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研究

合集下载

一种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忠涛,程章祯,林艳,孔德斌,张兴豪,吴明铂,智林杰申请号:CN202210090152.X
申请日:20220125
公开号:CN114551997A
公开日:
202205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由以下步骤组成,将氮掺杂共轭骨架材料与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混合,然后真空烘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煅烧,进行压片得到全固态电解质;所述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的浓度为0.1~0.5M;所述NCS与所述有机溶液的质量比为5~9:1。

该材料用作固态电池,具有高的Li+转移数和室温离子电导率,稳定的界面特征,组装的Li/LiFePO4电池也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址: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江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产物[发明专利]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产物[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产物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文婷,石波,严雪枫,丁楚雄
申请号:CN202011602801.7
申请日:20201229
公开号:CN112745474A
公开日:
202105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涉及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技术领域,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环氧氯丙烷改性木质素得到功能型木质素;二异氰酸酯与侧链型非离子亲水二元醇、ELG、小分子扩链剂、催化剂混合后加热反应,加水乳化后再加入胺扩链剂进行后扩链,即制得一种新型多元醇基非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向制得的非离子聚氨酯乳液中加入锂盐,真空干燥后放入手套箱中静置。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柔顺性,提升了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及循环性能,有望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岱河路5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叶濛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共3篇

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共3篇

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共3篇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随着电动汽车及移动终端等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于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污染性、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一种非晶态的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预测性能的非常有希望的选择。

本文主要研究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首先,本文对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描述了制备电解质所需的原材料及其比例。

接下来,作者对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试。

实验中采用了压电频率响应法测试其电导率、交流阻抗法测试其内阻值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试其锂离子迁移率。

结果表明,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率,内阻值低,且有望替代传统有机液体电解质,大大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

最后,作者还对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实验中发现,该电解质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内部电阻,提高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可望成为新一代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得结果,本文初步探索了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然而,一些美中不足的问题,如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今后需要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制备方法等途径,进一步提高电解质的成品质量和稳定性,实现其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该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率和内阻值,可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容量、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并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提高成品质量和稳定性,以实现其在实际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主要电源,已成为了当今电池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一种新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复合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气体透过性能的研究

一种新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复合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气体透过性能的研究
第 3卷 1
第 2 期






Vo . l No 2 13 源自 A pr 2 1 . 01
21 0 1年 4月
M E — R ANE S ENC AND ^I B CI E TECHNoL OGY

种新 型 固体 聚 合 物 电解 质 复 合 气 体 分 离膜 的制 备 及 气体 透过 性 能 的研 究
度达 到 3 时丙烯 的渗 透速 率 明显 增 大. 离 过程 o 分
统 的分离技 术诸 如低 温 精 馏 、 压 吸 附等 往 往 分 离 变 效率较 低 、 能耗很 高. 为 一种 新 的分 离 方法 , 法 作 膜
烯烃 / 烷烃分 离技 术在气 体分 离领 域引起 广泛 关注 .
然而 就一般 聚合 物膜 而 言 , 烃 与烷 烃 的气 体 渗 透 烯
丙烷 的 分 离性 能. 着 Ag F 交换溶 液 浓度 的增加 , 合膜 对烯 烃 出现 明显 的促进 传递 现 象 , 随 B 复
塑性 效应 明显 减弱. Ag F 交换 溶 液 浓 度 为 8 0mo/ 时 , E / e a 2 3 / B 4 当 B4 . lL P IP b x 5 3 Ag F 复合 膜
烯烃/ 烃 的分 离在 化 学 工业 中一 直 占据着 非 烷 常重要 的地 位. 由于 两者具 有相 近 的物理性 质 , 但 传
而且 还可 以为过 渡 金 属 离子 提 供必 要 的流 动环 境.
Ya g c i L 发现 , ma u h 等 7 ] 只有 当进 料相 的湿 度 在 2 0 以上 时 , 能使 烯 烃 的渗 透 速 率 保 持 稳 定. n 才 Ho g 等 l 用聚 2 8 一乙基 ~2 唑啉 ( OZ / B 4 一恶 P ) Ag F 复合膜 来进 行丙烯 / 烷 的分 离 , 究 发 现 , 丙 研 当原 料 气 中湿

