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青少版)_卷七 不仅能干,而且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专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仅能干,而且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专长
人们判断事物,不是根据它们实际是什么,而是根据它们看来是什么。
不仅能干,而且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专长,这才是加倍的能干。
凡看不见的东西就几乎等于不存在。
当未穿上合理且充分的外衣时,道理本身就不受重视。
谨慎者少,而容易上当者多。
欺诈盛行,观其表而下断语,绝少有名副其实者。
好的外观是其内在完美的最好的通行证。
《智慧书》的智慧
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
人们常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让自己站在前排,主动一点,机会来了要抓住,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得多。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
这句话是朴实的,也是真实的。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你是舞者。
有精彩的时候,也有败笔。
有前台,也有后台。
生命是否精彩,你的表现很重要。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命在延展,精彩需要我们去呈现。
智慧故事苑
南宋时的虞允文本来是一个文官,是个从没带过兵打过仗的书生。
但他临危受命,义不容辞,居然指挥宋军挫败强大的金军,取得采石矶大捷。
公元1161年,海陵王调集了40万兵马,分为四路,大举南侵,妄图一举消灭南宋。
10月,海陵王已率领大军进抵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
这时,宋将王权已经被罢官,新将领还没有到任,叶义问也逃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
没有统帅的将士们零零散散地坐在路旁,士气十分低沉。
中书舍人虞允文正好到采石矶犒军,看到将士们垂头丧气,马鞍、盔甲扔在一边,就着急地问:“现在大敌当前,你们还坐在这儿等什么?”
将士们抬头一看,见他斯斯文文,是个文官,就爱理不理地说:“将官们都溜之大吉,不知去向,我们还打什么仗?”
虞允文虽是个文官,但骨头还是很硬的,属朝中坚定的抗战派。
他召集众人说:“我是奉朝廷之命到这里来慰劳大家的。
你们只要为国杀敌,我一定上报朝廷,论功行赏。
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也要拿着马鞭跟随在你们的身后,看诸位杀敌立功!”
将士们见他慷慨激昂,顿时振作起来,他们纷纷表态说:“我们也吃够了金兵的苦,谁愿意当亡国奴呢?现在有您出来做主,我们一定拼命杀敌,为国立功!”
这时候,虞允文手下的幕僚却在一旁向他使眼色,悄悄地对他说:“别人把局势弄得一团糟,你何苦做替罪羊,来指挥这场战争呢?”虞允文听了,气愤地说:“不要说了!国家已经危急到了这种地步,我怎能坐视不管呢?”
虞允文立即视察了江边的形势,对防务作了周密的部署。
他下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开阵势;又把兵船分为五队,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蔽在港汊里作后备,最精锐的一支驻在长江中流,内设奇兵,准备冲撞敌舰。
这边刚部署完毕,北岸的金兵就擂响战鼓,呐喊着冲了过来。
转眼间,70多艘战船已经冲到了南岸。
宋兵为了避开金兵凌厉的势头,稍稍后退了一些。
虞允文见此情形,便亲切地拍着统制将领时俊的后背,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久闻将军胆识过人,远近闻名。
今天怎么像小儿女一样站在船后,这样只怕你一世的威名都要扫地了。
”
时俊受到主将的激励,热血沸腾,立即跳上船头,手拿双刀,与敌人拼命厮杀起来。
士兵们一看主帅和将领都如此英勇,也争先恐后地上前与金兵搏斗。
最终,这场采石矶大战以宋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海陵王也在退兵途中被杀。
智慧锦囊
虞允文一介书生却立了赫赫战功,正是因为危难时刻,他勇担重任,才会激发自己如此大的潜能啊。
做人不要消极等待机会,要时刻让自己处于起跑的状态。
到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自己站在前排,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样,你永远不乏成功的机会。
你的人生精彩与否,要靠自己去表现。
人生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你的表现决定了你的成就,决定了你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是舞者,不是看客。
因为靠自己,人生才能得以精彩,你的表现才能使你真正强大起来。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征服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展现自己的过程。
你的魅力,源自你的表现。
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天赋
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培育它并进而发展其他的长处。
如果人人都知道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那么都能在某个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先弄清自己的秉赋究竟在哪方面,然后竭尽全力地来发扬光大。
有的人明察善断,有的人勇气过人。
大多数的人盲目地追随别人,浪费了自己的才智,结果一事无成。
他们被他人的光环所蒙蔽,等到日后猛然醒悟,却已悔之晚矣。
《智慧书》的智慧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强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羡慕别人;而一个找不准自己强项的人,又只能盲目行动。
这两者都是可悲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但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最强的能力。
什么是最强的能力?就是你能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表现出自我,能够体现出你的最大价值的本领。
你在自己的强项上点击人生,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你在自己的弱项上与人较量,那只能把成功的果实拱手相让。
美国社会专家一项研究显示,人的智商、天赋都是均衡的,或许你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但不一定在别的方面能够赢过人家。
