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族谱(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氏族谱(一)
梁氏族谱
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简介
根据清远市政协办发来的调查梁氏宗族属下的支系情况通知的要求,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系理事会按族谱记载,特综合汇报如下:
据广东省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系,按族谱记载,是千乘侯梁鳣(zhan)公之后,世居南雄珠玑巷。

太始祖禹能,遗裔敬斋(二世祖)。

他在前清时代的广东省城青云书院封有名衔奉祀。

他的遗裔公九(三世祖)。

生子:长,仲禄;次,元禄(四世祖)。

仲禄生子:长,伯桂;次,伯余(五世祖)。

伯余生子:长,都统;次,都能,都华,都绪(六世祖)。

元禄生子:长,栋材;次,伯秀(五世祖)。

栋材生子:长,都祈;次,都盛(六世祖)。

伯秀遗裔都华(六世祖)。

南宋咸淳九年,我祖为避胡妃事件之乱,都统、都能、都华、都绪、都祈、都盛等六人,从南雄珠玑巷以竹结筏、从浈江、北江顺水奔逃而下。

到达连江口处,竹筏遭洪水冲散。

都统、都能二兄弟被迫上岸,徒步逃到英德黄花定居。

其余四兄弟均到珠三角。

他们分别在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居住。

我始祖都统、都能(六世祖)定居黄花镇已有七
百四十三年(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公元2006年,黄历丙戌年)。

二十九世祖后裔世系,人口共有9921人。

他们分别居住在黄花镇的放板、明迳、城下、迳孔、三山、公正、溪村、岩背、平星、德岗、管塘等11个村委会、居委辖下地区的38个自然村。

在明代、清代还有部分支系迁往外地的清远、阳山、英德等地发展,人口32491人。

内地和外迁合共42412人,以上简介,供清远市政协核用。

(摘)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亲理事会 2006年7月15日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

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

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

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

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

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

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
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

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族族谱
前言
夫谱者,乃纪宗源支流传统者也,益族之有谱,我国之有史,则不能阐其传统文物,族之无谱则不能载其宗枝源流,谱之於宗族记莫大焉,乃我祖伯益伊始迄今已九十余代,若无谱记载,何以应其传统之递传。

且谱系愈长,而人口愈繁,流古载远,而传统淡,故修谱之事,宜急不宜缕,获以明正其传统也。

至於传统之传略,有万一郎公而下之者众,由万一郎而上者寡,非有珍藏资料,一线之流源,实难考察,实难考察其始末耳。

故木有本则枝叶茂,水有原
则源流详,而孔子之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之谓也。

今谱既成,余不扬之剪陋,议细数冀我兄弟崇宗敬祖,庆螡斯之蛰蛰,吾氏瓞之绵绵,是余之望焉。

时公元一九八七年仲秋八十二世裔孙德荣议书。

溯源
木无本不茂,水无源不流,理之然也。

物尚至此,盖人存万物之灵,而祖宗传统不可不溯也。

至我祖伯章由郁南冲乐之迁入籍信宜怀乡,其失族宗谱,只知严父与祖母在冲乐见背,而祖父爱庒公以前一系列先祖原籍何地,查无踪迹。

在思逻迄今七绵衔十三世代子孙无追溯。

在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梁甲荣在罗定三达祠通知面遍梁氏全族修谱统一枝源。

当时按各谱查对,我族并非无线索,后因时局变幻,以至不果。

迢一九八四年承台湾同胞及族中人士倡议修谱,询之千余,无踪不能徒往开来,诏承先典。

于是流余维栋往郁南冲乐追查。

彼族非原枝系者,而其寓谷谷公实乃是政公之第三子景安公之第六世孙也。

问其祖宗所由来,上一代高祖是某名,全不知同病相怜,各
自惋叹。

余等归来,只收本枝编谱印刷,实系遂成中断。

而台湾同胞国全、世辉等一再倡议要寻找我祖宗之枝源。

重修族谱之事,我们实属手足无措,至一九八五年秋,适弟维志由供销社退休往湛江随子安度晚年,他回家时无意中与他谈及宗源失系之事,志则放弃安事之机,大奋义气,拔私怀而存公用,前赴曲江、沙溪等地访查时,堂弟维祥在曲江林场任职,闻维志兄到此查宗,则欢欣鼓舞,在精神上热情支持,物质上慷慨资助。

