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课件

合集下载

《文明的曙光》1PPT课件

《文明的曙光》1PPT课件
文明的曙光
——我们共同的祖先
“我作物
大禹
约170万 约0.9万年 约0.5万年 约0.4万年
年前



至少在170万年前,祖国大地上 就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经过漫长 的进化与发展,远古先民掌握了定 居生活的本领,并培植了粟和稻,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 明的国家之一。
勤奋和善于思考的仓颉
仓颉使黄帝时期的官员。传说他通 过仔细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 细节后,经过苦心钻研和反复描绘,终 于创造了文字。
作业:
①关于我们的祖先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写在课本上。 ②为什么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并引以为自豪?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我还听说,炎帝的妻子 嫘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传说养蚕抽丝及时就是她发 明的。
据今大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种植了粟(谷子)。 这种农作物很耐旱,特别适合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 栽种。晚些时候,在长江流域开始种植水稻以及其他 一些喜欢水的农作物,如:荸荠、芋头等。
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伶伦
传说有一天,黄帝命令乐师伶伦制 定音律,既要使声音有高低的区别,还 要有节律,以便能够奏出优美动听的音 乐。于是,伶伦制定了“五音”,还用 不同的材料制成了埙、鼓、管、弦、磬、 钟、柷这七种乐器。
我听说历史上有 个神农氏,是他 教会人们种植粮 食的吗?
在古代,人类的生活艰苦而危险,对
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他们相信有 神灵控制万物,并且希望神灵的力量能够 保护自己,这样接产生了种种神话。在没 有文字的时代,许多真实事件只能靠口头 语言代代相传,这就是传说。神话与传说 往往交织在一起,它们既记录了历史,又 表达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关于神农氏的 许多故事就是神话与传说。

《我们的祖先》课件

《我们的祖先》课件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觉得我 们的祖先开创文明具备一种什么 精神?
缅怀先祖不辱使命
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他们为百姓做了许多贡献和牺牲,他们的丰 功伟绩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铭记在心。先祖 能够做出这么多的贡献和壮举,你从中是否 能得到一些启发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 受吧。
三、至圣先师
半坡氏族村落遗址的面积很大,分为居住区、 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厂三部分。座很 大的长方形房屋,是供氏族举行集体活动 的场所。在它的四周围绕着许多圆形或长 方形居住区中间有一的小房屋,这是氏族 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外围还挖有用于防护 的壕沟。房屋多是半穴居式的。屋内有灶 坑,可供炊煮和取暖用。
史前人类使用的刮削器和 尖状器 山西省出土的石球
四、聪明的劳动者
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出自普通劳动者。尽 管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我们在生活中仍享受着 他们的发明。
丝绸
瓷器
算盘
你还能说出哪些 物品是古代劳动者创 造的?
谢谢大家
打制石器——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先民的生活
我们的远古祖先是谁?他们吃什么?住在哪
里?
我们的祖先是北京猿人。他们吃动物肉、 杂食。住在山洞、树洞里。
你知道哪些反映祖先生活的词语故事?你能解释吗?
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 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 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 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 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钻木取火 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首先统一中华 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 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 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 等,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课件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一)时间
距今约7 000年
(二)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三)生产生活状况
建筑 农作物种植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 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 产生了重要影响。
远古人类 时间 地点
房屋建筑 主要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组织形式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距今约7 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距今约6 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水稻
猪、狗和水牛
猪、狗
陶器、玉器、骨哨、象牙雕刻、 天然漆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 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三)耕种方式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四)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意义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 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生产生活状况
建筑 农作物种植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人工栽培水稻
农作物种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 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三)生产生活状况
建筑 农作物种植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因地制宜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03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任务一: 阅读教材P12-13请你完成有关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信息?
仰韶文化
时间
距今约7000-5000年
发现地点 黄河中游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5900-4400年 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
4.出土了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的遗址是? 河姆渡遗址 5.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的遗址是?半坡遗址
6.能印证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的遗址是?半坡遗址
7.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是在哪一遗址中?河姆渡遗址
8.以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为重要特征的文化是? 仰韶文化
原始 居民
距今
原始农耕
时间 活动区域 (工具、作物)
原始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半坡 遗址
约 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房屋、磨制
6000年 (黄河 石器、渔叉、种植粟 流域)
饲养 猪、狗 等家畜
骨针、骨锥、 陶纺轮、石 纺轮、陶埙 等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课堂小结】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
以下遗址能印证“旱作农业系统”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良渚遗址
B
随堂训练
D 3.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畜 B.已从穴居走向聚落定居 C.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D.基本形成“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
02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嗺咚嗺》-完整版课件

