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渔业管理【发文字号】大政办发[2014]50号【发布部门】大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6.14【实施日期】2014.06.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大政办发〔2014〕50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落实渔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维护海上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管理条例》《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渔业是我市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同时也是公认的高危行业。
加强海上渔船安全管理,促进渔业生产安全,对于保证我市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区及各有关部门严格履行渔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积极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我市“平安渔业”建设,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目前海上渔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部分渔民盲目追逐经济效益,时常发生抗风航行、冒险出海、违规生产等现象;海上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渔船作业场所与商船通航路线交叉重叠,渔(商)船发生碰撞事故概率增加;老旧渔船海上生产仍占据较大比例,外来务工人员涉渔生产安全操作技能不高,渔船海上安全隐患增多。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海上灾难性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进一步加大了海上从事捕捞、养殖及辅助生产船舶的安全管理难度。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海上渔船安全管理,促进渔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海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海上渔船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潜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潜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方俊来源:《财讯》2019年第32期摘 ;要:海洋渔业发展是沿海城市着重关注的论题,随着海洋渔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潜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进一步的调整及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了重中之重。
2017年5月3日《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服务市场为主要方向,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调整结构方式为主线等手段进一步来实现构建现代海洋渔业管理和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形成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布局。
当前大连市海洋渔业存在哪些问题须着手解决以适应新的海洋经济环境便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适应新的海洋渔业挑战即为我们的研究目标,急切的需要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助力區域海洋渔业发展。
关键词:大连海洋渔业;潜在问题;对策研究一、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大连市是著名的渔业城市,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和渔业文化,渔业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
特别自1980年代到现在,随着渔业市场的开放逐步加强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思路的定位,大连渔业潜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水产品产量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产品的质量也有相对的改善。
近年来,海洋渔业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大连市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据大连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大连市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143.7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6.8%。
其中,水产品出口额20.2亿美元,同比下降1.7%;水产品进口额16.3亿美元,同比增加19.6%。
2016年大连市水产品出口美日韩欧等传统市场总体较好,同时海洋捕捞冻鱼类及加工品、头足类、贝类依然是我市水产品出口主要品种。
二、存在问题(1)海洋部分水域污染和资源日渐衰退。
由于工业化生产和生活而污水大量排放,且相关处理设施不完善,与此同时,伴随着突发性污染事故、工程建设项目对渔业的严重破坏,再加上养殖面积密度过大,则自身污染更为严重,致使大连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地损害,渔业资源无论天然渔业资源和养殖业均面临威胁,污染破坏了部分经济鱼类的近岸繁殖场和相关养殖水域,使鱼类繁殖数量严重下降,加剧了其渔业资源的衰退,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潜在的存在渔业资源枯竭的危机。
大连市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市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邓文静班晴范文亮杨鑫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8期摘要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我国的渔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起步、整顿和治理等阶段,逐步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阶段。
我国渔业总体发展较为迅速,各区域渔业发展具有区域特色,辽宁省渔业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大连市。
大连市是一个港口城市,渔业是大连的支柱型产业。
基于此,对大连市渔业发展进行解读,指出现阶段大连市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大连市渔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促使大连市渔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前景越来越好。
关键词渔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大连市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24.059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乎大连地区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大连市地处我国辽宁省东南部,与黄渤海相连接,水域地理位置优越,具备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基于此,笔者将充分了解大连市渔业发展现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找出推动大连市渔业迅速发展的动力。
这对促进大连市渔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以为我国其他区域渔业发展提供借鉴,进而促进我国渔业发展。
1 大连市渔业发展现状大连市位于我国辽宁省东南半岛处,与黄渤海区紧密连接,辽阔的海洋从三面环绕整个半岛,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海岸线约1 900多千米,占全国海岸线的1/10,是我国海岸线较长的沿海城市,可进行人工养殖的浅海水面积约53.33万公顷,滩涂面积约为6.67万公顷,这些自然条件使得大连市的水产养殖和海洋捕捞拥有非常强大的资源后盾。
大连的水域资源丰富,有许多天然渔场,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点地区,闻名国内外。
目前,大连市渔业产值已在大连市的农林牧副渔中位居首位,并且在辽宁省的渔业产值中占50%以上。
全市的渔业发展整体上呈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趋势。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连市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连市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7.08.14•【字号】大海渔计发〔2017〕319号•【施行日期】2017.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连市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海渔计发〔2017〕319号各涉海区市县、先导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局:为切实做好大连市2015-2019年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管理工作,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大连市财政局制定了《大连市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2017年8月14日大连市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财建〔2015〕49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船舶报废拆解和船型标准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5〕977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渔业油价政策调整相关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渔〔2015〕65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国内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6〕81号)和《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助政策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海渔发〔2016〕5号)、《关于印发〈辽宁省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辽宁省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辽海渔发〔2016〕35号)、《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连市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和〈大连市2015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海渔计发〔2016〕10