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
究
§ 1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概念
水量。
一定补充。
当均于负处于处于负均 由于造成的围、的补系处于水处下水般多出现 是造 要是所定量量质地 , 化,的不平这种在质含量之间的水(量量时,耗量时然条件下 产资而不地下、开征等周期周,率具极的影化, 以变耗上是指这溶质)量地下消耗于消天影响 矿产间
而征地量、特征是周的)速具)的变化。
所以消耗是、出),地于消大在动 其它着时指表征泉流物理可以变化体潮化的,或排除速的后果量之充和,就水量(流等时量小充量下水为活 指、它律。
固变性或迅的与补衡水耗 即是位、其它规律化。
的固其期性采或种迅重的质与在补均衡下水消耗量补当。
在状念的,下 资总即水及化变致。
周开这严的分水地与耗当;态;衡概果质地的 天慢, 在而、
矿间
其时表
和于处水多是造范 关)下地一 主要平衡一及热的数与,的量,时件下,则 含之水量时耗量然条件下 消然响 溶)严的分水地水的 之间导致而地动态变 衡是 动 均衡因 与均原 态下水的现 动下化表 水地变部表 地下。
动态外部 地系动的 ,联致衡 等 。
知密导均 相等充补地人态。
可知紧密即水均 念 ,下
在态下化的 动化 地变 而态 ;即
所
,
-4
——> -- - y - 4 / 4
一 二 7 ▲'■、、」」T//-*-V ^1- i —Z J J f z 水质态如度变的导的的(。
来水成下,)消;态状
态均述因实是 下和动(温其性力年显素强带下质地内入与态状衡状正上为的则 地量水素、。
势引多明因加境地溶谓间流充状衡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用地(下2)水地动下态水资动料态去是计均算衡 素给。
水如度根计据算次大降气水降量水、的 升量
给水
幅
等
或
度。
降计幅算计大算气地降下水水的的
量等
(。
3)由于地下水的
数
变须化有,时因间此的一概切念
水。
如量对、同
水
旱须
季有
、时
丰间
水的
年概
、念
枯。
水如
年对
,同
其下水水资动源态数资量料与是水地质下都水 的依据
有关的 环境地质预作测用地下的水
变
其研究意义 具体表现在:
在天然条件
变须化有,时因间此的一概切念 水。
如量 可
须旱有
能季、
大时
不
丰
间一
水
的样
年概、。
念
枯
因。
水
如此
年 资源评价和预测时必不
都必(须4)能用经任受何地方下法水计均
算衡的计地算下的水检允验许开;采任量何,
地下
水开采方案, 都必须受地下水
均衡量的约束。
为 一水尽般的可均能不衡能地
超
减状
过态
少地
开。
下
采
水地
的下
补水
给引
量
起的
,负
即作
不用
应,
破坏开地采
下
量 水的
(均5)
衡
研状
究态
地。
下水的均衡状态,可 预测 地下水 化水量及(、总)水
体
研质
发究展及
地趋
与下势
地
水的均衡状态,可 预测地下水 化进及
行
因
总一
此定体
,时
发
在展期各的趋
种地势
目
均衡 o
埋
o 能律水动得的认出态结识与均,论衡,往往因
的要此研经在究过
水工相文作
当地
展能地得出下水结论动态,与因均此衡在研水究
文地 资水料
动
积
的长水
精勘期
文
确探观
地
度阶测
质
愈段,
勘
高愈
探。
详以
中细便,,进行
长都地规期下观定
3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任务
(1)正确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对动态量愈大,
决常对匸一
W S M
贝
雜
f e s
n
s
O 11
「 讪幕|^阴一摯料邸囁 监 SH^l 疋rWSSH^更b 宋 及
勺亍也亍dTF 乙
J
_•
/ 一匚「F
2
Z-二一」Y
O /
E
_>^
4
>
I
Y 1>
上 丿;」鼻
/ 一
d : 一 2
上込 _ /
L u 一 y
M
u
5
c
率 懐 H >
频水文
鳥
变翟L ^l m ^
内冰侗 的 占时。
间的下ZH
测。
地玉朵为类以 监定
n r n I T l ^n ^ H B W
处緻一軽—
a 、胆 反 逼
II 目应 W
潼:s
&
^!fe 府占小遵 ’
恸地
、一 一
r
二
J
一 丿一、
一/
「/ - - 。
的B
r ^ I s s r 查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规范。
需强调的是,为了能从动态变化规律中分析出 不同
动态要素(监测项目)间的相互联系,对各
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在一年中至少要有几次是统一的。
、地下水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进行均衡研究
区要衡时域区,较确(大定应或,均划亚衡分区各区均)地的衡段立的)确水、文。
位地质置衡单比区较元(清或。
