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的海洋资源
潮汕海边旅游十大景点介绍

潮汕海边旅游十大景点介绍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拥有丰富的海滩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
以下是潮汕海边旅游的十大景点介绍:1. 汕头梅溪湾:梅溪湾是汕头市最著名的海滩之一,拥有细腻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
这里还有度假村和水上活动设施,是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
2. 汕尾海滩:汕尾市的海滩分布广泛,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陆丰市的海滩。
这里有金沙滩、官渡海滩等,沙质细腻,海水清澈,是家庭度假和海边娱乐的好去处。
3. 潮州金湾海滩:金湾海滩位于潮州市澄海区,是一片优美的沙滩风景区。
这里有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游客可以进行游泳、沙滩排球等各种水上活动。
4. 汕头潮阳区:潮阳区是汕头市的一个海滨区域,拥有多个海滩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澳湾,这里有绵延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海岛,是游客度假的好去处。
5. 揭阳榄核岛:榄核岛是揭阳市的一个海岛,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岛上有绵延的沙滩、蓝天碧海和热带植物,还有丰富的海洋活动和度假设施,是度假和水上运动的绝佳选择。
6. 汕尾南澳岛:南澳岛位于汕尾市海域,是一个美丽的海岛风景区。
岛上有壮丽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洋生物和古老的渔村风貌,游客可以进行浮潜、潜水等水上活动,还可以品尝当地的海鲜美食。
7. 潮州渔寮海滩:渔寮海滩位于潮州市的潮安区,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海滩景点。
这里有金色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优美的海岸线,是休闲散步和观海日出的好去处。
8. 汕头南澳岛:南澳岛是汕头市的一个海岛,被誉为“小琼楼”。
岛上有壮丽的海岸线、独特的岩石景观和丰富的海洋生物,游客可以进行浮潜、潜水等水上活动,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日出和日落。
9. 揭阳海滩公园:海滩公园位于揭阳市的榄核岛,是一个集海滩、绿化和娱乐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这里有宽阔的沙滩、花草绿地和儿童游乐设施,适合全家人一起度假和娱乐。
10. 汕尾东升海滩:东升海滩位于汕尾市的陆丰市,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海滩景点。
这里有细腻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游客可以进行游泳、沙滩运动等各种水上活动。
汕头的发展前景

汕头的发展前景汕头作为广东省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势。
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展望。
一、经济发展前景:1. 科技产业:汕头市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科研基础。
未来,汕头可以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
2. 海洋经济:汕头位于南海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未来汕头可以加强海洋产业的开发利用,如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工程等,形成独特的经济增长点。
3. 文化旅游:汕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潮汕文化、霞涌客家文化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这些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来汕头旅游观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城市建设前景:1. 交通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交通的便捷性和系统性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
未来汕头可以继续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汕头可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如水、电、气、绿化等方面,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
3. 环境保护:未来汕头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构筑美丽宜居的城市形象。
三、教育和人才发展前景:1. 高等教育:汕头市目前已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 人才吸引:未来汕头可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汕头发展。
