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文化与欣赏
甲壳虫美术ppt课件

甲壳虫的生态价值
甲壳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食物链中 的重要环节,是许多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猎物。此外, 它们还帮助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
甲壳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甲壳 虫的数量减少或消失,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生态失衡。
保护甲壳虫的措施和方法
05
甲壳虫与人类的关系
甲壳虫对人类的影响
农业害虫
部分甲壳虫种类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对农业生 产造成较大损失。
环境指示
甲壳虫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其种群数量和分 布可以反映环境状况。
药用价值
一些甲壳虫具有药用价值,如用于治疗烧伤、止 痛等。
人类对甲壳虫的认识和利用
科学研究
甲壳虫是昆虫学、生物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有助于深入了 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观赏价值
部分甲壳虫种类具有美丽的外观,可作为观赏昆虫。
生物防治
部分天敌甲壳虫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如何与甲壳虫和谐共处
保护生态环境
01
保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环境质量,有利于甲壳虫种群的稳定和
繁衍。
科学管理
02
合理利用甲壳虫资源,避免过度捕杀或破坏其栖息地,实现可
持续利用。
科普教育
03
提高公众对甲壳虫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甲壳虫与人类文化
在古代文明中,甲壳虫被视为 神圣的象征,被用于宗教仪式 和护身符。
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甲壳虫 经常被描绘为勤劳、坚韧和顽 强的形象,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
在现代社会中,甲壳虫还被用 于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环境 监测等领域。
02
甲壳虫的生物特征
提高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程教学效果探讨

提高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程教学效果探讨【摘要】昆虫文化与欣赏是许多农业院校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该课程蕴含深厚科学与人文意蕴,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如何提高昆虫文化与欣赏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供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参考。
【关键词】昆虫文化与欣赏;教学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类群,分布广泛,繁殖迅速、数量巨大、适应性强, 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昆虫在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层面,从而产生了昆虫文化。
昆虫文化主要包括体现昆虫的食用、药用、养殖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物质文化和由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昆虫与文学、昆虫与绘画、昆虫的崇拜、昆虫与民俗等构成的精神文化[1, 2]。
昆虫文化无疑蕴含着丰富的科普教化资源,因此,许多农业院校设立了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昆虫文化与欣赏。
此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影片欣赏和标本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昆虫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又可为昆虫文化开拓愈来愈广阔的空间。
作者结合近年来承担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简单探讨。
1让学生改变对昆虫固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有益”或“有害”去认识昆虫,然而昆虫本身无益害之分,只是以对人类经济利害的大小而被划分为害虫和益虫。
因此,大多数人对昆虫的认识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
尤其是由于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昆虫多为害虫,如卫生害虫蚊和蝇等,往往对昆虫的认识已形成了是脏的、可怕的和令人讨厌的概念。
作为教育过程中主导者的教师,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种心态并设法改变它。
首先,我们看待昆虫应该像对饲养的宠物猫、狗一样持“容忍哲学”的态度,因为它们有作为地球生物大家庭一员、与我们平等生存的生命权利,我们不应该鄙视的厌恶它们,而应该把它们当作朋友[3]。
No51幼儿园主题活动网络图《昆虫世界》4ppt

传承意义:代表着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传统,应该得到 传承和发扬光大
昆虫文化:具有独特 的文化内涵,如蝴蝶 、蜜蜂等昆虫形象被 赋予自然保护区:保护昆虫栖息地,禁止开发和破坏。 规范生物技术应用:规范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避免对昆虫造成危害。 加强监测和调查:加强昆虫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及时掌握资源状况,采取保护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昆虫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昆虫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的利用价值
科学研究:昆虫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可用于生物学、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