楚均亚的衡区某区)一的水2)水确量定或水均质衡区均内衡)地方下程。
水的均基衡本要形素式的。
组在成建立及衡要
素衡之衡要前期素,
亚的
范围
区地。
下
及水边均衡
边最自好界然
(
是边最2
)
好界
确
是(
其计均算衡之要前,素的还组应成划出均衡期。
出
接
均
((
衡
参3)数
期通
计。
过
算直)接(野外实测
或室内素接础数值(参据,。
数为计地算下)
A \、工、
(4)通过
施向,提为供制基定本合依理据的
质不。
相当
同
口
均衡区在不同的时段
均衡区。
在
的
不
时因
同
段此
的
,,
时
段
能出是均不衡
同
均确衡
定
础数据。
水水量、
水的
(
均
4)
衡
通
状
过
态
区
,
域
预测
水均
某
确水质定的出地计下算与预测提均或
供衡间要基衡些计水算内地下
水
些水
开发措
、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
监测对的大基多本数项水目文都地应质包勘括
查任
地务下来水讲水,
位
地
、
下
水水温动、态水 监
化工
测
学程成的的
基分本
和出项
井水
目
点、都、泉应排流流包水量量括量等,以及。
地及
对水下与位矿水地标
山水
下高井位
水巷也、
有应和水
水进其温
力行它、
联监地水
项项
已目目经。
作
出为
选基
择
段内,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或溶质或热)的 流 入量A (或补充量)与 流出量B (或消耗量)之 差,恒等于该系统中水(溶质或热) 储存量的变 化量△W 。
性简监分测
析
水位泉与
测。
水
本
性
监监
、地下水的均衡项目(或均衡要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地区, 在任一时间
据此,我们可直接写出均衡区在某均衡期内的各类水量均衡方程。
总水量均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W A B
进一步写为( 单位面积 ):
h V P (X Y1 Z1 W1 R1) (Y2 Z2 W2 R2) 式中:
□ △h --潜水储存量的变化量,其中,卩为潜水位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或饱和差,△ h为均衡期内潜水位的变化值;
V , P —分别为地表水体和包气带水储存量的变化量;
X --降水量;
Y i, 丫2--地表水的流入和流出量;
Z1,Z2 凝结水量和蒸发量(包括地表水面、
陆面和潜水的蒸发量);
W1,W2 地下径流的流入和流出量;
R1,R2 人工引入和排出的水量。
潜水水量均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h (X f Y f W1 Z'1 R'1 ) (W2 W s Z'2 R'2) 式中:
X f 降水入渗量;
Z1',Z2' 潜水的凝结补给量及蒸发量;
W s 泉的流量;
Y f --地表水对潜水的补给量;
R'i, R人王注入量和排出量;
其余符号同前式。
承压水的水量均衡方程 ,比潜水为简, 常见形式为:
* h (W1 E1)(W2 R2k )
式中:
卩* --承压含水层的弹性给水度(贮水系数);
E1 越流补给量;
R2k 承压水的开采量;
其余符号同前式。
对于不同条件的均衡区及同一均衡区的不同时间段,均衡方程的组成项可能增加或减少。
如:当地下水位埋深很大时,Z'和Z'常常忽略不计。
分析上述各水量均衡方程, 可清楚地看到, 一切水量均衡方程均由三部分组成,即均衡期内水量的变化量(△ W)、地下水系统的补给量(或流入量A)和消耗量(或流出量B)。
在补给量中,最重要的是降水入渗量(X f)、地表水入渗量(Y f)、地下径流的流入量
(W1);在某些情况下,越流补给量(E i)和人工注入量(R')也有较大意义;
在消耗量中,最重要的是潜水的蒸发量(Z'1)、地下径流的流出量(W 2)、地下水的人工排泄量(R'和R2k);有时,泉水的溢出量(W s)和越流流出量(E2)也很有意义。
§ 5 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动
小
主
in
r
c
川
地水位动态过因类型
类型刀类方案
整图例
地下水动奮成因墓韋类fflMX 主鼻特
归纳为8种基本类型(见表6— 1),而由基本类
町井为啊 鲍去水&KTJ6下水也・
tt*i ①常彳 地下J K^M JA 表水性升■、疽■堆丈.过谎 补恰甲,②*节时
网理怏而上卉・水度廉述冑 袴蛛駅
熄衣水律酣虚窗球勢
JiF 水为蠡
成因婪璽
上要分布于千畢,半干早的TMK.Jtr 水 忖埠樑戦注<<3-4mJ.鲍卜勒滇滞SL 地下水的加丈及弋温升■歳有 咱矍下降•并
“H 干旱宰厲
延抵而愛糧下睁・繼 下水位的变化比较平號•年璽栖车丸I
一般小于
2-Jm)
V 桎澄业
I
& 4itfi(沿當
主宴分苇在河曲、水库帚堆袁水律的時岸
或河芥中+摊表欢与
Jfc 下水有宵播的水力嬴蔚.