《嗺咚嗺》-完整版课件
汉族民歌、歌舞音乐的地方色彩 大 致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片。
号子的历史
•一、刘安《淮南子·道应训》中谈到我国 古代的《邪许歌》:“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 也”。
•二、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有这样的 论述:“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 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必须发表意见, 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 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的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 是创作。”
号子的定义
•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 作演唱的,并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 歌。它具有指挥、协调劳动的实际功 用,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号子的双重功能
•实用功能 •审美功能 •两者之间的关系
南方号子欣赏《嶉咚嶉》
•《嶉咚嶉》,这是流传在湖北潜 江的一首连枷号子,内容反映了 姑娘、小伙子在打连枷时,为了 统一节奏,减轻疲劳和自娱的一 种演唱活动,演唱形式是一领众 合的方式,“嶉咚嶉”是模仿锣 鼓的声音。
•节奏的律动性 (这是区别于其他民 歌品种的标志)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领、和相结合的演唱形式 •曲式结构特点
谢谢欣赏!
民歌的定义与特征
•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 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 它的特征是:口头流传、即兴创作、集体加工
二、民歌的体裁类别
民歌与歌舞可分别按照体裁类别和地方色彩分类,大体分为:

号子
• 山歌
• 小调
三、民歌与歌舞的色彩区
《嗺咚嗺》是一首流行在湖北中
南部潜江地区的打麦号子。因衬
词中有很多“嗺咚嗺”而得名。 打场时﹐两排人面对面地站着打 麦﹐这排上﹐哪排下﹐啪啪﹐一 领众和地唱着《嗺咚嗺》﹐歌声 与劳动融合在一起﹐使人忘记了 疲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PPT教学课件
⑴获得(huò) 依赖(lài ) 潜入(qiǎn)( ) ⑵船舶 (pō) 哲学(zhé) 奥秘(ào) ( )
2. 词语练习。
⑴读拼音,写词语。 在新的shìjì(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yìwàn( )人民的生活得到巨大 的gǎi shàn( )。探索科技的ào mì( ),就是我们的责任。 ⑵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 )风( )雨 出乎( )( ) ( )云( )雾 人们可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_________,人们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很多 _________的发明和发现。
为什么说20世纪是 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发现”和“发明”有 什么区别?
““千里眼”“顺风耳” 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 代指什么?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 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 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 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 质生活。
5. 课外阅读
可爱的电子信箱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电子信箱已经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它利用计算 机和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电信线路使每一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得以通(倡 畅)地互相传递信息。这样,计算机用户就能够随时进行电子邮件的通 信了。 你想拥有一个电子邮箱吗? 首先,你要到正规网站上去进行“个人信箱”的申请,然后,依据提示设 定信箱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样,电子信箱就在你的电脑中“落户”了。只 要你的电脑处于上网状态,即使你正在打字或是绘(治 制)图表、玩游戏, 电子信箱也会及时对你做出收到电子邮件的提示。当你正确输入自己的 用户名和密码后,你所收到的电子邮件就在屏(幕 慕)上显示出来了。 读完来信后,你也可以依据来信者的地址,进行回信。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学PPT课件(7篇)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学PPT课件(7篇)

本课小结
本课用问句的形式给我们介绍我们的祖先在 原始森林里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篇幅短小而涵义丰富。语言凝练又生动 活泼,节奏舒展又流畅明快。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 “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回想我们的 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清翠 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
照应开头。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原始森 林里为祖先提供了吃的,睡觉的地,祖 先也获得了快乐,就像婴儿在摇篮一样。
朗读指导:要用感叹 的语气读出对原始森 林的赞美之情。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这个比喻饱含着作者对 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的美好愿望。
我们应该向自己的祖先学习些 什么?(串珠问题4)
学习祖先的乐观,简单的生活方式,以 苦为乐的精神。学习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朗读指导:重读“美 好、遥远”,要读出 深情,读出对祖先生 活的向往之情。
这个省略号在这里表 示语意未尽,给读者 留下遐想的空间。
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祖先 祖
结构: 左右 音序:Z 部首:礻 组词:祖先 祖宗 造句: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用他们无 比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
书写指导:最后一横的位置 高于第三笔的收笔,并穿插 到“礻”最后一点的下面。
ɑ