教育:昆虫是生物学教学的理想对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概念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昆虫的种类和 特征
昆虫的观察和 研究方法
昆虫的保护和 利用
昆虫的生态环 境
昆虫的文化和 艺术价值
昆虫的种类和特征
昆虫分类:鞘翅目、鳞翅目、膜翅 目、双翅目等
昆虫的分类和分布
昆虫特征:六足、两对翅膀、头、 胸、腹分明
文化价值:昆 虫在文学、艺 术等领域中的 表现和象征意
义
昆虫的生态环境
昆虫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
水域环境:如池 塘、河流等
森林环境:如热 带雨林、阔叶林 等
草地环境:如草 原、草坪等
城市环境:如城 市花园、公园等
昆虫的食物来源和天敌
食物来源:昆虫主要摄食植物的汁液、花蜜、种子等,部分昆虫会食用腐肉、粪便等。
昆虫的迁徙和活动规律
迁徙:昆虫因 繁殖、觅食、 气候变化等因 素而进行长距
离迁移
活动规律:昆虫 在不同季节的活 动范围和时间不 同,如蝴蝶在春 季活动,夜晚活
昆虫学中的昆虫的文化与艺术

昆虫学中的昆虫的文化与艺术昆虫学是一门研究昆虫的科学,而昆虫不仅仅是我们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与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昆虫学中昆虫的文化与艺术,并展示昆虫世界中的奇妙之处。
一、昆虫的多样性与美丽昆虫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
据估计,全球昆虫的物种数量超过100万种,占据了动物界中的绝大部分。
这种多样性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展示了昆虫世界中的文化与艺术。
首先,昆虫的色彩斑斓令人惊叹。
从蝴蝶的绚丽花纹到甲虫的金属光泽,昆虫的色彩变化多样且美丽,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色彩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异性进行繁殖,同时也是对环境的适应,为它们提供了保护和伪装。
此外,昆虫的身体结构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以蚂蚁为例,它们的身体结构紧凑而坚固,充满了力量和敏捷。
与此同时,蜜蜂和蝴蝶的细长体型和翅膀的特殊构造,使它们能够实现飞行和在空中优雅舞动。
这些身体结构的独特之处展示了昆虫的艺术性。
二、昆虫的行为艺术昆虫的行为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们以多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文化与艺术天赋。
首先,昆虫的交配行为可以称为一种艺术。
许多昆虫在交配前会进行独特的舞蹈和展示,以吸引异性。
例如,一些蜻蜓会在空中飞舞并展示出华丽的翅膀花纹,而一些雄性昆虫会发出特殊的声音来吸引雌性。
这些交配行为不仅为了繁殖后代,也展示了昆虫的文化与艺术。
其次,昆虫的建筑与工艺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蜘蛛的网是由它们自己建造的,不仅具备强大的机械性能,还展示了蜘蛛的智慧和技巧。
此外,一些昆虫会利用土壤和植物的材料建造巢穴和巢堆,并将其装饰得五彩斑斓。
这些建筑和工艺不仅为昆虫提供了庇护,也是他们独特的艺术表达。
三、昆虫对人类文化与艺术的影响昆虫的文化与艺术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体现,同时也对人类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昆虫的美丽与多样性成为人类创作艺术的灵感之源。
许多文化中都有与昆虫相关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的蝴蝶艺术、日本的昆虫浮雕和西方各国的昆虫插图等。
(2024年)《昆虫记》名著导读ppt课件

精彩片段欣赏与解读
01
精彩片段一
描述蝗虫群落的壮观景象,展现蝗虫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精神。通过这
一片段,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2024/3/26
02 03
精彩片段二
详细记录蚂蚁的分工合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揭示出蚂蚁社会的奥秘和智 慧。这一片段不仅让读者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引发了对人类社 会的思考。
《昆虫记》名著导读ppt课件
2024/3/26
1
2024/3/26
CONTENTS
• 作者与背景介绍 • 《昆虫记》内容简介 • 昆虫世界探秘 • 文学手法与技巧分析 • 主题思考与人生观启示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阅读建议
2
2024/3/26
01
作者与背景介绍
3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01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国昆 虫学家、文学家
生活习性各异
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如飞行、爬行、跳跃、 游泳等,以及复杂的食物
链关系。
生存环境多样
昆虫适应各种生存环境,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冰川,
几乎无处不在。
12
昆虫在自然界中作用与价值
01
02
03
生态平衡维护者
昆虫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 地位,是许多动物的食物 来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具 有关键作用。
昆虫的生理结构与行为习性
昆虫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性,如变态发育、复眼 视觉、触角感应等,这些特点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 环境。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在农业、医学、文化等领域都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有害虫危害农作物和人类健康,也有益虫帮助传粉和 控制害虫。
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
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
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
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目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
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
从文字到语言,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等等处处都有昆虫涉牵。