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快速进步,对高性能动力储能系统的需求不息增加。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高能量密度的储能设备,成为最有潜力的选项之一。

然而,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存在容量衰减、安全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问题。

因此,探究开发稳定性较好、电导率高、且能满足锂离子电池设计要求的新型电解质材料是极其重要的。

二、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合成PVDF-HFP基复合材料,第二步是将其转化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1. 合成PVDF-HFP基复合材料PVDF-HFP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

起首,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溶解聚合物,如聚偏氟乙烯(PVDF)和玻璃化温度较低的聚己内酯(HFP)。

然后,在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将两种聚合物匀称混合,直到形成均一的溶液。

最后,将混合溶液进行薄膜铸膜,以得到PVDF-HFP基复合材料。

2. 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将制备好的PVDF-HFP基复合材料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以去除残余的有机溶剂。

然后,通过热压方法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并在适当的压力下持续加压一段时间。

最后,将复合材料冷却至室温,形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三、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探究尽管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有宽广的前景,然而对其性能进行深度探究是必要的。

1. 电导率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导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试验结果表明,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导率,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要求。

2.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指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PVDF-HFP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不易发生热分解。

3. 电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中的稳定性。

全固态电解质材料

全固态电解质材料

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全固态电解质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电解质材料,通常由离子型固体物质构成,不包含液体电解质。

它被用于制造全固态电池和其他能源存储设备。

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较低的电阻率、较长的寿命,以及更好的安全性能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基本结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结构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电解质、阳极和阴极。

电解质通常是一种离子型固体物质,如氧化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等。

阳极和阴极分别由导体和储能材料构成。

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输是通过电解质中离子固定在其晶格中并在其中传输来实现的。

由于离子在固体中的移动速度通常较低,因此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电解质必须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

二、制备方法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态反应法、热压法、电化学沉积法和溶剂热合成法等。

其中,固态反应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制备方法之一。

主要步骤是将阳极、阴极和电解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制备出全固态电池。

三、应用领域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领域,可用于制造全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设备。

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全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能。

此外,全固态电池还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是替代传统电池的重要技术。

四、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能源存储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未来几年,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重点将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离子导电率。

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添加导电助剂等方式,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增强电解质的性能。

2. 开发新型材料。

寻找性能更优异的新型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如超离子电解质、纳米多孔材料等,为实现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的全固态电池提供更好的选择。

3. 提高生产效率。

开发合适的制备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推动全固态电解质的商业化应用。

毕业论文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综述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综述2.1 锂离子电池概况锂离子电池同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可充电电池相比,具有绿色环保、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二次化学电源市场,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等现代电子产品中[18]。

虽然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储能和高效能量转化装置的杰出代表,但目前开发的锂离子电池仍然不能满足诸如电动汽车、储能电站、航空航天等大型功率或能量型器件的要求,在这些领域锂离子电池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为储能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19]。

因此,如何开发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产品成为每个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2.1.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图2.1 不同形状和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

(a)圆柱形锂离子电池;(b)纽扣式锂离子电池;(c)方形锂离子电池;(d)聚合物锂离子电池[20] Figure 2.1 Schematic drawing showing the shape and components of various Li-ion battery configurations. (a) Cylindrical; (b) coin; (c) prismatic and (d) thin and flat[20]目前常见锂离子电池的类型和结构如图2.1所示,主要包括圆柱形、纽扣式、方形以及不含电解液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各种类型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聚合物电解质、隔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不含)、垫片和电池壳等构成。

其中,正、负极均是将电极材料涂覆在金属箔集流体上制备而成,正极集流体通常使用铝箔,负极集流体通常使用铜箔,目前商用隔膜主要是微米级厚度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起到隔开电池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电池短路[21,22]。

