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宇宙观2
学校地理老师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七篇)
学校地理老师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一、指导思想认真____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工作计划的要点,结合本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科学课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科学课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公开课、网上教研、业务学习),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研究任务。
4、狠抓常规教学的管理与落实。
加强集体备课,督促每个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上好实验课,并作好记录。
三、具体措施1、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本学期3-____年级全部使用新教材,而且新任科学课的老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不熟悉,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投入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去。
2、新教材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
而且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让教师在一起互相探讨教学方法,将每一课都落到实处,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新教材是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各任科教师要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材料,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在各班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学校地理老师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二)作为一名教师,在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的同时,应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
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但面对高考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内容提要]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好的思想理论的发展都需要解决“继承”和“创新”这两个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光辉典范。
本文着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指导,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作些有益的探讨,以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这其中主要包含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方面即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探讨。
[关键词]三个代表文本联系话语环境哲学思考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来修正的。
”1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高度,回顾和总结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所走过的六条理论轨迹,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改革、如何认识执政党建设和如何认识当今时代。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这一视角来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和轨迹,对于深化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着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指导,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作些有益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
一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好的思想理论的发展都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继承问题,二是创新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光辉典范。
因此,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的思考,主要包含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方面即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探讨。
第二讲 时空观的变换
• 爱因斯坦的1905年 1905年是爱因斯坦研究工作大丰收的一年。 ☆ 3.17完成了光量子假设的论文 ☆ 4.30完成了分子尺寸的新测定 ☆ 5.11完成了布朗运动的论文 ☆ 6.30完成了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 ☆ 9.27完成了关于相对论的第二篇论文 ☆ 12.19完成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第二篇论文
• 爱因斯坦与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设,认 为光不但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且光的运动也 像一个粒子一样,把它称为光量子(以后被 称作光子)。 这篇论文是辐射量子论的开端,提出了 场的量子化,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围观 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和光电效应的工作,都足 以使他名垂不朽,不过他影响最深远的工作还是 提出并发展了改变时空观念的相对论。
• 爱因斯坦与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1905年从原子学说出发,用分子运动论解 释了布朗运动。 一个花粉颗粒虽然小,但是比水分子大很多。根据 分子运动论水里的分子不断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水中 花粉颗粒附近的水分子不时会撞到颗粒的表面上。 爱因斯坦有关布朗运动理论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 他显示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使得原来不相信物质 分子、原子结构的科学家也都相信了。
2.3 宇宙学原理
• 宇宙学原理有两种表述方法: 1、从大尺度(比星系团更大的尺度)来说, 宇宙中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而且是各 向同性的。 2、宇宙没有中心,或者说宇宙中的任一点都可以当做宇宙的 中心。这就是说,我们从地球观测到的天体图像与我们设 想从某一恒星的某一行星上观测到的天体图像在大尺度上 是一样的,这就是哥白尼原理。 宇宙学原理被大家承认之后,牛顿的时空观就出现了 问题。因为牛顿的空间是平直的、无限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 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者了。”
第三种: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代表人物:董必武、吴玉章等 )
他们是在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辛亥革命 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吴玉章就说过:历次斗争的失败,驱使他对中国革命 的道路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他回忆说:“通过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 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口,证 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世界人民 展现了一种新的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 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的 先进分子的转向(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俄国、从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 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当时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某种怀疑态度了(教材100页)