据统计中国虫旁之字达300多个,以虫旁为姓者40多个,以虫为地名者30乡个,昆虫诗歌2000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40多个……中国昆虫文化的成就在国际上无以伦比。
然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知识分子的学问应该是经邦济世,总与政治相连,或更直接的说以做官为题,其他的一切均视为“雕虫小技”。
杨雄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韩愈诗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今天,致使中国昆虫文化这一璀璨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总结,加之东方文字的使用范围所限,中国昆虫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最早将中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沟。
他在公元641年所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有关蝉、蝇、蚁、萤、叩头虫、蛾、蜂、蟋、尺镬、蚁、蝗及蝗的诗、赋、赞等。
历代诗集、书集、史集中不乏昆虫之吟,这些邹树文(1981年)的《中国昆虫学史》中找到。
中国学者真正开始文化昆虫学研究则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杨集昆在1984-1988年陆续发表了虫与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鼠、牛、虎、兔、龙的趣闻;1987年周尧发表了《昆虫与中国文化》一文;莫容、王林瑶1993年主编的《蝴蝶—识别、浦捉、欣赏及其他》一书中涉及蝶类的诗、画、工艺品及邮品这些均为人们对中国文化昆虫学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全唐诗》中的文化甲虫及其意象浅析

《全唐诗》中的文化甲虫及其意象浅析作者:王与琳任国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3期[摘要]文化昆虫学(Cultural Entomology)是研究昆虫在人类实践中给予其精神和灵魂滋养的科学,它由包括文化甲虫在内的多个昆虫学分支组成。
昆虫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伴随汉文化而成长,伴随中华文明而兴旺。
甲虫文化是文化昆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在与甲虫社会的密切交往中产生的精神文化。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极为昌盛的朝代,产生了大量昆虫文化,其中甲虫文化是其文苑中标价浓浓的一笔。
该文对《全唐诗》中昆虫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针对其中的甲虫诗作了系统的梳理,追溯了唐代社会的变迁中甲虫诗作的发展情况和唐代甲虫诗作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全唐诗;昆虫;甲虫;文化内涵[基金项目]2016—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严酷的青藏高原为何蕴藏丰富的拟步甲种类?—基于裂变选择理论和岛屿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解释”(31572309)[作者简介]王与琳(1993—),女,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昆虫分类学;任国栋(1955—),男,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系统进化与多样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Q96;I2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106-06 [收稿日期] 2020-01-10前言甲虫是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化最为成功的巨大昆虫类群,已知种数超过40万,约占六足动物亚门(Hexapoda)已知物种总数的38.0%以上。
甲虫因其体壁坚硬、前翅特化为保护后翅的铠甲而得名。
“甲”是天罡地支之首,具有坚强刚毅品格和生命力旺盛之意,自古受到文人墨客推崇,至今深受世界各地普遍喜爱,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甲虫学”(Coleopterology)或文化甲虫学(Culture Eoleopterology),即研究甲虫在人类实践中给予其精神和灵魂滋养的科学,构成了文化昆虫学(Cultural Entomology)的一个重要分支。
昆虫文化与鉴赏

昆虫文化与鉴赏
昆虫文化,物种多样、融合多元,是不同的文明的象征。
以昆虫为参照,欣赏它们孜孜不倦的生存奋斗,折射出一种精神力量,探索生命的坚韧与和谐,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视角与智慧。
昆虫文化与鉴赏是人们对自然栖息地里的昆虫作品的认可和欣赏。
一、什么是昆虫文化
昆虫文化是指人们用人类的一种文化去欣赏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奇妙存在,包括那些可能会被简单地忽视或忽略的生物领域。
二、昆虫鉴赏
昆虫鉴赏主要是欣赏到美丽的昆虫栖息地,包括花园、山谷、林地、草原等环境,欣赏不同种类的昆虫,认识他们的特点和形态,了解它们的居住习性,考察它们正在帮助调节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三、昆虫文化的传承
昆虫文化的传承往往需要个人继承,其中发挥了家庭中传统文化的重
要作用,可以在家族中传承,也可以在学校里宣传,使更多的人爱护昆虫,关注它们的生存情况,建立起更健康、自然的生态环境。
昆虫故事与神话了解昆虫在文化和神话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昆虫故事与神话了解昆虫在文化和神话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昆虫在人类的文化、神话和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代的神话故事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昆虫往往以其独特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为人们所熟知。
本文将探讨昆虫在文化和神话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昆虫的了解。
一、昆虫的文化形象在人类的文化中,昆虫往往被赋予各种形象。
比如,蜜蜂常常以它们辛勤工作、合作共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故事中。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爱因斯坦所说的“如果蜜蜂消失了,人类将只剩下四年的生存时间”。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蜜蜂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草蜢则以其清脆的歌声和夏日的代言者而闻名,常在夏天的夜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回忆。
