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兵团人”候选人事迹简介(之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兵团人”候选人事迹简介(之十)
夏龙凤,女,汉族,1988年2月生,团员,现为一师新疆青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分公司职工。
夏龙凤有着全疆大约只有200人才有的RH阴性O型血。2012年1月11日,夏龙凤上网时无意中得知,一名79岁高龄的老人因身患严重肾病,生命垂危,急需RH阴性O型血,柔弱的她很快就赶到医院,为老人献血。根据她的身体状况,医生建议她捐献200毫升血,但她坚决要求献血400毫升。献完血,来不及休息的她拖着虚弱的身子,又匆忙赶回单位上班。从2008年到2012年,夏龙凤已累计无偿献血700毫升。献血前夏龙凤没有豪言壮语,献血时她神情坦然,献血后她默默离开。
夏龙凤将帮助他人变成了一种习惯。同事中有人病了,她放弃休息主动顶岗;有人家中遇到困难,她主动伸出援手。芦山地震时,夏龙凤适逢婚假,得知公司正在筹集救灾善款的消息后,正在外地的她立即打电话委托同事,帮她转交捐款。
唐红光,男,汉族,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二师三建公司副总工程师。
从2000年至2012年,唐红光每年到血站无偿献血两次,每次献血400毫升。十几年来,他的献血总量已超过1万毫升。2008年4月21日,唐红光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办公室,手机突然响了,血站打来电话,一位急需血小板的患者的血型与他相同,医生问他是否能够提供帮助。他一听,便立刻说道:“我马上赶到!”2007年11月8日,他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中的一员。他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建公司第二社区有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得了白血病,父母为其治病已是负债累累,唐红光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为小女孩捐了1000元钱。
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工会、社区共同发起了“挽救花季生命”的爱心募捐活动。2012年,唐红光被评为“兵团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二师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1年、2012年,他被评为三建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李伟,男,汉族,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三师五十一团二十连连长。
1996年,李伟被五十一团团党委任命为二十连连长。2001年10月,正值“三秋”拾花的阶段,正在大田里组织劳力拾花的李伟接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自从来疆后,李伟一直没有探过亲,已经有10年没有见过父亲。为了连队“三秋”拾花工作的顺利完成,他最终决定忙完工作后再回老家,他相信父亲一定会理解他不会埋怨他的。半个月后他的父亲去世,得知噩耗的他仍然坚持着把当天的工作做完,晚上回到家才哭了出来。
李伟平日里就在地头走访,连里
每户职工群众的家庭情况他都清楚。谁家的作物长得好,谁的田管能力强,哪家人生活有困难,他心里都有数。
2006年,李伟获“三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到2010年,连续获得“五十一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他被评为“三师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2年,他获得“兵团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吕妍娥,女,汉族,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四师七十九团学校教师。
从教28年来,吕妍娥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教育理念,爱校如家、爱生胜子,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1年,班里有一个女学生的父母因意外事故而去世,吕妍娥就竭尽所能关心和帮助她。平日里,她包了饺子亲自送到学生的住处;节假日时,她就替学生买好回家的车票,或者把学生叫到自己家里过节。2007年,班上来了一个“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吕妍娥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思想上帮他分析问题,教他换位思考。2007年12月的一天风雪交加,这个学生和父母闹矛盾,吕妍娥没顾得上吃饭就赶往学生家,因为路滑,等她到学生家时,已摔得一瘸一拐。
吕妍娥多次获得“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她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师教育系列师德标兵”,并在2005年获得“四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戚宗华,男,汉族,1956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六师煤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09年,戚宗华来到六师一0二团,参与创办了新疆六师煤电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他以“安全、优质、高效、规范、和谐”的方针要求自己和施工队伍,下定决心将该公司建设成为示范性企业。他注重环境保护,按照兵团和自治区提出的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当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排头兵。创办企业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在公司建设、投产的几年间,戚宗华先后帮助解决了4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几年来已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公益事业。
1989年,戚宗华荣获“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0年,他被评为“山东省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他被评为“聊城地区安全管理先进工作者”。2009年,他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称号。2012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项瑞芝,男,汉族,1954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党总支书记。