关于党的成立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自学)
1、制定中国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一次工运) 3、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今坚持马克 思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十部顶级科普书
十部顶级科普书一、《时间简史》1. 宇宙起源的探索•大爆炸理论•引力和相对论•量子理论和微观世界2. 时间与空间•狭义相对论•时间的弯曲•时空的连续性与离散性3. 进化与天体•生命的起源•进化论与自然选择•星系与黑洞的形成二、《科学的世界观》1. 科学哲学与方法论•观察与实验•假设与证伪•科学原则与价值2. 动态宇宙观•全息宇宙理论•多重宇宙假设•宇宙的终极命运3. 生命起源与演化•化学起源生命•生物进化的机制•DNA与遗传信息三、《自然的奥秘》1. 天体物理学的突破•星光与天体测量•星系和行星的形成•星际尘埃和暗物质2.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行星形成的过程•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气候变化与环境演变3. 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物种形成与进化•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稳定•生态平衡与人类干预四、《量子世界的奇迹》1. 量子物理学基础•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量子纠缠与超越2. 量子力学的应用•原子与分子的结构•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3. 量子世界的宇宙观•多世界诠释•量子宇宙学的前沿•意识与观测的问题五、《基因的奥秘》1. DNA的发现与结构•染色体与基因组•DNA的双螺旋结构•基因的功能与编码2. 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基因测序与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基因对社会的影响3. 遗传与进化•遗传变异的原因•自然选择的压力•物种形成的机制六、《万物简史》1. 宇宙起源与进化•大爆炸与宇宙膨胀•星系与星系团的形成•恒星的生命周期2. 地球的故事•行星形成与动态•地壳运动的影响•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 人类的征程•人类起源与智慧的演化•文明的兴衰与冲突•未来的展望与探索七、《物理的奥秘》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与元素周期表•基本粒子与强弱电力•核聚变与核裂变2. 多维宇宙的假设•弦论与超弦理论•多维空间的推测•并行宇宙的可能性3. 力与运动的规律•牛顿的三大定律•能量与动量守恒•平衡与不平衡的力八、《生命的奥秘》1.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与生命的基础•器官与系统的协调•基因与蛋白质的作用2. 生物进化的机制•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进化速度与方向•物种形成与灭绝3. 种群与生态系统•种群动态与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环境变化与适应性九、《科学史》1. 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兴起•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科学方法的初步形成•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2. 进步与革新的时代•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物种起源与进化论•自然界的精确测量3. 当代科学与研究的前沿•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突破•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宇宙学与时空研究十、《科学探索》1. 科学探索的方法与策略•观察与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知识的深度与广度2. 实验室与现场的科学•实验科学与理论科学•地质学与气象学的研究•空间探索与地球观测3. 科学与人类的未来•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社会影响与伦理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6.1 行星的运动
近 日 点 速 度 快
近 日 点 速 度 快
思考:行星在近日则” 行星“交通规则”
• 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 轨道的半长轴的 a3 表达式: 表达式: = k 三次方跟公转周 T2 期的平方的比值 代表什 么? 都相等. 都相等.
二、日心说
• 代表人物 哥白尼 •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 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 运动。 运动。
哥白尼
对两种学说的评价
现在的宇宙观: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运 现在的宇宙观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运 银河系也在运动,行星的运动也并不 动,银河系也在运动 行星的运动也并不 银河系也在运动 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对两种学说的认识: 对两种学说的认识:地心说和日心 说都是错误的,都具有时代局限性 都具有时代局限性。 说都是错误的 都具有时代局限性。但 日心说相对地心说是一大进步。 日心说相对地心说是一大进步。
学习P31 “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 哥白尼: 学习 哥白尼 拦住了太阳, 动了地球” 动了地球”
一、地心说
•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代表人物 托勒密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 太阳、月亮以及其它 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 统治很长时间的原因: ①符合人们的日常经 验; ②符合宗教地球是宇 宙的中心的说法。
作业
• 课本 课本P33 1、2、3、4 、 、 、
托勒密
“地心说”模型 存在的问题 地心说” 地心说
(1)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 )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 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 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 如果 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 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 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 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 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2)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 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用托勒 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 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 (3)对行星的运动很难得出完满的解答,所描述的 )对行星的运动很难得出完满的解答, 行星运动也很复杂. 行星运动也很复杂
北京笔记,浅谈宇宙的秘密_2
北京笔记,浅谈宇宙的秘密什么是宇宙的秘密呢?正确的宇宙观是怎样的呢?如果我的黑洞套黑洞、大黑洞套小黑洞、一环套一环、层层叠叠、环环相扣、永远套下去、宇宙、生命与人类的诞生(产生)过程、宇宙大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意义等等的一些宇宙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宇宙的秘密就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宇宙当初是一张巨大的黑色的纸还是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纸。
或者说,无论宇宙的形态、形状与状态就像一张巨大的黑色的纸还是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纸,关于宇宙的秘密我认为可能还是这样子的):499,宇宙、生命、人类与人性的本质就是膨胀,但是,虽然如此,宇宙是不可能永远地膨胀下去的、就如同生命、人类与人类社会一样不可能永远地膨胀下去。
这是因为生命和我们人类是活的,那么,自然和宇宙也同样是活的、尤其是自然及其自然规律与法则,是不会允许生命、人类和宇宙任何一方永远膨胀下去的,因为如此一来,不但生命、宇宙和我们人类受不了,就连自然自身也会受不了、甚至是更加的受不了。