x*ii
甘帀广£b 含朮层埠
JT 探■包汽哥容石•透
I-气豪劇障科 人
律妙
性较好.
的变足而变牝.水拉峰備与降本障恒一致蕈用 有滞th *1内水位变*曲较大
1人工开采璽
E 开睾SP
主養分舟崔SB 烈开采堆下*的地堪* 地下水动壽要盲閘運
fiHI 划下水开乘■的 誉牝
而曜化*徑禅康的高身乎节■炖下水位上升 歩吗显或召輛下澤・当开集■大于熄庁水的锌 卄跆
H 时・堆下水位出现靈年下障
生要分布卡期下水輕査睾件较奸•补给血 駅辽阅*地下水埋■牌国改盍水見上部科肾水
搭■餐的鲍迟*
地下水位便化平爆•年变小■水忖峰(fi
类型
zj
臨
型又可组成多种混合成因类型
人岸型) :- •冻第型
甘蒂于列人外臬术療曲
H 邑*包%带丄呆 有一定的
灌适件・團卜朮埠倉段度平十廿丸・
皑下水隹明显曲塔曹4[談期的到束而上 升・年询
烏水位期常址续较抚
分布于有
I ;年凍土展的蓦粹厦堆区或髙寧 山氐
凉结层下贰 山年内水伐喙化乎報■佥帽不
k*懂值
抽希岳于降木络俏・成木隹峰值爪屈 陲.凍结嵐上水②:水悅起供明显•呈现与**珠 朋珂痢期对应的两牛峰塢
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含水层与騎過术层相阊 的咆区.般在开累条杵下雷育悴厦才能据现 明显.
当开传含木层水忖降低于帕帮含木层时• 相粋M 水号(童开釆毘》的处F 水捋K 旅补酣开 釆含水层,水豐妙恵亦I®开杲塩变lb 但蹩幅毎 小*变优甲St
§ 6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测定方法
、潜水储存量变化量(卩△ h )的测定方法
潜水储存量变化量由潜水位变化值△ h 和水位 变动带岩
层的给水度(或饱和差)卩组成.△ h
i 6 i ]o 12 q
能通过水位观测孔实测获得。
因此,确定潜水储存量变化量的关键在于a值的测定。
当潜水水位上升或下降时,a值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
下降时,a表征水位变动带地层的给水度;上升时则表征饱和不足量(或饱和差)。
但当潜水面未上升到近地表的湿度变动带时,a值仍可视为给水度。
确定给水度的常用方法有:
(2)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上层天然湿度的变化来确定a值
据包气带中非饱和水流的运移和分带规律知,抽水前包气带内土层的天然湿度分布应如图6—1 中的oacd 线所示。
抽水后,潜水面由 A 下降到B (下降水头高度为己△ h),故毛细水带将下移,由aa'段下移至bb'段,此时的土层天然湿度分布线则变为图中的oabd。
对比抽水前后的两条湿度分布线可知,由于抽水水位下降,水位变动带将会给出一定量的水。
按水均衡原理,抽水前后包气带内湿度(含水量)之差(阴影面
积),应等于潜水位下降△ h 时包气带(主要是 水位下降带)所给出之水量(卩△ h ),即:
n
乙㈣W
2i
) h
i 1
故给水度:
n
Z i (W ii W 2i )
i 1
h
式中:
△ Z i --包气带湿度测定分段长度 (空间步
长);
△ h --抽水产生的潜水面下移深度(水位降 深); W li , W 2i --抽水前后△乙段内的土层天然 湿 度(含水量); n --取样数
,或的天然湿度分 z
图&一 1抽木葩后包气带駅度分布示倉图 昭一捋水爾石> •赧嵐变动執
cacd 拖水師天熾矗度 线,oabd —-舶水右犬然程庄毀:眈.bd —毛醐
木福矍度甘 布示意统
可采取子状土样售占实验直测
ffi6 2单間痕动户值计算示竟图
测定土层的含水量
(3)根据潜水水位动态 观测资料用有限差分 法确定a 值(卡明斯基有限差分法)
如果潜水为单向流动(一维流),隔水层水平, 含水层均质,可沿流向布置3个地下水水位动态 观测孔(图6—2),然后根据水位动态观测资料, 按下式计算a 值:
式中:
h i,t , h 2,t , h 3,t — — -,—2, 3号观测孔t 时刻水位 或含水层厚度;
△ h 2 — — A t 时段内2号孔水位变幅;
3 垂向流入和流出量之和称综合补给强 度;
K --渗透系数;
△ x ——观测孔间距(空间步长); △ t ——时间步长。
如地下水流入和流出量以裘布衣公式表示,整 理上图阴影部分水均衡 式,也可得上式。
如潜水 为二维流,观测
孔作方形网格布置(图6— 3)时,
仍可按上述方法得出下列计算式:
夫亡(昭唸2
唸)
t
h
2
厂气皤喙唸唸號)飞
、降水入渗补给量(X f )及蒸发量(Z ')的确定