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形势(二)发展需求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十三五”发展目标三、重大工程(一)科技创新工程(二)水产技术推广能力提升工程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顶层设计(二)加大科技投入(三)完善创新体系(四)培养创新人才(五)深化国际合作(六)加强转化推广为推进“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充分发挥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尤其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2〕11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2〕1号)、《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特编制《“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期间,全国渔业科技系统面向产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累计承担涉渔科技与推广经费50多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20亿元,在渔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渔业装备升级、渔业信息化等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均有进展,一批高效、健康、节能、安全的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十二五”以来,渔业科技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培育新品种68个,制定渔业国家和行业标准230项;遴选发布60多个渔业主导品种和36项渔业主推技术;建设渔业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3个,综合试验站17个。
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22年的55%提高到至2022年的5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建设现代渔业强国,必须贯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根据省委、省政府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及要求,我厅组织编制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海洋强省和现代渔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十二五”期间,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颁布了《辽宁省渔业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做好海洋与渔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认真落实海洋工作和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多项渔业经济指标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一)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末,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66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年均增长10.7%;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672亿元,位居全- 1 -国第七,年均增长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3万吨,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4%;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39元,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6.2%;出口创汇达到29亿美元,占全省大农业出口额一半以上,位居全国第四,年均增长10%。
渔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经济附加值显著提高。
2015年,渔业一、二、三产结构比由2010年的64∶22∶14到57∶21∶22。
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4%,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精品养殖面积570万亩,产量240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4%和29%,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规模455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4%。
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远洋捕捞渔船344艘,位居全国第三,产量19万吨。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渔业中心,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了《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本文将对该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该规划明确了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4年,大连市海洋渔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实现渔业结构优化调整,特色渔业成为支撑农民增收、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形成特色鲜活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渔港链条相互衔接的渔业发展新格局。
该规划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积极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加大资源集约利用力度,加强渔港设施建设,提升海水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渔业向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是培育特色渔业品牌,打造渔业发展新亮点。
要发挥大连地理、气候等优势,推进渔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的特色渔业企业和产品。
三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渔业技术创新,培养一批高素质渔业科技人才,提升渔业创新能力。
该规划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渔港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渔港的识别度和服务水平,促进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
二是加强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
要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渔业渔政执法,保护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渔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渔业市场,提高渔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
针对这些措施,大连市将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主体的发展格局。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渔业发展,推动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为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动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辽农渔〔2021〕327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辽农渔〔2021〕327号各市农业农村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发展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渔业发展决策部署,根据《“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纲要》,省农业农村厅编制了《辽宁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12月31日辽宁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渔业产业振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进入“十四五”,辽宁渔业发展也将步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挑战,迎来新机遇,也是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关键承接期和重要机遇期。
为进一步理清渔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实现辽宁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根据《“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渔业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辽宁渔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渔民收入显著提高,渔业发展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业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辽宁省渔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为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全省渔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方针,全面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圆满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 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本刊讯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十三五”以来,渔业科技在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加工流通、节能环保、设施装备、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渔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支撑保障,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国际并跑、领跑阶段,一批生态、绿色、高效渔业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至2020年的63%。
全国渔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机构和团队聚焦科技创新,五年来有多项渔业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奖)二等奖8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6项、范蠡科学技术奖33项。