3. 创新创业:未来汕头可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来汕头创新创业。
总体来说,汕头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地理位置和优势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发展经济、城市建设、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工作,汕头将逐步壮大和提升,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汕头南澳岛游玩心得感悟

汕头南澳岛游玩心得感悟
汕头南澳岛是一个美丽的海岛景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南部,面积约为27.5平方公里,被誉为“南海明珠”。
我最近去了南澳岛旅行,非常喜欢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
以下是我的游玩心得感悟:
1. 美丽海滩:南澳岛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清澈的海水,沙滩干净、白沙细软,海水清澈见底,这里的海滩是非常美丽的,适合游泳、晒太阳和嬉戏玩耍。
2. 独特文化:南澳岛的文化非常独特,这里有丰富的渔民文化和海洋文化。
游客可以去渔村感受当地的渔民生活,欣赏南澳岛的传统船艺术和渔具文化。
3. 美食:南澳岛是一个美食之地,这里的海鲜非常新鲜、美味。
渔民们把刚刚捕捞上来的各种海鲜制成各种美食,如海鲜煲、炒海鲜、清蒸鲈鱼等等,让人垂涎欲滴。
4. 环境优美:南澳岛的自然环境非常好,这里有茂密的植被和清澈的海水,空气清新,让人非常放松和舒适。
游客可以租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绕着岛屿环行,欣赏美景,感受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总之,南澳岛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旅游胜地,这里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让人耳目一新。
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情侣旅行,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潮汕的地理环境

潮汕的地理环境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榕江从北至南流经韩江下游,把潮汕地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北起丰顺县的凤凰山,南达惠来县的雷岭,其分水岭构成地理学上的潮汕平原分界线。
主要包括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三个地级市,汕尾市虽不在潮汕平原内,但语言文化等方面与潮汕地区相似,故汕尾市也常被视为潮汕地区的一部分。
潮汕地区地处海陆交互作用地带,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下降。
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台地、平原次之。
韩江是潮汕地区的母亲河,在潮安北部山区发源的韩江从西向东南流经整个潮汕地区,把潮汕地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山区山势陡峭、坡度大,南部则以丘陵为主,坡度较缓。
潮汕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年平均气温在21~22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在1200~2200毫米之间。
由于韩江流经潮汕地区,使得该地区水源充足,但韩江水位变化大,沿岸受洪水威胁也较大。
潮汕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里农业发达,以种植水稻、番薯等农作物为主;手工业也发达,以纺织业、制瓷业等为主;商业繁荣,以商品集散地为主。
这里也是广东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发达。
潮汕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论地理环境对潮汕饮食文化的影响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潮汕饮食文化,作为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这种特色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对潮汕饮食文化产生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潮汕饮食文化的影响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背山面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地理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为潮汕饮食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自然资源。
潮汕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如稻米、蔬菜和水果等。
