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严谨治学道德规范的践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严谨治学道德规范的践行

【摘要】严谨治学是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必要的道德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深化,作为一名教师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就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在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恪守和履行这一道德规范。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把握课堂教学规律,科学施教,不断学习新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关键词】教师严谨治学道德规范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社会条件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具备过硬的教学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希望广大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恪守和践行好严谨治学的道德规范呢?

一、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好学不倦,勤奋刻苦是为人师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争取教书育人资格的基本条件。没有好学不倦的精神,没有勤奋刻苦的行动,即使一个天生聪慧之人,也不免呆蠢迂腐。虽然中国儒家传统中一直有“圣人”之说,有圣人“生而知之”的观念,在今天看来,“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思想欲让人认同,但缺乏起码的科学基础。

1.好学不倦的第一要义是有志于学。要做到好学不倦,就要志学。在这一点上,古人有全面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可谓聪明过人,然而他的体会却是: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志于学才能好学不倦,其中之机制在于,志学是好学之动力保障。

2.好学不倦在实践中体现着勤奋。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如果我们把学习看得比吃饭、休息还重要,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自然就是好学了,因此,要做到好学不倦,基本要求就是勤奋刻苦,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克服困难,择善而从,倘若做到了这一点,不用怀疑我们的素质会日渐提高,也不用怀疑我们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好学不倦要求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学问”二字相连,自然说明问与学的关系。可以说,无问则无学,有学必有问。学习者应当有一个谦虚的态度,有“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开拓一个发展,近善的精神空间,如果总认为自己已经了不得,或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那么在思想观念中已经蜕去好学不倦的要求,更不会有好学的行为。所以为学需要放低姿态,遇到自己不知道,不理解的知识,虑心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这才是真正的好学。

二、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教育劳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操作起来难度最大的活动,我们还找不到哪一项活动困难程度和复杂性比教育劳动更高。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教育劳动的“产品”还是人。人是有主体性的动物,他有自己的思维、情感、兴趣、性格、思想观念,他在任何活动中都有体现自身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要求。因而,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劳动对象时,并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为所欲为”,随意行事,而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主体性的倾向性。

教育活动虽然复杂,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人的发展、成长具有规律性,教学过程的展开具有规律性,教育管理具有规律性等。掌握这些规律,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做到科学施教;也只有科学施教,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合理性(目的性)和效率性。

1.要达到把握规律,科学施教的要求,首先要做到及时总结提练经验。“依靠经验可以应付教学”的思想观念,“教育劳动很简单,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根教鞭”的看法,都是对教育的浅薄之见。教育劳动看似简单,实则繁难,仅仅依靠经验远远不够。不能否认,实践经验中有着对规律性的认识,不过经验如果没有自觉提炼的过程,就只能停留在直觉层面,不能应付事物的变化。所以,教师主动自觉地总结经验,使之上升到规律性认识,是严谨治学的实践体现。

2.要主动自觉地汲取前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并努力使之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无数优秀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对教育规律进行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认识成果,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极汲取前人的科学认识,是我们把握教育规律的一条捷径。在这一点上,应该特别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努力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对教师之重要性在历史上早已显现:(1)历史上的教育家都有深厚的心理学素养;(2)历史上所有成功的教育改革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学突破基础之上的,而教育学中凝结着人类对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其重要性自不待言。(3)把握教育规律,使教育活动走向科学化道路化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实践。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科学施教的自觉要求。教师应当在教育实践中验证并不断完善科学认识,以科学的认识去指导教育实践,即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切实做到古人所提倡的“教学相长”。缺乏大胆的实践,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自觉的实践体会,探索和利用,所谓“把握规律,科学施教”就是一句空话,最多不

过是华而不实的纸上谈兵。

三、严以律已,严格执教

教师严谨治学过程中的“严以律已”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育职责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标准,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完成教育任务。

要教导别人,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需要具有真才实学,因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驱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有敢同谬误作斗争的信心、决心、精神和勇气,这样方能引导学生走向科学宝库,去探索真理,掌握真理。故此,教师要做到严谨治学,就不能不严以律已,对自我提高出高标准、严要求,并且时刻自我照察,自我督促。

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任何工作都不像教师的工作那样需要随机应变的灵活性。的确,在教育工作中,任何一种刻板的公式都毫无用场,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智慧,特别是创造力,来应付随时都在变化着的教育情况。由于教育劳动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人类活动,而且至今还给人们保留着无限的探索空间。所以,严谨治学的师德要求中很自然地包容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价值导向。”

首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要求教师具备并不断发展改革意识,清除循规蹈矩、畏缩不前的保守思想;自信、自强、自立,持续拓展和解放思维;以开放的心灵面对开放的事业、开放的世界;从改革的视境去看待早已习惯、甚至被视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意从实现教育目的、提高教育效率的要求出发,正确对待日常工作。

其次,要求教师在明了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注意发现问题和正确解决问题,教师应当在本岗自身理论修养的前提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及时加以弥补,对工作中已经验证的成功经验,要适时总结,并科学地加以提练,使之成为新理论、新思想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综上所述:“严谨治学”这一师德规范具有丰富广泛的价值内涵,概括了多方面的师德要求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或把握“严谨治学”这一师德规范,严格按照这一师德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去做是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