热心祖系不出维志右者,唯遍地查访,全无踪迹,资尽而归。

迢一九八六年秋,维承前志,晋翁源、新江尾、沙溪等地再访,承各地父志兄弟帮助,果成其志。

于一九八七年春三赴连平查对核实,由鼻祖伯益公而至爱庒一系列相承,从此得以后系连平、翁源、曲江各房相亲相爱,正所谓木有本水有源也。

志虽经跋踄之劳,历风尘之苦,在所不辞,费资千元,在所不计,非有热心祖系者,有能为是乎。

溯之功,皆出于维志者关冀兄弟乐当维志为榜样,岂不美哉!
时公元一九八七年中秋吉旦八十二世裔孙德荣议志。

安定郡之由来
考诸三皇以前,未有姓氏,至五帝之后,人类渐多,以邑为姓,以地为郡,人类始有姓氏,吾我祖伯益公乃虞朔舜帝之臣,舜位于禹,复佐夏朔大禹治水有功。

封公于安定梁邑,故祖以梁为姓,安定为郡也。

考查古籍安定县是今甘肃泾川县北岸,所以安定之由来就处于此也。

安定郡有梁、席、伍、胡、﹏(杨)、蒙、六姓。

居百家姓郡望德所说:某一姓氏的地望(出处)按查旧谱资料(伍、胡、梁),确实原宗之所出。

原是三兄弟,因战乱时外逃而改的,至于伍、胡、岑、程的说法,尚未找到历史依据。

注:吾之梁姓分布广东均属灏公之三后裔。

所对三支系的资料,一致是伯益公为始祖,原属虞朔舜帝之臣公于邑,据郡注记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查吾祖治所在高平县(即今宁夏固县),东汉移治临泾县(即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西晋移治安定县(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大业三年(607年)夐(xuan)置唐新改泾川,天宝六年724年废,夐改安定郡,至德年756年又改名保定郡,南朔齐置,治所在今湖北漳县西,后废,改于郡望。

注与本族谱资料的朔年代有无矛盾呢?有待考证。

祭祀应尽义务
水有源树有根,水无源则竭,树无根则折,人无本焉能以存乎?人爱父母含辛茹苦,抚养之恩,与及祖宗一代代的遗传下来非得其钟灵毓秀,又何得会有千千万万子孙呢?祭祀莁嘗,古圣有训,所以拜山祭祖是每个子孙后裔纪念祖宗之良心表现。

拜山祭祖不属迷信,更不能竑是联宗祭祖(联宗祭祖是把其他姓拉来,搞派姓,闹事,这是~宗的,人们应当反对,大家按上惯例来祭拜早自己的太祖公,不破坏森林,不闹事,尽管人多,十万二十万都不能竑是联宗。

只不过用拜山祭祀来表达为子孙后裔的一种形式),就是搞不正当的宗派活动,甚至是竑破坏活动。

常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况且我们是社会上最先进的动物——人类,难到又甘心落后于鸦羊吗?不会,一定不会,因为我们为人子孙后裔应有纪念祖宗、拜山祭祖的观念。

特别台胞、侨胞、海外人士、有志之士、大学生及有官职之士,对纪念祖宗的观念更高,更需要教推作用对行动上热情支持,在经济上慷慨资助。

这样其又为梁族俏子圣孙矣。

更正错别之处,补充不足部分是之厚望焉。

公元一九八七年仲秋月八十二世维荣记载。

修族谱宗旨范例
(一)、因我族梁氏失掉族谱之本源,各房系统
中断,维志用尽智力寻找回来,故邀各房重修族谱能适其共宗而衔其后,不忘祖宗为宗旨。

(二)、谱成之后,希望各房排辈由八十八世起采用新谱排辈,以资统一世数。

(三)、我们各房都是一脉同气,宜相亲相爱,患难相欢,忧乐与共。

(四)、现在我梁氏宗族文化水平落后,如有出类拔萃优质子弟应尽培养成才,如遇贫困环境所迫,不能培养者冀各户叔侄共同支持,以匡不速。

(五)、人生于世要明礼仪知廉耻,切莫为乘犯纪法之事,以失族望。

(六)、人生处世责己者重以周,责人者轻以约,廉恭逊浪,礼貌待人,免伤和气。

(七)、人之生也禀于父母,以孝顺、敬衣、服、劳、奉养,以报三年劬老,毋行大逆之道,以犯国典。

(八)、凡遇族中婚丧喜庆需要用人者,闻叫即往,一切莫以事推诿。

(九)、族谱修正,以长房排前。

(十)、拜祭梁氏宗祠(连平梅花祠定于每年农历)。

拜山祭礼
主立擂鼓奏乐,司事者各司其事,主祭者就位,
陪祭者皆就位跪拜,众皆跪献主酒茶,叩首、再叩首,长跪,众皆跪献辈义献果品、金猪、银猪、三挂财宝。

止乐;听读祝文,读毕,奏乐叩首,再叩首,三叩首,长化财宝,焚祝文,鸣锣鼓,点炮,平身礼毕。

本谱由六十五世萬一郎公排起,排辈如下:
萬翘职成智福积锦宗才
字席永世泰莫荣仪凤朔
纲常连相接鸿贤周赐赉
明义扬思绍嘉兴定国辉
修谱委员会人员列后
主任:国金台湾台北县新庒市琼井路十三