有优势的同时就会存在劣势。
而一个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
就必须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
智慧故事苑
有两则学林轶闻值得我们深思。
故事一:
方国瑜是著名的史学家。
他小时候除刻苦攻读学堂课程外,还利用节假日跟从和德谦先生专攻诗词。
他钦佩李白,羡慕苏轼,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诗人。
但一晃六七年,却始终未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诗词。
1923年,他赴京求学,临行时和德谦先生诵玉阮亭“诗有别才非先学也,诗有别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赠之,指出他生性质朴,缺乏“才”、“趣”,不能成为诗人,但如能勉力,“学理”可就,将能成为一个学人。
方国瑜铭记导师灼知之言,到京后,师从名家,几载治史,便小有成就,后来著成《广韵声汇》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两本书。
从此他立定志向,终生从事祖国史学研究,终于成为一代史学名家。
故事二:
著名史学家姜亮夫也有类似经历。
20世纪20年代,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
当时他极想成为“诗人”,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师范读书时所写的400多首诗词整理出来,去请教梁启超先生。
不料梁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无才华,不适宜于文艺创作。
姜亮夫回到寝室用一根火柴将“小集子”化成灰烬。
诗人之梦醒了,从此他埋头攻读中国历史、语言、楚辞学、民俗学等,取得一系列成果。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智慧锦囊
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某种优势,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事业。
同时,人不是完人,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很突出,有的方面甚至存在缺陷十分正常。
不同的人,生理素质、心理特点、智能结构等千差万别。
有的多理性,善于分析;有的多灵气,富有幻想;有的擅巧计,能于谋略;有的富形相,善于表演。
只要比较准确或大致对应地找到自己的目标或方向,你就或早或晚、或近或远会有突出的表现。
有的人在未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专长时,往往做事不得要领,学无成就,做无成果,总是感觉自己很卑微。
这可能是因环境条件或形势逼使而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如同黑夜行路,坎坷不平。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一条自己的路,这对于你的未来的发展、你的成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你在一个你不擅长的方面辛苦拼搏,成效可能不会很大,甚至无功而返。
对自己的时运有所把握
为了更好的行动,也为了全身心投入,须对自己的时运有所把握。
这比弄清自己的脾气和了解自己的体格特征还重要。
人到四十还要向医圣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要健康,未免有些愚蠢;若还要向塞内加(古罗马的政治家、哲学家)要智慧,则更显得愚蠢之极。
要想驾驭好时运,需要你具备极高超的本领,这是一种非凡的智慧艺术。
尽管你永远无法明白它那反复无常的行为,但你毕竟可以耐心等待时来运转,因为有时时运喜欢姗姗而至;你或者
利用它,因为时运有时候也会对你颇为友好。
如果它对你情有独钟,你就应该大胆前进,因为它常常偏爱胆大的人;它有时也像一个艳丽的女人,偏爱年轻人。
如果你运气不佳,那就暂缓行动,退而自省,以免后车之覆。
如果你已经完全控制了它,就向前迈进一大步吧。
《智慧书》的智慧
自古以来,人们最大的“盲区”之一,就是不能正确估价自己。
于是,眼高手低者有之,好高骛远者有之,刚愎自用者有之,自暴自弃者有之。
故老子认为,认识别人的可以说得上机智,而认识自己的才算得上是高明。
另一位哲人也曾告诫过人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在《老子》第33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
文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意思是说,善于识别人的人,可谓智慧;善于认识自己的人,可谓明通。
老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做人的道理:第一,人必须正确地真正了解自己。
有时人会对自己不甚了解,甚至产生错觉,此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人必须正确估价自己。
“自卑”固然不足取,但“自负”同样不可为。
只有恰如其分地估价自己,在此基础上给自己在社会中“定位”,才是可取的,也是明智的。
如果说一个普通的人,正确给自己“定位”会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欲成大事的人,是否既能“知人”,更能“自知”,能否正确给自己“定位”,则会事关人生兴衰。
智慧故事苑
故事一: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史事的资料书。
上自春秋,下至战国末期,包括东周、西周、秦、齐、楚、越、魏、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
这部书中保存了当时游说之士从事政治活动的大量记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一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的齐人邹忌,身高八尺,体形容貌潇洒漂亮。
在齐威王时辅佐威王改革政治。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跟您相比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所以,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就问他的妾:“我跟徐公谁漂亮?”他的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他促膝而坐,交谈中,邹忌问:“我和徐公,谁漂亮?”那个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
邹忌仔细地看他,发现自己不如他漂亮;再对着镜子瞅瞅自己,更是自愧不如。
晚上,他躺下来反复琢磨这件事,终于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说我漂亮,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说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