育种基础研究与品种创制有新突破不断夯实水产种业理论研究基础,积极开展水产种业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因资源发掘利用、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水产生物基因组、种质创制等走在国际前列,培育水产新品种61个。
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的水产种质保存技术体系,破译了牙鲆、凡纳滨对虾、刺参、栉孔扇贝、海带等的全基因组序列。
草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加速,扇贝分子育种技术突破了水产生物全基因选择育种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建成国际上第一个水产生物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
水产养殖绿色化技术模式有新进展扎实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集成创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一批生态、绿色、高效的养殖技术与生产模式。
草鱼、罗非鱼、河蟹、克氏原螯虾、紫菜等重点品种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与模式获得国际广泛认可,饲料精准营养加工与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研发推广了一批精准投喂、收获清洗等装备,水产养殖全过程精准“十三五”时期有关渔业科技成果展示>>>第一完成人:郑斌第一完成单位:浙江海洋学院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金枪鱼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十三五”渔业亮点连载(上)
4/ 2021年第1期三是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科学开展。
每年的6月6日,各地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放鱼日活动。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增殖各类水产苗种1559亿尾,举办的各类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达1万多次,有力地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0个,引领带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
2016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发布以来,加快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工作。
针对长江江豚、中华鲟、中华白海豚、斑海豹等保护旗舰物种,分别出台了7个专门的保护和拯救行动计划。
累计创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
渔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果一是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
科学调控发展规模和节奏,加快渔船装备更新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
全面修订出台《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建立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制度,加强远洋渔船监督管理,继续“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捕鱼,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二是渔业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
全面参与联合国及FAO框架下渔业多边事务,参与9个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加入《南印度洋渔业协定》,与毛里塔尼亚、阿根廷、伊朗、塞拉利昂、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与美国、欧盟、澳新等渔业对话机制。
稳妥开展与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渔业合作,全面加强涉外周边渔业管理,举办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成功实施15周年活动,开展中越、中韩、中俄、中老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向菲律宾赠送鱼苗,被写入两国联合公报,得到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
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渔船、渔港、安全通信等渔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沿海省份更新改造国内渔船1万余艘、远洋渔船679艘,为11万余艘渔船配备了安全和通导装备,建成通讯岸台约200座、渔港动态管理系统17个、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及灾备中心约50套、渔用航标179个,累计安排建设213个渔港及避风锚地,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3]19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3〕19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引,以建设海洋强省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现代渔业建设为主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的生产方针,着力调整生产结构,加强设施装备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强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我省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海水产品产量达到420万吨,海水增养殖面积稳定在81万公顷;近海捕捞得到有效控制,远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海产品精深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渔业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渔民收入稳步增长;渔船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进一步提升,渔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到2020年,海水养殖生态、健康、高效,科技贡献率超过60%,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渔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设施装备水平、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渔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海洋渔业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全面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研究制定全省渔业资源利用规划。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服务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7.01.14
•【字号】大政办发〔2017〕6号
•【施行日期】2017.01.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服务贸易
正文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服务业发展“十三
五”规划的通知
大政办发〔2017〕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14日。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大连,中国东北地区的国际港口城市,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城市。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引导,大连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沿海城市,大连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努力建设国家海洋中心城市,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其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沿海地带,拥有辽东湾、黄海、渤海等重要的海洋资源.大连港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中国的海洋城市,大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为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也为大连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大连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建设海洋产业基地,鼓励科研机构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力度,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大连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连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有望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作为中国的海洋城市,拥有庞大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众多海洋企业,科研实力雄厚。
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
众多海洋企业也在大连落户,并且积极投身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创新。
这些都为大连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连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发扬。
大连已经建设成立了海洋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城等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多个海洋产业集群。
大连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大连市加大了对海洋产业的投入和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促进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规划
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规划1. 引言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为了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优势。