仪直扌挪豐降水定法渗补 由方法的器地中渗透 .一成中的柱下透计的水 6 — 4中的2, 3)。
给水
上式的参符号意义口前式。
在 算式(2个^ a , 选择3近乎常数的未个, 能于1
CO
个计
八\内的
0。
但此时平原区的厂h 较小于
图点?二嫌忒迸“值计算示慝图
3〜 差大。
应性较
计、
土柱
O
、口
图$—4地中能爺计示樹图
1 -土柱 M' • | - :: I : - 匕 .t
9 一试境J IL 堵水和11 一肾斗;壮一弯头;13--水管卜14一 ■筒
本方法
饱和水流运动的达西定律(Darcy ' slaw 或
Richards equation ) 和 质 量 守 恒 原 理 (con servati on of mass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 直接应用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分析或解决 水量均衡问题 。
下面介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土 壤水分 通量法 来求降水入渗补给量及蒸发量
凝
降结水补。
水两位部高分度以的
导
透面高计度中
(
,的
相 成管。
两
调的整设盛计水地管
漏下。
斗水的 水管度(补上给13。
时)流,当入渗其量透
补筒给(水1量
4) 水管;(
当补土
给13
柱
时)流
内
,入
的
其量水补
筒面给产(水
生1量4) 应即在潜该水渗蒸透发
计消上耗方量
加)
棚,
利。
奥
以在特隔测瓶离定
下水)的转化关系等,在田 间监测土壤水分的分布和运 动是十分必要的。
田间土壤 水分运动,可近似视为 一维垂向的流动。
于是, 连续方程可简化为 上式由z*至z 积分,得
= C ~-dz
式中,q (z* )和q (z )分别表示高度为z*和z 处 -
Q(^) — ( [ O(z^ti)ds (2*67)
的土壤水分运动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 的量:cm 3
/cm 2
• s )。
当时间由t i 改变到t 2时,以 Q (z*)和0
(z )分别表示在此时段内通过z*和 z 处单位土壤断面面积上的水量(cm 3
/cm 2
),由上 式积分或直接由质量守恒原理
写出无源汇情况
要研究降雨或灌溉对土壤及潜水 大气蒸发作用下土壤及潜水
(2.66>
的消耗,从而分析四水(大 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
Z Z
q
'其定某有 法和定位通量法,统称为 (1)零通量面法
土壤水的重力势书g 由垂直坐标Z 决定,若用负 压计测得土壤剖面各点的基质势W m ,则可得到 总水势W = W
m + Z
的分布,如图2. 10•土壤中
任一点的土壤水分通量由达西定律q K( m )—给
z
出。
当水势梯度
0时,该处的通量q 0,则称
z
该处的水平面为零通量面ZFP ( zero flux plane ),位置记为z o 。
土壤剖面中出现零通量面时,可根据水势的分 布特点,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 .单一聚合型零通量面。
若在降雨(或灌溉) 前,土壤长期处于蒸发状态,上层土壤的水分只 由潜水补给,水
中子 甲中任一 壤中;任一 )便要 主
要 通量
下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
単位面积上的水量Q (
分自下而上在土壤中运移,水势9自潜水面向上是逐渐减小的。
在连续降雨过程中,由于水分不断入渗,上部土壤的水势®将随之增加。
如果水分的入渗尚未对下部的土壤产生明显的影响,此时水势9的分布则如图2. 10中
(a)所示。
在此情况下,土壤中某处水势9出
圏2.!0 土堆剋向惦水峥分市与等通啟慟
现最小值。
该处一0,即为零通量面ZFP,也可z
视其为入渗前锋面。
由于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由上下两侧向零通量面处迁移,故称为聚合型。
b .单一发散型零通量面。
当降雨停止且入渗锋面已下移到潜水面以后,上部土壤开始蒸发,水分自下面上迁移。
与此同时,下部土壤水分继续处于向下入惨状态。
这时,水势书的分布如图2. 10中(b)所示。
在此情况下,土壤中某处水势达最大值,该处一0,即为零通量面ZFP。
由z