此外,蝴蝶也是一个备受宠爱的昆虫形象。
它们以其美丽的翅膀和轻盈的飞行方式,成为了人们对于自由、变化、美丽等感情的寄托。
二、昆虫的神话意义昆虫在许多文化中也具有神话的象征意义。
比如,在古代希腊神话中,蚕是雅典娜女神的宠物,被赐予了象征智慧和创造力的含义。
据说,雅典娜女神将自己的头发编成了织布机,并将它送给了人类。
人们通过织布的过程来了解世界和自我。
而这一切都源于蚕的出现和它们所创造的丝织品。
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螳螂被赋予了英勇、武士的形象,被视为守护者和斗士。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蓝色的甲虫被当作幸运的象征,被大家称为“天蓝色的友谊”。
三、昆虫的象征意义昆虫除了在文化和神话中具有特定的形象外,还经常被用作象征。
例如,蜘蛛常常被用来象征母性的力量和智慧。
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女神的一个形象就是蜘蛛,她以纺织和刺绣的技艺闻名。
蚂蚁常被用来象征努力工作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许多文化中,蚂蚁都被看作是示范劳动者的典范。
此外,蝴蝶也常常被视为灵魂的象征。
在许多宗教中,人们相信蝴蝶是死者灵魂的化身,代表着重生和变化。
总之,昆虫在文化和神话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丰富多样。
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貌、行为和特点,成为了人们想象力的源泉。
昆虫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初探

昆虫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初探康维波;郑方强;张妍妍;叶保华【摘要】昆虫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二者的关系甚为密切。
昆虫文化极大地充实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和表达技巧。
探索昆虫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及作用,能够揭示出学科发展的关联性、互动性和科学性,从而为两种学科的研究插上助推的翅膀。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昆虫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影响【作者】康维波;郑方强;张妍妍;叶保华【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昆虫文化是指与昆虫相联系的所有文化,尤其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美学相联系的文化。
这种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之中,与文学的联系源远流长。
而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载体,自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将其神奇的笔触指向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昆虫族群与文学结缘,从此使昆虫文化成为文学园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异彩纷呈的各类昆虫文化形态,譬如蝴蝶文化、蟋蟀文化、螽斯文化、蚁蛉文化、蜜蜂文化、蚕文化、蝉文化、萤火虫文化等等,不仅再现了昆虫世界的自然之美,也使得文学世界变得更加艳丽多彩。
研究昆虫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既是文化昆虫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读古代文人和文学意象的有效途径。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载体,文学自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将其神奇的笔触指向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而昆虫族群与文学结缘,使昆虫文化从此成为文学园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异彩纷呈的各类昆虫文化形态,譬如蝴蝶文化、蟋蟀文化、螽斯文化、蚁蛉文化、蜜蜂文化、蚕文化、蝉文化、萤火虫文化等等,不仅再现了昆虫世界的自然之美,也使得文学世界变得更加艳丽多彩。
一起走进奇妙的虫子世界 探秘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

一起走进奇妙的虫子世界探秘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作者:嵇刊张洁来源:《科学大众(中学)》2021年第05期四五月份,又到了去南京紫金山麓登山郊游的好時节。
去踏青的游客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不妨到紫金山里的昆虫博物馆去看一看。
早在2007年,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就牵头对紫金山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系统归类。
据参与普查的陵园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董丽娜介绍,紫金山森林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又数昆虫种类最多。
目前统计有昆虫共计15目150科847属1188种,其中蛾类28科355属494种,蝶类8科56属92种。
那么,为什么在一个昆虫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再建立一座昆虫博物馆呢?从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设计伊始,设计者就始终关注博物馆的内容体系以及能够为大众所深刻感知的表达方式,即博物馆要讲述怎样的自然故事、带给观众怎样的感官体验。
每一种昆虫背后,也许都有着纷繁复杂的演化故事,蕴含着地球千百万年来沧海桑田的生命密码,而这些正是昆虫学家长期深入研究昆虫这个类群的动力。
以互动式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尽管紫金山上蕴含着丰富的昆虫资源,但是要近距离地观察昆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昆虫博物馆,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呆萌的甲虫、绚丽的凤蝶、剧毒的蜘蛛.隐身的飞蛾,能够仔细欣赏昆虫身上的每个细节。
