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四大隐身技术

合集下载

隐形战机

隐形战机

(B).宽频带吸波材料。此类吸波材料包 括介电型、铁磁型、和新机理型吸波 材料三类。介电型吸波材料的电阻率 较大,其工作原理是:当它受到电磁波 的照射时,材料的分子会随交变电磁 场运动,从而引起能量的消耗.通常通 过将碳和耗能材料加入聚氨脂泡沫之 类的基体中制造这类材料。其特点是 极盖的频率范围较宽;频率越高越有效; 材料越厚吸收作用越强‘最多可能吸 收掉入射的电磁波能量的90% ~99%。
四.隐形技术的局限性
• 反雷达探测技术的局限性 • 反雷达探测隐形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 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仍然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例如,隐身外形设计往往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使飞机的机动 性降低,采用异型进气口和s型进气管,会降 低发动机的功率;飞机取消外挂架,只靠机内 装载,会减少载弹量.采用吸波材料会使飞机 的重量、体积都增大,降低其战术技术性能, 等等。
• 2006年春,约1/5大小的“心神”缩比模型 机开始首飞,到11月为止进行了40次飞行 等测试。
我国战机
• .2010年12月底,中国四川,成都飞机公司的停机坪上
出现了一架全新外形的飞机。这是被外界称为歼-20的 中国国产隐身战斗机的原型机首次公开亮相。
二.隐形战斗机的原理
1.原理:
隐形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陌生,虽然这些说 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 中也不乏隐形的例子。比如说变色龙就能够 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进行隐形。人们通过 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 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 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 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 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 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
小组名称:法拉第 小组成员:马栋栋 高海强 蔡欣 李彦成 闵建军

隐形技术的原理

隐形技术的原理

日本战机
• 日本ATD-X隐形战斗机实际上是F-22的翻版,整个外 形几乎一模一样,配备两台具有矢量推力的发动机, 虽然看不到武器,但所有武器似乎也是内置的。 • 2007年2月,美国最先进的F-22第一次海外部署日本 冲绳,就与日本战斗机F-15进行了第一次联合演习, 给日本方面“亲身体验”留下了绝佳机遇。日本拥有 了研制隐形战机的良好技术基础。 • 法国在雷恩附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雷达反射截面室内 测试场,可以测试任何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以了解 其遭到雷达探测后的信号大小。2005年9月到11月之 间,日本隐形战斗机模型就秘密运到法国,进行了一 系列隐形效果的测试,包括整个雷达反射截面、机体 吸波性能和发动机红外辐射等。
中国战机
• 目前代表中国最先进的是歼20,又称黑丝带。歼-20 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 采用两台国产涡扇10B发动机、DSI两侧进气道、全 动垂尾,鸭式布局。该机于2010年10月14日完成组装, 2010年11月4日进行首次滑跑试验。2011年1月11日12 时50分,歼-20在成都实现首飞,历时18分钟。2011 年4月17日下午4点25分,歼-20在四川成都某机场完 成第2次试飞,时间持续90分钟。 •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时32分,由中航工业沈飞研 制的编号为31001的AMF五代战机(歼-31)成功首飞。 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五代 机原型机的国家。歼-31是一款双发轻型战斗机,采用 两侧蚌式进气方式,便于短距起降与空中机动;前起 落架是双轮,有利于着陆和起飞过程中的机身支撑; 后起落架采用跪式结构,对着陆撞击有很强的缓冲能 力。美国航空周刊据此猜测,这款新型战斗机可能将 搭载于中国航空母舰上。
米左右。不是高空战机。它是高速、高机动的,但不 是“高空高速高机动”的。

飞行器隐身技术

飞行器隐身技术

“Dark star”无人侦察机 ——洛克希德马丁及波音公司
● 翼展 69英尺, 机长 15英尺 ,机高 15英尺, 发动机 William Rolls Fj44,最大升限45000英尺,亚音速,造 价1000万美元。
PETIT隐身验证机——法国
● 翼展2.4米,机长2.4米,空重60kg,最大飞行 距离150Km,亚音速0.5马赫。
武器装载性能
F-35飞机——洛克希德马丁
发展背景: ● 与F-22飞机进行“高低搭配”,更加突出“低成 本”的概念; ● 不寻求隐身性能的突破,而是把重点放在减少生 产和维护费用; ● 主要技术要求放在进一步降低隐身维修需求上, 使每次出动所需要的维修量不到0.5工时。
捕食鸟"Bird of Prey"—波音公司
常用雷达波段统计
雷达种类 UHF
陆基对空警戒 陆基火控制导 机载预警 33.3 机载火控
L
S
C
X
Ku
30 54.8
84.8
33.9 16.1 30.6 80.6
66.7
100
82.1 14.3 3.6 100
Ka 合计(%)
极化的概念