新型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研究

新型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研究

新型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新能源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固态电解质作为电池、超级电容等能源存储设备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新型固态电解质的合成与研究

新型固态电解质的合成与研究

新型固态电解质的合成与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中,而电能储存是这些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主流的电池储能技术大多采用液态电解质来传递离子。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固态电解质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型固态电解质的合成与研究。

一、背景传统的电池储能技术大多采用了液态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在传递离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技术。

相比于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不易泄露,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同时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能量密度。

二、固态电解质的合成方法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才能够得到。

而合成固态电解质的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固态反应法固态反应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将离子与固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固态电解质。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简单的体系,例如氧化物等。

2. 共沉淀法共沉淀法将带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沉淀同时混合在一起,在高温下烧结成块状物体,形成了固态电解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化学组成,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成本问题。

3. 非晶合成法非晶合成法主要是通过淬火来制备非晶固态电解质。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化学组成,同时可以获得具有更高电阻率和更低电子迁移率的材料。

4. 液压法液压法是一种将高压下的原材料通过快速冷却来形成材料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多种特性的材料,例如高电导率、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总的来说,固态电解质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和物理改性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质的固态电解质,但往往需要较长的制备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三、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目前,关于固态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固态电解质的膜材料研究在固态电解质中,膜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新型的膜材料,例如纳米孔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新型材料可以提高分子迁移性、降低化学反应的阻力,提高电池的效率。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溶液浇铸法,另一种是熔融浇铸法。

溶液浇铸法是将聚合物和溶剂混合后形成溶液,再将其浇铸到模具中进行干燥得到电解质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不利于环境保护。

熔融浇铸法是将聚合物在高温下熔化后浇铸成膜,这种方法不需要有机溶剂,对环境友好,但需要高温条件下进行。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可以有效地传递离子。

其次,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此外,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还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要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锂电池中,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存在着燃烧和爆炸的安全隐患,而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燃料电池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增加了电池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总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并且对环境友好。

它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共3篇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共3篇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共3篇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1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电池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电解液主要是有机溶剂,这种体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但由于其易燃、易挥发等缺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能够保证锂离子迁移,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的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种新型电解质,具有高离子传导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种将离子导电聚合物嵌入高分子网络中的固态物质。

该电解质主要由聚合物基体和盐基固态电解质组成,其中聚合物基体为主要的支撑材料,可使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盐基固态电解质则是电解质的核心,它的电导率决定了电解质的性能。

目前,盐基固态电解质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锂盐、钠盐、银盐等。

其中最常用的锂盐电解质包括LiTFSI、LiClO4、LiPF6等,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盐基固态电解质不断涌现,如Li3PS4等。

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方法主要包括熔融浸渍法、溶液浸渍法、界面聚合法等。

其中,熔融浸渍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过程为:首先将聚合物基体预先制备好,并加热至熔化状态;随后在高温下将盐基固态电解质浸渍到聚合物基体中,使其浸透至整个基体内部;最后对其进行冷却烘干,制备完成的样品即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其他的方法则是根据不同的物质选用不同的制备方法,但基本流程是相似的。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其离子导电和机械强度的平衡,以达到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中,如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此外,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还可以与非金属锂负极材料、硅负极材料、碳负极材料等配合使用,以实现更高的电化学性能。

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电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能量密度,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一、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制备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制备需要综合考虑电解质的材料性质、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结构等因素。

首先,电解质的选择是制备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第一步。

目前,聚合物电解质主要包括聚合物基质、锂盐和添加剂三部分。

其中,聚合物基质决定了电解质的特性,锂盐贡献了导电性,添加剂则常用于改善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电性能。

其次,电池结构的设计也是电池制备的重要环节。

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通常由二次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部分组成。