比如我们人类,如果膨胀过快就会形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就会被自然与宇宙迅速地淘汰,而宇宙则会最终产生大爆炸、一切将灰飞烟灭、宇宙重新回到原点。
而这一切,都是自然、宇宙、生命和我们人类自己都不愿看到的事情。
故此,宇宙和我们人类一样,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动与自动化停止下来,并形成相对的收缩,等再次收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继续适当地膨胀,最后又回到适当的收缩范围,接着又开始新一轮的膨胀,如此反反复复地循环膨胀与循环几次后,宇宙膨胀就会最终形成一种科学与更加科学的膨胀规律、规则与法则,整个宇宙也将就变得更加的稳固、稳定、稳健与成熟起来,自然、宇宙、生命、人类与人性将会变得更加的健康、成熟和美丽,整个宇宙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而这正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尤其是自然、、自然界与宇宙。
为此,这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另外,自然界与自然是能够控制着它们自己、宇宙、生命和人类的,这是因为我认为,自然界与自然是有能力控制着大千世界和万事万物的一切的,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什么,更不要杞人忧天,而我们所要做到、且必须要做到的是:就是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
行星的运动 课件2
按照匀速圆周运动进行 尝试性计算. 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的 角度偏差. “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受到了怀疑.
开普勒
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 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 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太阳
●
焦点
焦点
行星轨道
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 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 上另一点到两焦点的 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焦点
焦点
o
半长轴a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 一个行星来说,它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离 太 阳 近 时 速 度 快 离 太 阳 远 时 速 度 慢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
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 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 等.
地球 F F
a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 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月亮以及其它行星都 绕地球运动。
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太 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 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运 动。
地心说的代表:
火星运动路径
地球 均轮
本轮 火星
托勒密
托勒密的天体模型的主要特点是: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 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 等.
a k 2 T
3
(k 的大小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质量有关。)
注意:
不过此时比值 k 是由行星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
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
量.
星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2.行星的轨道都跟圆近似,因此计算时可以认为行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一、内容与说明1、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1课时。
(“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
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马克思考试复习题2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正确答案是】:D
6
38、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正确答案是】:D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正确答案是】:A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正确答案是】:C
B.认识论和反映论的区别
C.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D.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
【正确答案是】:C
4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正确答案是】:C
48、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 )
【正确答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4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正确答案是】:D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五观两论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五观两论教育是一种以“五观”为指导,以“两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这种教育理念,并从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五观两论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五观教育心得体会1. 生命观生命观是五观教育的基础。
它要求我们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我们要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
(3)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2. 宇宙观宇宙观是五观教育的核心。
它要求我们认识到宇宙的广阔与神秘,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家命运,树立远大理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发展,了解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2)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福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 自然观自然观是五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环保教育。
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开展户外活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情怀。
4. 社会观社会观是五观教育的关键。
