方面予以努力。
1.大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准入门槛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污染物减排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紧箍咒。加快制定和落实污染物
减排的环境准入标准,把总量减排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要求,制定环境准入配套政策,推动环境管理向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方向发展。认真落实规划环评要求,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强调预防原则,促进技术创新
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其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不能仅仅依靠“先污染后治理”,这只是一种时候修补的手段,要积极加强预防性原则,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环境后果。在此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预防性原则的客观基础,没有有利于环保的新型技术,预防性原则就无从实施。
3.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根据国际趋势和我国国情,绿色经济可以被理解为:凡是朝着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经济活动都是绿色经济,它是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的总体要求。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不同途径和具体模式。
循环经济要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典型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加强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效率,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提高发展低碳经济相关能力建设,加强完善空气质量检测、统计和管理体系建设,在重点领域组建科技队伍进行攻关;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开展煤炭的清洁利用。4.严格环境执法,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
环境保护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开展检查监督工作,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实行公开环境处罚决定、定期督查督办、强制执行和追究责任等执法措施。政府、企业决策部门要坚持既定的减排任务和目标,杜绝上马违反国家环保政策、违反环保法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新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对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环境事故、干扰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完善行政首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实行任期和年度目标考核。在各类考核评比活动中,
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同时要对表彰和奖励为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绩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4.
[2]赵亚乔.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j].求是学刊,2007,4.
[3]章庆民.关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
[4]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