于是,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欲有求于我,所以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现在,齐国的领土方圆千里,有120座城池,大王的后妃和左右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上的臣子没有谁不怕大王,全国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是非常深的。
”
齐威王还算是个明白人。
他仔细听了邹忌的一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
不是吗?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偏爱者、畏惧者、有求于自己者数不胜数。
在这背后,他岂不就可能受蒙蔽么?于是,齐威王下令道:“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寡人错误的,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规劝寡人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市场和朝廷上批评议论而传入寡人耳朵的,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的时候,臣子们上朝规劝,门庭若市;几个月后,就只有断断续续上朝规劝的了;一年后,有人虽然想提意见,但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后,都来齐国朝拜。
故事二:
唐朝的李世民,也是一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高高在上的“明君”。
一次,李世民问大臣魏征:“君主怎样才算明智?”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思是说,正面的话反面的话都要听,才能成为明君,只听信一面之词,就会成为昏君。
魏征还讲了尧、舜怎样了解下情而不被蒙蔽,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怎样因偏信佞臣的话而遭祸灭亡,然后又说:“人君兼听广纳,贵臣就不能蒙蔽他,下情就能上达。
”
李世民十分赞赏魏征的话,连连说:“好!好!”
李世民亲眼看见隋炀帝是怎样亡国的,时常引以为戒。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有意给自己设立对立面,鼓励群臣“犯颜直谏”,当面给他提意见。
大臣们对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他都能够听取,并参照比较,择善而从,或互相补充。
这样,就减少了片面性,也就减少了差错。
智慧锦囊
邹忌、魏征不愧为一代名臣。
他们敢直言相谏,确实起到了“高参”的作用。
但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两位君主,能够听取不同意见。
要知道,承认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是需要勇气的。
有很多不善做人者,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可碍于“面子”,终不肯放下“架子”,最后听到的是一片赞美声和附和声,也正是在一片赞美声或附和声中,自己击垮了自己。
李世民实乃具有大智慧,他懂得如何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无论你的成就有多高,一定要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生活中大多数的事情都取决于你有没有选择能力
生活中大多数的事情都取决于你有没有选择能力。
你要有良好的品位和正直的判断能力,只靠智力和运用能力是不够的。
没有明察和适当的选择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
于是就涉及到两种才华:能选择的才华和能作出最佳选择的才华。
有许许多多的人灵慧多智,判断严谨,既勤奋又多闻博识,可在选择的问题上却常常打败仗。
他们总是选中了最差的东西,好像特意要暴露他们做错误选择的无奈似的。
知道如何选择是老天赋予的最伟大的才华之一。
《智慧书》的智慧
你会羡慕那些命运出现转机的人吗?你想为自己的命运开启创新的契机吗?
也许你觉得这样的机会你不会遇到,就是遇到了,你也抓不住,因为你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那些都与你无关。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真的很危险了。
为什么那么多的伟大人物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取得自己的成就呢?为什么别人的世界那么丰富多彩?……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也许想过,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
但是,不管怎样,请你一定要相信——生命是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生活更是充满了种种选择。
只要你明白了如何选择,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你也会拥有自己的成功!
当你选择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普通人,而不想追究失败的原因的时候,当你选择羡慕别人的成就,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的时候,机会,也许就在这些时候悄悄走掉了!
不要只看别人在画他们生命的圆,也不要指望别人来为自己画生命的轨迹,学会尝试生命中的每一种可能,然后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可能。
智慧故事苑
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失恋的人。
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
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味道。
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恋爱还要倾心呢?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恋者: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格拉底: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失恋者: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可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吧?