此外,潮汕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各种海鲜和海产品。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潮汕菜肴提供了充足的食材。
汕头海边旅游景点大全

汕头海边旅游景点大全
1. 南澳岛:位于汕头市区南部,是汕头最知名的海岛旅游景点,有美丽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是海滨度假的好去处。
2. 松涛海滨公园:位于汕头市区南部,是一个综合性的海滨公园,有广阔的海滩、草坪和游乐设施,非常适合全家出游。
3. 东升海滩: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是一个风景优美、沙滩宽阔的海滩,游客可以在这里沐浴阳光、欣赏海景。
4. 绿海角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是一个集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拥有美丽的海滩、高尔夫球场和主题乐园等。
5. 惠盐河口湿地公园: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是一个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公园,有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可以进行观鸟、探险等活动。
6. 德旺农庄: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是一个农家乐和休闲度假胜地,有丰富的乡村风景和农业体验活动。
7. 龙湖花园:位于汕头市澄海区,是一个集花卉展览、观赏、购买于一体的花园,有各种各样的花卉供游客欣赏。
以上是汕头海边旅游景点的一些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汕头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汕头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汕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汕头都能让游客留连忘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汕头旅游景点的大全排名吧!1. 南澳岛。
南澳岛位于汕头市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海岛风景区。
这里有绵延不断的海岸线、碧蓝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此外,南澳岛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特色海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味。
2. 潮州古城。
潮州古城位于汕头市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如广济桥、陈塘村、开元寺等,展现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悠久的历史底蕴,领略古城的韵味。
3. 南澎岛。
南澎岛是汕头市下辖的一个海岛县,也是海南岛的北大门。
这里有壮丽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阳光沙滩、潜水浮潜等海上活动,感受海岛风情。
4.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是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在美丽的南澳岛上。
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是一所备受瞩目的高等学府。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校园,感受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
5. 南澳岛渔港。
南澳岛渔港是汕头市的主要渔业港口,也是南澳岛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里有繁忙的渔船来往,还有丰富的海鲜市场和特色餐饮,是品尝新鲜海鲜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浓厚的渔港文化,体验渔民生活。
6. 南澳岛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南澳岛渔港附近,是一座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资料,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展览,向游客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
7. 汕头海滨公园。
汕头海滨公园位于汕头市区的海滨地带,是一座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这里有广阔的海滨草坪、清新的海风和丰富的海洋娱乐设施,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享受海滨风情。
8. 汕头市海洋博物馆。
汕头市海洋博物馆是一座集海洋科普、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汕头市

汕头市境内大部分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 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