《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ABCD) A 自然界的本原:水、无限者、数、气、火、 种子、“四元素”(土、水、火、气)、原 子、“四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 目的因) B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 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C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 进化的; D 思维方法: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等路径和 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3. 观点和特征 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 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2) 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 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3)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 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 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 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 术及其发展规律。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 方法。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B 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 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 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 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 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 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 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女娲补天》教案2
《女娲补天》教案.doc教案章节一:神话背景介绍1.1 讲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1.2 介绍女娲的来历和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1.3 解释“补天”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教案章节二:故事情节分析2.1 概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2 分析女娲决定补天的原因和动机2.3 讨论女娲补天的过程及其所面临的困难教案章节三:角色分析3.1 描述女娲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3.2 分析女娲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3.3 探讨其他角色(如:共工、颛顼等)在故事中的角色和意义教案章节四:文化内涵解读4.1 解释“女娲补天”故事反映的中国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4.2 探讨“女娲补天”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4.3 分析“女娲补天”故事对中国后世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教案章节五:教学活动设计5.1 设计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女娲故事的看法和理解5.2 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教案章节六:神话传说与现实世界的联系6.1 探讨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故事与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联系。
6.2 分析神话传说中的自然灾害和人类命运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求知欲。
6.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类如何通过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并从中汲取智慧。
教案章节七:女娲形象的多维度分析7.1 从文学、艺术和民间信仰等多个角度分析女娲形象的特点和演变。
7.2 引导学生探讨女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创造力、母性、修复与和谐等。
7.3 通过图片展示和艺术作品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形象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
教案章节八:女娲补天故事的跨文化比较8.1 介绍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女神形象和补天故事,如西方的上帝创世说等。
8.2 分析不同文化中类似故事的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异同,探讨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
8.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故事,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2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还没形成完整的地理的空间概念和良好的读图能力,也没有具备地理分析的思维,但是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图像和视频的配合下学生也应该能较好地认识各圈层及其特点,但是对于圈层结构这个全新的内容吗,要求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理解并在脑中形成圈层结构的模型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图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3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难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划分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充满了探知的渴望。
只有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吧?还记得孙悟空上天入地吧?不仅在我国,1864年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也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2003年美国的科幻片《The cord》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转载 我的物理学之道 整理版 2
转载我的物理学之道整理版2转载-我的物理学之道整理版(2)2009-08-09 22:23科学研究,道是总纲。
"道"是道理,道理必须符合自然科学规律才是真理。
"道"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P129一切对立都是两极的,一切对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冲突的结局决不是一方的全面胜利,而总是表现为双方的相互影响。
在东方神秘主义中,这种动态平衡的观念对于体验对立面的统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它永远也不是一种静态的同一性,而常常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动态相互作用。
他们把隐藏在阴和阳后面的统一体称为"道",并且把它看作是造成它们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一阴一阳谓之道"。
"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是关键。
下分天地人,合为四大。
"天、地、人",在这里应该是时间、空间和物质,物理学研究必须考虑的对象。
在这里,物质即人是主体,为阳,为实在;时间、空间为阴,为虚存在,是为描述物质的变易而产生的物理量。
空间是主体活动的舞台,时间是为物质变易过程而设计的比较尺度。
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是相互依存关系而不是平行或者对立关系。
大之者,从无到有,成长壮大。
天地人都在"大",在变易。
天时(适当的时机)、地利(合适的局部空间)、人(包括物质)和(对立面的平衡和谐)三者是我们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更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个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质朴的、简单优美的。
因此,描述自然规律的道也应该是简单、质朴的。
美这一概念的关键是和谐、质朴、对称。
综合英语二课文完整版
自考综合英语二课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综合英语二(上下)主编徐克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esson OneTwelve Things l Wish They Taught at SchoolCarl Sagan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过程。
青少年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无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中学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美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萨根批评中学只抓各个学科具体内容的做法,他认为中学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宏观教育,使他们建立起唯物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关心周围的世界——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自己的地球同胞。