失恋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恋者:不会的。
她曾经对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
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
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得对你很有情意,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恋者:可我为她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格拉底: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因为你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失恋者:可是这多么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对你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
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不爱你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你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
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恋者:可是您看得明白,现在痛苦的人是我不是她,是我在为她痛苦。
苏格拉底: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过得很好,不如说你为自己而痛苦吧。
失恋者:依您的看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了错。
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不过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恋者:但愿有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恋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智慧锦囊
佛家有云:“不要执着。
”一切的不快乐都是执着造成的。
这话细想是有道理的。
比如,你习以为常的一些动作、习惯、思维总在那里像怪物一样阻碍着你的行为,这个时候,你还要为那些动作、习惯和思维执着吗?也许你说自己的那些经验和习惯对于你来说很安全,你不要为什么事情冒风险。
可是,很多时候,生命中会遇到什么连你自己都说不清楚。
很多时候你需要立刻去下一个结论,也许就是这个事情能改变你的命运,而你却因一个习惯,一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放弃了,
最终与这个转机擦肩而过。
对此你自己却一无所知,还在那里说自己没有机遇。
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与赌注,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小心地处理抉择时刻,成功的选择越多,你离实现梦想的那天也就越近。
凡事要多思量,把握事情的关键问题
凡事要多思量,把握事情的关键问题。
许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找错了对象,尽管谈得喋喋不休,做了许多推理分析,却把握不住事物的核心。
他们来回地绕圈子,把自己和别人都搞得精疲力尽,却丝毫沾不到重点的边。
头脑混乱根本不知如何清理头绪的人大都如此。
他们在那些最好放弃的事务上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而对那些重要的事务却没有时间与精力来处理了。
《智慧书》的智慧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之中,在这个复杂而有规范的社会里,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即使这样,与我们自身相关的一些东西如我们的个性、品格、职业、婚姻、追求、信仰等等,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而并不是社会替我们选择。
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更要保持我们的个性兴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进行自己的个人选择。
我们所熟悉的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即使在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仍然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从事自己的小爱好——集邮。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让他忘记周围的一切烦心事,让心情彻底放松,让大脑重新清醒起来。
小爱好不但可以愉悦身心,放松自我,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功。
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他们试图找到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
他们研究了食物、运动、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结果令人惊讶,长寿老人们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几乎没有完全共同的特点,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爱好,并且把这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所以,无论你对生活多么不满,一定要有人生目标,要有点爱好,有点精神食粮。
因为这些能使你看轻人生的使命,让你找到心灵家园,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亨利·梭罗曾经说:“我从没找到过这样一个伙伴,他能像这一小时那样长期地陪伴着我。
”生命的质量是以所做的而不是以人度过的光阴来衡量,生活中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使心灵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也更有意义。
戴尔·卡内基曾经说过,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可以将你的思想从忧虑中移开,最后,还可能带来晋升和加薪。
即使不能这样,也可以把疲乏减至最低,并帮助你享受自己的闲暇时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的秘诀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够让自己充满热情,使自己更加充实,增进整体生命的品质。
只有饱含热情、心情愉快地工作,才不会有疲惫感,才会乐此不疲。
愉快、欢笑可以解除紧张与疲劳。
有人说工作实在是很辛苦,但当你全神贯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你会感到那是在享受,而
不是在受苦。
如果能够对工作保持热忱的态度,能够微笑面对自己从事的一切,那工作和休闲还有什么区别呢?爱迪生整天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工作,有人问他天天这样工作累不累,谁知他颇为惊讶地说:“我这辈子一天都没有工作过!”“压力之父”塞叶博士曾经说,尽管他每天从早晨五点工作到深夜,但他认为自己这辈子从未做过一件工作,自己整天都在“游玩”。
因为对他而言,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就是游戏。
布洛斯说:“我们大部分人无法想象,做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会有多快乐。
一个人如果有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有可以让他全身心投入的职业,他生命中的力量便可找到充分的出口发挥作用。
这样的人是幸福的。
”
智慧故事苑
故事一:
在美国长岛,有一位名叫莱伯曼的百岁老人,他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看上去最多不超过80岁。
据老人讲,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大年纪,因为在他80岁的时候,曾对生命失去了兴趣,以为自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那时他健康状况很差,看上去像是真的要不行了,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绘画结缘,从此,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青春。
莱伯曼是在一家老年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缘分的。
那时,老人歇业已多年,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
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做陪。
看到老人的失望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转,还可以试画几下。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好奇地问道,“我从来没来摸过画笔。
”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到了画室,平生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但他很快就入迷了,周围的人也都认为他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画家。
81岁那年,老人开始去听绘画课,开始学习绘画知识。
从此,老人感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
1997年,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专门为莱伯曼举办了一次画展。
此时,已年过百岁的莱伯曼笔直地站在入口处,笑容满面,迎接参加开幕仪式的来宾。
许多有名的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都慕名而来。
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张力,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赏。
老人在展后接受采访时意兴盎然地说:“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
我要借此机会向那些自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不是生活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到哪年,而要想还能做什么,着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生活。
”
故事二:
曾经在一个中学的入学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里面分别装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
比尔·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他每次只带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