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课程PPT课件

中医护理课程PPT课件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 映了人体生理 活动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 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人与社会 的关系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源于中医人体观的整体观念。 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 事物内部中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 割的。
中医从这一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即重 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

情志调理
中医病因学中的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和现却所作出的 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一般不会使人发病。
第二章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ourseware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1 2
3 4
5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适应症
危重期已过,病情稳定(如出血已止,高热已退,神昏已转清醒的患者),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慢性病及老年病限止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中医护理的分级护理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各种病症的恢复期患者。轻症慢性病患者。 般手术前准备阶段, 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三级 护理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 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 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

《中医护理技术》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课件
考核目的:评估学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考核标准:根据学员在考核中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分和评级
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 平
确保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增强护士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发 展
注意事项:避免在患者疲劳、饥饿或情绪不稳定时进行针灸;注意针具的消毒和清洁;避免在孕妇腹部和腰骶部 进行针灸
异常情况处理:如出现晕针、滞针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推拿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保持环境清洁,检查推拿工具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操作步骤:按照规定的手法进行推拿,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推拿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异常情况处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刮痧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 操作规范: a. 确定刮痧部位,避开重要穴位和血管 b. 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如牛角板、玉石板等 c. 涂抹刮痧油,保持皮肤润滑 d. 按照一定方向和力度进行刮痧,避免过度刺激 e. 刮痧后观察皮肤变化,判断病情轻重 ● a. 确定刮痧部位,避开重要穴位和血管 ● b. 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如牛角板、玉石板等 ● c. 涂抹刮痧油,保持皮肤润滑 ● d. 按照一定方向和力度进行刮痧,避免过度刺激 ● e. 刮痧后观察皮肤变化,判断病情轻重
拔罐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 操作规范: a. 准备工具:拔罐器、酒精、棉球等 b. 选择罐口: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罐口 c. 涂抹酒精:在罐口涂 抹适量酒精 d. 拔罐:将罐口紧贴皮肤,轻轻按压拔起 e. 留罐时间:根据个人情况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中医护理技术PPT

中医护理技术PPT
中医护理技术
目录
CONTENTS
•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 • 中医护理技术分类 •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 中医护理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
中医护理技术的定义
定义
中医护理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运用传统中医护理技能,结合现代 护理理念,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和 康复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中药护理技术是通过中药内服 和外用,以达到调理身体、治 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护理技术包括中药煎煮、 中药灌肠、中药熏蒸等,具有 个性化治疗、整体调理的特点。
中药护理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 用于各种慢性疾病、虚症、炎 症等病症的治疗和调理。
03
CHAPTER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内科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 人体气血,缓解内科疾病 症状,如头痛、失眠、胃 痛等。
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原理吸附在皮肤 上,促进气血流通,缓解 肌肉酸痛、神经痛等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 紧张,改善血液循环,缓 解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和 不适。
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的应用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 伤口或患处,促进伤口愈合,缓
传承
中医护理技术历史悠久,积累了 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继续传承和 发扬光大。
创新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 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护理技 术,提高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中医护理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与普及
推广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医疗旅游等方式,向国际市场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提升国 际影响力。
普及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为更多患者提 供优质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的特色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 体现个体差异。
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 多种方式综合调理身体状 况。
02
中医护理技术
拔罐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具吸 附在皮肤上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拔 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02
刮痧的适应症包括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内外科疾病,以及肌肉酸 痛、关节疼痛等疼痛性疾病。
03
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刮法、撮痧法、挑痧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04
刮痧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进行刮痧,以及避 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
03
中医护理实践
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
感冒
中医护理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发展出更加精 细化的护理方案和技能。
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护理将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护理效果评估和方案优化。
国际化交流
中医护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护理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发展。
促进国际传播和应用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 播中医护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认 知度和应用范围。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医护理技术PPT