二次电池主要包括金属锂、锰、钴等金属氧化物或锂铁磷酸盐等。

而锂离子电池则采用锂离子插层化合物或聚合物正极材料。

最后,制备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是通过界面反应实现材料的高效反应和材料界面的稳定性。

通过界面反应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界面,同时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

二、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性能研究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除了制备方法之外,其性能研究也是电池技术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来探索电池的性能。

1. 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能是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核心性能之一。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常使用循环伏安、循环充放电等测量方法来研究。

具体来说,循环伏安可以测量电池在不同电位下的电化学反应,而循环充放电则是通过对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来测量电池的性能,包括充电效率、容量保持率、稳定性等。

2.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影响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粒度大小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储能密度。

3. 界面反应界面反应是聚合物电解质固态电池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界面反应的稳定性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聚合物电解质膜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电解质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

本文将从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浸渍法、原位聚合法、相转移聚合法和复合法等。

其中,溶液浸渍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导电盐和增塑剂加入其中,制成电解液。

接着,将电解液浸渍到初生膜或自制膜中,通过烘干或溶剂蒸发等方式将溶剂去除,从而得到聚合物电解质膜。

原位聚合法是一种将单体和导电盐混合后,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方法。

该方法可分为化学和物理两种形式。

化学原位聚合法是利用溴化物、碘化物或氧化物等作为氧化剂,加速单体聚合。

物理原位聚合法是利用光聚合、热聚合和离子化辅助聚合等方式,在无溶剂的状态下进行聚合反应。

相转移聚合法是一种将水相单体转移到有机相聚合的方法。

其步骤是将单体和水相表面活性剂混合,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和相转移剂,使单体分散到有机液相中,最终得到电介质膜。

由于相转移聚合法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复合法是将两种或更多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复合法包括在聚合物中加入纳米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与其它材料的复合、印刷膜等。

其中,纳米材料复合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将导电纳米材料贴附于具有孔隙结构的聚合物表面,可以形成导电通道,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导电性。

二、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化学性能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化学性能是评估电解质膜制备质量和其是否适用于特定应用的重要指标。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主要电化学性能包括离子电导率、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其中,离子电导率是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电化学性能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

离子电导率是聚合物电解质膜指定条件下的离子导电性。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聚合物电解质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导电性、化学稳定性、低温性能优异等特点,可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的电解质中。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的相关进展。

一、制备方法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共聚物法、离子交换法、自组装法等。

1. 共聚物法共聚物法是将引发剂、单体和交联剂共同引发聚合反应,从而制备出交联的聚合物。

此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度的交联性和稳定性,因此在电池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将一个具有离子交换性质的聚合物置于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离子与聚合物上的交换基团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进而形成离子交换聚合物。

此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 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通过在水相中加入两种或多种互补的表面活性剂,形成双层膜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交联反应形成自组装聚合物。

此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在电池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应用研究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在电池体系中形成离子通道,促进离子的传递,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池系统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个应用研究领域的实例。

1.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应用,其主要结构为溶液型和固态型。

溶液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和利于制备的特点,而固态电解质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近年来,以离子交换小分子为方向的固态电解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将钠离子作为正离子的电池,一般以Na+ / Na为电池反应。

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处于研究阶段,其发展受到了电解质的限制。

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钠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中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3. 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装置,具有高充放电速率、长循环寿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研究
全部作者:
杨道均傅相锴龚永锋
第1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论文摘要: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无规共聚物 P(VAc-MMA),再以4氢呋喃(THF)为溶剂,机械搅拌混入 LiClO4,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

FTIR 测试表明P(VAc-MMA)已经聚合生成,用XRD 对不同单体投料比下共聚物中的无定形相进行分析;TG、力学性能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P(VAc-MMA)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电导率。

在25℃不含增塑剂的条件下,离子电导率最高达到了1.2738×10-3S/cm;离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电导率—温度曲线符合Arrhenius 方程。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浏览全文)
发表日期:
2007年04月02日
同行评议:
(暂时没有)
综合评价:
(暂时没有)
修改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