于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自零通量面处分别向上、向下运动,故称为发散型。
c.具有多个零通量面。
如图2. 10中(c)所示.,这发生在间隔降雨、入渗和蒸发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具有多个零通量面。
①零通量面的位置不变时:
i .地表处蒸发量:
当零通量面存在时,该断面即为通量已知的断面
Z*。
若由t l至t2这一时段内(△ t),零通量日H
9(z^it)dz-J (2.68)
A
面的位置不变,测得t i和t2时刻的土壤含水率e (Z,t i)和e (z,t2),如图2. 11。
利用式(2. 67)可计算出厶t时段内任一断面处单位面积上所流过的土壤水的水量Q (z)。
若以Q s表示地表处相应的水量,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Z0和H如图所示。
在数值上Q s为图中abed 的面积(阴影面积)。
当土壤含水率减小时,Q s> 0,表明通量向上,土壤水分蒸发,蒸发量—Q s;反之,Q s V0,表明通量向下,水分向下层土壤入渗。
ii .潜水面处入渗补给量:
利用式(2. 67)同样可计算△ t时段内潜水面
Qf=] 0(劭氐)必-f Q(x f tOdx(2*69)
处单位面积上所流过的水量(入渗补给量)Q g : 在数值上Q g为图中ade的面积(空白面积)。
当土壤含水率减小时,Q g V 0,表明潜水面处通量向下,即潜水接受补给,补给量—Q g;反之, Q s> 0,表明通量向上,意味着蒸发时潜水有消耗。
② 零通量面的位置变化时:
零通量面实际上随时间的变化是移动的,只有在时间段厶t较小时位置不变才近似成立。
当时间段△ t较大时,应考虑其位置的变化,如图2.12 所示,在时间t i
和t2时,零通量面:ZFP i和ZFP2 的位置分别为Z01和
Z02。
此时,由零通量面处通量为零这一条件和水量平衡的原理,可写出t i 至t2时段内地表和潜水面处的土壤水分流量Q s 和Q g的表达式:
f 产严
Q产J j +(2*T0>
<«i**i
i •地表处蒸发量:ii •潜水面处入渗补给量:
其中,t (z o)表示零通量面的位置为Z0的时间。
在数值上,Q s为图中a' abed勺面积(阴影面积),Q g 为图中a' dd'勺面积(空白面积)。
表的经蒸发量式估算利用气象
在tl 至t2时段内,当地表处单位面积上的入渗
H
Q") = 0 + J 0(£,")必—『日心丄)矗 (2.72)
1
f
量或蒸发量Qs 已知时,由式(2. 67)则知土壤 任一断面z 处单位面积上流过的水量 Q (z )为: 距式中当H
|为0地表处的垂得坐标,即|时段潜水面的 处单位面积上流过的水量,即卩潜水面处入渗补给
量。
地表通量的估算,直接影响到本方法的可靠 性。
地表腾发量的估算不仅需要较为完善的气象 观测资料,而且还涉及到一些经验参数。
目前还 不能有把握地用此方法对田间土壤水量平衡进 行可靠的分析。
(2)表面通量法 或用经
验enm 估公。
(3)定位通量法
定位通量法即在土壤剖面中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下安装两支负压计(水柱或水银柱式)
-衣而”)(也+ 1 )(2.73)
用以监测这两点的基质势W m,同时用其他方法测得该处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和基质势的关系K (屮m )。
设这两点的垂直坐标分别为Z1和Z2, Z* =(Z1+Z2)/2,A Z= Z2 —Z1,以屮ml 和屮m2 分别表示在这两点测得的基质势,由达西定律可知Z* (定位点)处的通量为:式中,—m =(W ml +屮m2)12(平均值)。
由
此,可以得到t l至t2时段内单位面积上流过的土壤水
的水量Q (Z* )(定位点通量),而任一断
■
(2,74)
面Z处相应的水量Q (z)由下式给出:
当Z= H时(地表),所得为地表处的Q (蒸发
量);Z= 0时(潜水面),所得为潜水面处的Q
(入渗补给量)。
定位通量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采用此方法除了需有潭水率分布和定位点基质势的观测资料外,关键是要测得土壤非饱和一水率K 」
度,
法。
面法结进使水量平衡分 零通量
面存通时不利在时,则用疋位通量法进行水量平 消如面以上一疋疋测
当零算
消耗量 此处可测得的通量便可 此得可更不简' '口 和通量对而
仪通量 精度 、必
—I —A.