结构: 左右 音序:A 部首:口 组词:啊,好吧 造句:啊,这里的景色真美。

(公开课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都是中国人》 (共26张PPT)

(公开课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都是中国人》 (共26张PPT)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有着相同的血脉,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烙印。
我们是龙的传人,都是炎黄子孙。
1、我们的祖先是谁? 2、我们的祖先被称为什么? 3、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做了哪些贡 献呢?
炎帝和黄帝就是我们的祖先
炎帝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上古传 说中的两个帝王,他们勤劳 、智慧、爱国、爱民,是中 华民族的始祖。现在都用“ 炎黄子孙”来代称我们华夏 族——中华民族。我们为自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272021/5/272021/5/27Thursday, May 27,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272021/5/272021/5/272021/5/275/27/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2021/5/272021/5/272021/5/27
我们都是中国人
白种人
棕种人
黑种人
黄种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的祖国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对中国知多少?
•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56个 • 2、我国的首都在哪里? 北京 • 3、国庆节在哪一天? 10月1日 • 4、被称为“母亲河”的是? 黄河 • 5、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听故事,了解我们的祖先
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天安门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272021/5/27T hursday, May 27,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272021/5/272021/5/275/27/2021 5:19:23 PM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国古代神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国古代神话》
1.做好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可以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做 好摘抄。
阅读方法
2.发挥想象。神话故事非常离奇,需要在反复 的阅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故事的画面。比如, 阅读《盘古开天地》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盘古开天 地时的动作,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盘古,做一做这些 动作,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
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 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 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 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 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共工争帝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东君:日神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国殇:战神
除国殇之外的九种神都是自然神
楚辞离骚
羲和:日御 丰隆:雷神 鸾皇:鸟神 玉虬:神龙
望舒:月神 飞廉:风神 凤鸟:神鸟 謇修:媒神
四、传奇神话
异国异域异人异物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和超越自然条件的要求。具有悲剧精神的有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楚辞九歌
东皇太一:天神 云中君:云神
大司命:司寿命 少司命:பைடு நூலகம்后嗣
湘君:湘水男神 湘夫人:湘水女神
(《艺文类聚》卷一引《五运历年纪》)

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精品

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精品

九、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诗人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分析。
诗人写蜘蛛的“可怜”,表明蜘蛛是极其普通、渺小的事物, “默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却能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 荣耀。说明真正强大、壮美和坚韧的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在的 精神、意志。又和前面大的声音形成对比,使全诗更有力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登山勇士的所见所思,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营造了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
七、再读诗歌,披文入情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 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 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 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 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 力的赞颂。
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他那
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
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二、 文 学 常 识Fra bibliotek三、写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 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 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 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 “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3、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
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 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 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 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诗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 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六年级上册第5课 《龙的传人》示范课件PPT(共9张PPT)

六年级上册第5课 《龙的传人》示范课件PPT(共9张PPT)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 歌曲,写于1978年。由台湾著名歌手李建 复首唱,经香港歌手张明敏在1988年中央 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深情演绎,随后歌曲 传遍中国,龙的传人继而成为中国人的民 族别称。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表现的都很好, 对歌曲的学习也掌握的特别快,继续努力!

谢谢观赏
导入
从龙的由来、形象、象征等,谈一谈龙的精神。 龙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 造。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与天和 谐的精神。
学习歌曲
欣赏歌曲《龙 的传人》。边听边 思考:歌曲可以分 成几个部分?
学习歌曲
学习歌曲。
学习歌曲
朗诵:“九曲黄河,不尽长江,龙的血脉 中流淌着的,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自强不息 的赤子之心。听吧!龙的低吟,像涓涓细流, 传递着萦绕心底的乡音乡情;看吧!龙的飞舞, 如江河奔腾,喷涌着‘风卷红旗如画’的豪 情。”
小学音乐 六年级上册
第5课 龙的传人
导入
1.请问谁知道龙图腾的由来? 2.请你描述一下龙的形象。
导入
我们的祖先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 量,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在天空飞翔。因此 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的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 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集 中原各部落图腾特征于一身的形象,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 万能之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