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
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
2010-07-29
经地委同意,6月上旬,由政协毕节地区工委主任杨继红率领的、
由政协工委秘书长和各县市政协主席组成的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赴苏州考察学习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毕
节地区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苏州市基本情况。苏州市毗邻上海,国土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0多万,现有企业120000多户,其中内资民营企业110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多户。2009年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7740.2多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041.5亿美元,为江苏省
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主要产业结构分为it产业占全部工业35%
以上,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15%左右,医药工业占5%;三产比重为1:66:33。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为江苏省的50%以上。
2、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
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其中
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
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开
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三年完成“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雨水、通讯、有线电
视畅通及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跨国公司开始进驻。1994年至今,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
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
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
“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
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
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
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 3.4%
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9年,园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
总值
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
长13.1%;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8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1.6亿美元,继续保持了较大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17118元,分别增长了13.1%和12.6%,区域发展呈现“经济持续回升、转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外部
的牵动战略、良好的投资环境、科学的创新意识、高效的服务理念等,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具体的经验和做法是:
1、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外资企业。上海市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
的集聚地,苏州市利用毗邻上海的地理位置,积极宣传苏州工业园
区优势,以此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驻园区。经过不懈努力,从
1998年开始至今,先后有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
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苏州市利用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为浦东开
发当好配角,真正体现出了“利用浦东、发展自己”。
2、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即由中新
双方专家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
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先后投
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
基础设施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供热厂等一批重点源厂;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标准建设了环金鸡湖中央公园、
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
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3、坚持外向牵动,以商招商。园区管委会坚持外向牵动,依靠已进
驻的外商企业对外宣传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借力招商,借力发展,
为此吸引了很多相关联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商,形成了比较优势的
产业集群。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4、注重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
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园区从2004年起,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地进行转型
调整,相继启动实施了“四大计划”、“一大工程”(即制造业升级、
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
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去年底
分别达到32.5%、63%,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
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
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
0.34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18和1/4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6、注重学习借鉴,提高服务意识。为了把园区建设管理好,提高办
事效率,苏州市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编制现行规范有效文件
103件,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
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
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
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首家保税物流中心
(b型)、首个szv空陆联程双向通关模式、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
田功能。园区经验加快辐射,国家商务部去年专门发文推广园区发
展和借鉴新加坡软件经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
成为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三、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