汕头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 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 冷。汕头市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 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 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汕头礐石大桥
1980年7月,撤销金砂公社,设立金砂区。以原金砂公社及其所属全部生产大队、生产队,原公园区金砂街 道及其所辖居委会,陵海街道所辖三让、中山路尾居委会,新石大队所辖第一、第二生产队,汕樟街道所辖东风 居委会作为金砂区的行政区域。此时汕头市区共设置安平区、同平区、公园区、金砂区、郊区5区,辖18个街道、 1个镇、5个公社。
根据政府官显示,汕头市南澳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由于海峡的喉道效应和迎风地形的突起受到的动力抬升 作用,使南澳岛具有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有“风县”之称,成为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
其年平均风速8.54米/秒,年有效风速累计时数7215小时和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678瓦/平方米;尤其是 东半岛果老山的平均风速高达10.14米/秒,计得年平均风能功率1153瓦/平方米,其风速之大在全国所有风场中 名居首位,其风能之强高于北欧、北美100~500瓦/平方米的均值,风场电力资源实测值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对全 球风能资源划定10个等级的第7等级。荷兰风能专家在该岛考察,誉“南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
汕头潮南区资源状况

(一)一般因素1.城市资源状况(1)地理位置潮南区位于汕头市西南部,东临南海,西接普宁市,南邻惠来县,北与潮阳区接壤。
区域总面积596.42平方公里,占汕头市总面积28.9%。
海岸线14.7公里,海域面积4000多平方海里。
城区峡山距离汕头市区30多公里。
(2)自然环境:地势和地貌:潮南区为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特征为“一山一江一平原”,即区境南部为大南山,属大南山系余脉,起于红场镇潘岱村,自西向东延伸,山体庞大,峰峦绵延起伏。
主峰雷岭大山海拔521米,此外,多为高丘与坡地,形成丘陵半丘陵地带。
北部隔练江与潮阳区相望,练江自西向东横亘全境,形成练江平原。
东部沿海为带状沙滩地。
气候和水文:按照气候分类,潮南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海洋性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年平均气温21.6℃,平均气温年际差异小。
历年最冷月在1至2月,平均气温13.8℃,历年最热月在7至8月,平均气温28.2℃。
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雨季多集中在4至9月。
潮南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春播期的低温阴雨,早稻抽穗扬花期的“龙舟水”,汛期的台风暴雨,晚秋季节的“寒露风”及冬季的低温冷害。
潮南区的主要水系,有雷岭河和练江。
雷岭河发源于区境雷岭大山南麓,有支流3条,汇合于雷岭镇双溪村,经鹅地流入惠来县神泉港入南海,全长26公里,区境流程9.5公里。
练江源起普宁市大南山五峰尖西南麓杨梅坪白水,自北流经流沙镇拆东至石港村38.8公里为上游,下分二支:一支东流1.5公里进入潮南区,经陈店镇流至流仙村;另一支东北流1公里入潮阳区,经贵屿镇玉窖村、汇贵屿水转向东南于潮南陈店镇流仙村汇合东支,向东经司马浦、铜盂、峡山镇至和平大桥37.4公里为中游,出和平桥经龟山,进入龟头海至海门港注入南海18.3公里为下游。
练江干流全长94.5公里。
中下游流程41.3公里,一级支流12条,是两岸灌溉、排涝和航运的主动脉(由于水体污染严重,现已失去灌溉功能)城市性质:潮南区是潮汕副中心城区,国家(潮汕)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汕头南部生态组团都市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的海洋资源一、汕头的海洋汕头市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均临海洋,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公里,纳入我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四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汕头港可进万吨货轮,是目前全国18个重要枢纽港之一。
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
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广阔的海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港口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
作为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汕头,海洋无疑是最大的资源优势。
二、汕头常见的经济贝类-红肉篮蛤红肉篮蛤(Aloidis.sp.),潮汕地区称红肉,它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很好的海产品,也是养殖青蟹、对虾、鳗鲡等的良好饵料。