走进馆内的鳞翅目昆虫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异的蝴蝶世界,这里陈列着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蝴蝶标本。
王喆介绍,蝴蝶是鳞翅目昆虫中锤角亚目昆虫的统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种类有2万余种。
美丽的蝴蝶世界展厅中央的生态玻璃饲养缸内,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蝶蛹蛾茧,分别模拟了蝶类和蛾类的不同生态环境,用标本展示它们访花、吸水、趋光等行为习性。
馆内展示的蝴蝶标本不仅漂亮,而且非常细致,连蝴蝶身上的绒毛、翅膀上细小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其中,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华虎凤蝶尤其令人惊叹。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翅膀上的色彩和条纹可以保护其在森林中不被天敌鸟类发现。
文化昆虫

一、解释名词或成语昆虫文化——与昆虫相联系的所有文化,尤其指表现在与人文学科相联系的文化。
文化昆虫学——研究表述昆虫对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神话和娱乐等文化领域影响的昆虫学分支,称为文化昆虫学。
纯昆虫邮票——指的是票面图案以昆虫为主角(jué),以写实的方法准确描绘的邮票。
准昆虫邮票——是指票面图案不是以昆虫为主,往往也不用写实手法描绘的邮票。
图腾(totem)——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做本氏族的标志。
蝶翅画——是以蝴蝶翅为主要材料,利用其绚丽色彩、独特的花斑与条纹和外形,采用特殊的技术拼贴成的工艺画,有油画、国画、水粉画效果,富有立体感,艺术感染力佳。
专性虫节——是指节日的起源或祭庆对象仅为昆虫的节日,如蚂螂节、吃虫节、捉蚂蚱节等等。
兼性虫节——指节日的起源或祭庆对象部分为昆虫的节日。
中国传统大型节日大部分都有与昆虫相关的内容,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典型的兼性虫节。
连性虫节——是指节日的起源或祭庆对象虽不为昆虫,但多少与昆虫有关的节日。
譬如,贵州省东南部苗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举行的翻鼓节,其主题与昆虫无关,但节日起源故事中有啷啷蝉飞到天上报信的情节。
再比如,苗族人的芦笙会的主题与昆虫无关,但在苗人的传说中制作芦笙是通过观察蟋蟀振翅发音而发明的。
本主——意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古时白族自然村落或某一地域的护卫之神,是白族人民特殊的宗教信仰。
蚕绩蟹匡——匡,通“筐”。
比喻名不副实,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螓首蛾眉——螓,一种蝉。
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
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蜂目豺声——眼睛像蜂,声音像豺。
形容面目凶恶,声音可怖。
螽斯衍庆——螽斯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
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二、填空题昆虫是生命的精灵,万物的伴侣,是生命世界中不可缺少的支柱。
如果哪天少了它们,地球将变得死气沉沉,花儿无法授粉和结果,鸟儿和青蛙会没有猎物而饿死,牧场和原野会兽粪遍地,各种动物尸体堆积如山,到处散发恶心的臭味。
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免费

昆虫种类繁多,包括蝴蝶、蜜蜂、蚂蚁、甲虫、蝉等。
昆虫生活习性及特点
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习 性,包括食性、繁殖、 栖息等方面。
昆虫的繁殖方式也各不 相同,有卵生、胎生、 昆虫的食性多样,有植 卵胎生等。 食性、肉食性、腐食性、 杂食性等。
昆虫具有变态发育的特 点,一生中要经历卵、 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昆虫在自然界中作用
01
02
03
04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 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 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 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 组成部分。
03
• 作品中充满了对昆虫生命力的肯定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04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05
• 作品在展现昆虫世界的同时,也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 系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06
• 通过昆虫的故事,作者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珍爱生 命,并倡导一种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 关怀。
资源昆虫的利用
蜜蜂酿造的蜂蜜、蚕吐出的丝等都是人类重要的 资源。
医学昆虫与疾病传播
蚊子、苍蝇等医学昆虫能够传播疾病,对人类健 康造成威胁。
文化与艺术中的昆虫
昆虫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 文化内涵。
05
阅读方法与技巧指导
阅读计划制定和执行
80%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个人的时间和阅读速度,制定 合理的阅读计划,将《昆虫记》分 成若干部分,每天或每周完成一部 分。
反复阅读相关内容,结合上下文进行 理解;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寻求 帮助和指导。
2024版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

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contents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昆虫世界概述•精彩篇章欣赏与解读•人物形象塑造与评价标准•科普知识普及与传播途径探讨•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对昆虫认知差异•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目录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昆虫记》创作背景长期的昆虫观察与研究作者法布尔倾注了毕生心血,对昆虫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法布尔深受自然主义思潮影响,对自然界和生命充满热爱和敬畏,试图通过昆虫世界揭示自然的奥秘。