1 I attended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ublic institutions in New Y ork and New Jersey, jus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seems a long time ago. The facilities and the skills of the teachers were probably well above average for the United States at that time. Since then, I've learned a great dea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ve learned is how much there is to learn, and how much I don't yet know. Sometimes I think how grateful I would be today if I had learned more back then about what really matters. In some respects that education was terribly narrow; the only thing I ever heard in school about Napoleon wa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made the Louisiana Purchase from him. (On a planet where some 95% of the inhabitants are not Americans, the only history that was thought worth teaching was American history. ) In spelling, grammar, the fundamentals of math, and other vital subjects, my teachers did a pretty good job. But there's so much else I wish they'd taught us.2 Perhaps all the deficiencies have since been rectified. It seems to me there are many things (often more a matter of attitude and perception than the simple memorization of facts) that the schools should teach —things that truly would be useful in later life, useful in making a stronger country and a better world, but useful also in making people happier. Human beings enjoy learning. That's one of the few things that we do better than the other species on our planet. Every student should regularly experience the "Aha!" —when something you never understood, or something you never knew was a mystery, becomes clear.3 So here's my list:Pick a difficult thing and learn it well.4 The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said this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of human joys,and it is. While you learn a little bit about many subjects, make sure you learn a great deal about one or two. It hardly matters what the subject is, as long as it deeply interests you, and you place it in its broader human context. After you teach yourself one subject, you become much more confident about your ability to teach yourself another. Y ou gradually find you've acquired a key skill. The world is changing so rapidly that you must continue to teach yourself throughout your life. But don't get trapped by the first subject that interests you, or the first thing you find yourself good at. The world is full of wonders, and some of them we don't discover until we're all grown up. Most of them, sadly, we never discover. Don't be afraid to ask "stupid" questions.5 Many apparently naive inquiries like why grass is green, or why the Sun is round, or why we need 55,000 nuclear weapons in the world —are really deep questions. The answers can be a gateway to real insights. It's also important to know, as well as you can, what it is that you don't know, and asking questions is the way. To ask "stupid" questions requires courage on the part of the asker and knowledge and patience on the part of the answerer. And don't confine your learning to schoolwork. Discuss ideas in depth with friends. It's much braver to ask questions even when there's a prospect ofridicule than to suppress your questions and become deadened to the world around you.Listen carefully.6 Many conversations are a kind of competition that rarely leads to discovery on either side. When people are talking, don't spend the time thinking about what you're going to say next. Instead, try to understand what they're saying, what experience is behind their remarks,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or about them. Older people have grown up in a world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s, one you may not know very well. They, and peopl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from other nations, have important perspectives that can enrich your life.Everybody makes mistakes.7 Everybody's understanding is incomplete. Be open to correction, and learn to correct your own mistakes. The only embarrassment is in not learning from your mistakes.Know your planet.8 It's the only one we have. Learn how it works. We're changing the atmosphere, the surface, the waters of the Earth, often for some short-term advantage when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s are unknown. The citizens of any country should have at least something to say about the direction in which we're going. If we don't understand the issues, we abandon the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9 Y ou can't know your planet unless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science courses, I remember, concentrated on the unimportant parts of science, leaving the major