副主任:维志信宜怀乡下丽坡
维祥信宜怀乡思逻,现住曲江国营林

维荣信宜思逻
委员:国铨信宜思逻
瑞豪信宜思逻
瑞锦信宜思逻
世武信宜思逻
世新信宜思逻
松井郁南桂墟图新乐
镜荣郁南桂墟图新乐
观发翁源岩庒乡沙溪上湾
育成翁源岩庒乡沙溪上湾
家全翁源江尾梁屋食堂
德赣曲江马埧三村带锯厂对面
甫仁曲江机湾镇石峯村细汀山梁屋
陈炯连平赤嚓坑圳背屋左族
李房连平赤嚓坑圳背屋左族
常形连平周陂右族
编辑:维志
校对:之井、
之庆、
之华
2011-5-22 摘于协牛老师手稿
梁氏分布概况
我梁氏是由伯益肇始祖历数千年经百余传继往开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口众多,分布全国各
地。

由于经历数以千计的政治运动冲击,而致祖系资料散落,虽存下部分宗谱,多居散传抄本,参考价值甚微,正宗全面资料极少。

如伯益公至六十世代,虽然获得自而下者,虽然不全面,可由部分参考资料扣历史。

根据余三年的努力,在各县区叔伯的帮助下,对灏公以下的情况,略知一二。

六十一世灏公是宋朝次城人也。

灏八十二岁中状元,终年九十二岁。

公生三子,长子应公,次子固公,三子适公。

次子固公禅符,于戊申年高中状元。

父子及第,传为佳话。

三子适公符禅二年逢试,荣擢第一,官至尚书右丞相,官居河南。

后本枝入粤为始祖。

万(萬)一郎公,号吉公,原籍河南道许洲,宗昌县,于仁宗时期,徒福建道汀洲,府上杬县金丰里打禾石立居。

吉公生三子,长子长彪次子壳子,三子翘公,均住福建村。

翘公生九子,长子文富,次子文旺,其后不详,文达三子,居翁源上沙溪,妣钟氏、雷氏。

雷氏生长子政公,居翁源新江、郁南、冲乐等地,子孙繁荣昌盛。

钟氏生次子宗公,居翁源上乡沙溪、曲江、大塘、信宜、怀乡等地,子孙繁荣昌盛。

三子为上公,号善公,居曲江沙溪长平及各乡镇。

翘公四子文进,五子文广,六子文实,七子文仲,八子文德皆缺资料,籍贯不详。

九子鸿者,九职公也,
妣杨、张两氏,生居福建上杬县金丰里打禾石。

元朝年间徒广东到惠州府沙源县惠化都居住。

正德年间改惠化为和平县。

公生七子,长子成保、三子成寿同居连平县赤源坑(名为左族),次子成德居连平周陂(称为右族),四子文艾居河源,五子文世居龙川,六子成芳,七子成菲居翁源。

灏公次子固公原居山东武城,长子御映公之子梁涛,官拜翰井字士,由郸(dan)州武城迁浙江丽水,偕侄梁绍入粤,选择南雄珠玑巷居住。

梁绍公生二子,长子抚民,次子爱民。

抚民公生四子,长子永宝,次子永安,三子永寿,四子永定,分别居顺德、古岗昌、捕芲(hua)、南海、佛山、肇庆、东莞、增城、罗定、信宜等地。

各房子孙繁荣昌盛。

灏公长子应公,开基山东龙水岑。

其七女七男居福建。

据说他因战乱远动匿名,徒汕头而后至高州师堂,分布信宜、广西各地,子孙繁荣昌盛。

梁氏广东三枝梁姓均属六十一世祖灏之子后裔,同出一源也。

据传说各房祖公于明季年间,因闯王与明朝争夺政权,战乱波及闽,迫于无奈由闽入粤的。

前辈族公多有二至三个名字,改名者也不少,甚至连姓也改了。

姓伍、胡、梁为一家,就是这道理。

据查一些资料抄本,也是各行其事,只抄本太公,不抄别太公。

(同胞太公)或者你抄名,我抄字,也只抄号,一人数名,各抄一,没有注明,错也。

知者是一人,不知者是几人也。

例如:翘公三子文达公,翁源新江有资料的,只知他是二公;曲江沙溪有资料,只知他是文达公定三郎,原来是同一人。

不知者作两个祖公看待。

又例如翘公第九子,新江只知他九职公,而不知他是鸿者公定九郎。

又以曲江沙溪来由只知他是鸿者、定九郎,而不知他九职,殊不知一者二也、二者一也,无须辩矣。

尽余之成见,以简略而叙述者是不全面也,难以达到各房叔侄之要求。

但得热心祖系者,后起详明。

(现将族谱列于后,文件名为:梁氏族谱之祖系)
2011-6-27摘于协牛老师手抄稿
玉函居士
(由于篇幅所限,现把祖系列于后,文件名为:《梁氏族谱之祖系》,需要者请另查,下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