极化的物理现象:
E 波导管 喇叭口
❖ 水平极化--电磁波的电场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 垂直极化--电磁波的电场方向处于入射面内
▪ 螺旋桨—泵喷 ▪ 浮筏技术 ▪ 管道消声 ▪ 消声瓦技术 ▪ 外形
雷达截面控制 低可探测技术
雷达站
雷达监视屏
预警机:E-3C
预警机:E-3C
E-2C鹰眼
鹰眼的雷达图
电子干扰--也是广义上的一种隐身
电子干扰机:ALQ99E
隐身飞机

隐形飞机的原理

隐形飞机的原理

隐形飞机的原理
隐形飞机的原理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来减少飞机在雷达和红外探测器中的可探测特征,从而使其在空战中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这种飞机采用低可探测材料,如复合材料和涂层,以降低雷达和红外波段的回波信号。

此外,飞机的形状和外形设计也是隐形飞机的关键。

它们采用平滑的曲线和有机流线型设计,以减少雷达波的反射,从而减小飞机的雷达截面积。

隐形飞机还利用雷达吸波材料来吸收雷达波,从而达到减少雷达波反射的效果。

涂层可以涂在飞机表面,吸收并转化雷达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降低对雷达的回波反射。

此外,隐形飞机还采用隐身技术,如充气材料和金属网状结构,以减少雷达和红外信号的反射。

总的来说,隐形飞机的隐身原理是通过降低飞机在雷达和红外探测器中的可探测特征,包括减小雷达截面积、吸收和转化雷达波以及减少红外波段的反射信号,从而使其在作战中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飞机隐身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飞机隐身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现代隐身飞机所利用的几种常用的种隐身技术,重点介绍了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视频隐身技术,简要说明它们的隐身原理和隐身技术。

并且介绍了新型的隐身材料和新型飞机隐身技术的发展,最后论述了国外飞机隐身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隐身飞机、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视频隐身技术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se of modern stealth aircraft several common types of stealth technology, radar stealth technology, infrared stealth technology, video stealth technolog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ir stealth and stealth technology. And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stealth aircraft stealth technology, and finally discus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of foreign aircraft stealth technology.Keywords:Stealth aircraft, stealth technology, infrared stealth technology, stealth technology video目录引言31.隐身飞机的出现32.飞机隐身技术与原理32.1雷达隐身技术32.1.1雷达隐身技术原理32.1.2 雷达外形隐身技术42.1.3 雷达材料隐身技术62.2 红外隐身技术62.2.1 红外隐身原理62.2.1 红外隐身技术途径72.3 视频(可见光)隐身技术82.4激光隐身技术92.5 声波隐身技术103.正在探索的新型隐身材料与技术103.1新的隐身材料103.2几种正在探索的新型隐身技术11总结12参考文献12引言所谓隐身飞机(stealthaircraft ),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减弱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等特征信息,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的飞机。

隐形飞机的隐身术

隐形飞机的隐身术

隐形飞机的隐身术如果说当时的人们对最早采用隐形技术的B-1B型战略轰炸机的隐形功能还不清楚的话,那么,随着F-117型飞机首次在巴拿马战场和其后海湾战争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隐形飞机已经不怎么陌生了。

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使雷达等防空探测器不能够早期发现来实现的。

为了减弱飞机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这种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外形夹角,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

2个垂直尾翼均向外斜置,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镜面反射,减小雷达回波。

在材料使用上,大量采用宽波段吸波性轻质耐热复合材料,并在表面涂覆放射性同位素涂层,通过同位素放射高能粒子,使周围空气形成等离子屏障。

在离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过程中,吸收雷达波和红外辐射,整机雷达反射面降到1平方米以下。

即使这一点反射,也因通过等离子体的绕射、散射而造成雷达测量上的误差,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此外,发动机还采用了楔形二元喷管。

外壳、机匣采用蜂窝状结构,使红外辐射降低90%,噪声也大为减小,真正做到不见其身、不闻其声。

反“隐形飞机”隐形飞机已经登上现代战争的舞台,给现代反空袭作战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一、隐形飞机隐踪匿形的招术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我们必须搞清楚隐形飞机是如何隐形的,然后寻其弱点以图克之。

从现在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隐形飞机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来实现隐形的。