insights almost untouched. The great discoveries in modern science are also great discoveries of the human spirit. For example, Copernicus showed that — far from being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bout which the Sun, the Moon, the planets, and the stars revolved in clockwise homage — the Earth is just one of many small worlds. This is a deflation of our pretensions, to be sure, but it is also the opening up to our view of a vast and awesome universe. Every high school graduate should have some idea of the insights of Copernicus, Newton, Darwin, Freud, and Einstein. (Einstein's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far from being obscure and exceptionally difficult, can be understood in its basics with no more than first-year algebra, and the notion of a rowboat in a river going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Don't spend your life watching TV.10 Y ou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Culture.11 Gain some exposure to the great works of literature, art and music. If such a work is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years old and is still admired, there is probably something to it. Like all deep experiences, it may take a little work on your part to discover what all the fuss is about. But once you make the effort, your life has changed; you've acquired a source of enjoyment and excitement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 In a world as tightly connected as ours is, don't restrict your attention to American or Western culture. Learn how and what people elsewhere think. Learn something of their history, their religion, their viewpoints.Compassion.12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we live in an extraordinarily selfish time. But there is a hollowness, a loneliness that comes from living only for yourself. Humans are capable of great mutual compassion, love, and tenderness. These feelings, however, need encouragement to grow.13 Look at the delight a one- or two-year-old takes in learning, and you see how powerful is the human will to learn. Our passion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and our compassion for others jointly provide the chief hope for the human race. Lesson TwoIcons提起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物理学家的名字,今天的青少年恐怕很多人会感到陌生,无话可说,可是谈起当红歌星、球星,他们则是津津乐道。
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
物理学史归纳---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1 地心说与日心说1.1 地心说早在古希腊时候,人类就开始把对天体的观测归结成一套系统的学说。
在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古希腊出了几个杰出的人物,例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所有的星球,都是以简单的圆形轨道围绕着地球而运转的。
实际上,这些人与其说是科学家,还不如说是哲学家,因为他们的学说都是在直观感觉的基础上想像出来的。
到了公元2世纪,又有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那就是亚历山大学派的托勒密。
托勒密综合了所有前人的天文学说和知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编写了《天文学之大成》一书,但却并没有什么新的创见,仍然认为,太阳、月亮和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绕着地球,在圆形轨道上做着简单的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地心说”。
如图1,就是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模型。
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学说,无沦是何等的正确或者谬误,只要放在科学的范畴内,问题总是会搞清楚的,因而也总是有生命力的。
但是,一旦成为政治的工具,使有可能成为一种教条的,僵死的,可怕的东西。
不幸的是,托勒密的学说恰好被教会看中了,于是便被奉为神明,图1成了扼杀科学的工具。
自那以后,“地心说”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教义,把人们的思想禁锢了若干个世纪。
当然,教会只能禁锢人们的思想,却没有办法禁锢宇宙,各个星球照样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转着,并不受人类的约束。
1.2 日心说时间到了16世纪,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诞生了,那就是波兰人哥白尼。
哥白尼觉得,托勒密的学说似乎过于繁杂了,而柏拉图的圆轨道又过于简单。
当他了解到,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有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叫做阿利斯塔克,就曾经提出过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学说。
但是因为这种学说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接受,所以阿利斯塔克也就没有什么名气。
然而,哥白尼却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后来,又经过多年地认真观察、计算和思考,哥白尼觉得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似乎应该颠倒一下,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的宇宙观
确立科学的宇宙观
由于宇宙的浩瀚,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从远古的无知,逐步走到今天已有所知,但更多的是未知。
在整个认识过程中,从最初的“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到“日心说”、“星云说”,再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不断战胜宗教迷信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唯心与唯物的斗争、宗教与科学的斗争。
直到现在,其斗争仍十分激烈,从一些“科学家”与高级知识分子乃至党员干部会相信法轮功之类的邪说就可见一斑。
所以确立科学的宇宙观是十分的必要。
笔者通过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谈一谈对恩格斯的科学宇宙观的认识。
一、恩格斯为确立科学的宇宙观指明了方向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首先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入手,肯定了哥白尼打破古代宇宙观的贡献:“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所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解放出来。
”
随后,开普勒、伽利略与牛顿证实了哥白尼学说,但牛顿无法解决地球的第一推动力问题,即太阳系各天体运动最始是怎样开始的。