然而,由于长期没有科学规划和管理,我国海洋渔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渔业生态环境破坏、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海洋强国建设纲要》,我国将加快推进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 目标与任务3.1 目标确立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1.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2.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4.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制定以下任务:1.制定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措施;2.推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3.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提高渔业生产效率;4.建立健全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监管机制。
4. 政策措施4.1 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制定完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措施,包括:1.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2.完善渔业资源保护区划,划定禁渔区和限渔区,保护重要渔种的生长繁殖环境;3.强化渔业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4.加大对渔民转产、转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4.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包括:1.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2.促进渔业加工业的发展,提高渔产品附加值;3.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4.推动渔业与旅游业、海洋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4.3 科技创新政策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包括:1.支持海洋渔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2.鼓励渔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3.加强渔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渔业管理和监督能力;4.建立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创新工作。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6.12.28•【文号】国海岛字〔2016〕691号•【施行日期】2016.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海岛字〔2016〕691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各有关单位:《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已经国家海洋局第4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海洋局2016年12月28日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前言海岛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基础平台,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宽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是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
健康的海岛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指导“十三五”期间我国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规划总结回顾了“十二五”期间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海洋强国、生态文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对《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进行了细化与深化,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国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期间全国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期间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进展“十二五”期间,全国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下简称《海岛保护法》)为依据,以《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为抓手,在海岛生态保护、海岛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海岛地名普查、权益岛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一,海岛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吸引外资和国际合作
发展海洋经济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 际合作,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化
发展。
海洋产业升级的预期成果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通过支持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
加强地方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推动沿海各地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3
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针对国家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细 则和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实施。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
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税收 优惠等措施,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增加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重大科技 项目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 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降低成本。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合作,加强与其他国 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经济发 展。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
提升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
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投入,提升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促进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01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我国在国际 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全球海 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通过规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增强国家的海洋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是我市未来5年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发展,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4〕12号),为做好海洋工作、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我市积极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综合管理评估。
1.海域管理成效显著。
《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域用海规划(2008-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创新提出了自然海岸线、海岸建筑后退线、填海造地线、围海工程线“四线”控制措施。
积极启动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5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实施。
全市20条县际间海域行政界线、2条市际间海域行政界线获得国务院批准。
积极争取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共计4700公顷,84宗建设用海项目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10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评审,7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竣工验收。
全市共计征收海域使用金40亿元。
开发建设“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报审批用海项目全过程监管。
2.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
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累计争取资金5.1亿元,老虎滩公园、海洋岛等1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完工,獐子岛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成果显著,新建国家级海洋公园2个。
陆源污染物入海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对全市入海排污口、重点养殖水域和重点海滨浴场环境整治,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
建立区市县海洋监测站,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形成。
旅顺口区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海洋执法能力不断加强。
海洋执法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共投入资金7.23亿元,建造3艘大吨位海监执法船和10艘大功率海岛执法艇。
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制止越界捕捞、控制捕捞强度、伏季休渔、海洋渔业水域监管、柴油价格补贴发放“五到位”,配合国家、省完成“海盾”“碧海”专项执法行动。
“十二五”期间,我市执法巡查海岛173个,查办非法采砂等案件10起,开展海洋倾废检查195次,登检倾废船只256次,查办违法案件189件,并多次完成南海维权巡航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4.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