⒈外形隐形。

通过特殊的外形设计,如一些不规则几何图形的组合,以尽可能减少对电磁波的反射面积。

⒉涂料隐形。

通过外涂具有吸收电磁波功能的涂料,来衰减对电磁波的反射。

⒊材料隐形。

通过采用能透过或吸收电磁波的功能材料,如各种非金属复合材料来制造机体部件。

⒋红外隐形。

通过使用特种航空燃料(速燃、速冷)、对尾喷口进行特殊设计,来减少尾喷口的红外辐射。

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科技前沿【摘要】隐身技术是当今世界战略防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科学技术。

文章粗略的介绍了隐身技术、隐身材料的分类、原理,以及现在的发展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隐身技术,隐身材料,分类,战略,应用,前景。

【引言】在如今的科技领域,隐身技术和隐身材料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隐身武器也是不断出现。

隐身技术到底是怎样的,在这里就来粗浅研究一下。

【正文】1.隐身技术1.1隐身技术定义隐形技术俗称隐身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

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

1.2隐身技术分类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形、红外隐形、磁隐形、声隐形和可见光隐形等。

1.3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途径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吸波、透波材料,以降低飞机对雷达波的反射;降低飞机发动机喷气的温度或采取隔热、散热措施,减弱红外辐射。

雷达波吸收技术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及位置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雷达的发射机不断产生高频脉冲形成微波波束,当波束遇到目标物时,其中一小部分反射回来被吸收后,就会显示目标物的距离、方向、高度及图像等。

雷达为了能发现目标,要求有强的目标反射,而回波强度将取决于目标尺寸与工作波长之比。

如何使雷达失去监视作用呢?一方面采用散射、干涉等手段破坏雷达所发散的波束,如通过设计飞机独特外形使电磁波散射。

另一方面采用能够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等隐身材料。

红外控制技术该技术是为了逃避红外传感器发现目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

具体措施为,降低发动机的喷口排气温度和改变喷口方向,使发动机排气更干净,烟道气更淡;采用喷气或气动雾化式装置,使燃油充分燃烧,以减少红外喷泄;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如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提高燃烧速度,充分利用热能,减少排气中的红外辐射;在飞机表面涂盖放射性同位素如钋等,使放射出的高能粒子在飞机周围形成等粒子屏以达到屏蔽和吸收红外辐射等。

超音速战斗机气动隐身设计

超音速战斗机气动隐身设计

现代化战斗机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所构成的整体,每一代战斗机的出现除了代表着在航空技术上所获得的发展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对战斗机的战术应用认识上的提高。

战斗机在设计之初所确定的技术指标和使用方式决定了飞机的整体设计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作战思想的牵引下,战斗机已经发展到了以F-22、F-35为代表的第四代,其“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可维护性”的特点已经成为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事实上的划代标准。

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进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使用方式决定的固有设计特点却无法依靠技术改进来进行调整,第二代战斗机无论进行任何形式的改进也无法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以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也根本不可能具备发展成第四代战斗机的基础条件。

因此,面对F-22、F-35 我们应该选择设计满足超音速、高隐身、高机动的第四代战机来与之抗衡,而不能幻想通过对现有机型进行优化改进就能与F-22、F-35为代表的第四代飞机及其他具有类似特点的飞行器进行抗衡和拦截。

由此,我们可以研究分析一下F-22、F-35以及早期阶段的YF-22和被淘汰出局的YF-23,从它们的设计特点上大致勾勒出我们所需要的能与之相抗衡的战机整体布局。

图1 F-22三面图整体上看,F-22、F-35以及之前的YF-22、YF-23都没有采用鸭式布局,主要原因是配平问题和隐身问题。

从配平角度看,为了实现有效的俯仰控制,鸭翼就无法配平机翼增升装臵产生的巨大低头力矩,为了配平增升装臵,鸭翼就要增大,这样对机翼的下洗也会随之增大,反而削弱了原来的增升效果;同时为了防止深失速,还可能需要增加平尾;大鸭翼也很难满足跨音速面积率的要求,这样就增大了超音速阻力不利于超音速巡航。

从隐身角度看,隐身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要尽量保证机体表面的连续,而鸭翼恰恰是机身的不连续处,其位臵大小平面形状很难匹配。

隐形战机原理

隐形战机原理

隐形战机原理
隐形战斗机是指雷达一般探测不到的战斗机。

通过机身涂上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造成雷达无法追踪的效果,而另外还有一种要比涂上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还要好的隐形办法,等离子(还在研制),但是只靠涂吸收电波的物质也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还要在飞机的气动布局上做修改,要使飞机的平面反射面积尽量的小,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做简化处理,隐形飞机要从很多方面下手才能达到隐形的效果。