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作品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失文学色彩,成为一部独特的科普文学作品。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创立了现代昆虫学,为昆虫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创作了《昆虫记》等多部科普文学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成就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文学流派影响02昆虫世界概述昆虫种类与特点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昆虫具有社会性和群居性,部分种类还具有分工合作的特性。
昆虫生活习性多样,包括飞行、爬行、跳跃、游泳等。
昆虫生活习性及环境适应性010204昆虫在自然界中地位与作用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昆虫对植物的传粉和授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繁衍的重要媒介。
昆虫也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昆虫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蚕丝、蜂蜜等昆虫产品。
0303精彩篇章欣赏与解读代表性文学性科学性030201篇章选择原则及依据精彩片段欣赏与感悟分享片段一片段二片段三篇章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分析主题思想通过昆虫世界的描绘,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表达作者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艺术特色采用拟人化手法,将昆虫赋予人的情感和思想;运用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昆虫世界的精彩和美妙;融合科学性和文学性,既有严谨的科学观察,又有充满诗意的文学表达。
蟋蟀文化

蟋蟀文化姓名:朱云飞学号:20100251020 班级:10法学摘要:描述蟋蟀的形态,种类,生活习性,以及蟋蟀的玩赏和玩赏渊源,阐述蟋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介绍一些相关的蟋蟀饮食文化,可以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对其进欣赏,从中发现蟋蟀的美,领略蟋蟀的虫趣,把诗赋,文章,影视中的昆虫一一展现,了解蟋蟀与文学,艺术,娱乐的关系,而文化名人们与蟋蟀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大自然所滋养的无数生灵中,它是在是太普通不过了.但它在中国却倍受宠爱,以至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关键词:蟋蟀的形态,蟋蟀的种类,蟋蟀玩赏,文学与蟋蟀。
1 蟋蟀的形态和种类蟋蟀这种昆虫体型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尽管深浅不一.雄虫利于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或针状.它的生活周期:卵被产于湿润的土壤,单产或群产,肉食性的种类如树蟋,将卵产于植物组织.若虫有12个月龄期.蟋蟀的分布:世界性分布,见于林木,牧场,灌木丛,草地,多数种类在地上生活.蟋蟀分布极其广泛,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其生存活动的踪迹,蟋蟀的种类多达2000余种,下面介绍一些我国常见的蟋蟀种类.(1)斗蟋,雄虫体长13~16毫米,雌虫14~16毫米,体黄褐至黑褐色.头顶一般为黑褐色,深浅有变化,具3对黄色纵纹,两侧单眼间有一黄带,呈括弧形,两端粗,中间细,颜面正常.(2)拟斗蟋,体中型,长12~14.5毫米.头略宽于前胸背板,后头区有6条细而短的黄色纵纹.(3)贝氏斗蟋,体型比斗蟋略小,颜色也较浅,雄虫体长13.5~15毫米,雌虫14~15毫米,头部暗褐色,特别是额和头顶前部。
(4)长颚蟋,俗称老咪嘴,小咪,瘪嘴等。
体长12~16毫米,体表及足被微毛。
头顶黑褐色,后头区有6条黄色纵纹,两侧单眼之间有一黄带。
(5)大扁头蟋,俗称棺材头,棺材板。
体长13.5~22毫米,头顶黑褐色,后头区有6条黄色纵纹,额突近前缘由一黄色横纹。
昆虫记摘抄加赏析笔记(3篇)

第1篇《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该作品详细记录了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是一部跨越自然科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巨著。
以下是对《昆虫记》中部分章节的摘抄及赏析笔记。
一、摘抄1. “在科学上,一切都要追求准确无误。
如果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丝一毫的误差,那么整个研究都将失去价值。
”(第一章《蚂蚁》)2. “昆虫的生存之道,如同人类的生活一样,充满了竞争和合作。
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蜜蜂》)3. “昆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展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伟大。
”(第五章《蝴蝶》)4. “在昆虫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善恶。
它们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手段,有时甚至不惜伤害同类。
然而,正是这种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它们进化和发展。
”(第七章《蜻蜓》)5. “昆虫的寿命虽然短暂,但它们的生命力却非常顽强。
它们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得益于它们独特的生理结构和适应能力。
”(第九章《蚯蚓》)二、赏析笔记1. 《蚂蚁》篇赏析法布尔在《蚂蚁》篇中,详细介绍了蚂蚁的习性、分工和繁殖过程。
通过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强调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提醒我们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要追求准确无误。
这一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2. 《蜜蜂》篇赏析在《蜜蜂》篇中,法布尔以蜜蜂的采蜜过程为例,揭示了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蜜蜂不仅为人类提供蜜源,还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生态平衡。