牛顿为之困惑,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因而恩格斯说:“如果牛顿所夸张地命名为万有引力的吸引被当作物质的本质的特性,那首先造成行星轨道的未被说明的切线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1755年东普鲁士大哲学家康德(1724-1804)出版了他的《宇宙发展史概论》,用牛顿力学原理解决了牛顿最后所困惑的问题,这就是康德的太阳系演化的星云学说。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个哲学家……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康德认为太阳系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
星云最初不均匀地散布在空间,由于较大粒子具有较大的引力,使得周围粒子向它们凝聚,从而形成一些中心天体。
大大小小的粒子凝聚时的碰撞和排斥又使这些中心天体按一定方向转动和运动起来,这样,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周围的粒子小团则聚集成为行星,在一个近似的平面上按椭圆轨道围绕它旋转起来。
恩格斯就此作了大篇的论述:“如果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对于思维不像牛顿在‘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啊!’这个警告中所表现的那样厌恶,那么他们一定会从康德的这个天才发现中得出结论,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因为在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
”“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会进步得多。
”“直到很多年以后拉普拉斯和赫舍尔才充实了他的内容,并且作了更详细的论证,因此才使‘星云假说’逐渐受人重视。
进一步的发现使它最后获得了胜利;这些发现中最重要的是:恒星的固有运动、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有阻抗的媒质这一事实得到充实,通过光谱分析证明了宇宙物质的化学上的同一性以及康德所
假定的炽热星云团地存在。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从对康德的太阳系起源学说的评价中,恩格斯还预见到“从旋转的,炽热的星团中(它们的运动规律,也许得在我们通过若干世纪的观察弄清恒星的固有的运动以后才能揭示),由于收缩和冷却,发展出了以银河最外端的星环为界限的我们的宇宙岛的无数个太阳和太阳系,······另一些星云,如梅特勒所主张的,是很远的独立的宇宙岛,这种宇宙岛的相对发展阶段要用分光镜才能确定。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科学预见为科学的宇宙观的确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发展与科学宇宙观的确立
到了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不但证实了恩格斯的预言,而且发展了宇宙观。
按照广义的相对论,爱因斯坦预言三个重要效应:①水星近日点的运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很缓慢地在它自己的平面上旋转,使得行星每运行一周,近日点便移动一个角度,其中以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为最大。
按牛顿理论的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差甚远,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值则与实际观测值十分接近。
②光线在外力场中弯曲。
这是引力场周围空间弯曲的必然效应。
1919年由英国人爱丁顿(1882-1944)率领日全食观测队在巴西的索布尔和非洲的普林西北所拍摄的当时在太阳附近的恒星照片显示的结果,证实了这个预言。
③光从引力场强的地方传向引力场弱的地方,频率会变低,谱线会向红端移动。
即光谱线的引力红移。
1925年美国亚当斯(1876-1956)对天狼星暗伴星观测的结果,确认了爱因斯坦的这一预言。
因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用于宇宙学研究揭开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序幕。
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
1923-1924年间,美国人埃德温·哈勃(1889-1953)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光学望远镜(口径2.5米)确认仙女座火星云不是银河系的弥漫星云,而是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统。
1929年哈勃在仔细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谱之后发现,除个别例外,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都表现出“红移”,而且红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
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面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谱线(与静止光源相比)将向高频(即光谱蓝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低频(即红端)移动,波长的相对移动量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因此哈勃观察到的现象意味着所有的星系都是离开我们观察者而去。
其远行速度正比于同我们的距离。
这一关系称为哈勃定律。
说明了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如果星系目前正在彼此远离,那它们在过去必定靠得更近,也就是说,较早时代的宇宙物质密度会更高。
继续这一推理,就意味着过去必定存在一个有限的时刻,那时宇宙中的物质被压缩为极其高密度的状态。
按照哈勃定律将星系的距离除以各自的速度就可估计出那一时刻距今约100-200亿年。
这段时间对所有星系来说是共同的。
那一时刻通常被称为“大爆炸”,也就是宇宙的开端。
“大爆炸”后起初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上升到1000亿K,不仅没有天体,也没有粒子和辐射;在“大爆炸”后一秒钟以前,宇宙中的温度高于100亿K,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的自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全体粒子混合成的“宇宙场”;在约3分钟时温度降到10亿K,中子和质子合成氘核的反应开始,类似氢弹爆炸时发生的聚变过程迅速把所有的中子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
同一时期还合成氘、氚、锂、铍、硼等轻元素。
从3分钟到以后经过70万年,宇宙的温度降到3000K,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成稳
定的原子,光子不再被自由电子散射。
从此宇宙变得透明,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为原星系。
原星系本身又分裂成千千万万的恒星,恒星的光和热是靠燃烧自己的核燃料提供的,其后果是合成碳、氧、硅、铁这些早期宇宙条件下不能产生的重元素。
以太阳系为例:大约在50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团弥漫转动的气体云,由于其它天体的引力扰动或邻近超新星爆发的冲击波,这块气体云开始浓缩,稠密的核心变为原始太阳,周围旋转的尘粒和气体原子形成一个薄盘——原太阳星云,原太阳星云又会分裂为大量引力束缚的团块(星子),星子具有小行星的尺度,其中一部分通过碰撞合并又长大成星坯,这些星坯继续吸积周围的物质,像滚雪球一样最后变为大行星及其卫星,其他部分就是今天的小行星和彗核。
由于所有这些天体均由围绕原太阳旋转的薄盘内的物质组成,这就很自然地说明了它们的共面性和同向性。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主要由石、铁等物质组成,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主要由氢、氦、冰、氨、甲烷等物质组成,体积大,密度低,卫星较多,还有碎石、冰块或气尘组成的环系。
上述宇宙大爆炸理论勾勒了一部宇宙的物理演化史。
到了本世纪,射电天文学的出现,在天文研究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射电天文学使天文观测的范围可见光频率扩展了所有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开辟了对不可见天体的研究。
射电望远镜实际就是一种对空间无线电波辐射的接收、显示和分析装置,它可以不分昼夜地工作并可接收到宇宙尘埃后面的天体辐射,从而作出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如发现了3.5K的宇宙背景辐射,被视为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之一;发现了中子星,为恒星演化理论提供了新材料;在银河中心的星际云中发现了氨、水、甲醛分子的谱线,说明星际存在着有机物质,还发现了类星体等。
目前已在天空发现了3万多个射电源,接收范围达到了100亿光年之远,已经达到可观测宇宙的边际了。
综上所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我们确立了科学的宇宙观,为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全面深入地认识未来世界指明了方向。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学习运用恩格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辩证法》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