隐形战斗机是指雷达一般探测不到的战斗机。

其原理是指战斗机机身通过结构或者涂料的技术使得雷达反射面积尽量变小。

雷达是靠发射电磁波然后检测反射回来的信号再通过信号的放大进行工作的所以就存在反射面积的大小问题。

隐形战斗机则是通过特殊结构设计使得雷达波出现漫反射和通过特殊涂料吸收雷达波使得反射面积在雷达天线检测下只有零点几个平方米。

消息称中国新型歼11D战机曝光拥有七大隐身绝技

消息称中国新型歼11D战机曝光拥有七大隐身绝技

消息称中国新型歼11D战机曝光拥有七大隐身绝技据韩国《中央日报》8月19日报道,在韩国下一代战机(F-X)最后价格招标中,美国波音公司的F-15SE“沉默鹰”成为最终候选机种。

韩国装备60架F-15SE准隐身战斗机可能性极大,加上之前购买的F-15K战斗机,韩军在未来数年将装备百余架F-15系列重型战斗机。

传中国研制被称为歼-11D 的三代半战斗机加以应对。

“沉默鹰”迈向隐身化美国空军在大步迈向隐形化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三代战机的改进和升级工作,对F-15战机的隐身化升级就是一个实例。

经过改进后,F-15SE“沉默鹰”战机虽然隐身能力难比F-22,但其正面隐身能力与国际版的F-35相当,称得上是“半隐形战机”。

F-15SE被称为世界最强三代机。

虽然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看不上这种半吊子隐形战机,但对于经费有限、短时间内无法研发出隐形战机的国家,装备类似“沉默鹰”的半隐形战机也不失为一种提升空军战斗力的捷径。

美国推出F-15SE“沉默鹰”,是因为波音希望通过此举可有效避开国会针对“猛禽”出口的“高端技术”泄密问题的限制。

目前,每架F-15SE“沉默鹰”的价格约为1亿美元。

波音公司已将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和沙特确定为优先目标市场,并希望该机最终的国际订单数量能够达到190架。

歼-11D七大隐身技术很出色有专家认为,中国可以采取“以四代机技术改进三代机成为半隐形战机”的发展模式,最终发展出适应自身需要的代或者代隐形战机。

对于中国来说,在改造歼-11战机上可谓得心应手,从歼-11A开始,B、C、D型号不断出现,而且都有特定的作战用途。

前几种型号仅是对电子设备进行改进,到了歼-11D,则是对这种机型最彻底的改进。

据悉,中国对歼-11进行七大方面的隐身化改进:机头雷达罩、座舱盖、发动机进气口、机翼机体连接处、双垂尾和起落架舱盖及武器舱盖等。

以中国在歼-20和歼-31两种型号上的完美表现来看,这样的改进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原理

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原理

V型尾翼布局隐身飞行器
倾斜垂尾布局隐身飞行器
机翼、垂尾和立尾交错布置
进气道和尾喷口布置 ➢ 背负式,机身对进气道和尾喷管起遮挡作用
背负式进气道和尾喷管
第三章 飞行器外形隐身技术
3.2 3.2.2 外形隐身技术概述 3.2.2.3 进气道和尾喷口布置 背负式进气道和尾喷管
背负式进气道和尾喷管
第三章 飞行器外形隐身技术
3.2 3.2.1 一般电磁隐身方法 ➢ 主动信号抑制技术——被动电磁探测系统
主动信号抑制技术——被动电磁探测系统
整体外形 ➢ 外形整洁,减少散射源数量 ➢ 飞翼布局、翼身遮挡散射较强的构型
第三章 飞行器外形隐身技术
3.2 3.2.2 外形隐身技术概述 3.2.2.1 整体外形
平板、圆柱、球的RCS曲线
➢ 占位作用形成低RCS机身 ➢ 平板-曲面机身 ➢ 凹凸曲面机身
UCAR(Unmanned Combat Armed Rotorcraft )
➢ 对于舰船隐身,则要注意消除舰体和海面组成的二面 角。
舰船RCS减缩的几种方案
外形设计原理
➢ 对于外形隐身技术,根据能量守恒,减小头向电磁散 射强度必然加强其它方向电磁散射强度
双站反隐身示意图
➢ 外形隐身技术要点:不怕某几个方向很强,就怕许多 方向都强
“如果所有的视角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则外形技术就没 有任何用武之地。这是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某一角度RCS 的减少,必定伴随着另一个方向的增大。然而,对于大多 数机载系统,前向RCS的控制比侧向重要的多。因此,可 以用外形技术将前向的大回波移到侧向,高度后掠的机翼 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外形技术只在系统 设计阶段才起重要作用。”
第三章 飞行器外形隐身技术