贝壳经粉碎后可作家禽饲料,也可烧灰。
红肉篮蛤在潮汕地区是传统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已有百多年的养殖历史。
它的生产周期短,一般放养2~5个月就可收获。
个体增长倍数高达15倍以上,常年为4~8倍,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红肉篮蛤个体小,壳最长的约3厘米左右,一般为10~15毫米,体高为5~8毫米,体宽为4~7毫米。
壳质脆而薄,卵圆形,左壳小,右壳大,壳面呈黄白色或黄褐色,无放射肋,生长轮纹密集。
三、红肉篮蛤的生活习性红肉篮蛤是一种广温性的海水养殖品种,而以10~25℃时生长最快,常密集地栖息于较平静的港湾潮间带或浅海的泥质底中,海水比重1.005~1.016为宜。
平时,贝体前端埋进表层泥中,贝体后端露出泥面。
红内篮蛤有两条水管,腹部为入水管,背部为出水管,它就靠这两条水管进行海水交换以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
食料以底栖性的硅藻为主。
红肉篮蛤不仅能作垂直运动,而且还能作长距离的水平移动,平常靠它的足在泥面上爬行、移动栖息位置或掘土穴居。
如遇到环境条件恶劣时,则钻进泥里,把整个身体部埋入泥中,最深达6厘米左右;待不良环境过后,再上升至泥涂表面。
红内篮蛤喜群聚生活,但又有随季节而营分散生活的现象。
一般于立冬以后,水温逐渐下降,红肉篮蛤多向深处分散移动。
大寒以后,水温逐渐回升,又移动至较浅处营群聚生活。
红肉篮蛤没有游泳能力,仅利用体内的分泌物(俗称吐丝),使身体悬浮于下层水中,借潮流的运动而移动,至平潮时下沉海涂表面,靠足匍匐爬行或穴居。
移动方向和时间不定,有时移动得很快,很频繁,有时几个潮时都不移动。
因此在人工养殖上要特别注意掌握它的移动情况。
四、红肉篮蛤的繁殖和生长红肉篮蛤产卵季节长。
成熟的红肉篮蛤给常借助外界因子(大风浪、下雨、降温、比重降低等)的作用,自行排出精卵,一年四季都能产卵(俗称退瘦)。
依其种苗的发生季节,可分为春苗、五月苗、暑苗、秋苗、降苗、雪苗、寒苗等。
养殖多以春苗、五月苗、暑苗、寒苗为主。
红肉篮蛤在稚贝期生长很快,它与水质、水深、风浪、潮流等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潮流畅通、气温暖和、比重适宜、风浪不大的条件下生长最快,约10天时间,贝体可增长一毫米。
种苗播养后,如遇环境条件适宜,一般养殖40~100天,体长达15毫米左右,即可收获。
生长期一般在春秋两季,因这时水温适宜,饵料丰富,稚贝走动快,生长快。
若是土质细软略带红色的油泥场地,且多吹东南风,其生长更快。
五、汕头常见的经济虾类-新对虾新对虾(Metapenaens)是指新对虾属的种类,在我国南方(广东)俗称麻虾、沙虾、基围虾,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虾类。
新对虾在分类上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与著名的海产对虾亲缘很近,也被列为海产虾类。
由于新对虾分布于沿岸浅海,以在沿海10米等深线范围内分布较多,特别是在河口地区更为常见。
这些河口沿岸水域,由于淡水的大量流入,水体含盐量很低,常年在5‰~10‰之间,洪水季节更是在1‰以内,接近淡水(0.5‰以内),被称为咸淡水区域。
新对虾为了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形成对盐度有较宽的适宜范围,属广盐性种类。
人们利用新对虾这一广盐性习性,在虾苗期逐渐淡化,使新对虾成为适宜淡水驯养的一种海产虾。
新对虾在我国分布广、产量大,是重要的食用虾类,特别是鲜食时壳薄肉多,肉质脆嫩,色味俱佳,被认为是虾中上品,加上活运容易,又在沿岸生产,一般都活体上市,市场十分畅销,经济价值很高。
新对虾的养殖起源于鱼养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而人工养殖则是到20世纪80年代的事,进入90年代中叶,随着淡水养虾业的逐步兴起,养殖业者便根据新对虾广盐性,且在沿岸咸淡水区域生活的习性,把新对虾经淡化驯养,扩大了新对虾的放养区域,而且淡水驯养新对虾,生长速度快,病害也较少,更易获得高产效益。
目前淡水驯养的主要是刀额新对虾,也有养殖近缘新对虾。
下面以刀额新对虾为主,介绍新对虾的养殖技术。
六、新对虾的种类与分布新对虾属已发现有26种,全部产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国近海发现6种,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黄海仅1种。
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
1.近缘新对虾近缘新对虾(M.affinis),广东俗称赤爪虾、沙芦、中虾,身体呈浅棕色,附肢棕红色,个体中等大小。
在天然水域成熟个体一般体长9.l~14厘米,体重13~35克,捕到最大体长10.5厘米,重68克。
在我国主要处于南海,是南海较为重要的经济虾类。
在珠江口及附近海域,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分布河口附近水深15米范围以内,底质为沙泥,盐度适中,高盐和低盐海区很少发现,当河口淡水较少、外海水较强时,近缘新对虾则分布于沿岸浅海区;而当沿岸淡水较强时,群虾则分布于较深水域。
近缘新对虾是目前在咸淡水人工养殖的重要对象,但淡水驯化养殖不多。
2.刀额新对虾刀额新对虾(M.ensis)俗称沙虾、芦虾,身体土黄至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和淡黄环斑相间,尾节暗棕色。
刀额新对虾在新对虾属中是个体较大的种,在天然水域,渔获物体长主要是9~14厘米,最大体长为18厘米。
刀额新对虾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是南海极为重要的经济虾类,资源相当丰富,汛期也较长。