面处蒸发定于 小「故疋于
定,接近方法 把近分 于该疋位率处的疋壤接近方法 在多处设仅与地中渗透值勺
丨蒸
O /
虑土壤点水率为依
成本较低水 率可在依 「小、工 …度比经验公式和动态观测法要高 3 ^近似计省任/ \涂孝嘟住、
先渗补给出某的时法很—
先计蒸发某些算出全年或全区 据降水入渗缓的"…”
「气和蒸流消耗、因此—
幽潜水位上近似计算出大气降水的 ftic 数 水位动态变化△ h
降的最主和影流因素 动带的 水此埋藏不深 区, 亠或下 和降水变 水度:
h
i
~~Pi
年根的不水其水均度的次降水平均!入降水乘以意 年次降水量之和有效降水到全年有大渗降水入 补给据全量排型泉水流量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在某些丘陵冃屮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的岩溶 )排当
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补詁'泉水是駄
水总量的比值
的经!式内阿维Hi
o
(i h
城使为最广乏
式中:
h --潜水埋藏深度; l --极限蒸发深度;
n --蒸发指数,多取值为1~3; & 0 --水面蒸发强度; e --潜水蒸发强度。
发强析上式可以看出,潜水的蒸发强度随水面蒸 小强
度知上式水的 观IB!1
服 常不能令人信服 号项 度小于水
由 J ,段J 八、、/ 此公时 两个参数多采用经验数值; -。
精度主要取决通过结! 刃、 三、地下径流量(W l 、W 2)的确定
含r —ilil 策
甜算:只能在查的地透水数向和
算其过水断面上的径流量。
当计算断面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厚度(h)、长度(I)、水力坡度(I)已知时,可直接使用达西定
律计算出断面的地下径流量(Q):
n
Q K i h i I i I i
i1
式中:i = 1, 2,…n,为各计算分段的编号
四、地表水入渗补给量(Y f)的确定
这里的Y f主要是指河流、渠道水对地下水的补
给量,确定方法有:
( 1 )断面测流法:
在有渗漏的河、渠段的上、下游断面上实测河、渠流量,其流量减少的差值,即为河、渠水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
Q = Q上—Q下。
(2)地下水动力学计算法:在已知河(渠)水位及含水层厚度、渗透层渗透系数时,可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计算出河(渠)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思考题
1.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
2.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3.为阐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动态监测工
作,主要的监测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_____________ 的方向布置。
4.为地下水水量、水质计算与资源管理服务
的动态监测工作,动态监测点布置成___________ 状形式,以求能控制区内地下水流场及水质变化
5.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任务?
6.地下水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7.为便于均衡计算,每个均衡区最好是一个
相对独立的__________ 。
8.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主要有哪些?
9.水量均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w A B,
方程中各项的含义?
10.水量均衡方程中的流入量A、流出量B 主要包括哪些?
11.写出水量均衡方程中潜水、承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说明两者的不同。
12.确定给水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并对各种确定给水度方法作简要说明。
13.写出潜水为单向流动(一维流)时,用有限差分法计算给水度卩的公式,并说明各符
号的含义。
14.降水入渗补给量及蒸发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5.土壤水分运动的通量法包括三
种: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6.如何用零通量面法确定地表处蒸发量和潜水入渗补给量?
17.降水入渗系数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8.地下水径流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