5隐身那些事儿(上)——讲述隐身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故事

5隐身那些事儿(上)——讲述隐身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故事

现代隐身技术,又称为低可探测技术,是一门在军事对抗中发展而来、主要服务于军事的综合性尖端学科,其作用是针对现代雷达、光学和声学等主要侦测手段,采取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光电对抗、视觉伪装、消音和机动规避等主被动措施,降低被对手发现和跟踪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并藉此获取不对称作战的优势。

纵观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技术驱动的特性十分明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探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对应的反侦测、隐身干扰手段也会随之升级换代。

设想一下,丛林中浑身迷彩伪装潜伏的神枪手趁敌不察用消声枪械实施阻击,和具备低RCS 特征的战斗机静默状态下利用敌机雷达信号被动定位悄然逼近发起导弹攻击,从战术思想上来说二者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区别只在于隐蔽的手段和战斗的方式,一个是视觉伪装和消音,一个是雷达波低可探测性和无源侦测;一个是借助丛林掩护阻击,一个是利用隐身能力空战偷袭。

比较相同的是,两个案例中实现隐身所采取的手段均与对应的探测技术紧密相关或属同等类型。

本文侧重从主流隐身技术,特别是雷达隐身技术在军事航空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来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介绍,相关的依据和结论也可参照用于其他领域。

一、可见光隐身和声学隐身可见光领域视觉隐身和声学领域听觉隐身的方法是人类创造最早、适用最广、生命力也最持久的技术。

严格来说可见光视觉隐身只是光学隐身技术的一个分支,现代红外隐身技术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本文在后续章节中单独论述。

潜伏隐蔽、伪装突袭等手段很早就被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用于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近代两次世界大战,基本沿袭的都是色彩、外形的视觉伪装和静音消噪这两种路线,从未真正超出声学和可见光的范畴。

在这段漫长的时期里,隐身技术的种类和层次还远未达到构成独立学科体系的地步,在整个战争体系中的地位也完全属于配角,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被掩盖在各种战略战术和武器威力的光芒之下,声名不显。

视觉隐身的典型案例是各国空军战机伪装色的演变。

飞机的隐身术 能飞1000000米的纸飞机

飞机的隐身术 能飞1000000米的纸飞机

飞机的隐身术能飞1000000米的纸飞机在现代战斗中,空中打击的威力已不行估量,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战斗的进程。

但是随着雷达探测、红外探测等技术的日益提高,飞机的生存正受到致命威逼。

20世纪80年月,超低空飞行曾被认为是飞机实施突防的一种有效手段。

很多人也许不会遗忘,20世纪80年月,超低空飞行的小型飞机竟然搞得一些国家的防空系统风声鹤唳、防不胜防。

其中最为闻名的就是“鲁斯特大事”。

1987年5月13日,前联邦德国19岁青年鲁斯特驾驶着一架塞斯纳-172轻型飞机从芬兰起飞,然后在前苏联领空做了整整4个多小时的超低空飞行,最终竟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消失在莫斯科红场上。

为了防止这种超低空突防,各国纷纷研制了预警机,地面探测雷达也被搬到了天上(预警机上),这使得飞机利用地面雷达盲区实施超低空突防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

现在,各种各样探测飞机的遥感设备已经消失,最主要的有4类,分别为雷达、红外、声波和光学系统,其中,雷达探测占60%,红外探测占30%,声波与光学等其他探测占10%左右。

面对如此众多的探测手段,现代飞机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打击对方,同时又不被敌方发觉呢?这就要求飞机必需采纳更为高超的隐身技术。

雷达隐身技术,躲过“千里眼”雷达可以精确测定千里之外的目标,有“千里眼”之称。

雷达探测的原理是设备把电磁波辐射出去,然后依据接收物体反射(散射)回来的电磁波来发觉目标。

飞机要实现雷达波隐身,其核心问题就是使目标的雷达回波无法被侦察雷达探测到。

也就是说,要么汲取掉入射的雷达波,要么转变目标的反射特性。

对于这一核心问题,军事上有个特地术语,即降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英文的缩写为RCS)。

目标的RCS是衡量雷达目标反射电磁波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一般来说,目标RCS越小,表明雷达接收的能量越小,因而就越难对目标作出正确的推断。