中医护理技术PPT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的标准 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性 ,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
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 护理,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以非 侵入性、自然疗法为主,具有安全、 有效、简便、经济等优点。
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
中医护理技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 医疗实践,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
国时期。
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 发展阶段,从早期的简单护理方法 到现代的多样化、综合性的护理技 术体系。
中医护理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 录
•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 • 中医护理技术分类 •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中医护理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医护理技术概述
中医护理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运用传统中医护理方法和技术,以 达到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目的 的一系列护理操作。
推拿护理技术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疲劳,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推拿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疲 劳,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推拿可以针对各种肌肉疲劳、疼痛等问题进行 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
中药护理技术
总结词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理身 体,治疗疾病。中药可以针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中药护理技术包括中药煎煮、中药灌肠、中药熏蒸等多种方式。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课件
针对外科手术及伤口处理,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采用中药外敷、熏洗等方法,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同时结合中医调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总结词
中医妇科适宜技术护理在调经、安胎、产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注重身心同治。
详细描述
针对妇科常见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旨在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愈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操作需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患者反应
准确取穴定位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进行针灸、艾灸等操作时,需准确取穴定位,确保治疗效果。
03
02
01
操作后,应观察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感受及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艾灸护理是中医适宜技术护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点燃后对人体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艾灸护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对于慢性胃肠炎、月经不调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理人体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结词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概述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操作方法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实践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概述
总结词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是指结合中医理论和适宜技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非药物或药物疗法进行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ppt课件ppt

中医护理ppt课件ppt

目录•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的常见疾病护理•中医护理的日常保健•中医护理的未来发展01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

中医护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护理,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其特点在于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的原则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辨证施护等,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结词中医护理注重扶正祛邪,即增强患者的正气,消除病邪,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护理还强调标本兼治,既关注疾病的本质,又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治疗。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原则,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详细描述中医护理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不断吸收各种医学理论和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02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护理时要考虑整体情况,调节全身机能。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

辨证施护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护等手段,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调节饮食以辅助治疗。

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调节情志、促进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疏导、安慰等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030201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经络、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
如需使用,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起居护理 第三节 情志护理 第四节 饮食护理 第五节 体质调护 第六节 方药及用药护理 第七节 传统运动养生
第一节 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制定护理计划 2.判断预后及转归:舌象、脉象、食欲 3.发现并发症及病情变化:亡阴、亡阳 4.了解疗效及副作用 (二)要求

清补润燥、酸味果蔬
冰糖银耳莲子羹:润肺化痰,滋阴生津
川贝酿梨
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苦 甘微寒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虫草老鸭汤