作者通过对蜜蜂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蝴蝶》篇赏析《蝴蝶》篇中,法布尔将蝴蝶的美丽与智慧相结合,展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蝴蝶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习性。
作者通过对蝴蝶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伟大。
4. 《蜻蜓》篇赏析在《蜻蜓》篇中,法布尔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善恶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蜜蜂的详细介绍岳代琼(专业:09级环境科学学号:20090591)摘要: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属。
蜜蜂属的特点是:后足径节上无距,巢脾由自身蜡腺分泌的蜂蜡建造,巢脾的方向垂直于地平面,巢脾两面都有六角行巢房。
有产蜜价值并广泛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有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
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
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
全变态。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本文从蜜蜂的分类、外形、交配行为、生活方式、价值、文化等方面对蜜蜂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蜜蜂,繁殖,飞行,生命,价值,文化蜜蜂是一种美丽而勤劳的昆虫,它作为植物授粉的重要辅助环节,对维护生态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增进人们对蜜蜂的认识,提高人们对蜜蜂的保护意识及保护环境的意识极为重要。
所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蜜蜂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蜜蜂的基本概述蜜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是一种全变态昆虫。
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
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蜜蜂总科共有8个科∶1. 分舌蜂科,是较原始的类群,黄蜂状,有5或6个亚科,约45属3,000种;2. 地花蜂科,体型中等且独栖的地花蜂,包括一些寄生种;3. 集蜂科(地花蜂或打洞蜂),某些种会被汗液吸引,故又称汗蜂; 4. Oxaeidae科,一种体型大、飞行速度快的蜜蜂,构造类似地花蜂科的蜜蜂;5. 准蜜蜂科,属于低等与高等间的一种过渡蜂;6. 切叶蜂科(切叶蜂、泥匠蜂),以其精巧的筑巢结构而著名;7. Anthophoridae科(包括木匠蜂和布谷蜂),有3个亚科的大科,曾一度被认为是蜜蜂科的一个亚科;8. 蜜蜂科(包括熊蜂、挖地蜂或地花蜂)。
蜜蜂具有一般昆虫的形态特征,体躯分节,分别集合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
在部分体节上生成对的附肢,附肢也有分节。
外骨骼的体壳支撑和保护,蜜蜂的内部器官。
体表密生绒毛,具有保护和保温的作用,特别是在寒地越冬结团的蜂群,蜜蜂绒毛保温意义尤为重要。
头部和胸部的绒毛呈羽状分叉蜜蜂又分蜂王、雄蜂和工蜂之分——蜂王蜂王的任务是产卵,分泌的蜂王物质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
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
工蜂对蜂王胎里的受精卵特别照顾,一直到幼虫化蛹以前始终饲喂蜂王浆,使蜂王幼虫浸润在王浆上面。
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生物激素,对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蜂王幼虫的生长,工蜂把台基加高,最后封盖。
羽化出房的新蜂王身体柔嫩,由工蜂给它梳理身上的绒毛,交配成功的处女王不久便开始产卵。
处女蜂王交尾后除了分蜂以外,一般不再出巢。
蜂王体型细长而稳重,它的寿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长的可活八九年。
在春天和花期前后产卵量最高。
雄蜂雄峰是蜂群中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雄性个体,体格健壮,复眼发达,雄峰只有在工蜂有育王冲动时才会出现,它是蜂群中比较少的蜂中,雄峰在蜂群中有着特殊的地方,它不酿蜜,就连吃蜜也要靠工蜂来喂,而且雄峰可以自由出入蜂场中的任何一个蜂场,但在外界蜜源稀少的情况下,工蜂也会把雄峰驱出巢外,任其受冻挨饿而死,不要以为工蜂不人道,其实这也是自然的选择和智慧的体现,在群体利益受到危害时。
,蜂群会毫不吝惜地牺牲掉个体来保证整个王国的正常运转。
雄蜂的任务是和处女王交配后繁殖后代,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个体比工蜂大些。
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在较大雄蜂房里发育,工蜂对它的哺育也较好。
整个发育过程。
雄蜂幼虫的食量要比工蜂幼虫大一、二倍。
雄蜂生殖系统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羽化出房后还要经过八至十四天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
雄蜂性成熟时,其精巢内的精小管有大量的精子成熟,并逐步地排到贮精囊中,一般一个雄蜂的贮精囊中的精液量为1.5——2.0μL(微升)。
每微升精液平均有精子七百五十万个。
精子的数量和活力对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选育优质遗传后代的种群做父本与选择优质蜂王同等重要。
工蜂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担负了蜂群中几乎所有的工作,上到侍奉蜂王,下到抚育幼蜂,大到修家筑巢、采蜜、采水、采粉、采胶,小到侦察、保卫和打扫卫生,工蜂的数量及个体素质决定着蜂群的生产力。
它们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工作。
蜂巢内的各种工作基本上是工蜂们干的;工蜂与蜂王一样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哺育工蜂对它们的照料不如对蜂王幼虫那样周到,仅在孵化后的头三天内饲喂蜂王浆,而自第四天起就只饲喂蜜粉混合饲料。
因为这种饲料的营养不如蜂王浆高,而且缺乏促进卵巢发育的生物激素。
因此,工蜂的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为成蜂,其卵巢内仅有数条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机能。