1981年,项瑞芝从部队转业到阿吾斯奇牧场。阿吾斯奇牧场的海拔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每年遭受暴风雪灾害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但是项瑞芝在这儿
一干就是30多年。2009年2月17日,牧工陶小兵被风雪围困,项瑞芝带领党员干部,冒着风雪步行十几公里,经过3个多小时的搜索终于找到他。随后,项瑞芝派人护送陶小兵回牧场救治,他和另外几人留下看守羊群。他们在风雪中坚守9个多小时后,最终将羊群安全赶回圈舍。为此,项瑞芝被冻成了重伤。2010年1月27日,牧场遭遇暴风雪灾害,项瑞芝在救助哈萨克族牧工格名古丽一家时,被强风雪围困,最后在边防战士的及时救援下,才得以脱险。
项瑞芝连续多年被七师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他荣获“第四届感动七师人物”。2011年,他被自治区和兵团党委同时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芦克定,男,汉族,1943年7月生,现为石河子市凤凰嘉苑社区居委会委员。
芦克定身患癌症30年,但是他不畏病痛,积极乐观地生活,为社区、为居民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余热。他把义务为居民服务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是大家公认的“活雷锋”。为了社区能尽快健康发展,在每次社区召开的座谈会上,他都积极发言,为社区居委会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每次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义务巡逻等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在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他承担了200多户家庭的普查任务。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他主动协助社区组建了合唱团、社区乐队、腰鼓队等。一次,社区要参加演出,因服装不统一,他自己出资1000元购买了服装。芦山地震后,他带头捐款1000元给灾区。
芦克定是石河子抗癌协会的一名会员,他经常鼓励身患癌症的病人,用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们,帮助更多的病人乐观地面对生活。
叶勇,男,汉族,1974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八师一四九团治安联防大队副大队长。
1998年4月至今,叶勇先后参与抓捕网上在逃犯罪嫌疑人30余人,积极提供各类案件线索协助派出所民警破获各类治安、刑事案件200余起。2005年,他被一四九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他被八师评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个人”,被莫索湾垦区公安局评为“优秀内部护卫队员”,2013年,他被一四九团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2012年5月12日,叶勇带着女儿在石河子市开发区人工湖游玩时,发现一名小学生在去往湖心岛的路上不慎滑倒跌入了湖中,叶勇立即跳到湖里施救。他在湖水中一手托着落水学生,一手奋力划水往岸边游。他将这名学生救上岸,并联系到了她的家人后,就带着女儿悄悄地离开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义举,叶勇的行为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在
危难关头体现出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王胜琪,男,汉族,1961年6月生,现为八师一五二团白杨预拌砼有限责任公司材料员。
2002年,王胜琪家被有关部门选为寄养家庭,原因是他的妻子下岗在家,符合专人看护条件,更重要的是他家温馨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久,一男一女两个智障孩子就被送到了他家。此后,王胜琪和妻子不顾旁人的冷嘲热讽,悉心抚养两名智障孩子,给了他们一个完整、温暖的家。
王胜琪和妻子有一儿一女,全家人都靠王胜琪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他原本可以拒绝收养两个智障孩子,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毫无怨言地给两个智障孩子换洗衣物,只是为了替妻子分担;他离开连队的会计岗位,调入白杨预拌砼公司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只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里……有人说他品格高尚,有人说他是傻瓜,更有人说他另有所图,无论别人如何评价,王胜琪都不在乎,他朴实的想法超越了世俗的眼光,更化作了他十年如一日无私付出的动力。
鲁厚文,男,汉族,1967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为九师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鲁厚文在九师医院工作了22年,他每星期至少值3个夜班,白天照常上班,没有周末没有假期。
2011年7月,鲁厚文到兵团医院学习。期间,他的肾结石发作,为了能多学点知识,他就强忍病痛坚持上课。学习结束后,自治区医院的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他却谢绝了,九师医院的人员紧张,离不开他,他打了止疼针后就赶了回去。在向九师医院院长吴卫东汇报完学习情况后,他考虑到在外出学习的这段时间,他的班都是同事帮忙顶替的,所以他没有休息,便开始了工作。
因为工作忙,鲁厚文放弃了休假。他的儿子上初中时,希望父亲能陪他外出旅游一次,如今他的儿子已经读高三了,这个愿望还没实现。2011年10月,他的父亲因病要去自治区医院做手术。但因为工作忙,鲁厚文却抽不出时间陪护。
坚守和奉献是鲁厚文的座右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连秀,女,汉族,1976年1月生,现为新疆北屯市得仁老年公寓院长。
2010年12月29日,北屯市得仁老年公寓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十师、北屯市没有专业养老机构的历史。张连秀把养老服务作为事业新的起点,用一颗敬老爱老之心,带领一支专业服务队伍,积极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张连秀一心扑在公寓的管理和对老人的照料上,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老人们身上。她既是院长,又是护理员、厨师,为老人们提供舒适、贴心的服务。自老年公寓开业以来,张连秀坚持每天都到老
人房间查看,嘘寒问暖,及时掌握每位老人的情况。张连秀倾心服务于无依无助的老人,热情接纳他们,让他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她把公益服务和经营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创了社会化服务的一片新天地。
2011年,北屯市得仁老年公寓荣获“全国千户家庭服务企业”称号。2012年度,张连秀荣获了“十师骄傲年度人物”.