在沿海鱼和咸淡水池塘,也把刀额新对虾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
刀额新对虾对盐度适应性广,还可以经过人工淡化驯养到淡水水域。
七、新对虾的形态特征1.新对虾与对虾的区分新对虾与对虾同科不同属,均为发达的额角,头胸甲具肝刺,颈沟较短,伸不到头胸甲背脊,腹部后数节均具有背脊,尾节末端尖,第1触角具内侧附肢,腹部附肢的内肢发达,雄性第2节腹部内腹变态。
分别对虾与新对虾的主要特征是,对虾胸部末节具1侧鳃,第3颚肢鳃,头胸甲具眼胃脊,额角下缘有锯齿,而新对虾上述四个特征均无。
2.新对虾的主要特征新对虾属的主要特征是:甲壳表面部分凹下而有软毛,部分光滑,额角仅上缘有齿,下缘无齿,头胸甲无纵缝或横缝,颈沟明显,肝沟仅在肝刺前方明显,具肝刺、触角刺,前侧角圆,无颊刺,尾节末端很尖,背面有中央沟,侧缘有大或小活动刺。
第1~3对步足有一基节刺,第1~4对步足具外肢,第5对步足无外肢,雄性长节或座节及长节变形。
3.刀额新对虾的形态刀额新对虾体形略呈梭状,壳较厚,体表除脊和边缘部分外着生许多短毛,腹部内侧下方光滑无毛,体表都布许多黑点。
全身明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由20体节构成,其中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除尾节外,各节均有1对附肢。
头部和胸部愈合,被头胸甲覆盖。
头胸甲前端中央延伸成一尖利的额角,俗称虾枪。
额角雄性平直,尖刀形;雌性末端微向上弯。
触角上缘具 6~9齿,下缘无齿,无纵缝。
额角后脊很显著,伸至头胸甲后缘。
头胸部有5对附肢:第一触角、第二触角,起触觉、嗅觉及平衡作用;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有抱持撕碎和咀嚼食物,鼓动水流,辅助呼吸的功能。
胸部有附肢8对:颚足3对,是摄食和辅助呼吸的器官;步足5对,用于捕食和爬行,第五对步足不具外肢,雌虾在第四和第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有一雌性交接器,内有一空囊,叫纳精囊(或受精囊),是交配和储存精液的器官。
腹部附肢6对:前5对为游泳足,雄性第1对游泳足内肢特化为雄性交接器,交配时用于撬开雌虾的纳精囊,将精荚送入其中;第六腹肢(亦称尾肢)和尾节一起构成尾扇,司体躯升降及后退。
八、新对虾的生活习性1.栖息习性新对虾是广盐性、营游泳和底栖生活的虾类。
对底质的选择不明显,广泛分布了泥沙、沙泥、沙等底质海区。
新对虾的幼虾常聚集在浅海河口附近或内湾半咸淡水区,随着生长逐渐移居近岸浅海栖息活动。
成虾喜欢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有潜沙习性,白天常潜伏沙中,当天气寒冷,透明度大时,隐蔽很深,可达8~10厘米,但两眼和触角必须外露。
黄昏时开始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温等环境条件不利时,整个身体潜入沙中,步足支撑整个身体,游泳足舒张摆动,仅眼睛外露且不停地转动,触鞭件在外而自由摆动,其触觉功能。
潜沙的虾一旦受到刺激,就会从沙中跃出,所以沿海群众利用这个习性,采用手推网(虾推)触底采捕。
新对虾游泳时,步足自然弯曲,游泳足频频划动,两条细长的触鞭向后分列身体两侧,转向、升降自如。
2.适应性新对虾发育和生长及生命活动因种的不同对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氢等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成虾的适应性广,胚胎发育和幼体变态的适应范围就较窄,特别是成虾对低盐度、低溶解氧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食性新对虾是杂食性虾类,其食性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其摄食方式从滤食型逐渐过渡到捕食型。
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到仔虾这一阶段,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在自然海区常以硅藻、绿藻及贝类幼虫、轮虫等为食;人工育苗时可川蛋黄、豆浆、酵母、蟹肉、蟹膏等代用饲料和单细胞藻类、轮虫等。
成虾在自然海区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包括摄食小型底栖甲壳类、多毛类、小贝类及底栖藻类等,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食杂性,对食物要求可塑性大。
人工养殖时常投喂米糠、豆饼、麸皮、花生饼、小贝类、小杂鱼虾及配合饲料等。
4.生活史新对虾一生要经过变态发育,其变态发育过程大致如下:受精卵(经过12~16小时)→无节幼体(经过2~3小时)→蚤状幼体(经过3~4天)→糠虾幼体(经过4~5天)→仔虾(经过8~10天)→虾苗(经过3~6个月)→成虾。
新对虾在整个变态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多次蜕皮和蜕壳。
从无节幼体发育到仔虾要经过12次蜕皮,仔虾以后还要经过几十次蜕壳才能生长为成虾。
每蜕皮或蜕壳一次,其身体便长大一些,蜕皮或蜕壳的间隔时间越短,发育生长就越快。
新对虾蜕皮或蜕壳的快慢与水温、比重、水质、饲料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若上述条件不适,往往蜕皮或蜕壳受阻,发育和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停滞,严重者导致死亡。
九、新对虾的繁殖习性1.性成熟年龄刀额新对虾是1~2年生虾类,1龄的新对虾性腺便能发育成熟,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8厘米,最小体重为7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