所以,她们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的寿命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
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较少活动,并且没有参加哺育幼虫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个月。
每群的工蜂量决定于蜂群的兴盛。
工蜂一生可分为幼、青、壮、老四个阶段。
幼年蜂和青年蜂等低龄工蜂主要从事巢内工作,做为内勤蜂;壮年蜂和老年蜂等高龄工蜂从事巢外工作,为外勤蜂。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
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
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
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
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两个黑色圆点。
二、蜜蜂的繁殖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
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
减数第1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
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
减数第2次分裂,则是1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染色单体相互分开,而细胞质则进行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含16条染色体)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也含16条染色体)则逐步退化。
雄蜂的1个精母细胞,通过这种减数分裂,只产生1个精子,精母细胞和精子都是单倍体细胞。
这种特殊的减数分裂称为“假减数分裂”。
处女蜂王(雌性)与雄峰交配后便将精子保存体内数年.蜂王可以自由选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蜂王在雄蜂房里产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孤雌生殖)。
蜂王在工蜂房和蜂王房里产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和蜂王.所有蜜蜂幼虫头3天喂蜂王浆,工蜂和雄蜂幼虫3天后喂蜂蜜和花粉.只有蜂王房里的幼虫始终喂蜂王浆发育完全成为蜂王.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它的任务是产卵,分泌的蜂王物质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
工蜂对蜂王胎里的受精卵特别照顾,一直到幼虫化蛹以前始终饲喂蜂王浆,使蜂王幼虫浸润在王浆上面。
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生物激素,对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蜂王幼虫的生长,工蜂把台基加高,最后封盖。
三、蜜蜂的生活方式蜜蜂的生活方式分为3种:——社会性。
蜜蜂以群体为单位生存和发展,社会性程度较高。
蜂群中任何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独立生活。
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
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蜂蜜和雄性蜂蜜。
在雌性蜂蜜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即蜂王和工蜂。
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
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
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
意蜂和中蜂都是社会性种类。
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的生活,但是,蜂群和蜂群之间是互不串通的。
蜂巢里存有大量的饲料,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
蛰针是蜜蜂的主要自卫器官。
蜜蜂的嗅觉灵敏,它们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
在巢门口经常有担任守卫的蜜蜂,不使外群的蜜蜂随便窜入巢内。
在缺少蜜源的时候,经常有不是本群的蜜蜂潜入巢内盗蜜,守卫蜂立即搏斗。
但是在蜂巢外面,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在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母蜂,有时也会错入外群,这时工蜂立即将它团团包围,刺杀母蜂。
雄蜂如果要错入外群情况就不同了,工蜂不伤害它,因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为了种族的生存。
——独栖性。
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工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
每一个巢室是开放的,内壁涂以蜡等防潮物质,室中储存足够的蜂粮。
雌蜂在蜂粮上产卵,并封闭巢室。
幼虫在巢内取食蜂粮。
属于此类的大多是野生种类,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准蜂科、切叶蜂和条蜂科。
——寄生性。
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
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
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巢室为六角形。
②在土中筑巢的种类最多,巢室内部涂以蜡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内的湿度。
③利用植物组织筑巢的更为多样,例如切叶蜂属可把植物叶片卷成筒状成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黄斑蜂属利用植物茸毛在茎上作成疣状的巢;芦蜂属和叶舌蜂属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巢;木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
④其他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砂石粘连成巢,壁蜂属在蛞蝓壳内筑巢等等。
1、蜜蜂的巢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
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