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可见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现象,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地名中民俗文化的印记
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与历史社会文化的联系时千丝万缕的,从地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长河的踪迹。
1.神话特色的地名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膜拜与理解,是对自然之谜的假想,因而这些假设便会渗透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地名文化中。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初民就对天地山河的形成以及人类起源等问题进行过思考,产生了创世神话传说。现今河南桐柏县有盘古山,当地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该县群众每逢三月三还上山祭祀盘古爷。盘古山以南约三十里,有座“八子山”,八个山峰,传说是盘古八个儿子灵魂的栖息地。另外,在中国神话中,西王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女神仙,玉皇大帝的信仰兴起后,人们便将其称为王母娘娘。有关她的神话传说地名很多。新疆的天山天池,古籍中称为“瑶池”,传说是西王母宫殿。山东有王母池、王母泉;甘肃的回中山,相传是王母娘娘宴请穆王的地方,故又得名为“王母宫山”。这些地名是古人对天神崇之情的体现,包含了初民祈求天神保护和赐福的愿望。
2.祈福文化特色的地名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求福寿,昌盛的心态,常用许多美好的
言词来祝人们长寿。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福寿无疆等。这种喜好也反映在地名中,“寿”“吉”“福”等吉祥词语也频繁出现在地名中,借以寄予福寿、昌盛、吉利的良好愿望。如:寿宁县、寿安山、万寿桥以“寿”为名,祈求多寿,昌盛街、昌乐县、昌瑞山等以“昌”为名,希冀安康繁华,这些遍及各地的地名中,充满了吉祥的词语,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社会反映。
同时,历史上的中国,朝代更迭,战乱不断,致使民生凋
敝,饿殍遍野,民不甚其苦,于是人们便产生了祈求天下太平,安宁的心态,并将这种心态流露在所居住的地方。在现代地名中不难发现“太平”“永宁”“永和”等象征和平安宁的词语出现了很多。以“永宁”为例,“永宁镇”遍及全国,山东有永宁镇,北京、广州也有永宁镇。这种地名,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表明人们对和谐安定生活的渴望心理。
3.宗教特色的地名
宗教是人们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的宗教在历史发
展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而作为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建筑,其命名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其宗教色彩。有些庙名反映人们神话的历史人物,甚至有被神话的动物。
(1)神仙庙名(神、佛、仙名)
土地,玄帝,关帝,城隍,财神等。各地关帝庙甚多,供奉
被神话的关羽。北京还有“红庙”,也是供奉关羽,与“白帝” 供奉岳飞相对称。在南方许多地方有城隍庙,“城隍”是民间宗
教中护国保城和管领亡魂的偶像神。
(2)历史人物庙名
孔夫子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了历代君主和百姓,作为维
护封建纲常的礼仪文化,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夫子的敬仰便使其具有可崇拜的色彩,在许多地方都有夫子庙,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夫子无比敬仰的表现。此外还有周公庙、文王庙、三义庙等崇拜人物的庙宇地名。
显然,在庙宇地名中所表现的是民众对圣人和神人的一种崇敬,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色彩。
二、地名在政治文化中的反映
国家是社会的支柱,政治文化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城市地名的改变伴随政治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
1.地名中的朝代古国印迹
古老地名往往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在今天河南的地名中,仍
然保留有上古时代的古国名称。三千年前,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与聚集地,朝代更替,古国林立。如“密县(西周),项城县(春秋)”中的“密、项”就是上古沿用至今的名称。同时,古老的地方会产生深厚的历史积淀,文人学士们往往拿旧名作为城市的别称。
例如今江苏苏州因其丰富的历史赢得了十多个别称:因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故又称阖闾城。秦朝时隶属于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直到隋代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苏州。
2.地名中官府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使百姓对官府产生可一种畏惧,
而统治阶级为约束民智,往往会将官府的权威展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典型的就是将其名称直接命名到地名中。其中,又以各朝首府为代表。例如,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名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聚集了各层权力机关,其中有不少官府在京都的地名中留下了自己的权力标志。火药局胡同为明清内宫火药局旧址,教场胡同,原为官署的内教场旧址。
3.政治时代特色的地名
城市地名的演变随着政治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
色,在中国近代城市,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的命名上充分体现了政治文化对地名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北京,人们在一种“造反有理”的心态驱
动下,提出了地名“革命化”的口号,于是北京许多道路名称被打上了革命的烙印,成为红色地名,如“八宝楼胡同”改为“灭资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崇内大街”改为“红旗路”,“西单北大街”改为“延安路”等,这些都是狂热政治文化的体现,这些特色鲜明的“革命”道路,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色彩。
三、现代经济文化发展对地名的影响
地名的变化与现代经济有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
经济建设发展很快,这种经济建设所涉及的文化范围十分广阔,包括城市区域的扩大;各种新兴的大型商厦,写字楼;还包括大
型的商场,旅游度假村,涉外宾馆等所有这些经济文化建设,必然带来地名的大变化,新地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1.时尚先进设施的涌现
随着经济设施的建设和引进,逐渐出现了新式的指称方式。例如:“富华大厦、长安大厦、华侨大厦、华亨大厦”“万博写字楼、瑰宝写字楼、保利源写字楼”“城市广场、东环广场、名人广场”等等。以上各种大厦、商务楼、写字楼、广场、中心等充分显示了现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这些新建的设施名称各放异彩,有“隆基”“裕兴”“金辉”之名,寓托兴旺发达之意:有“紫茗”“文慧”之名,寓托幽雅之情。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经济文化对地名发展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