目前,提高飞机雷达的隐身特性,降低其RCS的手段主要可归纳为4种,即形状技术、材料技术、阻抗加载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这几种技术往往被综合运用。

隐身战机的隐身原理

隐身战机的隐身原理

隐身战机的隐身原理
隐藏战斗机的隐身原理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旨在减少飞机的雷达、红外和可见光等传感器系统所接收到的信号,以减小敌方探测和追踪飞机的能力。

1.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RCS):隐形战机采用特殊设计和涂层以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大小。

例如,采用平滑曲线和倾斜表面来减少信号反射,或使用吸波材料和雷达吸波涂层来吸收雷达波。

2.减少热红外辐射:隐形战机在发动机喷口和其他高温部件周围采用热抑制技术,如增加绝热层和热隔离材料,以减少热红外辐射。

此外,发动机还可能采用进气口的设计来减少热红外辐射的可见度。

3.光学隐身:隐身战机的外观设计和涂装也有助于减小从可见光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

例如,采用非对称和复杂的形状来扰乱光的反射和折射。

此外,使用特殊的涂装,如反射率低的颜色和军事纹理,可以减少战机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可见度。

4.电子对抗:隐身战机还可以发射干扰信号来扰乱敌人的雷达系统。

这些干扰信号可以模拟其他目标,使敌人无法准确地探测到隐形战机。

需要注意的是,隐身技术不是绝对的,它只是减小了飞机被探测到的可能性。

随着雷达技术和传感器系统的发展,对隐形战机的探测能力也会不断提高,隐身战
机仍然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保持其隐身性能。

隐身飞机的隐身原理

隐身飞机的隐身原理

隐身飞机的隐身原理班号:1105102学号:**********姓名:***摘要:隐身——我们似乎并不陌生,在很多神话和传说中,人类都流露了自己隐身的梦想。

很早以前人们一直在想这个办法,所谓明眼人打瞎子,一直都在想把自己隐藏起来,让敌人暴露在自己的目光下。

本文介绍了隐身飞机的隐身原理,并且对未来的隐身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隐身飞机 隐身技术 吸波材料1、隐身飞机简述及现状隐身飞机的最大特点是能降低飞机在航行过程中的目标特性,以提高它的突防能力和攻击能力。

在世界范围的近几次的局部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靠隐身飞机对其敌国频频发动袭击,几乎次次得手,取得了惊人的作战效果。

隐身飞机逐渐成为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法宝。

隐身飞机的出现是对各种防空探测系统和防空武器系统的严峻挑战,也是电子战领域的一大突破,必将对军用航空装备和空中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美国称其为“竞争战略”的基本要素。

隐身飞机是一种敌方利用常规防空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的电磁特征和飞行轨迹的飞机。

飞机隐身有六大要素:雷达、红外、视觉、噪音、烟雾、凝迹。

国外隐身技术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源于德国,发展于美国,并扩展到英国、法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目前美国的隐身飞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俄、德、法、英、瑞典、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对隐身飞机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为获得良好的隐身效果,设计制造隐身飞机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设计出独特的气动外形;(2)采用能够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和涂料;(3)采用有源或无源电子干扰;(4)采用屏蔽技术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

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

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2、隐身飞机的隐身原理由于现代防空体系中最为重要使用最广发展最快的探测器是雷达,因此,雷达隐身技术成为最主要的隐身技术。

飞机的隐身措施

飞机的隐身措施

飞机的隐身研究及措施隐形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陌生,虽然这些说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隐形的例子。

比如说变色龙就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进行隐形。

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

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

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一.飞机的隐身研究隐身技术定义是: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当前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外形隐身技术。

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己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可能。

雷达隐身技术避开雷达是实现隐身的关键。

雷达隐身技术是怎样实现的呢?首先我们得分析雷达的工作方式,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由于无线电波具有恒速、定向传播的规律,因此,当雷达波碰到飞行目标飞机、导弹等时,一部分雷达波便会反射回来,根据反射雷达波的时间和方位便可以计算出飞行目标的位置。

由此可见,飞机要想不被雷达发现,除了超低空飞行避开雷达波的探测范围外,就得想办法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使反射雷达波弱到敌人无法辨别的地步。

衡量飞行器雷达回波强弱的物理量为雷达散射截面积(英文名称RadarCross-Section,缩写为RCS),是指飞机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面积,雷达隐身的方法便是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小飞机的RCS。

例如美国的B-52轰炸机的RCS大于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雷达发现,而与其同类的采用了隐身技术的轰炸机B-2的RCS约为0.01平方米,一般雷达很难探测到它。