滋阴潜阳、少咸多苦
韭菜炒核桃仁 韭菜500g 桃仁250g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甘 温
养形:饮食、活动、休息、环境 养神:情志调摄
二、劳逸适度
(一)避免过劳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
筋、神劳(久思)
(二)避免过逸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寒证、阳虚证: 热证、阴虚证:
(二)通风整洁 (三)温湿适宜 (四)光线适度
健康真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 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秋 情志:避免伤感、悲戚 饮食:润肺生津 宜蔬菜瓜果,忌辛辣、燥热
一、起居有常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衣着:保暖
冬 情志:避惊恐
饮食:进补
宜温热食物,忌生冷、过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16
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原理】1、空气波Fra bibliotek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 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 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 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 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 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 疾病。
声音嘶哑
咽喉、心、肺、神门、内分泌
高血压
角窝上、交感、内分泌、心、神门
戒烟
口、肺、胃、内分泌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轮1、轮2、轮3、轮4
内外痔
直肠、大肠、脾、肾上腺
膀胱炎
膀胱、肾、交感、肾上腺
14
艾灸法
【原理】
【适应症】
多功能艾灸仪将用艾绒制备好的专 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
用艾柱或艾饼,安置在具有发热元 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如
2
学习要点
一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适应 症及操作流程
二 发挥中医护理优势及推 广
3
发挥中医护理优势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1
建立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思维 2 中医护理特色在实践中的应用 3
4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优势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的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 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治疗护 理中的优势,注重中医药护理技术在护理 工作中的应用。
❖3.用配备的电源线将治疗仪与下肢套筒两个电 源连接,输出头分别插入两个套筒的插座中。
❖4.打开电源开关后按“功能”键,选“循环治 疗”或“脉冲波压力治疗”。
❖5.再按“功能”键显示屏显示,确定治疗功能 后,按“设置”键再进入相应参数设置画面。
❖6.被选定的参数,右侧出现“▲”光标,按
“增加”或“减少”比参数设定完毕后,再按
“循环治疗”工作键,治疗仪开始工作,查看双
下肢套筒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8
❖7.整理床单位,告知注意事项,洗手,做好记
电脑中频治疗仪
【原理】
模拟传统中医针灸,用CPU控制 的脉冲电流直通人体经络,针 对穴道疏导血管、神经;直接 刺激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 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和炎 性物质的外排,达到消炎、消 肿。
5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特色
采用“四诊合参 ”进行入院评估 ,确定症型实施 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体质辨识 提供针对性的健康 教育,健康宣传处 方图文并茂。
6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1
生活起居护理: 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中医传统理论,指导患者 进行四时节气养生调节。
2
饮食护理: 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 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
中医护理技术
景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沈丽
1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千年而不衰, 其丰富内涵和治病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家的 关注与青睐,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 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中医事业的振兴,我国护理事 业的发展需要从国外学习先进护理理念的同 时,也需要依靠中医护理特有的优势,并且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在护理方面的优良传统, 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7
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流程
一、准备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
❖2.用物:配电盘(必要时),治疗巾,记录本, 笔,表,治疗仪(性能良好)一台
❖二、操作步骤
❖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评估患 者,向患者说明目的,方法。
❖2.检查治疗仪的性能,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询问患者需求,协助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
2、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 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 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 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骨股头 环死等)。
【适应症】
上、下肢体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 碍性水肿,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 症(如神经反射性水肿,脑血管意外 后偏瘫肢体水肿),消肿止疼,静脉 淤滞性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风 湿性关节炎,改善肠道,消除便秘, 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的疾病,解除压 力引起的手脚麻木,长期卧床等。
用药护理: 采用子午流注给药法 等措施,并在临床实 践中研究出中药汤剂的最 佳服用时间,提高药物疗效。
特色
情志护理: 采用移情易性情志 护理方法。
3
4
7
运动调养:
1
拍打操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健身操(如太极拳、八段锦)
颈椎操
321经络保健操
5
传统养生十六宜
8
穴位注射法 中药直肠滴入
中医护理技术
中频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炎 性疾病及部分传染病;功能紊乱性疾病 ;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 性疾病;各种慢性疾病等。
12
13
肿瘤病区耳穴压豆治疗
症状
穴位
呕吐 呃逆 腹泻 肠胀气 便秘 咳嗽 失眠 胸闷、胸痛 头晕、头痛
胃、神门、交感、内分泌、脾 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 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 肺、大肠、小肠、胃、交感、三焦 大肠、角中窝、皮质下、直肠、交感 气管、咽喉、对屏尖、神门、肺 神门、肝、心、枕、胃、垂前 交感、心、胸、肺、神门 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
【适应症】
1.对穴位和经络的作用:脉冲电流作用于穴位, 经过经络发生作用,起到镇痛、活血化瘀、促 进组织修复,调整内脏、内分泌功能,增强免疫 等作用。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脉冲电流作用于神经节 段或反射区,可以促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 食欲,降低血压,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 有调节作用。
件及磁化装置的艾腔中,将灸头直 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
接用可调整松紧的缚带固定在被灸 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
穴位上,当专用艾柱或艾饼被加热 、脱肛、阳痿、遗尿、寒厥
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 等疾病。
毛孔舒张,使艾绒的有效成份、挥
发物迅速通过穴位经络,直接作用
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
,磁疗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艾灸
中医护理 操作
气压脉冲治疗
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
拔火罐
中药熏洗
刮痧法 中药热敷
9
建立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思维
1.训练运用中医护理操作的综合能力
2.营造自觉及灵活运用中医护理操作的氛围
3.建立辨证施护的护理理念
10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11
耳穴压豆法
【原理】
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 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 、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 、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 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