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
大学的四年时光,匆匆流逝,对于即将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的我们,是否应该问问自己,四年的学习,我们对于本专业,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到底有多少?经济学博大精深,却又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四年的学习想要完全掌握它,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学的学习能够使我们渐渐养成一种逻辑思维能力,能让我们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和思考身边的任何事。这篇文章是对自己学习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记录下来,希望以后再学习经济学的时候能够有所进步,再阅读它的时候能发现现在认识的不足。我主要谈谈自己对经济学学科,对古典经济学的逻辑,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自己一些浅薄的见解。
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经济的学科,而经济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经济是人类这个特殊的物种依托于自然物质界的一种社会活动。经济的囊括的范畴十分宽广,当我们谈论经济,可以小到一个人在一个孤岛上的经济,如同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那样;也可以扩大到整个地球,全球经济。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出经济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几乎当人类社会开始存在的时候,经济活动就开始了,它和人类社会基本上是相伴相生。也没有人能够置身经济之外,甚至是一个躺在医院的植物人也时时和经济密切相联。这样说来,经济学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内涵太多太多,但其本质还是由于人——这一高级物种在人类社会的一种行为。所以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学科,它就必然是一个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而这也正是决定了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差异。一提起自然学科,人们总会联想到各种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精密的机械化生产能够确保定时定量的生产,严密的计算能够把航天飞船在指定时间送入指定轨道,准确测定的基因能够在不同物种间进行人工转移……在某些领域,人类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能够让人类按其所想设定一条清晰严密的路线程序,人们只要在这头按下按钮,就能够达到想要的实验结果,过程计算1+1=2那样清晰明了。而对于如同经济学这样的人文科学,同样是科学,却难以如同自然科学那般操作。经济学研究消费者,研究厂商;研究政府,研究市场。这里面对消费者等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因为同作为消费者的你我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同时,研究这千千万万,形形色色,形态万千的经济主体,希望能够把握其中的运行机制,就如同无数束光射入一个黑箱子,再折射出去,通过观察到一进一出美丽的光芒,然后去探测黑箱子里面的可能的错综复杂的折射路径。经济学家们试图用科学的论证方法,找到黑箱子里可能存在的一条普遍的经济规律,从而能够对人类的经济活动给予一部分的指导,更好创造人类的物质基础,并进一步迈向更高的精神层次。然而我们都知道,即使找到了一条看似合理的经济规律,做出了一个看似完备的经济模型,经济学不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把“合理规划的经济”如同精密的机械那样制
造出来。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提供一种思维的方式,由此出发找到人类经济社会的中可能的一般规律,希望把握到大千世界中,每个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的经济的共性。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比制造一架火箭,送上太空更难。但百年来,经济学家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寻找答案,给予了经济学一个精美的知识架构,更加准确严密的论证,不断扩充的内涵和外延。自然,我们不能够很绝对地检验或是评判那个经济学家的哪个理论是对是错,学习经济学也并不是为了得到个对或错的答案。正如凯恩斯所说;“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观点,无论对错,都比普通人所想象的有力得多。”学习了经济学,我们不能说我们懂得了经济,但是我们能够用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来了解经济,我们能够不仅仅是作为“经济”中的一个如同原子般渺小的组成部分,能够稍微跳出来,试图俯瞰一下经济世界。
当年高考选专业的时候相信许多的学生和我一样,对所选专业毫无概念可言,甚至可以说是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单纯觉得学习经济学相关专业,对“经济”深入了解,就能更好保障自己的经济。然而学习下来,可以很明显发现,经济学不能够给你一门谋生立命的技能,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也能够对经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有方法把自己变得“经济”,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却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然而这里的影响深刻是难以在短时间内速成,学习的过程也不是几本教科书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让人不断结合现实进行思考,经济学丰富的内涵外延让人不断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经济学给我们带来的不断学习的过程。
记得刚刚上大一的时候,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微观经济学。直接从高中基础文化知识跳跃到对专业学科的学习让我有点难以应对。各种抽象的概念如:效用,成本,投资,利率,理性人,均衡等;各种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如:如边际分析,图形分析等;以及他们间相互联系的各种变量共同构成的“微观经济学”让我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虽然在一开始我认为有些难以理解,甚至有些困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弄懂书中的概念,一步一步理清各种变量间的关系,一步一步理解图形的推导,自己跟着书上顺着理论的假设开始画出一个一个的小箭头,会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渐渐地,我发现各种纷杂的经济变量概念间似乎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贯穿整个微观经济学,但是我还不能把握住,只能够在一些小模块中弄懂,比如消费者,厂商行为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再后来,在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等学科的学习中,我又再次重温了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加深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在后来考研对经济学的备考中,再重新阅读了一次微观经济学,上了相关课程之后,我再次对微观经济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突然好像明白了经济学中那令人着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那是一种公理化的知识体系,它由对人类较为世俗性的理性
人的假设,边际效用和资源边际产出规律的假设,一步一步十分合理论证出导出市场机制下的“看不见的手”是如何使人类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实现帕累托均衡状态的。整个论证过程仅从简单的假设开始,透过经济社会生产和消费部门,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经济循环方框,最后完成了关于整个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证明,掌握这一条脉络是对每一个学习过经济学的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根据我的认识来对微观经济学的这个逻辑进行简单的阐述。
微观经济学从几个基本的命题、假设、公理开始:资源是稀缺的;理性人和边际递减规律。具体一点来说,经济社会中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有一种机制来对资源进行配置,高效率地利用资源;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边际量递减规律主要包括了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这几句简单浅显的话提供了构建经济学这座大厦最基本的材料,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源于此进行的推导和延伸。我们可以把经济社会分成居民部门,它是消费品的需求方,要素的供给方;企业部门,它是消费品的供给方,要素的需求方。对各部门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对消费者来说,商品价格和收入确定时,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替代率递减规律保证了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边际分析对商品的需求量做出选择。在此基础上,让商品价格连续的变化,消费者总能够找到对应的最优的商品需求量,由此就产生了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体现了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该线上任何一点都能够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同样,对于产品的供给方,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商品价格确定下即为总成本最小。同样由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进行边际分析,生产者能够做出最优点的选择。让商品的价格变化起来,我们也能够得到产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的倾斜的曲线。把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到同一个“价格——数量”的直角坐标系中,就得到了著名的商品市场上“供求十字架”。
再把目光投向要素市场,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居民成为了生产要素的供给方。我们可以把要素细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等。虽然各个不同的劳动要素有其特别之处,但是最经典的分析依然是从居民供给要素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出发,依据边际量递减规律公理进行边际分析,得到居民选择的答案,放开工资恒定的假设,可以得到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以劳动要素为例)。同样,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方,企业,几乎是同样的分析,可以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如果拿劳动要素来说,我们进而可以得到劳动要素市场的“供求十字架”。
这样我们得到了简化的经济社会“循环方框”中,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的两个“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