二.飞机的隐身措施1.可见光隐身(运用隐蔽色降低肉眼可视度。

隐形战机 隐形原理

隐形战机 隐形原理

对雷达波“透明”的材料,它对雷达波的反 射性能与空气接近,入射的雷达波几乎完全 透射,从而减少目标的RCS。
雷达波隐身:外形隐形


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 应避免尖锐边缘、陡角,把机翼和机身融合一体; 采用特种的形状来完成不同的反射功能; 减少机身的雷达强反射点,如外挂武器,发动机 进气口; 这样可以使散射的信号偏离力图接收它的雷达, 从而减少雷达散射面积。
几种战机探测技术
1.雷达探测 2.红外探测 3.声波探测
探测技术之雷达探测
雷达探测是一种有源探测技术,雷达信号发射机 通过天线把无线电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 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 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 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 变化率或速度、方位、高度等),是迄今为止最 为有效的远程电子探测设备。
隐形战机欣赏
F22发射红外干扰弹
声波隐形技术
声波隐形主要通过降低战机发出的噪音以减少 声波探测系统的接受量来达到隐身的目的。 目前广泛使用的声波隐形主要有两种: 1.采用低噪声发动机.以降低噪声强度; 2.采用锯齿形后缘,以降低飞机在高速飞行时 引起的啸叫声。
隐形技术发展新方向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是由电子、正负离 子、中性气体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的第 四态物质。等离子可以通过专门的等离子体发生 器来产生,也可以通过物体表面涂敷放射性同位 素来产生。不管何种产生方式,只要飞机表面形 成一层具有足够电离密度和厚度的等离子体,雷 达辐射的电磁辐射就会一部分被等离子体吸收, 另一部分在等离子体层中发生绕射,或改变传输 方向,而不产生有效反射,以此达到隐身的目的。

飞机隐身技术

飞机隐身技术

飞机隐身技术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隐身技术是一种把自己隐藏在暗处,在敌方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对敌方实施突然打击的自我防护技术。

实现战场军事装备隐身化的技术措施多种多样,主要有外形隐身措施、电子隐身措施、红外隐身措施、视频隐身和声频隐身措施等。

电子隐身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得雷达隐身,以雷达反射信号最小为目的;红外隐身顾名思义就是使红外反射信号最小;视频隐身通常是用各种迷彩色来完成的;声频隐身的关键是减小发动机的噪音,这对低空飞行器非常重要。

飞机隐身技术问世以来,各军事大国一直在竞相发展。

因为现代战争已经离不开隐身技术,隐身飞机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飞机隐身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居世界领先地位。

它的F-ll7A、B-2、F-22等隐身飞机代表当今世界隐身飞机的先进水平。

F-ll7A隐身攻击机已投入实战,在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架B-l 隐身轰炸机已于1993年12月开始服役,空军轰炸机联队装备的B- 2 隐身轰炸机有6 架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第一架F-22 已于1997年9月7日首次试飞成功,其设计兼顾了超声速机动和隐身特性。