修订《大连市突发海洋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全市建立四级应急联络网。
成立大连市海洋预报台,设立老虎滩、小长山、温坨子、长兴岛、皮口等5个海洋站,每日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海浪、水温、潮汐信息。
出台渔业防台“八项措施”,成功应对台风“米雷”“梅花”“达维”“布拉万”.有效应对日本福岛核辐射和蓬莱19-3油田溢油等重特大海洋事故,海洋灾害预防和处置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渔业经济发展评估。
1.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41.1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70.6%,年均增长11.3%;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371.2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1.5%,年均增长10.1%;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0万吨,较“十一五”期末增长24%,年均增长4.5%;出口创汇20亿美元,占全市农业出口50%以上,较“十一五”期末增长43%,年均增长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00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5%,年均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2.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全市海洋渔业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56.9:25.7:17.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附加值显著增长。
精品养殖面积858万亩,产量34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2%和5.6%.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规模达到27万立方米。
2015年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67.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2.5个百分点。
远洋渔业稳步发展,远洋捕捞渔船达到324艘,产量达11.6万吨,产值12.9亿元。
水产品加工企业600余家,水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67.7万吨。
休闲渔业异军突起,有7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产值达24.9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2.65倍,年均增长21.5%.3.海洋渔业科技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坚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现代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海洋渔业科技专项有效实施,大连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成立,组建11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0余项,海参、扇贝、裙带菜等选育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4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
大力实施地方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发展科技型渔业企业30余家。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全面加强,“五位一体”推广网络实现全覆盖,培育科技示范户586户,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42处,推广生态健康养殖面积40万亩。
4.渔业资源养护力度明显加大。
继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累计放流各类苗种数量达132.28亿尾,投入苗种资金总计2.2亿元,增加捕捞产量2.2万吨、产值18亿元,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比达1:10.建成3个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组织编制《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总体规划》,大力推进长海县海洋牧场先导区建设,累计建造海洋牧场50余万亩。
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水生生物种群资源的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5.水产品安全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三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
创建国家和省级水产良种场19个,获评“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4家,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3个,面积达22万亩;全市已建成13个渔业专业乡和8个渔业加工园区,3个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全市已有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2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13家。
全市水产品获得国家驰名商标12个,获得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29个,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16个。
6.渔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继续加大渔港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渔港建设资金3亿元,维修渔港53座,基本形成了以3座国家中心渔港、6座国家一级渔港为龙头,43座地方重点渔港为主体,其他中小渔港为补充的渔港建设格局。
为渔船配备北斗导航终端2500台套、自动识别避碰系统终端5000套、射频识别系统3500套、GPS救助定位设备终端21500个。
在沿海地区建设6座AIS基站和12座北斗监控指挥平台。
7.渔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初步建立起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预警预报、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水产种苗管理机构为主体的渔业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及病害检测检验体系,稳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苗种安全生产等专项整治活动。
依法治渔能力有效加强,清理整治违规网具和渔船船用产品质量监督整治行动取得新进展,打击涉海“三无”渔船、排查渔船安全隐患、整治养殖环境进展顺利。
渔业质量安全、生态监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8.强渔惠渔政策日趋完善。
出台《大连市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大渔业产业扶持力度,确保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出台《2015年大连市渔业养殖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将藻类养殖、海珍品养殖、网箱鱼养殖、工厂化鱼养殖和海水养殖纳入保险范围,并列入地方财政保费补贴范围,最高保费补贴达50%.制定《大连市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逐年压缩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积极争取国家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建设资金和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渔民减船转产、渔船更新改造、发放国内渔业油价补贴及统筹规划渔业建设。
5年累计安排用于扶持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达13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7%.其中,落实渔业柴油补贴10.7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45%.二、“十三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使我市海洋管理和渔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对海洋与渔业的发展动力、结构调整、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强度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机遇。
1.政策环境向好。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工作,《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辽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3〕19号)的出台及国家对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做出的调整,为海洋与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战略地位凸显。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领域,“蓝色粮仓”更是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确立,以及小康社会人们对优质动物蛋白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构建水陆并进的粮食安全体系将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3.资源优势突出。
大连市海域面积约为29476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
海岸线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公里,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
“大连海鲜”一直是大连一张靓丽的名片,鲍鱼、海参、海胆、扇贝、对虾、梭子蟹等优势种为全国稀有种;海带、裙带菜、大连湾牡蛎、大连紫海胆、紫贻贝、魁蚶等是大连的地方种。
种类繁多的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为海洋与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品种资源。
4.发展基础坚实。
海洋综合管理日趋加强,现代海洋渔业体系不断完善,渔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渔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1.近岸海域后备资源不足。
我市已开发利用陆域海岸线长达1206公里,占陆域岸线的88%,其中用于港口和工业的不可逆岸线占陆域岸线的17%.滩涂利用面积752平方公里,利用率高达68.4%,可利用的滩涂基本上都已开发。
2.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