马艳,女,回族,1972年1月生,现为十二师三坪农场医院护士长。
马艳1993年参加工作,1997年9月因工作需要,她被派到石河子卫生学校学习护理,2000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到了三坪农场医院工作,一干就是20年,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
20年的护理工作中,每项工作、每个工作环节,马艳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她每天第一个到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科室。她深知自己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安危,担任手术室器械护士期间,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清洗消毒手术中污染的器械设备。此外,她还经常主动去养老院给孤寡老人无偿进行体检。遇到年老体弱或者偏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她就亲自到病人家里进行护理。
2004年,马艳被三坪农场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她获得“兵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7年至2011年她当选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第14届人大代表。
刘玉兰,女,汉族,1941年6月生,十三师汽运司退休职工。
1970年,刘玉兰的儿子李新和出生,但是儿子在7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导致脑瘫。当时,很多人都劝刘玉兰放弃,可是她说,只要自己活一天,就要好好照顾儿子。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情况下,刘玉兰把儿子接回家照顾。2003年,丈夫因病去世,刘玉兰就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脑瘫儿子的重担。
患有心脏病的刘玉兰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着体重达70多公斤的儿子起床,然后给他穿衣服。43年来,刘玉兰习惯了每天深夜起来给儿子盖被子,给儿子喂药。
43年来,刘玉兰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脑瘫的儿子,在她的生活里没有休息,没有娱乐,儿子就是她的一切。在刘玉兰的精心照顾下,儿子不仅没有出现肌肉萎缩,身上也从没长过褥疮……刘玉兰说:“儿子是我的心头肉,只要儿子好好活着,就是用我的命来做赌注也心甘情愿!”
孔祥森,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十四师二二四团副团长。
作为援疆干部的孔祥森来到二二四团工作已近3年。为改变团场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孔祥森起草了中小学工作方案,为学校制定发展目标建言献策,在学校教学、德育、总务和安
全等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经过连续两年的不懈努力,团场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2011年7月3日凌晨5时左右,团场医院接诊了一位被歹徒砍成重伤的职工,得知此事后,孔祥森迅速赶往医院。限于团场医院技术条件,受伤职工不得不转往和田地区医院抢救。期间,孔祥森不断联系地区医院的北京援疆医生,恳请他们出手相助,13个小时奔波忙碌,受伤职工得以脱险。此后,孔祥森建立尊重技术、体现劳动和奖优罚劣的新型绩效工资制度,并帮助医院引聘优秀人才,打造自己的医疗队伍,让团场医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洪荣,女,汉族,1983年11月生,现为兵团建工师二中教师。
洪荣无论在任何岗位担任什么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兢兢业业工作。她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因材施教。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爱和责任诠释着教师的内涵,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洪荣2006年获得自治区作文竞赛辅导奖。2008年,她被评为“建工师二中优秀班主任”;她制作的课件《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获自治区一等奖,录像课《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获自治区三等奖,论文《云开乍见湖如镜,常以明镜照之心》获自治区三等奖。2009年,她被评为“建工师二中优秀班主任”。2010年,她撰写的德育案例《文明之花永开放》获国家二等奖、教学论文《潜移默化激发探索科学》获自治区二等奖、自治区主题作文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2011年,她被评为“建工师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
李静琼,女,汉族,1961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兵团一中工会主席。
李静琼在她33年的教育生涯中,从未因为自己或家人患病而耽误工作。1990年,她产假刚满就担任高一(3)班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许多老师都不愿接手,但是她却对学生们倾注了全部爱心,在她的努力下,先后有10名学生被选入“快班”,而且全班学生最后都顺利毕业。1993年,她的儿子因病手术,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她下班后才到医院陪护。2005年,她正带着初三毕业班,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查出患了垂体瘤,医生让她手术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她选择了保守治疗。2009年暑假时,她做了手术,但是一开学,她就又投入到繁忙的教学工作中。
1995年至今,李静琼每年都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1994年至今,她5次获得兵直“优秀党员”称号、两次获得兵直“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0年至今,她连续3年被评为兵直“优秀工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