除此以外,在现有隐身飞机的基础上,美国不断开拓新项目的研究,研制新型隐身飞行器以及其他新式隐身装备。

当今的俄罗斯也不甘落后,它已开始研制隐身的轻型多用途第5代战斗机性能与美国的JSF相当。

对飞机隐身而言,减小其雷达的目标特征是最关键的。

雷达装置是一种用高频电磁波束照射目标并同时接受、检测其反射的回波的设备。

军用雷达的波长通常在2~4cm 之间,而目标的尺寸(如飞机、导弹)相对较大,照射波和反射波之间近似遵循几何光学定律。

因此雷达波在立交面之间和内凹处造成雷达回波增强,使目标更容易被发现。

飞机上这类部位有:发动机、机翼与机身之间、垂尾与平尾之间、外挂与机翼之间、座舱等等。

为使雷达波的反射面积(雷达截面积)大大减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在设计上避免出现在雷达方向上产生强反射的外形;尽量使用非金属材料来代替容易反射雷达波的金属材料;吸收掉照射来的雷达波的能量;消除或遮挡任何可能的反射;美国利用基础工业发达的优势,注重飞机外形设计的改进, 通过大量的低探测性试验确定飞机的外形,再在飞机表面涂上隐身涂料,达到最佳的隐身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身外形技术在隐身飞机的设计中已成为主要的隐
身措施。其次,在设计隐身飞机的过程中.为了满
足气动方面的要求,有许多部位无法采用隐身外
形,只能在这些部位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来减缩雷达
散射面.而雷达吸波材料,是在金属材料中加入不
同的介质.使电磁波能转换为热能,以达到吸收电
磁波的效果.
二、红外隐身技术
就能探测到并清晰地成像.
红外实时成像和图像信号处理是红外制导的两
项主要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
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两项技术现已达到实用阶
段.红外成像起初是采用光机扫描方法获得目标图
像,后来发展为红外凝视成像,用电子扫描获取目
标图像。
采用红外制导要针对各类导弹的不同战斗使命
其它探测器占10%左右,所以飞机隐身的重点在
飞机前半部,前半部主要是雷达隐身,后半部主要
是红外隐身。
一、,达隐身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通过改变飞机的外形、材
料、阻抗加载,控制电磁辐射等荃本措施,尽可能
地减缩飞机的雷达散身截面.以达到隐身的目的.
由于飞机外形对雷达散射截面影响最大,所以
温差.发现与锁定目标,并利用机载扫描系统在监
视器上显示图像。飞行员将瞄准器转向要攻击的目
标,并发射导弹.导引头将导弹导向瞄准器所指示
的目标后,导弹就自动跟踪活动或静止目标。红外
成像制导“幼畜”与电视制导、激光制导的“幼
畜”相比.其性能更好.这种导弹从捕获目标到发
射导弹只需极短时间.敌方根本来不及防御。该导
在联合研制先进的中程空空导弹都将采用凝视红外
成像导引头。
红外成像制导是当前导弹精确制导的发展方
向.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徐阳
战斗机的四大隐身技术
探测飞机的遥感设备.主要有雷达、红外、光
学和声波探测系统四种.因此,隐身技术也可分为
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和声波隐身四
类。由于雷达占60%、红外探测占3。%、光学及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红外探测和制导系统发展
迅速,对飞机的威胁日益严重.目前减少飞机红外
辐射的荃本思路是降温和屏蔽.例如:在尾喷管处
加装红外挡板.以遮挡和屏蔽红外辐射。
三、可见光陈身技术
对于作战飞机而言,可见光信号很难消除,在
远距离上,亮度比色彩更易被发现.目前仍采用古
老而有效的模拟背景的伪装涂色办法.正在研究中
的新技术有:采用新型燃油喷嘴,使燃油充分嫌
烧,以消除烟雾尾迹,在战术使用上,使飞机尽t
避免进入拉烟层;研究涂色的亮度能随背景亮度自
动变化的迷彩涂料.
四、声波隐身技术
飞机的声波隐身技术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
有两项,即(l)采用低噪声发动机.以降低噪声
强度;(2)采用锯齿形后缘,以降低飞机在高速
弹在一系列试验、鉴定发射中.攻击活动和静止目
标的11枚导弹全部直接命中.其中有三次试验发
射是以F一111和F一16飞机为载机,在夜间进行
的。
据近期消息报道,美国采用装有长波红外成像
浮引头的新导弹,能在70Km高空拦截100Km以
外的巡航导弹;关国和以色列正在合作研制SOKm
以上远程红外成像制导的空空导弹,法、英、德正
飞行时引起的啸叫声.
由于隐身飞机的研制、生产和装备费用昂贵.
一般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专家预言,
如何使非隐身军用飞机具有一定隐身能力以提高其
生存力.将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现实间题。
验室研究阶段,无法满足实用要求。改革开放以
来,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人员的努力拼搏.我国
的导弹采用国产红外导引头的时间将为期不远.
美制红外“幼畜”空地导弹是采用红外成像制
异学弹的代表型号。在海湾战争中,红外成像导弹
大显身手.美军共使用了550。枚AGM一“系列
“幼畜”导弹。其中多数为红外成像制导的导弹,
它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而且大约有80%能造
成灾难性的杀伤。
红外“幼畜”导弹于1965年开始研制,它采
用红外成像导引头.可在昼夜、有雾、战场尘烟及
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能发现和跟踪停止工作数小
时的坦克和其它目标.对隐蔽与伪装的目标识别能
力强,具有发射后自动跟踪目标的能力。作战时,

飞行员使导引头瞄准目标区.导引头根据目标细微
来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对反舰导弹主要解决抗干
扰.对多目标选择、攻击目标要害部位问题;对空
地导弹主要解决复杂背景下的地面目标识别问题,
对巡航导弹主要解决末端制导精度问题。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对红外成像制导技术进
行研究.由于基础薄弱.条件差,无论是红外成像
的研究.还是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都处在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